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建筑工地合理化建议8篇

时间:2023-12-04 10:01:00

建筑工地合理化建议

建筑工地合理化建议篇1

关键词 企业构建 和谐劳动 地方经济 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和谐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一种和谐融洽的良好状态。同志在去年8月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宜昌是湖北省加快建设的省域副中心城。2011年,宜昌市建筑业总产值529亿元,施工企业近600家,从业人员12万人,建筑业企业日益成为宜昌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日益成为影响宜昌市和谐社会构建的重点领域。深入研究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发现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发展中的问题并探索构建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对于更好地维护职工利益,凝心聚力推动“十二五”宜昌市建筑业实现新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和谐宜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宜昌市实现新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一)建筑业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

近年来,宜昌市建筑业迅猛发展,宜昌市由2006年的144.5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529亿元,增幅达2.6倍,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呈显出强劲发展势头,为宜昌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消化大量就业人口,增加了地方收入。宜昌市现从事建筑业人员共有12万人。“十一五”以来,宜昌市建筑业对宜昌市财政税收的贡献不断加大,5年累计实现利税33.81亿元,建筑业上缴税金占宜昌市税收收入的23.3%,年均增长25%。2011宜昌市建筑业增加值105.8亿元,增长 7.6%,为宜昌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有力助推城镇化进程。2009年、2010年,宜昌市城镇化率分别为48%和49%,2011年达到50.76%,实现了年均1%的递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城乡居民住宅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推进城镇化、繁荣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品质等方面发挥了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拉动性作用。

三是有效带动关联行业快速发展。建筑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是众多经济生产部门赖以发展的基础行业,影响、带动着其他约50多个产业。近年来,宜昌市累计建成工农业、交通、水利、文教、科技、军工等各类建设项目上万个,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及引导消费、调整结构、促进发展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建筑业企业已成为宜昌市企业群体众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意义重大。

建筑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与社会密切相关的行业,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尤为重要。和谐劳动关系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四个方面。规范有序要求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运行要纳入法律和制度的轨道,依法循章运作,避免随意性,做到程序公正;公正合理要求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要公平公正,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既要考虑自身利益的实现,也要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避免权利和义务的失衡;互利共赢要求劳动关系双方围绕达到大企业这一共同目标各尽所能,精诚合作,整合双方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谐稳定要求劳动关系双方关系顺畅,和睦共处,即使出现争议,能够在内部通过协商谈判方式加以解决,使企业长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十二五”期间,是宜昌市建筑业实现新起点上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筑业企业要实现做大做强,必须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是因为:企业只有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培养人,加强人文关怀、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与职工结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激发广大职工的成就感、荣誉感、归属感,推动形成全体职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提供强大动力。

二、宜昌市建筑业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住建委等有关政府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和广大建筑业企业积极交流、科学谋划有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发展完善,涌现出以湖北益通、湖北广盛、湖北城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典型。总体而言,当前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是协调的,大多数职工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但是面对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和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需要密切关注的形势变化。

1、劳动关系的市场化与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并存,给企业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市场导向机制基本形成,劳动者可以自由择业,劳动力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劳动用工形式正日益多样化,人才租赁、劳务派遣、季节性用工等方式受到青睐,多种用工制度广泛应用,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普遍存在,就业不稳定性增高,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劳动合同的不规范性与劳动关系主体的不平等性并存,客观上存在“资强劳弱”的状况。事实劳动关系仍然存在,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不依法签订合同或合同条款不全、约定内容不清、权利义务不明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同时,部分企业的劳动合同仍体现出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不平等性,格式条款较多,合同签订及履行仍主要取决于用人单位,强雇主、弱劳工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 3、劳动关系日益人性化与劳动者主体日益分化并存,职工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建筑业企业逐步转变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大力实施促进劳资双方互利共赢以及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人性化管理。同时,社会分工愈加细化,建筑业领域劳动关系主体出现了分层化趋势,这些主体的生存环境、社会地位、权利意识等均不相同,诉求也呈多元化趋势。

4、劳动争议增多与政府处置方式单一和力量不足并存,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建筑业企业劳资争议呈现显性化特征,尤其是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劳动争议案件明显增加,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投诉激增。目前社会组织薄弱,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角色没有被认可;政府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较单一,且力量明显不足,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政府主导的机制问题。一是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大。二是对劳动争议处理过分依赖行政管理,轻视劳动调解。三是政府主导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执法力量和手段不足,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力量薄弱,无法适应案多人少的客观形势。五是未能有效发挥舆论宣传的引导、教育和激励作用。

2、企业管理的规范问题。一是部分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不强,忽视甚至损害劳动者权益。二是企业自身的资源问题和管理问题突出,企业人才招聘困难,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培训动力不足。三是部分企业工资收入分配不合理,部分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工资水平低、增速缓慢,未能与企业效益增长挂钩。四是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建筑业企业的覆盖面还较为有限,规模以下企业党群组织及工作覆盖面仍然偏低。

3、劳动者的素质问题。一是劳动者的就业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部分劳动者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过高。二是劳动者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产业技术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三是劳动者诉求表达方式简单,维权手段存在偏差。

三、工会在建筑业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着力点

工会是维护职工权益,推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工会要做好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前提是全面把握工作对象的合理关切和诉求。

(一

)加强和规范政府执法。

新形势下尤其是劳动合同法颁行后,劳动争议大幅增加,但各级政府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力量薄弱,无法适应劳动关系矛盾易发多发的形势需要。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人员和经费投入,加强执法力量,提高劳动争议解决效率;同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权力运行,践行“平等执法”理念,探索“人本执法”新路。

(二)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广大企业迫切希望政府为企业发展减负,尤其是出台更加合理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只有为企业减负,才能促其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进行更大投入,进一步推动劳动关系和谐。

(三)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工会是联系职工、企业、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广大建筑业企业对建设工会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作用有很高的期待,尤其是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和发挥工会组织调解职能方面。

四、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思考

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认真分析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领域存在的问题,积极回应建筑业企业和职工的合理关切和诉求。各级建设工会要坚持多措并举,注重统筹兼顾,扎实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推动劳动法律法规全面落实。

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劳动关系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关键是知法、懂法、守法、执法和用法。建设工会要深度参与法制宣传工作,为维护建筑业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鼓与呼。

(二)进一步发挥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作用。

总体而言,建设工会组织在三方会议框架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参与三方会议不平衡,工作机制不完善,社会影响力有限;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政府比较强势、工会相对主动、企业方弱势的格局仍然存在;三是建设工会系统对参与三方会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四是建设工会对参与三方会议的理论研究不深、理论探索欠缺;五是建设工会在调解劳动争议时的作用未能全面发挥;六是建设工会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不足。

为充分发挥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作用,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参与三方会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形成建设工会系统齐抓共管、企业方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推动地、县级建设工会加入三方会议,扩大雇主组织代表性,提高三方会议执行力;三是充分挖掘、发挥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多重作用,深入研究企业劳动关系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及时向三方会议提出自己的议题;四是注重与企业联合会的沟通协调、求同存异,加强与人社部门、工会组织的合作共事;五是着力搞好培训,为建设工会参与三方会议提供人才保证,增强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话语权。

(三)着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精神力量,实现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各级建设工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动力工程、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积极引导企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靠诚信、守法经营做大做强做优做久。

(四)大力化解劳动关系矛盾。

针对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各级建设工会要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企业、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提高调解和仲裁效能;积极研究、应对劳动关系中的宏观性、全局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矛盾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五)加强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舆论引导。

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政策性强、敏感点多、社会关注度高,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各级建设工会要不断提高宣传本领,科学制定规划,形成舆论强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建设工会参与三方会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行宣传;着力宣传建筑业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回报企业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所决定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建筑

企业只有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抓住宝贵机遇,实现新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关柯.建筑业经济新论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督司.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3]乔目.内蒙古建筑业发展与战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

建筑工地合理化建议篇2

【关键词】:智能办公建筑;设计

0.前言

高层建筑称之为科技的集中体现,综合国力的象征,城市的标志等等。其本身体现了多方面的物质成就。其中兼具实验和检验功能要求的高层建筑在设计上就更为复杂。除了要考虑高层建筑的防火问题和本身的基本结构荷载的计算,还要更多地考虑楼板附加的各类实验设备的荷载;送排风风井位置和风量计算;空调的选型和配置;毒、污水的排放和收集和运送等等。都要进行系统周全缜密的通盘考虑。文中结合某综合实验楼项目进行介绍,主要探讨高层实验办公类建筑在建筑设计和智能化设计两个专业上的设计理念和运用的新技术。

1.工程概况

该项目用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单体的立面风格为新古典风格,主要突出建筑物挺拔的体量特征。柔和的色彩,体现了高雅的建筑品味。整体材质为浅灰色玻璃幕墙及白色麻石石材幕墙。总体以竖线条为主,立面层次丰富,错落有致,虚实对比强烈。

本项目由l栋24层的综合实验楼组成。综合实验大楼主要功能包括办公室、实验室、公共报检大厅、会议室中心、员工食堂、地下停车场等;负二层局部兼做人防地下工程。综合实验楼地上24层、地下2层;消防高度96.45米,埋深7.9米: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地上约3.9万平方米,地下约92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由于报检业务性质不同,在建筑首层的东、西两处设置了两个报检大厅;核心筒居中布置来划分报检区域;西北角设2台裙楼专用电梯;核心筒设有6部电梯,其中一台为消防电梯;西南面设后勤入口,设有2台小型电梯,专供4层的餐厅厨房使用;消防控制中心布置于东南角,直接对室外疏散。资料室、阅览室、档案室和办公室在设置上结合文档书籍和标本等存放问题,在保证自然采光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恒温变频空调和UPS不问断电流的供应,确保存放物品的温度、湿度、室内空气质量都能满足要求。

在3层的会议中心,除了有可容纳500人的大型会议室;还有2个中型会议室(其中一个可分割为2个小会议室);4个小型会议室;会议室空间可根据会议内容和人员数量采取灵活分割。各种类型会议室均配有设备间和服务间,便于工作人员对各间会议室单独操作。结合建筑造型,在大会议室北面设有露天花园;供与会人员会间休憩只用,同时结合园林设计,为整个会议中心营造一既稳重大气又不失个休闲趣味的会议区域。

作为现代化的高层实验办公楼,文体康乐设旖的布置也体现着办公人性化的特点。建筑物的5层结合裙楼屋顶花园,设计为员工康乐活动区。办公室主要安排在6~18层,为办公层;该区每3层设有3层通高的动植物观察室,可为员工供给休憩场所,形成了一个立体通透的生态空间。同时也为电梯厅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19层为备设备转换,该层靠近核心筒位置设有低区风机房、低区电梯机房等。20―24层为实验室,该区域同样设有3层通高的动植物观察室,可作为实验种植区使用。

2.各系统设计

2.1综合布线系统(GCS)

综合布线系统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和电话系统(语音)的布线。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采用二层拓扑结构,即主配线中心及楼层用户配线间。主配线中心设于八层计算机机房,用户配线间设于各楼层弱电间内。主配线中心与各楼层配线间的主干布线采用八芯室内OM3多模光缆,语音采用50/100对大对数电缆连接;配线间至末端用户的水平布线采用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或两芯多模光缆。

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用于业主内部信息处理与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专门的路由器及防火墙设备与运营商网络实现外部广域网互连,满足日常办公、资料查询以及和外部沟通的需求:系统通过核心层交换机(带路由功能)与智能化设备监控网络实现内部局域网互连,满足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的数据传输需求。

2.2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与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共用一套设备,平时作为公共广播使用,播放背景音乐或通知;消防等紧急情况时自动转为消防应急广播。本系统仅设计系统的前端部分,末端扬声器按照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的相关规范要求设置,并适当增加扬声器数量,提高系统的均匀度。

2.3有线电视系统(CATV)

建筑内的餐厅、值班室、电梯厅、会议室、领导休息室等区域设置有线电视接收点,供用户接收电视节目,同时为电子显示屏系统提供节目源。本系统按照860MHz邻频系统进行设计,全部使用860MHz设备。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及电缆均采用具备双向传输功能的设备。

2.4会议系统

会议系统包括数字会议系统(会场设备控制、表决、显示等)、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中央集成控制和信号处理系统、会议扩声系统等。系统一般由中央控制设备、发言设备、资料分配显示设备和应用软件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组成。本系统在会议室工程中有所应用。电子显示系统及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首层大堂及各电梯厅处设置电子显示屏系统,利用电子显示屏通知、播放新闻、电视节目、录像节目、天气预报、广告等各类多媒体信息。

2.5楼宇设备自动监控系统(BAS)

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主要对建筑物的空调、通风、给排水、电梯等设备进行监控及管理。系统要求运行全中文软件,并配置电话拨号软件。

2.6电力自动监控系统

通过电力自动监控系统对中低压配电系统、变压器、发电机组、直流屏等实施自动监测(中压系统含保护及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提高供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为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提供大楼能源消耗的准确依据,使物业管理科学化。

2.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是建筑物安全防范体系中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本系统采用模拟传输线路、前端数字硬盘录像机数字化处理相结合的模拟、数字混合系统。该项目所涉及到的智能化系统还远不如此。因为涉及到的相关信息量极大,文中就不做详细阐述。

总而言之,智能化设计是高新技术最直接的体现和运用。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设计也将会是人们今后长时间研究的课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工程是一个多工种多专业配合而完成的项目。由于其具备实验、办公、会议、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组合,因此对各专业的设计标准均较为严格。文中从建筑设计和智能化设计两方面以点带面地反映出了该工程在设计上复杂且合理有序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建筑工地合理化建议篇3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公路工程;再生材料;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248(2017)01-0051-06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henomenon of rubbish siege,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enterprise land, tax paid, and construction waste sources of the proje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Xi’an-Xianyang Northern Circuit. It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wast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mprehensive reclamation application policy,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typical demonstration effect. Meanwhile, it also discussed the relevant polici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cost, enterprise tax exemption, raw material acquisition, transportation cost and social cognition relying on the proj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ion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construction waste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t home and abroad, formulate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standardize the reclam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levels should rationally plan the layout and support the comprehensive reclam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National and local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lso should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for comprehensive reclam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government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planning, can make use of management approaches, such as policy support, tax prefer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encourage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clama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waste; reclamation; highway engineering; recycled materials; policy

system

伴S着工业革命之后世界范围内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大量开展,随之而来的是海量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1987年召开的联合国发展会议首次在国际范围内讨论了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1-2],并最终写入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会议报告。到2002年,世界各地已经召开了30余次以建筑垃圾处置为主要议题的国际会议。然而,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仍在以惊人的数字增加。根据欧盟委员会2001年公布的统计数据,世界各个国家建筑工业总共消耗了近50%的当地自然资源[3]。中国面临的建筑垃圾问题更为严峻,据统计目前中国一般城市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在4 000万吨至5 000万吨之间。以西安市为例,2007年西安市全年产生建筑垃圾2 500万~3 000万吨,2008年2 800万~3 300万吨,2009年3 500万吨,2013年突破6 000万吨[4]。由于配套管理政策不完善,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和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污染了环境,并加剧垃圾围城难题。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其危害性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公路工程是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应用领域[5],但在国内实践中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技术规范支撑,管理部门多且联动性差,配套措施不完备,民众认知度普遍偏低,建筑寿命周期短,建筑垃圾处置收费偏低等多种问题[6]。

鉴于此,本文调研了西咸北环线工程建筑垃圾综合应用在应用政策、应用技术、典型示范效应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依托工程在项目管理、政府方面、企业立项方面、建厂成本、新兴企业免税、原材料获取、运输成本、社会认知度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给出了建筑垃圾规模化利用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方面

海量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是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国家正在经历的难题。包括北美、欧洲发达国家以及日本在内的较早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实施成败,相关政策的引导、鼓励和支持以及法律规范的保障是关键所在。

日本以立法促进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日本早在1954年颁布的《清扫法》以及1970制定的《废弃物处理法》中就开始规定了不同种类垃圾的回收方式[7]。而针对建筑副产物的处理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全面的法律体系,1991年制定的《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建筑垃圾必须经过处理回收利用,使得建筑垃圾再利用,2000年制定的《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规定了建筑垃圾资源化中相关科学技术创新,推进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研究创新以及成果的推广普及[8]。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引导,日本目前建筑垃圾再生率达到99.5%[9],接近实现“零排放”。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大量基础设施损毁破坏,德国是世界上首个大量利用建筑垃圾的国家。通过合理的法律设计和政策支持,德国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可达到85%[10]。德国相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实施原则为收费和处罚原则,德国相关立法中对建筑垃圾的处理缴费等级有详细的规定,在垃圾法增补法案中,将建筑垃圾的组分利用率比例做了规定,对建筑垃圾进行填埋或堆放的生产者按照法律规程需要缴纳高额的处理费用,而使用产生的建筑垃圾的生产者,所缴纳费用显著降低[11]。对于不处理建筑垃圾的生产者,将面临高额的罚款甚至刑罚。同时,随着建筑垃圾处置及检测技术的发展,德国政府协同企业成立了建筑垃圾质量保证和鉴定研究所,对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等级和指标做了相应规定,通过经济政策调节和对建筑垃圾生产者的引导,保障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有序进行,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垃圾回收企业的经济效益。

美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领域起步相对较早,各州在法律法令、技术标准规范和实际应用方面形成了与自身现状协调的法律体系[12]。总的来说,大多数州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分级处理,包括现场分拣利用和在处理场地处理利用两种形式。同时通过处罚措施、低息贷款和政府采购方式,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在各州可获得低息贷款,对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实行政府采购,而联邦审计人员有权对未按规定购买的机构处以罚金[13]。

北欧各国如丹麦、芬兰和瑞典等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处在前列,与之配套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全过程管理体系也比较成熟[14]。1995年丹麦的有关建筑拆除的规程中规定,超过一定规模的拆毁工程需要预先提交建筑垃圾处置计划[15]。同时采用税收控制方式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如芬兰的《垃圾税法》规定,对送往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和焚烧的垃圾征收税费,而进行回收利用则免除[16]。

(二)国内方面

针对日益迫切的建筑垃圾处置问题,中国学者进行了积极探讨。魏秀萍等在调研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经验基础上,归纳给出了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全过程规划策略[17]。郑胤以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问题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政策建议[18]。张琦从西安市建筑垃圾处置基本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西安市建筑垃圾处置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法规制定、补偿优惠政策、城市规划布局等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9]。王波基于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研究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的生命周期评价,建立了初步的评价模型,成果应用于深圳市塘朗山建筑垃圾产业园实施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的成本效益分析[20]。李树逊等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综合评价了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并从垃圾减量、法规完善、新技术开发角度给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21]。石世英运用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统计得到了重庆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关键成功因素,在资源化意识、优化再生产品认证体系、完善资源化产品市场及建筑垃圾排放收费方面进行了建筑垃圾资源化促进机制探讨[22]。李惠强等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了建筑垃圾处理的技术手段,以及资源化再生利用的经济效益[23]。已有研究对促进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于产业运作机制以及建筑垃圾相关企业的补偿方式尚缺乏具体细致的探讨。

中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起步较晚,针对建筑垃圾的减量控制、运输管理、资源化处理及再生产品的推广利用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例,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管理依据。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中国固体废弃物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中的基本法,其中规定了物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基本原则。而后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均给出了建筑垃圾需要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基本原则、鼓励建设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等原则。

中国现阶段针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相关政策已初成体系,无论是对建筑垃圾产生主体单位的规定(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的产量、控制建筑垃圾的堆放),还是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扶持政策(从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电价优惠、土地划拨等方面),乃至再生产品的推广(使用再生材料企业享受优惠、政府绿色采购等)均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w系。

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相关政策较少。在国家层面仅有2008年5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地震灾区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导则》对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道路中的应用有相关规定。在地方层面,北京出台的地方标准政策中,提及城镇道路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基层中应用的施工方法与质量验收规范。总体来看,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政策仍不健全,在具体法律条例中一般使用“有利于”“鼓励”“引导”和“优先”等非限制性字眼,在环境保护高成本的利益冲突下,虽然国家制定了政策、明确了原则、给出了引导,但在没有强制法律条例条件下,面对着高额的成本、巨大的利益,在环境保护与建筑垃圾再生的进程中,各相关部门、企业以及个人大多选择了利益,舍弃了环境。

二、依托工程概况

西咸北环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网G30N连霍高速临潼至兴平段的并行线,是部级西咸新区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交通建设重点工程,也是环绕西咸新区,串联西安卫星城市和周边重要城镇的交通运输大通道。路线起自临潼区零口镇,设枢纽立交与连霍高速公路相接,向西经雨金镇、新市、高陵北、通远镇、永乐北、泾阳北、中张镇转向西南,经太平镇、店张镇、南位镇、西吴镇之后路线转向东南,经大王镇,止于户县秦渡镇,设枢纽立交接京昆高速。项目概算投资132.56亿元,全线设计时速120千米/小时,路线全长约122.613千米(含9千米新西宝共线西段),建设里程113.613千米(与新西宝高速公路共线9千米),全线桥梁总长30 485.4米/39座,互通式立交17处,分离式立交55处,通道97道,涵洞177道,天桥46座,服务区4处,匝道收费站9处,连接线9.22公里。

鉴于大型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产生的海量建筑垃圾难处理问题,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依据现有规范规程前提下积极应用建筑垃圾可再生材料,并在相关层面进行大胆尝试,其中在路基工程中使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272万方,临时设施建设中使用建筑垃圾106万方,路面工程施工和小型构件浇筑中分别使用建筑垃圾可再生材料1.3万方和0.65万方。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本工程的积极应用,有效解决了建筑垃圾占用堆放和填埋土地问题,相应减少了对碎石、矿石原材料的开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现阶段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国内大规模应用的工程数量较少,在国家层面可供参考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为相关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依据。

三、依托工程建筑垃圾应用现状

由于积极应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由于目前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相关政策导向推进,尤其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过程的用地、税收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使得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本项目的应用中遇到一定阻力。

(一)用地方面

目前来说,企业用地形式均为临时用地,方式均为租赁私人或村租,租赁费用较大;如若永久建厂,存在用地审批环节众多,审批周期较长,一般来说建筑垃圾再生企业用地规模较大,厂区主要由原料堆放区、成品堆放区、生产区(破碎,刷分,预制)、职工宿舍区等组成,场地至少300~500亩,用地规模较大,用地价格昂贵。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用地价格与用于建筑垃圾填埋的用地价格差异不大,在用地方面没有得到政策支持,致使企业需要投入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用地的费用过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企业的发展。

(二)税收方面

由于土地等原因,根据国家财税[2008]156号文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政策难以落实,企业均需向国税缴纳17%的增值税、25%企业所得税,向地税缴纳相关税金及附加。核算参与本项目的两家企业分别缴税900万元和720万元,税收负担过重,在办税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关政策支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的推广效率。而与国外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广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相比,税收优惠是主要的促进措施之一。

(三)管理方面

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在刚开始进行招投标工作时并未考虑到建筑垃圾原料来源问题,而在实际建筑垃圾获取的过程中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由于政府未出台规范化收储政策,致使西咸北环高速公路建筑垃圾收储管理工作较难正常展开,另一方面建筑垃圾清运以往都是被沿线城区村镇上的一些社会闲杂人员非法控制垄断,价格不受市场规范的约束,致使再生企业垃圾收储成本大幅增加,原料供应不足。在西咸北环线原计划招投标中建筑垃圾是按无偿取得进行估算,但实际建筑垃圾在大量使用的情况下又变成了有偿使用,使得生产成本又大幅增加。

四、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对策建议

建筑垃圾因其具有社会公共性和资源化属性,可为循环经济服务,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自1995年以来国家和部分省市就建筑垃圾管理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效益,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更是凤毛麟角。过度开采不可再生资源,经济难以持久发展,随着经济下滑促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西咸北环高速公路作为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领域首次大规模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工程项目,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示范。但因政策、项目管理、再生企业等方面原因,实践应用未达到预期效果。在此背景下,应在立法、监管乃至社会公共意识各方面完善政策体系,统一管理,协调配合,有效联动,将其作为一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事业发展下去。

第一,在建筑垃圾分类基础上,综合考虑在建筑垃圾源头、建筑垃圾处置和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应用方面完善相应规范规程和法律法规体系,使建筑垃圾有效实现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整个过程以及标准结果均有法可依。

第二,根据地区建筑垃圾处置经验,实施“建筑垃圾源头控制策略”是实现建筑垃圾科学控制的有效措施,应在建筑垃圾分类统计基础上,宏观统计建筑垃圾的再利用难易程度分布,分别制定每一等级建筑垃圾的企业排放红线,对于超出红线的企业予以收M或处罚。

第三,国家有关部门应对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排放现状进行综合的定量统计,制定相应的建筑垃圾排放标准,并将其纳入到企业考核指标中。

第四,各省市在编制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时,要将交通运输系统依托公路建设的建筑垃圾处理厂纳入到规划之中,支持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各省市要根据区域建筑垃圾存量及增量情况,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按照资源就近利用原则,合理规划布局建筑垃圾加工生产企业和生产规模,确保各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有序、健康发展。

第五,交通运输行业在进一步分析估算的基础上明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示范引路、企业实施、公众参与为原则。交通运输行业自身系统在新建和改扩建过程中,对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自身解决建筑垃圾,制定再生产品的利用率不低于60%的目标或零排放标准,并参与到政府循h经济发展中,确保一定比例的消减目标。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纳入交通行业循环发展规划,同时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强制使用的材料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促进规模化应用。

第六,按层级由交通运输部向发改委组织申报行业内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和资源综合利用财政补贴项目,简化程序,降低门槛,明确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各环节参与者的支持。建立完善建筑垃圾管理和综合利用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支持一批技术先进、环保达标、资源回收率高的再生材料加工企业发展,促进装备研发和推广。

第七,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对涉及公路工程建设的建筑垃圾处理、再生企业的土地划拨、资质评估等进行直接协调管理,同时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情况加入相关管理部门的业绩考核标准,以管理带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事业发展。通过税收政策和低息贷款方式,降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本,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积极性,从成本收益方面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建筑垃圾再利用。

五、结语

本文对西咸北环线工程进行实践调研、分析,提出了建筑垃圾在公路工程中大规模应用的相关政策建议。第一,在完善立法、健全公路行业规划及行业技术规范方面提出具体细致的政策建议。第二,从工程管理的角度,以建筑垃圾的源头、生产加工、市场推广为主线提出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重点体现在经济调节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及行业引导政策建议等几个方面。第三,为保证政策更好地落实,建议完善监督机制及提高社会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红娜.西安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2]池漪.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途径及其性能研究 [D].长沙:中南大学,2007.

[3]黄兴亮,任婷婷,何帆.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陕西建筑,2013(6):32-34.

[4]姜新佩,李莹,张胜彦,等.建筑垃圾人工砂配制混凝土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11):82-85.

[5]石世英.重庆市建筑垃圾资源化促进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6]陆宁,陆路,李萍,等.中国城市建筑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79-82.

[7]刘振华,郭一令.日本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再资源化的现状及课题[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24(4):87-90.

[8]王罗春,赵由才.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冷发光,何更新,张仁瑜,等.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卫生工程,2009,17(1):20-23.

[10]杜婷,张勇,昌永红.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2):35-36.

[11]隋玉武.德国建筑垃圾高回收率原因简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12):38-41.

[12]李南,李湘洲.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经验及借鉴[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6):41-44.

[13]刘永民.对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思考[J].中国建材科技,2008,17(3):21-27.

[14]孙丽蕊,陈家珑.欧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效益分析[J].建筑技术,2012,43(7):598-600.

[15]姚磊.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及其产业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2.

[16]赵爽,郑飞.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法律制度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6-112.

[17]魏秀萍,赖芨宇,张仁胜.建筑垃圾的管理与资源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35(3):25-29.

[18]郑胤.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

[19]张琦.西安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0]王波.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深圳市建筑垃圾处理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1]李树逊,罗攀,庞晓明,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状况及其生命周期评价[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2(6):817-821.

建筑工地合理化建议篇4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电气系统的灵魂是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设计院是建筑工程主体的设计单位,在承接设计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有一定的优势,这一方面是由于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集成市场逐渐趋向于规范化,同时还要依靠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可以掌握建筑施工的设计新技术及新材料,提高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创新性,促进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快速发展。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目标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以先进、实用、成熟、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把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成一个统一为用户服务并满足建筑工程高效节能的分散控制与集中管理系统,把建筑工程各自分离的机电设备(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等) 结合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使建筑工程中信息高度的共享和合理的分配,最终为用户提供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智能管理系统,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完备的建筑工程安全保障措施,满足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物业管理要求,促进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快速发展。

二、建筑工程各系统设计要点

(一)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

在建筑程智能化系统设计中,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建筑工程电气设计全面规划和分步实施原则,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应周到、全面、注意预留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系统的设计到位并有充分余量,以适应未来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发展需要,同时,应充分考虑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所涉及的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共享,确保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传播系统总体结构的合理性、兼容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可以集成不同厂商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使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中的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系统可以随着技术发展和进步可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充实,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快速发展。

(二)综合布线系统

在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中,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工作管理子系统、区子系统、干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工程综合布线设计要满足综合语音、多媒体、图像、数据、楼宇控制及网络系统的应用,实现建筑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数据和语音可以互换,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统一的接插件,预留足够的余量,以备将来的发展,在建筑工程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建筑的实际用途需求和建筑工程业主单位做好沟通,明确建筑工程的主干网络的配置及标准、光纤和网络线缆的标准、关于数据和语音点位的实际需求配置等,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弱电电源系统

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的电源系统必须是无干扰和可靠稳定的。在建筑工程中消防火灾报警设备以及通讯设备属一级的用电设备负荷,一般都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供电。对建筑工程电气终端计算机设备配置单独UPS电源装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计算机行政局域网和收银系统的电源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均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供电。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双电源切换柜的电源来自变配电间的变压器低压回路及柴油发电机供给。在建筑工程智能化工程的各个系统,都设有独立的电源配电箱控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对于监控机房以及配电间的供配电方式可以设计成双路供电,同时配上UPS的电源,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其后备的时间要保证在4个之上;

(四)室外弱电综合管线设计

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室外综合管线的设计应合理地利用建筑工程有限的地面空间资源,尽量减少建筑工程内绿化带、人行道的弱电检查井,建筑工程智能化各系统的室外管道尽可能按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且建筑工程弱电系统的管道中不能敷220v及以上的电缆。要求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时对各系统管孔资源分配予以明确,并应充分考虑建筑工程中智能化系统相应的预留量。建筑工程室外线缆须采用防水型线缆,且具有高抗干扰性。

(五)防雷接地系统

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的接地是本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智能化系统单独做接地的其接地电阻的值要保证不能大于4欧姆。建筑智能化系统采用联合接地的,就要保障其接地的电阻值小于1欧姆,以此保证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六)智能化系统集成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对于建筑中众多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要采用信息以及网络的集成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做到在一体化的高速通信网络以及统一的WINDOWS系统的平台之上,以此来实现一个统一化的跨系统、平台的数据库访问,以此来建设一个智能化的集成管理系统,有效的保证相关信息的综合管理,达到客户服务管理以及物业管理智能化的最终目的,给用户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氛围,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

(七)会议系统设计

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之间相间的交流需求以及手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现阶段,国民的各种交流都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与网络,比如在各种重大的会议中,其相关的设备都在向着多媒体化以及网络化、自动化的方向在发展,也就是说,会议系统在智能化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一些高标准的多功能会议室的设置方面,往往会除了在设置一些传统的扩声系统之外,还同时会配置一些其他的网络化设置,比如多媒体视频系统以及网络会议系统、同声传译系统、会议报到和表决系统等等的会议设施,以此来使得会议各个环节的顺利、有效进行,满足现代化会议的需要,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

(八)楼宇自控系统

在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中,楼宇自控系统设计通常包括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梯系统及保安监控系统等子系统,建筑工程楼宇自控系统设计以降低建筑工程能源的消耗、节省建筑工程营运成本为目的,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关键是系统应用稳定可靠,将建筑工程发生故障概率降到最低可能限度,同时,应能提供建筑工程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精确的、量化的控制模式,为建筑工程能源控制提供可靠保证。

结束语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内容。若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不当,可能给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要从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创新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综合考虑,才能搞好建筑工程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设计,促进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申屠华.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科技视界,2013,34:123+245.

[2]文灵.会展中心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建筑工地合理化建议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监理 组织协调 组织原则 常规工作 权责体系 权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U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益目标的根本性保障,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类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加以协同与组织,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更需要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提升组织协调水平,做到对建筑工程建设各类任务的保证作用。从行业与发展的角度看,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组织协调的重要价值,要遵循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组织原则,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权责体系,应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权变策略,在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组织协调的前提下,建立起适应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新机制,在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新方式与新方法的同时,真正实现对建筑工程建设的保障作用。

1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强化组织协调的重要价值

建筑工程质量离不开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这是行业的共识,为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目标,达到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行业价值,应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性。组织协调水平的提升可以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资源,整合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结构,使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相互协调和彼此沟通,做到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效益等目标的保证作用,使建筑工程施工处于高效率的运行状态,做到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保障与维护作用。

2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提高组织协调的措施与策略

2.1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组织原则

诚信、公正、中立是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高度组织协调的重要基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树立各类原则,维护工作的诚信、公正和重力,在坚持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做到科学的组织和全面的协调,排除各类因素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影响和干扰,使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更加具有执行的刚性与灵活性,做到对建筑工程各类目标和任务的保证作用。

2.2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常规工作

常规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平台和基础,做好常规工作不但有利于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质量,而且也为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发展和组织协调提升提供必要的平台。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合理安排,做到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细节与重点的保证,及时发现和纠正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实际问题,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质量,为建立高效的组织和有效的协调打下工作基础。

2.3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权责体系

要建立以总监理工程师为中心的权责体系,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实际,制定明确的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机制,做到权利和责任的一一对应和有效落实,实现不重不漏、人人有责的目标,做到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不和谐因素的控制,通过清晰权责体系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协调性和组织性。

2.4应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权变策略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组织协调工作影响因素多,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采用权变的策略,采取适宜的方法来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保证监理工作正常展开,最终保证工程建筑监理整体目标的实现。而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协调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主要包括情况介绍法、访问协调法、书面协调法、交谈协调法及会议协调法等。施工监理协调主要使用了会议协调法,具体包括专业监理会议、工地例会及第一次工地会议等的开展,而这些会议中第一次工地会议尤为重要,其是第一次工地例会,在会议上,各个参建单位要互相了解,确定监理方法、程序及互换联络方式等,对于监理组织来说,更应该抓住此次机会,掌握各方关系,清晰主要监理程序,最终做好先期协调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应该对一些技术问题、人员问题等做协调处理,并且对监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度较大、技术复杂的问题,应该及时提交总监理工程师。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无论是内部协调,还是外部协调,利用交谈协调法均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协调方法,由于其信息交换更加方便,并且工程参与各方更加容易接收,应该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共建立由监理部门下属的专门流动小组,从工程管理者到工程具体施工人员进行了长期的交谈工作,该工作的实施,对于整个工程施工监理的组织协调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而对于一些不适宜交谈或会议意见表达来说,通常需要采用书面协调法,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表达的工程实际情况,采取了书面协调法,极大的消除了交流存在困难时造成一些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性。

3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发挥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体系的优势,充分调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人员的主动性,形成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积极配合与组织协调的环境,为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落实找到良好切入点,在构建科学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氛围的基础上,做到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水平提升的保证。当前的要点是建立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协调机制,落实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协调措施,进而做到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全面性、系统性、综合性目标的保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成华.浅析监理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挥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3(12)

[2]李涛.论新形势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才智.2010(22)

[3]陈林东.对建筑工程施工监理问题的思考[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

建筑工地合理化建议篇6

健全机制 推动代表建议有序办理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指导下,我部着力在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加强沟通上狠下功夫,推动建议办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一是层层落实办理责任。部党组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专门研究部署,并对办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建立了部长负总责,分管部领导对分管领域的建议办理审核把关,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建议办理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将每一份建议落实到处室、落实到个人。

二是不断健全办理机制。制定建议办理工作制度,规范各个环节办理要求,推进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重点从三个方面严格把关:一是严把程序关。每份建议的办理都要认真研究分析,汇总协办单位意见,加强与代表的沟通协商,严格按规定要求答复。二是严把时限关。将建议办理列入督办重点,每周通报各单位办理进展情况,强化日常催办,确保按时办结。三是严把质量关。主办单位、办公厅、部领导对每一份建议的答复层层审核把关;办理结束后,办公厅对各单位答复公文质量进行评估并通报。

三是加大沟通协商力度。把沟通协商作为建议办理的必要环节,坚持“先沟通再办文”。我部主办的建议,均经与代表沟通联系、达成一致意见后再答复。沟通方式上除电话、电子邮件外,还采取邀请上门、登门拜访、座谈调研等形式,确保沟通效果。如对代表提出的公租房建设方面的建议,分管副部长带领承办单位赴中国社科院,当面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解决农民工等困难群体住房问题。

四是突出重点建议办理。把办理重点建议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办理调研,切实增强办理实效性。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建议”作为重点督办建议交由我部牵头办理。我部成立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办理工作方案,两次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建议办理工作,向代表汇报办理进展情况。邀请代表赴贵州、广东等地开展实地调研,把建议办理与完善政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

同时,结合我部重点工作,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强地下管线管理、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支持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5个方面的建议作为部内重点建议,加强调查研究,进行重点办理,以点带面促进建议办理工作质量整体提高。

注重落实 推进重点难点问题解决

我们坚持把建议办理与部门工作相结合,把代表的意见建议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作为推动突破重点难点问题的强大动力,推进住房城乡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第一,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重点任务顺利完成。

――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按照国务院的部署,2016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我部尽早安排任务和中央补助资金,协调落实有关金融支持政策,加大棚改贷款力度,大幅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同时通过召开现场会、片区会、开展专项督查等形式,狠抓工作进度。截至2016年11月底,已完成全年开工600万套的目标任务。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一手抓热点城市控房价、防泡沫、防风险;一手抓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去库存,指导和督促库存较大的200多个三四线城市和230多个县城落实去库存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10月份、11月份,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房价环比涨幅快速回落,房价走势明显趋稳;全国已竣工的商品房待售面积自2016年3月份起,连续9个月下降。

――全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按照国务院部署,2016年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结合重点建议办理,我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调查分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快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顺利完成全年开工2000公里的目标任务。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截至2016年12月上旬,全国已开7-378万户,超额完成全年开7-314万户的目标任务。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建立垃圾治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部署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认定第4批共1598个中国传统村落,命名127个特色小镇。

第二,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深化改革。

――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全国城市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城市管理监督局,推进落实执法制式服装、执法车辆、执法队伍培训等工作。

――推进城市规划改革创新。从规划编制、审查审批、实施监督等环节入手,研究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改革的一揽子工作方案。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双修”工作,开展了省级空间规划、市县“多规合一”、城市设计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面的试点工作,推进城市规划改革取得新突破。

――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全面开展建筑I改革调研,明确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深化建筑业改革促进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送审稿)》。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在8省市开展了工程总承包试点。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6年12月底,各地建筑企业使用银行保函替代现金形式保证金近1200亿元,盘活了流动资金;各地累计退还建筑业企业各类保证金496.5亿元,减轻了企业负担。

第三,推动有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

建筑工地合理化建议篇7

【关键词】通信技术;城市建设;智能建筑;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社会的家庭成员正在以追求家庭智能化与网络化带来的多元化信息和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作为一个理想的目标。智能建筑也就在这种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下适应时代的潮流应运而生,开创了建筑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1.智能建筑各系统、子系统的划分及功用

1.1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的功能是调节、控制建筑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变配电、照明、通风、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安保、能源管理等,检测、显示其运行参数,监视、控制其运行状态,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其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自动监测并处理诸如停电、火灾、地震等意外事件;自动实现对电力、供热、供水等能源的使用、调节与管理,从而使工作或居住环境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

1.2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是保证建筑物内传输语音、数据、图像的基础上,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电话网、数据网、计算机网等)相连,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的系统。CAS主要由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网(PABX)和有线电视网(CATV)两大网构成。

1.3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分为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具有数据处理、文字处理、邮件处理、文档资料处理、编辑排版、电子报表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对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事务处理型办公系统,应能担负起电视会议、联机检索和处理图形、图像、声音等任务。

1.4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SCS又称综合布线系统(PDS),它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把建筑物内部的语音交换、智能数据处理设备及其广义的数据通信设施相互连接起来,并采用必要的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络或电话局线路相连接。

1.5计算机网络

智能建筑采用的网络技术主要有以太网、FDDI网、异步传输模式(ATM)、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设计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化,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质量、加强各部门之间以及同外部的信息交流与合作,需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并通过该网络,形成一个以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为核心,并能访问internet的有机整体。本文中以杭州某政府指挥办公大楼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及整体设计理念。

2.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信息的数字化和通信业务的多样化已经成为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特点,通信技术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写字楼而言,不仅需要电话、传真、消防与安全监控系统等传统的通信技术,更需要集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传输为一体的可视电话、远程视频会议、可视图文等实时和非实时静止和动态图像传输技术成为了传统通信技术在信息化时代的拓展。另外,像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宽带接入网技术、通信网络系统技术、卫星通信等新兴技术已成为了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和应用部分。

2.1多媒体网络技术

现代商务办公离不开IP电话、视频对话、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多媒体技术的支撑,这些基于多媒体的信息服务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手段,而多媒体技术的实现以及有效利用离不开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多媒体数据信息,比如声音、图像等的传输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才能实现,即多媒体通信就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它集中了多媒体的复合性、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通信的分布性。目前,TCP/IP协议适应了多媒体发展的要求。TCP/IP协议可以支持RTP实时传输协议、RTCP实时控制协议和RTSP实时流协议,保证了诸如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和实时控制信息的有效传输。另外,TCP/IP协议还被广泛运用于楼宇自控和办公自动化等系统中。

2.2宽带接入网技术

信息传输、交换和终端是通信网的三个组成部分,而通信的传输按照层次的递进可分为接入网、中继网和长途网。长途网和中继网是通信传输中的核心网络,接入网主要是将用户接入到核心网,为用户提供最近业务点的连接。目前,比较常见的网络接入技术为宽带连接。宽带连接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实现内部分散用户的INTERNET统一接入,从而实现办公楼宇的自动化。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是传输技术中应用最普遍也是最为看好的一种。电信ADSL安装便利,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电话线路,通过ADSL MODEM进行信息传输。ADSL理论上行传输速率可达到1Mbps,下行传输速率可达8Mbps,目前电信厂家积极改进技术,对网络进行提速。另外,ADSL能够实现一条线上的数据传输和语音通信,这意味着ADSL上网可以免交电话费,这也成为了ADSL另一引人注目的地方。ADSL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也有自己不可逃避的缺点:对电话线路的质量要求较高,倘若电话线路质量不好则容易造成ADSL工作不稳定或短线。

2.3通信网络系统技术

通信网络系统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即建立一个综合布线系统,通过先进的双绞线及光缆技术的完美结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客户对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传输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将语音和数据通信设施、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等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式开放系统。该系统能够在网络接入基础上,实现模拟与数字语音系统、数据传输、传真机等图像资料的传播、电视电话会议及安全监控系统的视频信号采集和建筑物保安系统信号探测。智能建筑通信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构成:工作站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这六个独立的子系统分工协作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运作。

2.4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通过建立一个以小型数据卫星站技术为主体,以多路连接的卫星高速信道中断交换技术为辅助的系统实现数据、图像和语音的传输。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Internet/Intranet、专业LAN网络的接入、B-ISDN网络互联、远程多点电视会议、远程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的实现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的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对智能建筑通信系统的设计也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和要求。如设计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要从系统性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综合考虑,才能完善智能建筑通信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明荣.计算机技术与智能建筑[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2(06).

[2]任远扬.智能化建筑及相关软件技术研究――移动分布式网络中的中间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

[3]邓峰.对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32).

建筑工地合理化建议篇8

在本届“两会”上,众多委员代表还带来了许多关于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的提案和建议。绿色建筑其实就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数据显示,我国拥有430多亿平方米存量建筑,且以每年20亿平方米左右的速度增长。建筑能耗已占我国总能耗的四分之一多,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在参加全国“两会”讨论时提出,全社会要尽快形成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甚至可以制定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实现进一步的节能减排。尤小平说,控制和降低建筑能耗,将对实现“十二五”节能指标和建设美丽中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根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建筑节能检查统计,2011年我国现有节能建筑面积仅为既有建筑面积的24.6%。

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与发达国家也存在差距,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发展,建筑能耗的控制方法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尤小平认为,要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加快制定适合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时鼓励地方结合地区实际,制定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尤小平还表示,如果北京地区新建建筑强制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在一个采暖季节,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可比非节能建筑节约采暖能耗16.4千克标准煤。按照北京每年新增3,00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计算,一年时间可节约57万吨标准煤。

尤小平介绍了青岛一个名为“生态商务建筑计划”的示范项目。该建筑面积共1,000平方米,通过采用尖端的建筑保温、太阳能和能源回收利用技术,每年可自发电80.35兆瓦时,热能回收效率达80%以上,基本上实现了零能耗、零排放。与传统火力供电和建筑保温能效相比,该建筑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95吨。

他还提出,建立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引导更高水平绿色建筑建设;加大新型节能建材的推广与应用,切实提高绿色建筑综合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滨海新区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罗家均提出建议,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同时,要开发推广绿色建筑核心技术和节能建筑材料,要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单项技术创新。此外,应建设绿色建筑材料、产品、设施等产业化基地,发挥政府资金主导和社会资本参与的作用,带动绿色建材、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针对日前热议的“南方集中供暖”问题,罗家均认为,用传统方法解决冬季供暖问题将会极大增加能源消耗,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到最大限度的节能减排,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建设,让绿色建筑真正“火起来”。

罗家均建议,要完善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将发展绿色建筑列入国家建设总体规划中,明确至2020年我国绿色建筑的比重目标。积极研究相关鼓励政策,加大对节能建筑项目的政策与经济性引导。打造绿色建筑先进技术示范区,继续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技术创新,扶持相关产业及服务业发展等。

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宝成认为: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担当起重要角色,企业进行绿色、环保施工责无旁贷,要用绿色施工助力美丽中国。

许宝成代表说,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资源消耗行业。一项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影响很大,如果控制不严,造成的浪费和损害是巨大的,因此,面对严峻的生态和资源形势,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绿色、环保施工放在突出位置,融入施工生产全过程。在工程建设中,加强技术创新,节约土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施工对环境资源的破坏。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五位一体’的高度,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施工企业更是责无旁贷。”许宝成代表认为,绿色施工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当前,企业应充分使用新技术成果、新科技手段进行替代再造,循环利用材料,形成绿色施工良性循环。他进一步建议,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措施提高全体员工的生态意识,倡导和普及绿色施工理念;另一方面,要拓展视野,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升施工科技含量引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政府管理部门要引导和激励企业投身环保行动,调动企业积极性,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大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建议,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相对成熟,发展绿色建筑成本也会逐渐降低,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很有必要。罗霞提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构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时应该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当地特点。例如:四川西昌日照时间长,适宜推广使用太阳能;成都农郊地区秸秆、家畜粪便资源丰富,可用于开发沼气资源,减少煤碳的使用;云南大理风量大,推广风能发电效能高。综合考虑当地的优势资源,才能有效地推广绿色建筑,而不至于浪费。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