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临床护理技能8篇

时间:2023-12-08 17:18:13

临床护理技能

临床护理技能篇1

【关键词】 双师制;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改革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 探索双师制在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以2008—200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206名作为双师制组;2007—2008学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 176 名作为对照组。双师制组实行双师制教学,对照组实行一带一带教。结果 双师制组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t′=5.820,p<0.001),且双师制组中本科实习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高于专科生(t′=2.773,p<0.01);而对照组的本科生、专科生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无显著性(t=1.687,p>0.05)。双师制组学生对临床带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5.97,p<0.01)。结论 双师制教学有助于提高和规范实习学生的护理技能。

【关键词】 双师制;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改革

the role of bi?teacher system in teaching of nursing li yun?fang, wang wei?ying, yao shan?shan, et al (training centr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clinical skill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bi?teacher system in teaching clinical nursing skills. methods of this study, 206 student nurses of 2008—2009 school year served as bi?teacher system (bts) group; 176 students of 2007—2008 school year as control group, one?on?one apprentice system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record of clinical skills of bi?teacher?system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ose in the control (t′=5.820,p<0.001). in bi?teacher system group, the record of skills of undergraduate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llege students (t′=2.773,p<0.01); in the control,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cord between the undergraduates and college students was not significant (t=1.687,p>0.05), and the students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bi?teacher system (χ2=25.97,p<0.01). conclusion the bi?teacher?system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improvement and standard of students’ nursing know?how.

[key words] bi?teacher system; nursing; teaching reform

护理学专业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是护理教育的目标之一[1],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是护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护理教育的实践性、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它既验证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护理技能操作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一带一的带教制度,由于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学生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我们自 2008年7月采用双师制教学方法,指导与训练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7月—2009年4月,选择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 206名作为双师制组,男8名,女198名,年龄19~24岁,其中本科生46名,专科生160名。以2007年7月—2008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176名作对照组,男7名,女169名,年龄20~24岁,其中本科生40名,专科生136名。

1.2 方法

1.2.1 带教方法 (1)双师制教学方法:设总带教老师1名,带教老师8名。 ①对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学生入科前,总带教老师对带教老师的临床护理技能进行规范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方可带教。②对学生临床护理技能进行培训:学生入科后,先由总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根据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总带教老师对学生应掌握的技能统一指导,然后再实施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带教方法。③培训内容:重点训练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要领、难点,操作的程度,与病人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此项护理技能有关的理论知识。(2)对照组带教方法:不设总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方法。

1.2.2 考核与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前,按照山东省护理人员三级训练标准,对实习学生的基本护理技能进行考核与评价。其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无菌技术、女病人导尿术、心肺复苏、铺麻醉床、穿脱隔离衣、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灌肠、会阴护理。另外,对所有实习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实习带教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学生考核结果以±s表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对照组实习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为(8.2±1.7)分,双师制组为(9.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820,p<0.001)。双师制组本科实习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为(9.4±1.6)分,专科生为(8.6±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73,p<0.01)。双师制组实习学生对临床带教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5.97,p<0.01)。见表1。 表1 实习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例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双师制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双师制组中本科实习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高于专科生,且双师制组学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为97.1%,提示双师制教学方法优于非双师制方法。其原因如下。

3.1 双师制教学方法规范了护理技能操作规程

双师制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由总带教老师对带教老师进行统一规范与指导,然后再由带教老师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相对固定,且操作程序统一规范,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个体化指导。

3.2 双师制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

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不仅是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职业价值观、态度、行为、医学伦理学和沟通技巧的培养,这与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水平密切相关。一方面加强临床护理技能主讲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通过专业技能培训、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方式,提高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带教能力,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有序、严格、认真,不断增强教师对临床护理技能的指导能力[3]。另一方面,完善指导教师的评价体系,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进行相应的奖惩,使之形成良好的临床教学氛围,不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3.3 双师制教学方法注重了医德医风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双师制教学,获得了作为护理工作者的内心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又为学生更好地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自信心。

3.4 双师制激发了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直接推动学生的心理动因[2],规范化训练激发了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兴趣,使学生对护理技能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热情,由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主动询问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找出最佳操作方法。

3.5 双师制加深了学生对技能培训的理解和记忆

规范的演示、讲解,训练中配合提问、启发、矫正操作中的错误,使护生更清楚地感知和理解操作过程,强化了对正规操作的记忆。在护理操作前后,学生通过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技能操作,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杨桂芝,冯丽华. 对护理专业实施技能操作强化训练的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07,25(7):108?109.

临床护理技能篇2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

做为高等院校的护理本科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熟练的临床技能。但是,由于医学院校学生较多,临床操作资源相对欠缺,导致学生不能全部进行临床操作,并且,由于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理本科生很少能够顺利在病人身上进行实践。所以,如何训练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技能,提高护理本科生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新的医学培养理念的产生和医学操作产品的问世,许多新型临床技能培训方式相继涌现出来,接下来本文对此依次进行阐述。

一、电子模拟教具的使用

在心肺听诊模拟人上,学生可以练习听诊心音和呼吸音;此外,学生在使用腹部触诊模拟人时,可以训练腹部检查的手法。通过在模拟教具上演练之后,学生可以增强对于临床病人相关体征的鉴别和认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肺复苏教具也是很常见的电子模拟教具,学生可以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并且按照规范的操作进行清理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电除颤,并监测心肺复苏成功指标。通过在模拟人上进行操作后,学生可以增进对于突发状况的适应和把握,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好坚实基础。

二、模拟有创教具的使用

目前国内常用的模拟有创教具包括模拟穿刺教具、导尿教具、气管插管教具等。常见的模拟穿刺教具包括静脉和动脉穿刺模型、胸膜穿刺模型、腹腔穿刺模型、骨穿模型、腰穿模型,学生可以在穿刺部位选择、消毒方式及范围、麻醉、穿刺引流、止血及后续操作等过程中进行完整系统的训练;此外,在导尿模型、气管插管和插胃管模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很多注意事项,例如无菌意识、消毒范围、消毒顺序、插管深度等,这些在临床实践中是十分宝贵的经验。学生通过在模拟人的操作,从而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为在实际病人身上进行相应操作做好铺垫。

三、PBL教学

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由任课老师选取临床常见的病例,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随后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这种方式着重训练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同时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也增强了对疾病的了解及认识。因而广受学生和老师的欢迎,这种方式目前亦在许多医学院校进行推广应用。

四、标准化病人的使用

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指对正常人或病人进行标准化、系统化培训,使其能准确表现出某一类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使用标准化病人对学生进行训练和考核,不仅可以避免使用实际患者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引起的伦理及道德问题,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所扮演患者的临床表现强化了解,同时对受试者做出更加客观标准的评定,使得考核结果更加科学严谨。

五、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的应用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最初由英国Dundee大学的Dr. R.M. Harden提出,它将前面所述几种临床技能培训方式结合起来,采用多站式考核方式,即使用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等手段,客观准确地评价受试者的临床技能。OSCE考试一般分数站考试,学生随机抽取卡片确定考试顺序,按照卡片提示依次进站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体格检查考试、外科常见基本操作、有创操作、心肺复苏、阅片考核和呼吸音心音考核。学生只有通过全部考站考核并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

综上,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我们要不断提高临床技能软硬件水平,完善师资力量,构建更加规范合理的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努力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护理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浅探[J].中国医院.2008(11):76~78

临床护理技能篇3

1、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根据临床护理岗位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参考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护理学基本技术为核心,整合、归纳和选取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急救及重症监护技术的重要知识点、技能点。通过设计典型临床病例,依据临床护理工作路径划分模块,采用岗位导向模式组织教学,在强化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的同时,加强临床思维、人际沟通和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要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妊娠高血压疾病护理”是一个以病人入院到出院(经过治疗—抢救—手术前—手术—手术后护理)的时间发展为横轴划分教学模块,按病房和手术室护士(主班护士、治疗护士和责任制护士以及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的岗位任务为纵轴进行情景设计的典型教学案例。

2、教学的条件和实施

(1)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模拟化病房模拟病房是保证教学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模拟病房最好能够配置智能模拟人,利用模拟病房的空间、布局和设施,通过模拟护理工作情景,引导学生遵循护理程序,练习各种操作技能,观察病人治疗效果和病情转归,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从而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2)教学过程

①分配任务:以每班50人为例,10人为一组,共分5组,每组承担1个模块的工作任务。各组的角色任务包括编剧(写脚本)、导演(安排角色和排练)、剧务(物品准备)、病人、家属、医生、主班护士、责任护士、治疗护士等。每组选出1位组长,并配备一位指导教师。

②资料准备:教师课前及时下发病例、相关模块材料及任务要求。学生按要求积极准备,并通过网络、图书、见习等方式解决问题、收集材料。

③课前排练:按照模块任务和要求,各组组长组织编写脚本、分配角色、准备物品、进行排练。

④小组展示:每个模块的情景教学均安排在模拟病房/手术室进行。每个模块平均4学时,前2学时全班集中进行小组成果展示,授课教师和其他学生观摩。

⑤课堂讨论:小组组长对整个准备工作和演示过程进行说明和自评,再由教师和其他各组学生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仪表着装、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应变能力及人文理念等方面,最后任课教师就本模块及拓展内容进行提问和总结。

⑥分组练习:在展示、点评、讨论和总结后,全班学生5人为一组,分为10小组进行练习,参与本模块展示的10位学生,分别进入各小组进行指导。

⑦总结汇报:每个模块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上交实训报告,教师进行教学总结,所有文字材料交教研室存档。

(3)考核方法和形式

全部模块完成后,进入考核阶段。学生以小组(5人)为单位进行综合实训项目考核。考核前一天抽取病例,每班考核安排4学时,每组平均20分钟。考核分数按照理论提问,单项操作技能,医疗文件处理,综合职业素质(包括仪表着装、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临床思维、健康宣教、团队合作、应变能力及人文理念等方面)的权重进行计算。

二、特色与创新

临床护理综合技能应用课程的病例设计独特,教学组织形式新颖。为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发挥了以下积极作用。

(1)依据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经过治疗—抢救—手术前—手术—手术后护理的过程划分教学模块,与护士真实的工作路径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按照病房/手术室护理岗位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景,是行动导向高职教育模式在课程中的体现,通过对学科体系的解构和行动体系的重构,提高了实训教学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3)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组织情景教学和进行综合技能考核,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对锻炼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原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以及提高职业能力和素养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临床护理技能篇4

1 临床技能的内涵 临床技能也就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临床技术操作能力(动手)及临床思维能力(动脑)两方面。

1.1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是护生最基本的能力。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涉及临床技术操作能力的部分较多,主要包括生理产科和病理产科两部分。

1.1.1 生理产科内容(即助产士专业的重点学习内容) 这部分内容有胎儿及附属物辨认、孕期监护(产前检查)、产程的观察及处理。产前检查主要是产科检查中的腹部检查,即视、触、听诊,以及骨盆测量(尤其是外测量)。产程的观察及处理涉及打产包、绘制产程图、观察宫缩、胎心监护、肛查、接生时的会阴冲洗及消毒、保护会阴、娩出胎儿及胎盘、新生儿处理(清理呼吸道、结扎脐带)。

1.1.2 病理产科中的常见产科手术如会阴切开缝合术、胎吸及产钳助产术、臀位助产术等。

1.2 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分析病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操作实验以便了解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还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提高其操作能力。有些实验还可以在课后留给学生操作、练习的机会(如会阴切开缝合术、打产包等项目),然后通过抽查或竞赛,使学生操作更加熟练。还可到临床见习(如参观产房及观摩正常分娩、剖宫产术等)。在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有的项目(如骨盆外测量)让学生2人一组互相模拟患者进行操作,以亲身体验患者的感受,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其爱伤意识,另一方面也可锻炼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2 学生临床技能的影响因素

2.1 实验条件 ①实验器材匮乏,严重影响实验开出;②学生多,实验课学时有限。在教学中,无法做到每一个实验都让每一个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影响了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2.2 学时 教学大纲规定学时与实际学时相差较大。如教学大纲规定产科学及护理共162学时,其中理论100学时,实践62学时;实际上共有128学时,理论108学时,实践2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有所增加,而实践学时明显减少,这不利于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2.3 学生个人原因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临床技能训练不感兴趣,不愿意动手操作,使其临床技能受到影响。

2.4 学校对不同专业临床技能要求有所不同,实习前是否对学生统一进行技能培训,也影响到学生临床技能的形成,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

3 临床技能的培养方法

3.1 临床技术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系统理论学习中采用理论讲授,多媒体资料、电教片、课件演示、示教的方法。电教片演示后,由教师示教,然后让学生逐个进行操作练习,教师指导、评价、矫正,并且当场抽查学生操作,以便了解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还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提高其操作能力。有些实验还可以在课后留给学生操作、练习的机会(如会阴切开缝合术、打产包等项目),然后通过抽查或竞赛,使学生操作更加熟练。还可到临床见习(如参观产房及观摩正常分娩、剖宫产术等)。在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有的项目(如骨盆外测量)让学生2人一组互相模拟患者进行操作,以亲身体验患者的感受,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其爱伤意识,另一方面也可锻炼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3.2 临床思维能力(动脑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无法指导实践。通过课堂上结合典型病例讲授疾病,逐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每一章结束后,集中进行病例讨论,反复训练,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多设问,并引导学生解答所提出的问题,以便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方法、习惯。在病例讨论教学时,针对学生面临实际现象与问题时不知所措、不会归纳与综合,即使会推理演绎也难以解决问题[2],在学习和工作中缺乏独立自主能力、思维方法,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顾此失彼等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如何认识疾病,通过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使其掌握临床思维方法,学会独立思考[3]。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是观察、判断、推理方法的运用,注重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训练[4]。如此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临床产科诊断及护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模拟临床工作,一方面可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进而强化他们的临床思维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工作的必备能力之一。

综上所述,只有在中职助产士专业产科学及护理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 吴英姿,王莉.将就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中职护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94~95.

[2] 郭力.医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观.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69-70.

临床护理技能篇5

1联系临床用药,突出《药物应用护理》学科改革特点

《药物应用护理》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是连接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的桥梁,以微生物、生理、病理、免疫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与内科、儿科、外科、妇科等临床知识密切相关,各科知识在本门课程中相互渗透,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药物应用护理》教材与以往《药物学基础》教材不同,以往的《药物学基础》以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为主,而《药物应用护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和执业资格考试紧密联系,突出表现在用药前、用药中及用药后的护理上。注重药理学的应用性。但是,《药物应用护理》教材中有些内容明显滞后或过时,有些新药的理论和应用空缺,所以在教学中应联系临床用药,及时补充、渗透、更新内容,使药理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教育重在技能培养的教改精神,培养出适应新的医学时代和不断变化的医药需求的合格人才。

2联系临床用药,学用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医药发展日新月异,药物替代和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表现为药物的品种多,新药特药层出不穷,《药物应用护理》课本上所收载的药物,通常是经典的药物,即疗效确切,作用机理明确的药物,而大部分临床应用的药物特别是新研制的药物不能出现在课本上,或者制剂中的主药为课本内容,通过增加其他的附加剂或改变剂型等形式而改变药物名称出现在临床上,学生虽然在课堂学习很努力,对课本内容非常熟悉,但是,当他们进入临床实习时,面对的药物名称却是陌生的,更谈不合理的用药护理,而且,临床医生书写药名的方式及用药的习惯往往与课本有一定差异,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实用性,所以教师为了避免学与用出现脱节,在讲课时要结合课本相关的内容联系药物的临床应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拉近学与用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接受知识。

3联系临床用药,关爱患者,提高医疗纠纷防范意识

临床护理技能篇6

摘 要 目的:在中医治疗中,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因此,中医护理也应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施护。这就要求中医护理人员具有以下素质:慎独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中医护理技术方法独特,使用器械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见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在临床护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 中医 护理 体会

Experie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nursing skills

Li Xia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Qitai County,Xinjiang 831800

Abstract In the treatment of TCM,nurs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CM holds that the human body is an organic whole, for the center with five organ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unity.Therefor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should be 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This requires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staff with the following qualities: self-supervis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solid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keen observation ability and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ique is unique.The equipment is simple, easy to operate.It is economic, and has less adverse reaction.Patients are easy to accept.So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Nursing;Experience

2010年,中医护理工作指南明确将穴位按摩法、刮痧法、拔火罐法、贴药法、熏洗法、涂药法、湿敷法、耳穴埋豆法、艾条灸法列为中医护理技术,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临床护理范畴,通过实践,现报告如下。

中医护理应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施护

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其结构上不可分割,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病情观察和护理患者时,必须从整体出发,才能全面考虑,施护得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官窍,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辨证统一的,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而腧穴是人体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又是邪气所客之处,因此通过对腧穴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机能改善,从而治疗疾病。

中医护理注重人与自然界及社会的关系,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反应。如春夏腠理疏开,表现为脉浮、汗多、少尿,秋冬腠理致密,表现为脉沉、汗少、多尿。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若气候的异常变化,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调节功能失常,不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就会发生疾病。社会环境因素变化过于强烈或自身的调节与适应能力减弱,造成心理压力,处理不当也会导致疾病产生。

辨证施护则要求我们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材料,加以分析和判断,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等不同护理原则,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满足患者要求,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

中医护理技术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慎独的职业道德:护士的工作往往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无菌技术、药物的配制、穴位的选取、神志不清患者的治疗护理等,都必须有谨慎的工作态度,不容半点马虎。慎独最能体现一个医务人员的素质,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是决定一个护士是否胜任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阴阳五行的概念与基本内容,脏腑的生理功能,经络的概念与主要内容,病因、方药的基本知识,常用的腧穴等都是需要熟记的内容,同时要遵从医嘱,辨证施护。

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士要掌握技能,必须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认真练习基本功,例如穴位按摩,基本要求是选穴准确,按摩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才能达到舒筋整复、滑利关节,活血祛瘀,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增加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护士准确执行医嘱,认真“三查十对”,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患者进行意识、体征、皮肤的评估,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例如拔火罐可能会出现水泡及处理措施,征得患者同意然后进行操作。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判断问题的轻重缓急并及时处理,要随时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例如艾条灸时及时掸除艾灰,避免烫伤患者,注意患者隐私的保护,注意保暖等。

良好的沟通技巧:人的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的,护士面对千差万别的护理对象,同样的语言与态度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患者,护士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尊重患者的人格,既要宽容豁达,又要慎言守密,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护士的一门必修课。

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

中医护理技术方法独特,使用器械简单,操作方便,经济使用,见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例如:对中暑患者大椎穴刮痧,寒湿引起的腰痛患者拔火罐和炒盐70度热敷治疗,颈部穴位按摩治疗落枕,中药煎汤熏洗治疗肛肠皮肤疾病,头部按摩治疗失眠。灸法适用于虚寒病症、遗尿、久泻、胃痛等,可起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敷脐疗法也是湿敷法的一种,根据病情不同,选择所需药物研末调和,置于神阙穴用TDP进行热疗,可明显缓解胃脘痛,小儿厌食、腹泻症状。

中医护理技能发展前景广阔

临床护理技能篇7

【关键词】: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紊乱 中医护理 针刺法 灸法 穴位按摩 耳穴压豆 敷脐疗法 中药保留灌肠

【正文快照】:

腹部术后患者常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困难等一系列胃肠动力紊乱的症状[1]。传统认为是由手术麻醉,术中对胃肠的牵拉,手术导致腹腔脏器解剖关系改变,术后腹腔内渗血渗液、水电解质失衡、镇痛、卧床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近来研究表明术后胃肠激素分泌和调节异常,

获取全文---请论文好网客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杰;魏星;周济春;沈泳;张兆宏;张琪;余建法;裘华森;;参黄散敷脐对肿瘤根治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不全的促康复临床初步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 吕萍;唐群芬;李国清;廖斯韵;;小茴香加吴茱萸热敷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10期

3 叶蓓;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河北中医;2004年12期

4 申爱荣;董俊平;毛节云;;大黄通腑合剂滴注灌肠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年20期

5 成海燕;徐俐;俞春萍;姜颖;孙慧君;;指压迎香穴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J];护理学杂志;2010年24期

6 方英;马兰;;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妇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年17期

7 汤传梅;;中药贴敷足三里对妇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年33期

8 赵晓军;付丽;陈长香;;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按压对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临床护理技能篇8

【关键词】医-护-技合作;疼痛管理;护士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06-01

骨科患者只有疼痛管理理想才能保证功能康复锻炼。国内外近40年的研究证明,护士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和创新,在疼痛的知识技能发展和疼痛管理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势在必行,我骨科自2011年10月采用医、护、技合作式疼痛控制小组的疼痛管理培训模式,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房共有在编护士22人,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26±6.35。学历:本科6人,占27.27%;大专12人,占54.55%;中专4人,占18.18%。职称:主管护师4人,占18.18%;护师8人,占36.36%;护士10人,占45.46%。

2 方法

2.1 成立医、护、技合作式疼痛控制小组

由患者的主管医生一名,康复师一名和责任护士一名,组成该位患者的疼痛控制小组,经过讨论小组由责任护士担任组长,护士工作在医疗一线与患者密切接触,是病情变化的发现、评估第一人,充分发挥护士的协调作用,做好医、护、技、患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使疼痛管理及时到位。

2.2 医护技合作定期开展疼痛管理活动

疼痛管理活动共分为:培训部分和实际疼痛管理部分,两部分进行。详细方法介绍如下:

2.2.1 培训前对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存在问题并结合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院《急性疼痛处理指南》,按十二五护理工作计划对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设计制定疼痛培训内容:疼痛理论知识、疼痛评估技术、三级镇痛知识、药物镇痛知识、多模式镇痛方法的应用、护士沟通技巧。共计20学时,分两个阶段进行。

2.2.2 入院当天及术前责任护士与康复师共同讲解疼痛管理知识。术后6小时内医、护、技到床边看患者,根据病情制定康复、镇痛方案。

2.3 评价标准

2.3.1疼痛知识知晓率

实施前后均用,McCaffery和Ferrell设计的《护士的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共计39题。其中33题为客观性题目,6题主观性题目。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我们选用客观性的33题进行调查、分析、比较,这其中疼痛评估知识2题、疼痛一般知识9题、药物镇痛知识18题、综合应用知识2个个案分析共4题。答对一题为1分,未答或答错为0分,总分33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知识与态度越好。此问卷被广泛应用,其内在一致性为0.70―0.73,重测信度r=0.80。调查30分为疼痛知识知晓,结果见表1.

2.3.2患者对护士疼痛控制效果的满意度

2.3.2.1主要依据患者对疼痛控制效果的满意度来测评疼痛管理能力的提高。出院前一天,进行疼痛控制满意度调查,覆盖率是出院人数85%。问卷节选自美国疼痛协会修订的《患者对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满意度问卷》共计13题,其内在一致性为r=0.98,重测信度r=0.86[1.2]。结合科室情况选用3题为满意度指标(患者对镇痛方式的满意、住院期间疼痛照顾的满意度、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调查3题均满意即为疼痛控制满意,结果见表2.

2.3.2.2第三方调查医生、康复师对护士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测评疼痛管理能力的提高。选用我院护理部设计的医生、技师对护士疼痛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共计10题,答对一题为1分,未答或答错为0分,总分10分,9分为满意。护理部派人进行调查,实施前后均调查医生27人,康复师17人。

3 效果

4 讨论

在骨科理想的疼痛管理尤为重要。赵继军等[3]提出我国临床工作中有关疼痛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观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以致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加强护士疼痛管理的教育培训势在必行。但疼痛管理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过程,仅通过提高护士的疼痛相关知识,而其他医务人员的知识不更新也是无益的[4]。采用医、护、技合作式疼痛控制小组的管理模式既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能力,又能教学相长更新医生、康复师的疼痛知识,次种疼痛管理模式使医务工作者共同提高,患者受益,是一种科学、先进的好方法。

4.1护士疼痛管理意识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积极配合医生、康复师工作,收集患者资料、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康复师沟通,处理措施及时到位。耐心讲解疼痛知识,取得患者合作。工作中不仅加强了医、护、技合作,还使医生、康复师对护理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纠正了部分医生、康复师过去“重医疗,轻护理”的错误观念,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从而使护士的职业成就感明显提高。通过责任护士担任组长、树疼痛管理标兵的形式调动了护士疼痛管理积极性,树立了护士信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疼痛管理中来。可见医、护、技合作式疼痛控制小组的管理模式在提高护士疼痛管理意识的同时,医、技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医、护、技三者共同受益。

4.2护士疼痛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医、护、技合作查房,个案病历讨论。养成了医、护、技及时沟通的好习惯,同时锻炼了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医、护、技合作式疼痛控制小组这种评估-沟通-落实-评价-改进的疼痛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了护士疼痛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具有专病化、专护化、专科化的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 Jamison RN,Ross MJ,Hoopman P, et al.Assess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 helpfulness [J] .Clin J Pain,1997,13 (3): 229-236.

[2] Innis J,Bikaunieks N,Petryshen P,et al.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pain management: an educational approach[J]. J Nurs Care Qual ,2004,19(4):322-327.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