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旅游资源的核心8篇

时间:2023-12-01 10:07:39

旅游资源的核心

旅游资源的核心篇1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构成;培育

民族地区是指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却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随着国内旅游发展浪潮的兴起,民族地区也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但是随着新型旅游地的不断兴起,传统旅游地的创新发展,区域间的旅游竞争日益激烈。民族地区旅游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正确认识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并积极培育。而目前的相关研究不为多见。因此,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一、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内涵和特征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两位教授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的综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wWw.lw881.com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很多学者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研究层面形成了资源观、能力观、知识观、系统观和文化观等几种观点。

本文结合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特征,将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界定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在竞争中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动力,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高层次竞争能力。

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1)价值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能够显著地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顾客需要,最有效地向顾客提供价值和使用价值。(2)独特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是在民族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育和沉淀而成的,是一种独特的、不易被其他区域模仿或学习的竞争优势。(3)整合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产业对内在旅游资源等整合的基础上,整合旅游产业资源形成的。(4)长期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是在一定的自然历史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变而逐步形成的。(5)动态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可以长时间地拥有和保持,但这种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具体内容和作用方式需要随着旅游者市场状况变化而变化。

二、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为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三个层面。核心资源是土壤、核心能力是树根,核心资源经由核心能力的整合,培育出核心产品,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展现,是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体现,以核心产品为主干,结出硕果累累的最终产品。

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主要指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等能为区域旅游发展带来独有的、难以模仿和转让的、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它是构成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基础。核心能力是利用核心资源,能给区域创造具有价值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核心产品的关键性能力。核心产品实际是产品的核心部分,主要指产品的基本效用和价值。本文结合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来探讨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面。

(一)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指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指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建筑、饮食、服饰、娱乐、节庆等物质文化,也包括传统习惯、礼仪、宗教、公共道德和价值标准等精神文化。旅游是一种文化体验的审美行为,游客看的是文化,并且希望看到独具特色的文化,从这一意义上说,民族文化就是独具特色的重要旅游资源。民族地区大多也存在较高等级的自然旅游资源,但是这些自然旅游资源型吸引物都不可避免地要被特定的当地民族赋予一定的本民族的社会含义,也被打上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

民族文化具备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特点。(1)独特性。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带有本民族特色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例如服饰。服饰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有形文化表现形式,可以说每个民族都有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服饰,没有哪两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是完全相同,甚至同一民族内部不同支系的服饰亦相异甚远,可以说到底有多个款式的民族服饰将是一个难以完全统计的数字。(2)区域环境根植性。民族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类适应特定区域环境的产物,能够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而积淀下来的文化,都与其特定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有很强的联系。即使是同一民族,其分散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必须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之相适应。这使民族文化牢牢根植于特定的民族地区,不能脱离本身的存在环境。因此,民族文化体验是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二)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给民族地区旅游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的合力。其主要表现为:(1)整合能力。整合能力是指民族地区协调其控制的各种旅游生产(服务)资源并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的技能,即对旅游生产(服务)的资源进行最优配置的方法、技巧和手段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所拥有的包括核心资源在内的多种资源,但旅游生产(服务)的资源并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具有使这些资源有效发挥作用的能力,才能转化为核心竞争力。(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还包括管理创新、过程创新、产品创新等非技术的创新能力,如利用民族文化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旅游的发展是置身于动态变化的环境中的。民族地区旅游要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创新,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中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同时,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长期存在于区域独特的内部环境,体现在区域旅游运行和管理过程中,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而,依靠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所建立起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长期性。

(三)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民族文化体验

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任何产品都由三部分组成,即产品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其中,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主要指各种旅游吸引物和旅游劳务而给旅游者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是满足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最主要的需求,也是整个旅游产品形成的基础。旅游活动在根本上是旅游体验,旅游体验是旅游的内核。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产品而言,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这些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实际是购买、消费和享受民族文化所获得的体验。因此,民族文化体验才是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根据民族文化利用形式和真实性划分,民族地区构建的民族文化体验存在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化活动项目、民族文化休闲活动等表现形式。(1)民族文化展示。它包括民族文化静态展示,如民族博物馆等;动态展示,如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文化村等。民族文化展示只是民族文化体验的初级形式,缺乏真实性。旅游者则主要通过视听感官对民族文化展示内容进行欣赏体验,从中获得的愉悦感受。所获得的体验是一种表层体验,一种被动参与的体验方式。(2)民族文化游戏或节事活动。它是一种根据民族文化中的原型,经过设计和组织的民族文化体验方式,比民族文化展示更具参与性。旅游者主要通过参加设计的游戏或节事活动,获得愉悦。如参加民族新年活动等,这种体验是一种有限的主动参与的体验。(3)民族文化休闲活动。旅游者完全融入旅游目的地中,与民族地区各种要素,尤其民族成员进行零距离接触,并体验民族文化的真实性,获得充分真实感受。旅游者在文化获取时自由的主动选择,实现了较为充分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并形成深刻的旅游体验感受。

前两种民族文化体验方式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和旅游消费较低层次时,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体验的主要形式。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旅游者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成熟,旅游者越来越重视旅游体验的质量。民族文化休闲活动将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构建高质量的民族文化体验将成为体验经济时代民族地区需要发展的旅游核心产品。

可见,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由三个层次组成,民族文化是核心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核心能力,民族文化体验是核心产品。民族文化是旅游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根基,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对民族文化利用和提升的关键,是民族文化是否能成功转化为民族文化体验尤其高质量的民族文化体验的关键所在。民族文化体验是前两个层次综合的结果和最终表现形式,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价值体现。

三、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三个角度来,来培育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

(一)保护和利用民族地区核心资源

1.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无法再生,也不能完全复制,丧失了就无法再找回来。但是民族“原生文化”是多种文化在此长期交融而形成的,它也会因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及政治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变化。旅游发展中要关注民族文化的变迁,注重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质文化,让它永远传承并发扬光大,最终实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加强民族文化的整理和挖掘。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一种严密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的内在结构十分复杂庞大。对旅游者来说,大多只能感受到异质文化的某些表征,凭借这样的感受去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但是这种满足是粗浅的。这就需要加强对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尽量将民族文化精髓的东西加以提炼,实现民族文化的利用、共享和传承。

3.突出民族文化内涵。在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中,应充分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底蕴,利用文化的互异性,提炼文化精品。真正把旅游做成“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追求;既是一种闲暇,也是一种充实;既是一种放松,更是一种文化领略”的高层次文化行为。

(二)提升民族地区旅游核心能力

1.加强生产要素整合能力。民族地区可以建立旅游产业协调管理机构和协调整合发展机制,加快建成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以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民族文化旅游的接待服务设施,加快开发、生产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围绕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整合现有的相关生产要素,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合力。

2.提升旅游创新能力。民族地区可以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或旅游产业集群,建立依靠产学研联合,采取“高校+院所+企业”等形式,建设旅游创新系统,培养创新团队,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等知识,在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实现民族文化的旅游利用形式、旅游发展形式的创新。

(三)发展民族地区旅游核心产品

1.构建以民族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基于民族文化体验在民族地区旅游产品中的核心地位,应当在旅游产品的发展中认识民族文化体验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提升民族文化体验的核心价值;围绕民族文化体验融合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特种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构建民族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复合结构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资源的核心篇2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构成;培育

民族地区是指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却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随着国内旅游发展浪潮的兴起,民族地区也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但是随着新型旅游地的不断兴起,传统旅游地的创新发展,区域间的旅游竞争日益激烈。民族地区旅游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正确认识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并积极培育。而目前的相关研究不为多见。因此,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一、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内涵和特征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两位教授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的综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很多学者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研究层面形成了资源观、能力观、知识观、系统观和文化观等几种观点。

本文结合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特征,将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界定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在竞争中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动力,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高层次竞争能力。

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1)价值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能够显著地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顾客需要,最有效地向顾客提供价值和使用价值。(2)独特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是在民族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育和沉淀而成的,是一种独特的、不易被其他区域模仿或学习的竞争优势。(3)整合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产业对内在旅游资源等整合的基础上,整合旅游产业资源形成的。(4)长期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是在一定的自然历史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变而逐步形成的。(5)动态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可以长时间地拥有和保持,但这种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具体内容和作用方式需要随着旅游者市场状况变化而变化。

二、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为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三个层面。核心资源是土壤、核心能力是树根,核心资源经由核心能力的整合,培育出核心产品,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展现,是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体现,以核心产品为主干,结出硕果累累的最终产品。

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主要指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等能为区域旅游发展带来独有的、难以模仿和转让的、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它是构成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基础。核心能力是利用核心资源,能给区域创造具有价值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核心产品的关键性能力。核心产品实际是产品的核心部分,主要指产品的基本效用和价值。本文结合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来探讨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面。

(一)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指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指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建筑、饮食、服饰、娱乐、节庆等物质文化,也包括传统习惯、礼仪、宗教、公共道德和价值标准等精神文化。旅游是一种文化体验的审美行为,游客看的是文化,并且希望看到独具特色的文化,从这一意义上说,民族文化就是独具特色的重要旅游资源。民族地区大多也存在较高等级的自然旅游资源,但是这些自然旅游资源型吸引物都不可避免地要被特定的当地民族赋予一定的本民族的社会含义,也被打上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

民族文化具备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特点。(1)独特性。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带有本民族特色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例如服饰。服饰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有形文化表现形式,可以说每个民族都有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服饰,没有哪两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是完全相同,甚至同一民族内部不同支系的服饰亦相异甚远,可以说到底有多个款式的民族服饰将是一个难以完全统计的数字。(2)区域环境根植性。民族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类适应特定区域环境的产物,能够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而积淀下来的文化,都与其特定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有很强的联系。即使是同一民族,其分散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必须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之相适应。这使民族文化牢牢根植于特定的民族地区,不能脱离本身的存在环境。因此,民族文化体验是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二)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给民族地区旅游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的合力。其主要表现为:(1)整合能力。整合能力是指民族地区协调其控制的各种旅游生产(服务)资源并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的技能,即对旅游生产(服务)的资源进行最优配置的方法、技巧和手段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所拥有的包括核心资源在内的多种资源,但旅游生产(服务)的资源并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具有使这些资源有效发挥作用的能力,才能转化为核心竞争力。(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还包括管理创新、过程创新、产品创新等非技术的创新能力,如利用民族文化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旅游的发展是置身于动态变化的环境中的。民族地区旅游要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创新,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中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同时,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长期存在于区域独特的内部环境,体现在区域旅游运行和管理过程中,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而,依靠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所建立起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长期性。

(三)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民族文化体验

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任何产品都由三部分组成,即产品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其中,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主要指各种旅游吸引物和旅游劳务而给旅游者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是满足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最主要的需求,也是整个旅游产品形成的基础。旅游活动在根本上是旅游体验,旅游体验是旅游的内核。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产品而言,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这些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实际是购买、消费和享受民族文化所获得的体验。因此,民族文化体验才是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根据民族文化利用形式和真实性划分,民族地区构建的民族文化体验存在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化活动项目、民族文化休闲活动等表现形式。(1)民族文化展示。它包括民族文化静态展示,如民族博物馆等;动态展示,如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文化村等。民族文化展示只是民族文化体验的初级形式,缺乏真实性。旅游者则主要通过视听感官对民族文化展示内容进行欣赏体验,从中获得的愉悦感受。所获得的体验是一种表层体验,一种被动参与的体验方式。(2)民族文化游戏或节事活动。它是一种根据民族文化中的原型,经过设计和组织的民族文化体验方式,比民族文化展示更具参与性。旅游者主要通过参加设计的游戏或节事活动,获得愉悦。如参加民族新年活动等,这种体验是一种有限的主动参与的体验。(3)民族文化休闲活动。旅游者完全融入旅游目的地中,与民族地区各种要素,尤其民族成员进行零距离接触,并体验民族文化的真实性,获得充分真实感受。旅游者在文化获取时自由的主动选择,实现了较为充分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并形成深刻的旅游体验感受。

前两种民族文化体验方式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和旅游消费较低层次时,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体验的主要形式。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旅游者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成熟,旅游者越来越重视旅游体验的质量。民族文化休闲活动将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构建高质量的民族文化体验将成为体验经济时代民族地区需要发展的旅游核心产品。

可见,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由三个层次组成,民族文化是核心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核心能力,民族文化体验是核心产品。民族文化是旅游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根基,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对民族文化利用和提升的关键,是民族文化是否能成功转化为民族文化体验尤其高质量的民族文化体验的关键所在。民族文化体验是前两个层次综合的结果和最终表现形式,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价值体现。

三、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三个角度来,来培育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

(一)保护和利用民族地区核心资源

1.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无法再生,也不能完全复制,丧失了就无法再找回来。但是民族“原生文化”是多种文化在此长期交融而形成的,它也会因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及政治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变化。旅游发展中要关注民族文化的变迁,注重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质文化,让它永远传承并发扬光大,最终实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加强民族文化的整理和挖掘。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一种严密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的内在结构十分复杂庞大。对旅游者来说,大多只能感受到异质文化的某些表征,凭借这样的感受去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但是这种满足是粗浅的。这就需要加强对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尽量将民族文化精髓的东西加以提炼,实现民族文化的利用、共享和传承。

3.突出民族文化内涵。在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中,应充分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底蕴,利用文化的互异性,提炼文化精品。真正把旅游做成“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追求;既是一种闲暇,也是一种充实;既是一种放松,更是一种文化领略”的高层次文化行为。

(二)提升民族地区旅游核心能力

1.加强生产要素整合能力。民族地区可以建立旅游产业协调管理机构和协调整合发展机制,加快建成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以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民族文化旅游的接待服务设施,加快开发、生产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围绕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整合现有的相关生产要素,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合力。

2.提升旅游创新能力。民族地区可以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或旅游产业集群,建立依靠产学研联合,采取“高校+院所+企业”等形式,建设旅游创新系统,培养创新团队,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等知识,在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实现民族文化的旅游利用形式、旅游发展形式的创新。

(三)发展民族地区旅游核心产品

1.构建以民族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基于民族文化体验在民族地区旅游产品中的核心地位,应当在旅游产品的发展中认识民族文化体验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提升民族文化体验的核心价值;围绕民族文化体验融合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特种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构建民族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复合结构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资源的核心篇3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构成;培育

民族地区是指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却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随着国内旅游发展浪潮的兴起,民族地区也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但是随着新型旅游地的不断兴起,传统旅游地的创新发展,区域间的旅游竞争日益激烈。民族地区旅游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正确认识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并积极培育。而目前的相关研究不为多见。因此,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一、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内涵和特征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两位教授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的综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很多学者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研究层面形成了资源观、能力观、知识观、系统观和文化观等几种观点。

本文结合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特征,将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界定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在竞争中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动力,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高层次竞争能力。

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1)价值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能够显著地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顾客需要,最有效地向顾客提供价值和使用价值。(2)独特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是在民族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育和沉淀而成的,是一种独特的、不易被其他区域模仿或学习的竞争优势。(3)整合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产业对内在旅游资源等整合的基础上,整合旅游产业资源形成的。(4)长期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是在一定的自然历史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变而逐步形成的。(5)动态性。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可以长时间地拥有和保持,但这种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具体内容和作用方式需要随着旅游者市场状况变化而变化。

二、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为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三个层面。核心资源是土壤、核心能力是树根,核心资源经由核心能力的整合,培育出核心产品,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展现,是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体现,以核心产品为主干,结出硕果累累的最终产品。

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主要指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等能为区域旅游发展带来独有的、难以模仿和转让的、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它是构成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基础。核心能力是利用核心资源,能给区域创造具有价值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核心产品的关键性能力。核心产品实际是产品的核心部分,主要指产品的基本效用和价值。本文结合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来探讨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面。

(一)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指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指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建筑、饮食、服饰、娱乐、节庆等物质文化,也包括传统习惯、礼仪、宗教、公共道德和价值标准等精神文化。旅游是一种文化体验的审美行为,游客看的是文化,并且希望看到独具特色的文化,从这一意义上说,民族文化就是独具特色的重要旅游资源。民族地区大多也存在较高等级的自然旅游资源,但是这些自然旅游资源型吸引物都不可避免地要被特定的当地民族赋予一定的本民族的社会含义,也被打上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

民族文化具备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特点。(1)独特性。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带有本民族特色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例如服饰。服饰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有形文化表现形式,可以说每个民族都有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服饰,没有哪两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是完全相同,甚至同一民族内部不同支系的服饰亦相异甚远,可以说到底有多个款式的民族服饰将是一个难以完全统计的数字。(2)区域环境根植性。民族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类适应特定区域环境的产物,能够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而积淀下来的文化,都与其特定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有很强的联系。即使是同一民族,其分散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必须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之相适应。这使民族文化牢牢根植于特定的民族地区,不能脱离本身的存在环境。因此,民族文化体验是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二)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给民族地区旅游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的合力。其主要表现为:(1)整合能力。整合能力是指民族地区协调其控制的各种旅游生产(服务)资源并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的技能,即对旅游生产(服务)的资源进行最优配置的方法、技巧和手段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所拥有的包括核心资源在内的多种资源,但旅游生产(服务)的资源并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具有使这些资源有效发挥作用的能力,才能转化为核心竞争力。(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还包括管理创新、过程创新、产品创新等非技术的创新能力,如利用民族文化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旅游的发展是置身于动态变化的环境中的。民族地区旅游要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创新,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中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同时,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长期存在于区域独特的内部环境,体现在区域旅游运行和管理过程中,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而,依靠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所建立起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长期性。

(三)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民族文化体验

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任何产品都由三部分组成,即产品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其中,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主要指各种旅游吸引物和旅游劳务而给旅游者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是满足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最主要的需求,也是整个旅游产品形成的基础。旅游活动在根本上是旅游体验,旅游体验是旅游的内核。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产品而言,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这些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实际是购买、消费和享受民族文化所获得的体验。因此,民族文化体验才是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根据民族文化利用形式和真实性划分,民族地区构建的民族文化体验存在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化活动项目、民族文化休闲活动等表现形式。(1)民族文化展示。它包括民族文化静态展示,如民族博物馆等;动态展示,如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文化村等。民族文化展示只是民族文化体验的初级形式,缺乏真实性。旅游者则主要通过视听感官对民族文化展示内容进行欣赏体验,从中获得的愉悦感受。所获得的体验是一种表层体验,一种被动参与的体验方式。(2)民族文化游戏或节事活动。它是一种根据民族文化中的原型,经过设计和组织的民族文化体验方式,比民族文化展示更具参与性。旅游者主要通过参加设计的游戏或节事活动,获得愉悦。如参加民族新年活动等,这种体验是一种有限的主动参与的体验。(3)民族文化休闲活动。旅游者完全融入旅游目的地中,与民族地区各种要素,尤其民族成员进行零距离接触,并体验民族文化的真实性,获得充分真实感受。旅游者在文化获取时自由的主动选择,实现了较为充分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并形成深刻的旅游体验感受。

前两种民族文化体验方式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和旅游消费较低层次时,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体验的主要形式。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旅游者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成熟,旅游者越来越重视旅游体验的质量。民族文化休闲活动将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构建高质量的民族文化体验将成为体验经济时代民族地区需要发展的旅游核心产品。

可见,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由三个层次组成,民族文化是核心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核心能力,民族文化体验是核心产品。民族文化是旅游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根基,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对民族文化利用和提升的关键,是民族文化是否能成功转化为民族文化体验尤其高质量的民族文化体验的关键所在。民族文化体验是前两个层次综合的结果和最终表现形式,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价值体现。

三、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三个角度来,来培育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

(一)保护和利用民族地区核心资源

1.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无法再生,也不能完全复制,丧失了就无法再找回来。但是民族“原生文化”是多种文化在此长期交融而形成的,它也会因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及政治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变化。旅游发展中要关注民族文化的变迁,注重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质文化,让它永远传承并发扬光大,最终实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加强民族文化的整理和挖掘。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一种严密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的内在结构十分复杂庞大。对旅游者来说,大多只能感受到异质文化的某些表征,凭借这样的感受去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但是这种满足是粗浅的。这就需要加强对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尽量将民族文化精髓的东西加以提炼,实现民族文化的利用、共享和传承。

3.突出民族文化内涵。在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中,应充分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底蕴,利用文化的互异性,提炼文化精品。真正把旅游做成“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追求;既是一种闲暇,也是一种充实;既是一种放松,更是一种文化领略”的高层次文化行为。

(二)提升民族地区旅游核心能力

1.加强生产要素整合能力。民族地区可以建立旅游产业协调管理机构和协调整合发展机制,加快建成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以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民族文化旅游的接待服务设施,加快开发、生产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围绕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整合现有的相关生产要素,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合力。

2.提升旅游创新能力。民族地区可以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或旅游产业集群,建立依靠产学研联合,采取“高校+院所+企业”等形式,建设旅游创新系统,培养创新团队,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等知识,在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实现民族文化的旅游利用形式、旅游发展形式的创新。

(三)发展民族地区旅游核心产品

1.构建以民族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基于民族文化体验在民族地区旅游产品中的核心地位,应当在旅游产品的发展中认识民族文化体验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提升民族文化体验的核心价值;围绕民族文化体验融合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特种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构建民族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复合结构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资源的核心篇4

关键词:文化旅游;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旅游业竞争活动分析

把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理论应用到文化旅游企业中,我们必须结合文化旅游企业的行业特征和企业性质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先对旅游业行业特性、文化旅游企业的竞争行为及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一)旅游的行业特性分析

旅游活动是一种人们离开居住地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活动,那么旅游活动必然涉及众多方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旅游活动表现为借助于各种旅游服务组织所提供的不同类型的服务来体现。从其构成来说,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

(二)文化旅游企业竞争行为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力最直观地表现为一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市场提品或者服务,并且能够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或者综合素质。所谓“更有效”是指,以更低的价格或者消费者更满意的质量持续地生产和销售产品;所谓“获得自身发展”是指,企业能够实现经济上长期的良性循环,具有持续的良好业绩,成为长久生存和不断壮大的强势企业。同样,这条规律也适用于文化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二、文化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架分析

(一)文化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在认识和分析文化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时,我们首先从提高企业内部综合素质入手。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倡集中的原则,强调企业要把自己关键资源集中在企业运营的关键流程上去,而对非关键流程仅要求做到合格,达到正常运转状态即可。这样,只要关键流程得到强化,就能带动其他环节的提升。从企业竞争角度考虑,一个企业全面工作做得都不错,只能保证企业的一般性竞争力较强,仅能具备一般性的竞争优势。只有企业的关键性竞争力比竞争对手优越时,才能使企业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确保企业获得长期的竞争主动权。

(二)文化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架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了文化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架。文化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两个关键流程之间及其内部支持流程良性运转和交互作用的过程。反映在文化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上,就是文化旅游企业技术能力和营销能力处于核心竞争力架构的核心层次,文化旅游企业战略能力、组织能力和界面能力处于支持层次,基于企业资源(包括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支撑,在企业特有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科学的系统整合过程而形成的一种系统合力。

三、文化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

(一)影响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因素

1.企业知识分析

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特定的环境中沿着特定的方向产生并演化的,是依靠长期的知识积累形成的,与企业的技术、结构、文化、价值观等独特性质有关。企业整合资源的过程,实质上是知识的应用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生成了新的产品和服务,又由于知识具有互补性和衍生性,产生了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不断积累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2.企业资源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基本构成要素是资源,能力也是企业资源的一种,属于无形资源。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之间的组合关系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的重要因素。

3.组织学习分析

组织学习是建立并不断强化文化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驱动力。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与企业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内部的资源、能力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企业内部独特的资源、技能、知识的积累和整合的过程。

4.系统整合分析

核心竞争力不是单一的某种资源或能力,它是企业各种资源和能力有效整合的结果。核心竞争力的行程需要系统整合:将分散的企业资源和驻力整合为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或是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能力整合为一个整体核心竞争力。整合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核心竞争力的效能。

(二)文化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1.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

文化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源于对企业内外知识资源的获取。这里的资源主要指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或者说专业知识通常是以文献或专利的形式流通的,存在于企业的内部或外部。在企业的内部参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且和企业的现有能力结合在一起,构成企业的资源。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术和知识员工后,为了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优势,就开始考虑创新和研究开发新产品,这需要重新整合和协调配置已有的综合知识,就产生了一种新知识可称为整合知识和高效利用资源的能力相结合,创造出竞争对手难以获得和模仿的竞争力,并再一次和知识结合形成核心竞争力。

2.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分析

常规学习过程分析: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的第一个学习环节,由于资源与工作常规之间的学习是一种互动关系。因此,我们将该学习过程也成为常规学习环。

能力学习过程分析:能力学习过程是通过能力学习来体现的,这过程是在分析常规学习的基础上,将工作常规转换为企业的能力。在能力学习环节中,一方面,工作常规通过与组织惯例整合,开发出企业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能力的发展,需要有新的组织惯例来支撑,进而又产生了改革旧的工作常规,建立新的工作常规的需要。这种互动式的学习关系,使得能力的学习过程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学习回路。

战略学习过程分析:这是企业的能力转换为核心竞争力的学习过程。在检验、校准一种能力是否是“核心”时,有两个主要参照点:企业的竞争环境和企业任务。正是在这样的任务背景中,能力才有了自身的意义。某些能力对于企业任务的实施起着根本性作用,当这些能力对完成企业任务有根本性的意义时,这些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参考文献:

[1]彭壁玉.现代企业管理新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王金凤,白彦壮.追求企业卓越――核心竞争力打造方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黄继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旅游资源的核心篇5

(一)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资源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由于旅游资源不同于其它资源的特点,即不可替代性、不可移动性等垄断特征,它为旅游产业的长期投资或技术创新提供了旅游产品内核。唯我独有的特色旅游资源是参与旅游产业竞争的基础。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就是突出特色、增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过程。

(二) 旅游区 (点) 与核心竞争力

旅游吸引物的主要成分是旅游区(点)。旅游区(点)是依托一定的旅游资源,经过开发而成为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场所或地区。旅游区(点)的旅游吸引物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旅游吸引物可以包括旅游者的感受、体验,如民风民俗、海市蜃楼、佛光等。就核心竞争力来说,旅游吸引物比旅游资源更进了一步。现实旅游吸引物的品位等级是决定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强弱的核心因素,旅游吸引物的等级、品位越高,它所在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

(三) 旅游产品 (线路) 与核心竞争力

旅游线路是由旅行社生产出的包价商品,它一般由旅游区(点) 、食宿、交通、导游等共同组成的,它不同于工农业生产出来的,并且看得见、摸得着、可试用、可退换的物质商品。旅游者购买的是一种文化精神的“感受”、 “经历”和“体验”,它是通过旅游商(主要是旅行社)整合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和精心安排的全方位的服务来实现的。旅游产品的价值大小依赖于旅游核心产品的品位价值,旅游核心产品是指旅游供给者能借以满足和实现旅游者的文化精神的追求与享受的产品。旅游产品的这种观赏性,是构成旅游核心产品品牌的具体表现、旅游核心产品建立在具体的旅游吸引物之上,并以吸引物的价值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由于旅游产品的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购买的是一次旅游过程,在购买前常常是看不到(或通过图片、影像看到一部分)、摸不着,特别是不可试用,购买后不可退换。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小最终需要通过出售旅游产品表现出来,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形式。

(四) 旅游产品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旅游产品创新集中表现在旅游资源创新、旅游项目创新和旅游方式创新,这3种创新都能起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通过这些创新可以使原有旅游资源的功能在经营中得到有效放大,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新旅游资源主要是根据产品策划方案,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或表现方式,制造出有一定项目和规模的旅游吸引物,这种创新多数是在创造新体验、新形象,如迪斯尼、乐满地、海底世界以及各类主题公园,这类创新归结起来是创造了新的旅游区。旅游项目创新主要是依托原有的旅游资源增加新的游览项目,新项目成为对原有旅游吸引物的补充。游览方式的创新,本质是依托旅游资源,通过创新游览方式献给游客的一种新产品组合,当游客重游时又会从一个新视角获得新的感受,如逆水游漓江,这种创新也增强了旅游吸引物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综上所述,从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壮大的过程,旅游业竞争力伴随这一过程不断得到壮大,核心竞争力优势逐步得到发挥,旅游产业的目的得以实现,如图2所示(图略)。

天津旅游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天津,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独特性。天津租界造址形式完备,建筑风格多样,突出表现为号称“建筑博物馆”的“五大道”上保存完好的小洋楼。现存的天津名人故居、风貌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中西文化交融的痕迹。这些历史遗迹真实地记录了天津乃至我国社会发展演变的轨迹,是城市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和有力见证,也是促进天津旅游事业发展的有效资源。

(一) 天津旅游基础建设的优势天津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至今已发展成为水陆交通便捷、工商业发达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已建成的以和平路、滨江道为中心的商业步行街,以估衣街、大胡同为中心的商品批发销售中心和塘沽的洋货市场,构成了天津旅游资源中的商业内容。天津近些年的餐饮住宿业同样发展很快,据统计,目前已有星级宾馆81家、星级客房1.2万间、旅行社209家、旅游院校25所,旅游接待能力在环渤海旅游区中仅次于北京。相对低廉的物价、宽松的购物环境,对周边城市构成了一定的吸引力,每到周末有大量的北京及周边城市的游客来天津购物、聚餐、度假;相对完善的食、住、行、游、购、娱的条件,成为天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天津旅游形象问卷调查关于“天津旅游与北京的比较优势”问题的统计结果中,认为天津物价合理的占78.4%,其次是饮食文化占35.15%。

(二) 天津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1.自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天津水系丰富,史有“九河下梢”之喻,近年虽天津市区东部辟有滨海人工浴场、游乐园、贝壳堤、度假村等旅游设施,但在环渤海旅游区中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相比之下,北戴河、青岛、大连的滨海风光对于向往大海的旅游者来说则更具有吸引力。天津北部自然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如盘山部级风景名胜区、黄崖关长城、九龙山部级森林公园、八仙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翠屏湖风景区等。另外,海河风景线也为天津增添了国际大都市的风采。但是,相对于我国其他具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区,天津的自然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区域比较优势。

2.城市旅游形象不鲜明。天津在国内外拥有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与其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化成就不相称。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天津是一座平民化城市,是守护北京的“卫”。天津从旅游资源上与北京相比知名度低、规模小,又与北京相距仅120公里,因此必然造成旅游形象被遮蔽,这就严重制约了天津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关于天津旅游形象问题的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中来自天津的占30.3% ,来自全国其他省区的占69.7%。调查结果显示,有关天津旅游有利形象的26个问题,认同率超过50%的只有2个,分别是“物价合理”占78.4% , “天津小吃”占67.1%; 26个有利形象平均认同率只有25.65%。

(三) 提升天津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优势资源要合理开发,确定天津都市旅游整体形象#p#分页标题#e#

天津的人文旅游资源底蕴深厚,有着多个历史时期、多层面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在我国近代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和影响,已成为我国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并存,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最突出的城市,且完好地保存了深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精华,造就了中西兼容、古今并蓄的独特城市风貌,名人故居、风貌建筑和重大历史事件遗址遗存很多。曾说过“天津的小洋楼,北京的四合院”,就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天津建筑的特点。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天津在发展旅游业时对这一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不大。近年来,随着天津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天津市政府已开始下力气整修“五大道”,开发市区内的名人故居和历史文化遗址。随着天津市政府把海河开发作为“景观带、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配合其建设的“意式风情区”, “大悲院商贸区”等旅游景观,天津旅游业一定会得到明显的发展。

近几年来,对于天津的城市旅游形象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增强天津城市魅力的捷径是打造中央商旅休闲区;有人认为天津市旅游总体形象应是“昔日天子渡口,今朝万民乐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近代历史看天津”的旅游形象构想。笔者认为天津旅游总体形象定位应以城市核心区资源和环境为依托,突出城市在所属区域中的总体形象,突出现代化的都市景观,同时突出600年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多元文化汇聚地的特色。天津城市旅游总体形象主题词可设计为“多元文化,都市风情”。在这个总体形象主题词的框架下,可根据天津旅游资源的特点,以突出特色为原则,设计分类旅游形象主题词。

2.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在国民经济的产业链上,旅游产业处于下游产业的位置,具有较强的依托性,旅游业发展不仅依托旅游资源的优势,而且还要依托交通运输、市政设施、环保、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天津旅游业发展的硬件水平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软件水平更待提高。今后改进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主要城市节点的高速交通网络,提高航运服务水平,全面提高铁路运输的管理与服务;二是增加中档、低档餐饮和住宿设施的建设;三是扩大融资渠道,创新融资体制。

3.优化各旅游产业结构,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提升旅游企业竞争优势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撑。旅游企业特色化经营是旅游产业多元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构成旅游产业多元化的基础。天津应进一步改善旅游行业结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专业化、小型旅游企业网络化”的金字塔型的行业结构。同时,行业间也应进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组成跨行业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4.开展提升城市品位的文化活动

旅游资源的核心篇6

【关键词】旅游产业 核心竞争力

一、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tourist core competence)就是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的内部诸要素进行整合,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能力。

二、云南旅游产业竞争现状及分析

(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状况有所提高,但实际竞争力依旧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业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云南旅游业发展水平已经位居我国前十位左右,在西南地区则位居前列,但是从旅游产品结构来看,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仍然以基础层次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

(二)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性仍然较差,保护力度不够。

云南省旅游开发缺乏对旅游文化的内涵、景观审美特征、地域文化背景德综合利用,缺乏集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多元化产品。另外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保护力度不够。具体表现在:旅游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旅游环境保护管理和规划滞后等。

(三)旅游行业管理比较差

虽然近年来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成效并不是明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旅游业主管部门太多,缺乏权威的管理结构,导致旅游行业管理政多出门,协调、监控不力。

(四)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失衡。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也随之提高。2006年,云南省旅游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省政府旅游现场办公会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使旅游经济各项指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但是产业规模的扩大并不能保证结构上的平衡,旅游产业群中各产业之间、各产业内部之间的有机联系仍未真正形成,严重削弱了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三、竞争优势分析

(一)产业优势再认识

云南旅游业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云南独特的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从定量方面来衡量,云南旅游资源在全国排名位居前列,具有旅游资源丰裕度优势。从定性方面分析,云南旅游资源品位和吸引力也较高,仅中国排名世界前列(1—4)名的25种资源类型的亚类项目中,云南就有13项名列全国前列,使云南的某些旅游资源成为了具有一定市场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

(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分析

云南旅游资源的核心优势集中体现在:垂直气候景观;从喀斯特地貌、“三江并流”、低纬度雪山群到热带雨林到自然景观多样性;人文/自然资源组合景观的数量和多样性;多民族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宗教文化的多样性等。

四、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一)通过创新战略生成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要改变自己的竞争位势,可以通过模仿和创新两种.基本途径来实现。模仿是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追赶或追随方式,它最多是赶上行业领先者但却很难超越;而创新则可能从根本上重写行业游戏规则,塑造一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创”就是想别人所未曾想、作别人所未曾做;“新”就是在已有基础上的更新。这里讲的创新主要是产品创新。产品创新在整个企业创新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是企业能否赢得市场的关键。就目前来看旅游市场普遍存在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雷同现象。

(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来拓展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企业向社会的一种承诺。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品牌战略来扩大社会影响,提升市场形象,拓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旅游企业的品牌战略中,质量是品牌创立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提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支撑起顾客对旅游业品牌的认同。为此,企业应下大力气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产品价值提升品牌价值。

(三)通过实施人才开发战略来锻造核心竞争力

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在于智力资源的占有,而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旅游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旅游企业的核心能力总是由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作保障的。云南在旅游人才的培育方面仍然低于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为了确保云南省旅游产业的全面、快速、稳步发展,首先要从旅游人才的培育入手,扩大旅游人才培育基地,加大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

(四)对旅游资源进行区域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

按照核心优势资源的分布特点,把云南划分为若干个旅游区,然后以这些资源点为龙头,形成一定的产品分布格局。其实云南旅游业已经通过此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云南省的旅游资源在《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被划分入滇中、滇西北、滇西南、滇西、滇东南以及滇东北旅游区六大旅游圈中,各个旅游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相对鲜明的主题形象。利用此种模式便于形成鲜明的区域旅游特色和产品形象,最终形成区域合作互补的良好发展态势。

五、结语

目前来看,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能够在旅游市场上立足、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长期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是个长期的挑战。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则是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一定要突出特色,规避律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的替代性。通过旅游产品的转换升级、深层开发,资源整合,加强管理等手段来提炼云南省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云南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秀治.产业竞争力论[J].上海经济2000,(12).

[2]林本初,冯莹.有关竞争力问题的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1.

[3]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旅游资源的核心篇7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空间布局

“中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是以河南为主体,包括毗邻的晋东南、鲁西南、冀南、皖北的部分区域。具体包括: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陕西省的晋城、长治、运城;河北省的邯郸、邢台;山东省的聊城、菏泽;安徽省的淮北、毫州、宿州、阜阳、蚌埠等地级市;还包括泰安市东平县,淮南市凤台县和潘集区,共涵盖30个地级市和3个县(区),面积28.9万km2,2011年末总人口1.79亿人,地区生产总值4.2万亿元。中原经济区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

1 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空间维结构的依据

1.1 数据来源

研究单元基于中原经济区11个地市,数据主要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13》及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本文主要考虑旅游发展程度及集中程度,所选取的11个地市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综合排名在前。

1.2 评价指标选取

区域旅游发展模式构建需要在对其旅游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构建针对性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标选取参照城市旅游竞争力和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相关指标,共选取了15项指标(表1)。

表1 中原经济区旅游综合水平指标体系

1.3 评价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结果运用EXCEL得到直观图形表达如图1所示。

图1

2 理论基础

核心边缘理论是一种关于区域空间相互作用和扩散的理论,是由美国区域规划专家费里德曼(J.R.Friedman)在其著作《区域发展政策》中提出的。该理论试图解释区域空间相互作用,如何由不关联变成彼此联系,由不平衡,发展变为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其主要思想包括。

2.1 不平等关系存在

任何完整的空间系统都是由核心区和边缘区共同组成,核心区与边缘区都是社会地域组织的次系统。其中核心区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核心区增长的自我强化特征有助于相关空间系统的发展壮大。边缘区与核心区相互依存,边缘区的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

2.2 空间结构定位并非一层不变

任何特定地域系统都可能具有多个核心区,特定核心区的空间范围也将随着地域系统内部和相互之间信息交流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核心区不断发展扩大,区力量也逐渐增强,导致新的核心区在区出现,原核心区等级水平也会降低。

2.3 二者共同发展

随着核心区与边缘区不断地调整,区域空间结构不断变化,最终形成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核心区与边缘区将会共同发展。

3 中原经济区旅游发展模式的空间维解构

依据中原经济区旅游资源赋存情况、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及旅游地的功能等条件,中原经济区可以构建为“一心、四区”的旅游整体布局。

“一心”指的是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旅游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从地理位置看,郑州处于中原经济区的中心位置;从经济基础来看,郑州是中原经济区内唯一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名副其实的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从交通设施来看,郑州位于全国经济地理腹地,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作用,是沟通、促进全国各经济区交流、联合的中枢之地。

“四区”指的是中原经济区内,综合考虑空间布局以及资源赋存的基础上,分为一线(沿黄三点一线旅游线)三区(太行山旅游区、伏牛山山水休闲度假旅游区、豫东平原文化旅游区)。本文在对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赋存情况的分析基础上,探讨各区的旅游功能,充分挖掘各区的资源特色与优势,为各旅游区探索出一条符合该区特色的发展道路。

3.1 沿黄三点一线旅游线

3.1.1 区域范围界定及资源赋存状况

郑、汴、洛沿黄旅游线简称“沿黄三点一线”,即郑州、开封、洛阳,包括拥有3500年历史的商代古都郑州,以及它东边的七朝古都开封,西边的九朝古都洛阳。郑汴洛旅游资源是整个中原经济区旅游资源的精华部分。目前郑州拥有 156 处自然和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其中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26 处,国家 5A 级景区 1 处,国家 4A 级景区 7 处。开封拥有名胜古迹 213 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7 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28 处,国家 4A 级景区 7 处。洛阳拥有旅游景点 86 处,其中国家 5A 级景区 1 处,国家 4A 级景区 7 处。三地旅游资源侧重于人文类,具有数量多、种类丰富、品质优的特点。

3.1.2 旅游功能定位及发展对策

“沿黄三点一线”区域内三地旅游旅游资源各具特色,都有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同时区位交通便利,该旅游线区域内的核心区为郑州,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东临开封,西接洛阳,连霍高速与郑开大道将三地连接,三地之间的车距都在两小时以内。鉴于此,可以将三地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其各自优势,联合开展旅游,实现郑汴洛旅游一体化,在整个中原经济区既牵动龙头,又辐射中原;既促进旅游,又带动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加快中原经济区整体经济发展势头,真正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辐射带动区。

3.2 太行山旅游区

3.2.1 区域范围界定及资源赋存状况

太行山旅游区是包括由河南省的焦作市、新乡市、安阳市、济源市,山西晋城市、长治市,河北邢台市等地。该区域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兼而有之。该区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度带上,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脉经东西走向的水系切割,形成串珠状的峡谷、瀑布,从而蕴藏了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

3.2.2 旅游功能定位及发展对策

根据太行山旅游区区位以及各城市的区位交通、旅游资源、经济实力的对比分析,焦作可以作为太行山旅游区的核心。焦作区位相对居中,焦作经济实力较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山水优势突出,位于焦作的云台山风景区,是一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七个部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可见,焦作山水旅游的魅力可以担当旅游龙头的角色。鉴于此,今后需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塑造山水城市形象,使其更好承担起该区域旅游中心服务基地以及游客集散周转地的重要任务,对边缘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3.3 伏牛山山水休闲旅游区

3.3.1 区域范围界定与资源赋存状况

伏牛山山水休闲旅游区位于河南省西部,覆盖洛阳西部、南阳、平顶山、三门峡等四个地区。伏牛山为秦岭山脉东延最大的支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风水岭,也是一些支流的发源地,南水北调的源头,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伏牛山地区的气候、生物等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性,南北坡受到外力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形成了伏牛山南坡以“秀”为奇,北坡则以“雄”为胜,形成了南北雄、秀兼备的地貌特征。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加之较小的人为干扰,造就了伏牛山区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伏牛山幅员辽阔,绵延八百余里。拥有中原最大的原生自然生态环境和面积最大的部级自然保护区。无论从资源类型还是从资源数量方面来看,伏牛山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在中原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3.3.2 旅游功能定位及发展对策

伏牛山山水休闲旅游区生态系统完整,自然资源原生性强,种类丰富,地质构造独特,景区范围大,合理开发将会成为中原经济区内新的精品生态旅游景区。从区位条件看,伏牛山区地处华夏腹地, 位居我国秦岭―淮河一线,距离关中经济区、武汉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都在直线距离500km以内,与北边的“沿黄三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资源互补,与南边的武当山、神农架和长江三峡等著名景区有很强的客源互换潜力,将是国内外游客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目前伏牛山贯穿多个县市,分数不同行政区域,设计多个市县的相关部门,条块分割比较明显;另外该地区经济基础比较弱,通达性较差,制约景区整体发展。因此,伏牛山要完善旅游交通和基础设施,提高景区可进入性,以打造“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群”为目标,塑造“华夏绿色心脏、世界地质奇观”主题形象,实施大旅游战略,创立伏牛山旅游品牌,积极推进伏牛山部级生态公园的建设力度,在伏牛山旅游区建设一批国家公园,将“国家公园”理念贯穿于伏牛山旅游区的保护与开发始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把伏牛山旅游区建设成一个高品质的部级中央生态公园,促成伏牛山山水生态旅游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多赢。

3.4 豫东平原文化旅游区

3.4.1 区域范围界定与资源赋存状况

豫东是我国黄淮大平原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商丘、周口、驻马店、许昌四个地区。它以其坦荡的平原文化和大量的文物古迹吸引着中外游客。

3.4.2 旅游功能定位及发展对策

豫东地区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由于豫东地属黄河冲积平原,泥沙淤积严重,古代遗存多被掩埋在地下数米深处。通过考古工作者努力,各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豫东平原文化旅游区发展,尚且没有明确的旅游发展理念,对文化资源的伦理价值观解读不清晰。因此,豫东平原文化旅游区结合资源赋存情况,提炼出概念性的旅游发展理念,实施战略品牌,树立精品意识,开发拳头产品,打造以太昊陵、老子故里、为龙头,塑造“人文始祖、华商之源”主题形象。充分挖掘古文化遗存,创新展示手段与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地域文化旅游盛宴。

【参考文献】

[1]张众.中原城市群旅游合作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

[2]周丽,肖红.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时空差异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刘丽.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及政策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0.

[4]易广波,汪明林.河南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5]徐清.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宁波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J].经济地理,2009(06).

[6]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07(01).

旅游资源的核心篇8

[关键词]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资本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10-0115-05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对不同产业、不同类型企业竞争力的归纳总结,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框架。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概念界定与构成要素首先必须符合基本原理,其次要切合旅游产业与企业的实际。旅游业是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服务性产业,旅游企业具有地点固着的区域性和服务的不可移动性等特点,这些独特的产业和企业属性直接影响着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构成。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献综述

1990年,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正式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研究主题。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集合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之后,Prahalad和Hamel又进一步阐释:核心竞争力不仅包括技术成分,也包括跨越业务的组织管理以及跨越组织边界和层次的集合性学识;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与技术的集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这种集合正是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的总和与各项组织知识的总和。Barton(1992)以知识基础的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Marino(1996)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具有技术或知识基础的成分,通常是科技和生产技术混合的结果,并根植于企业程序和法则之中,涉及到个体和结构交互作用的复杂现象,难以被仿效。同样,Coyne等(1997)也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投资和学习行为所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然而,许多企业在表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后却陷入了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的困境。这里存在概念定义太宽泛,以致无法操作的问题。Hamel和Prahalad(1994)认为,要实际管理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高经理层必须能够把核心竞争力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Collis和Montgomery(1995)也指出,应将核心竞争力细化到具体的、可以付诸实施和操作的程度,从而帮助企业建立和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为此,Barton(1992)从知识组合的角度将核心竞争力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员工的知识与技能、物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以及价值与规范。Meyer和Utterback(1993)则把核心竞争力分解为产品技术能力、对用户需求理解能力、分销渠道能力和制造能力四个维度。而Eriksen和Mikkelsen(1996)认为,核心竞争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而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从其产生开始就带有知识的意涵,学者们对于核心竞争力定义的共同之处是对企业具有的独特技术、技能、经验和行为程序等作出了界定,而这些都属于企业知识资本的范畴。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企业所拥有的单一的资源或某一方面的能力,因为这些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几乎是必然能被模仿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凸显出其知识本质与特征,只有基于知识资本竞争力,才能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

二、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

Prahalad和Hamel(1990)提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核心竞争力的“树状”观点:多元化的公司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分枝是业务单位,树叶、花朵和果实是最终产品,而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树根则是核心竞争力。如果将他们的“树状”观点移植到旅游企业,则可以构建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模型(如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在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模型中,由上至下的四个层次显示了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推导逻辑。旅游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的起点是顾客对于旅游整体消费体验的需求,满足需求的供给则来自于旅游企业各个战略业务单元所提供的不同的旅游服务,而各项旅游服务在员工与顾客的交互过程这一服务运营活动的平台上展现,最后使服务运营活动得以完成、顾客优异体验得以实现的基础是由独特知识与技能组合而成的核心竞争力。

(一)最终产品:顾客综合性旅游消费体验

作为最终产品,顾客综合性旅游消费体验是顾客购买旅游产品所追求的价值所在。旅游是饮食、住宿、旅行、游览、购物和娱乐的组合产品,而体验是旅游的内核。旅游活动是一种经历,为旅游者创造独特、美好的旅游体验是旅游企业的价值源泉。在体验经济时代,传统的单一的旅游产品仅仅是旅游体验舞台上的道具,当旅游者购买旅游体验时,他是花时间享受某一旅游企业提供的一系列值得回忆的事件,就像迪士尼乐园使客人们流连忘返的不仅是消遣,而且是参与一系列尚未展开的故事中。

顾客的旅游消费体验是多方面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的有机融合体,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角度分析旅游业和旅游产品。旅游业通过把食、宿、行、游、购、娱等单一旅游产品组合成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组合旅游产品,以带给顾客旅游全过程的精神与物质享受,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因此,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是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最终表现,其水平高低反映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二)战略业务单元:旅游及相关业务领域

顾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综合性消费体验是由众多的战略业务单元,如饭店、餐饮、娱乐、会展、旅行社、航空、车船、景区等提供的服务组合而成的。饭店、旅行社、交通、景区等分别满足顾客各方面的需求,在业务类别上各不相同,在经营运作上的要求也不相同,但在满足顾客旅游消费需求这一共同目标下组合在一起。此外,还有房地产、商贸、物流、金融、教育、咨询、出版、网络媒体、信息服务等业务领域与旅游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旅游企业相关多元化的经营领域,各项业务之间能够产生在管理、品牌、采购、销售等各方面的协同效应,从而共同构成了旅游产业的价值网络。例如托马斯·库克旅游公司,其业务涉及到旅行社、航空和饭店,此外还拥有电视频道和网站。当然,企业的战略业务单元不一定都是业务各不相同的经营单位。当企业跨越地理区域建立相同业务的分支机构时,这些分支机构也是可以共享资源与能力的战略业务单元。

在这样一个交错复杂的旅游产业网络中,各个业务单元之间必须紧密协作,才能保证旅游者得到一个满意的旅游经历。这样,分布于不同战略业务单位的资源必须有效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和谐的体验链呈现给顾客。因此,如何通过协同与合作提高旅游服务能力,成为决定旅游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核心产品:旅游服务交互过程

核心产品对于服务企业来说就是核心平台。服务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决定了顾客参与其中并与服务提供者直接接触,旅游产品的生产由员工(服务主体)与顾客(体验主体)通过共同参与、现场互动才能完成。所以,旅游企业的核心平台是其服务运营活动的平台,即服务交互过程。顾客的旅游消费体验是由众多“关键时刻”(Moment of Truth)组合而成的综合性体验经历,顾客旅游体验的获得与旅游体验服务的提供都是在服务交互中实现的。旅游企业的各个战略业务单元通过其内部价值链以及整个旅游产业价值链上各项活动的无缝联结打造出顺畅的服务流程,与游客综合性消费体验价值链实现了完美的契合。

在传统的有形产品4P营销组合的基础上,Booms和Bitner(1981)提出对服务营销还要加上3P:人(people)、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和过程(process)。其中过程是指服务提供的实际程序、机制和作业流,即服务的提供和运作系统;人是指参与服务提供的所有人员,他们对服务购买者的感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不仅仅指企业员工,还包括顾客本人及其他顾客。由此可见,员工与顾客的服务交互过程是旅游企业满足顾客体验需求的核心平台。依靠这一平台,旅游企业可以不断扩大其经营规模和范围,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四)核心竞争力:独特知识与技能的集合

完成旅游企业服务交互过程中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各种资源与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支持。知识经济时代,商业信息、企业文化、商誉、品牌、员工技能与经验、技术诀窍、组织管理模式、社会关系等知识资源构成的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顾客优异旅游体验的独特知识与技能的集合。例如,卡尔森饭店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由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起来的长期顾客关系上,这是专业化员工、顾客信息系统、企业文化、服务流程与规范、品牌管理、公共关系等各方面知识与技能共同造就的卓越服务能力。

旅游企业间竞争的成败最终取决于为顾客创造旅游体验价值过程中企业吸收、创造、整合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旅游企业的服务实践中,分布于各个业务单元的多项知识与技能必须在服务交互过程中完美地组合,并内化为旅游企业经营所需的知识体系,才不易被模仿,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前述各位学者的观点,可以归纳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企业通过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积累和学习,对各种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而形成的,相比竞争对手更能实现优异的顾客旅游体验,并且可以引导企业跨行业(多元化)或者跨地域(多地化)发展,从而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独特能力。例如,迪斯尼公司作为一个综合性娱乐巨头,其成功归因于它有效利用动画片制作的能力以及品牌、版权等知识资源整合而成的在家庭娱乐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这引导它进入了电影公司、电视频道、主题公园、酒店、度假村、消费品和媒体网络等多个业务领域。

三、基于知识资本的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维度

从知识资本的角度分析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人力资本与员工能力、技术资本与信息能力、组织资本与管理能力、顾客资本与营销能力以及社会资本与合作能力五个维度。

(一)人力资本与员工能力

旅游产业是以人为服务主体的产业,旅游企业的服务产品需要员工面对面地向客人提供,它依赖于旅游企业员工的教育素养、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等诸多方面。另外,核心竞争力属于知识的范畴,其实质是企业组织中累积形成的特殊知识,而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人是其重要载体,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创新才能获得。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旅游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既是旅游企业的核心资源,也是旅游企业潜在能力高低的具体反映。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所形成的可以带来财富增值的资本形式。人力资本的核心是知识与技能,包括管理者与员工的洞察能力与执行能力。世界著名饭店管理集团多数有自己的教育基地,通过对人力资源投资培育人力资本,从而为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技术资本与信息能力

技术资本是由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技术规范组成的,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相互配合与协调的有机系统。与大部分服务企业类似,旅游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并不明显,通常不会像制造业企业一样在技术研发方面大量投资,并以专利或知识产权的方式获得技术创新的产出。然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比如收益管理、预订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对于假日、希尔顿等著名饭店集团早期的成功扩张贡献颇多。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正在广泛普及,众多旅游企业在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科技,通过国际互联网以电子手段进行销售,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电子邮件进行生产和经营,并且引进、开发管理软件。当然,电子商务、预订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旅游业中的信息技术可以轻易从市场购买,其差异主要通过旅游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来体现。因此,信息化水平与信息管理能力成为旅游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能否及时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迅速准确地传递和处理,是旅游企业形成与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条件和保障。

(三)组织资本与管理能力

企业的组织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对一系列其他企业资源(如技术、设备、信息、人员等)的运用,把企业资源转化为企业最终产品的协调配置能力。或者说,企业组织能力是通过企业组织过程促进组织效率提高的能力。因此,组织能力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对于旅游企业来说,通过对未来市场环境的把握,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以及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组织、管理与控制的能力,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参考服务系统所包括的传递系统、设施设计、地点、能力规划四种结构要素以及服务接触、质量、能力与需求的管理、信息四种管理要素,我们认为,旅游企业的组织资本与管理能力涉及到选址布局、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各项要素之间有机联系和相互影响构成了旅游企业的组织体制。精简的组织结构、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独特的企业文化等所构成的组织资本,对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极为重要。

(四)顾客资本与营销能力

旅游服务的过程就是顾客与服务提供者广泛接触的过程,其产品质量是由服务人员与顾客共同决定的。因此,顾客被看作是企业的一种投入,它通过服务过程被转化为具有一定满意程度的产出,从而成为企业经营循环的起点和终点。为顾客带来长期超值利益是旅游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着眼点,顾客资本与营销能力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顾客资本指同顾客关系的价值,包括组织以外的与顾客的联系,如顾客忠诚、品牌、商誉、订单、销售渠道等。营销能力反映企业与顾客建立、维持关系的能力,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包括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开发与创新能力、营销组合管理能力以及利用和促进高质量声誉的能力等。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是在市场上通过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得以体现的。在今天买方市场的条件下,顾客资本的多寡和营销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经营的成败。我国旅游企业与世界著名饭店、旅游批发商以及娱乐公司的差距,直接表现为顾客资本的匮乏和营销能力的欠缺。

(五)社会资本与合作能力

社会资本一般是指进入经营过程中,对企业价值发生影响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本的功能是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价值。外部因素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在相同的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中,由于不同的旅游企业对外部因素的利用效率不同,可能导致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会有很大的差异。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