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智能物流现状8篇

时间:2024-01-23 14:54:54

智能物流现状

智能物流现状篇1

我们正进入一个神奇的智能化时代,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穿戴、智能IC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建筑、智能小区、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城市……一系列冠以“智能”或“智慧”的产品和应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快捷、便利和史无前例的智能化体验。

无论是产品的智能化,还是行业和系统的智能化,其实现都离不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及以新材料为支撑的智能器件和智能终端的发展进步。其中,作为新材料当中具有智能化特性的材料,虽然在智能时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智能材料是应用产品的基础材料,而且大多处于技术研发阶段,所以并不为外界所关注。

例如,某些太阳镜的镜片当中就含有智能材料,这种智能材料能感知周围的光,并能够对光的强弱进行判断。此外,智能材料还应用于手机、电视机、衣物服饰、自动点火煤气灶、眼镜架、牙齿矫正、人造骨骼、机器人、弹性电路板、艺术设计、工程建筑、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

请看这些神奇的智能材料应用:人造皮肤,通过“压电效应”把压力转换成电信号,从而让机器人可以利用这种材料产生触觉;记忆合金,可应用于各类医疗植入物,在特定的温度下变化出需要的形状;柔性显示屏,这种显示屏是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制作出来的可变型可弯曲显示装置,其具有低功耗性,是一种直接可视的柔性面板。

弹性电路板,由于电路板本身具有弹性,可适应各种形状的外壳,甚至可以直接嵌入衣服内部,这种弹性材料能实现任意的形状而不影响开发板本身的性能,给可穿戴设备的开发提供了更多设计上的可能性;LED“刺绣”,利用延展性极强的金属导体配合LED灯泡,所制成的“布料”可塑性极强,可以把LED的灯光效果“披挂”在不同的形状的物体表面。无论是在场景装饰还是服饰设计上,这款“布料”都能为设计师们解决在设计时遇到的大部分问题。

在中国,智能材料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成为国家科技发展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将智能材料作为前沿新材料予以重视,提出“加强基础材料研究,开发智能材料与结构制备加工技术,发展形状记忆合金、应变电阻合金、磁致伸缩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和磁流变液体材料等。

作为现代高技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智能材料将支撑未来高技术的发展,科学家预言,智能材料的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将是21世纪材料科学发展的重大革命。

不同寻常的结构与功能

智能材料(Intelligent material),是一种能感知外界环境或内部状态、并能够判断、适当处理且本身可执行的新型功能材料。其构想来源于仿生学,科学家们的目标就是想研制具有类似于生物各种功能的“活”材料,因此智能材料必须具备感知(传感)、驱动(执行)和控制这三个基本要素。

由于一种材料的功能较单一,难以满足要求,所以智能材料是一个由多种材料组元通过有机的紧密复合或严格的科学组装而构成的材料系统,使传统意义下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实现结构功能化、功能多样化。

智能材料一般由基体材料、传感材料、驱动材料和信息处理器(控制系统)组成。基体材料是起承载作用的智能材料结构,应选用轻质的材料。高分子材料由于其质轻、耐腐蚀、粘弹性、非线性等特征而成为首选。另外也可选用金属材料,以强度较高的轻质有色金属合金为主。

传感材料是在智能材料中起着传感作用的结构,主要作用是感知压力、应力、温度、电磁场、PH值(酸碱度)等环境的变化。形状记忆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光纤材料、压电材料、电流变体和液晶材料等都是常用的感知材料。

驱动材料是智能材料中起着响应作用的结构,前面提到的形状记忆材料、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和电流变体等传感材料也都属于执行材料。信息处理器的主要作用是处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智能材料核心部分。另外还有一些配合特殊性能的其他功能材料,包括导电材料、磁性材料、光纤和半导体材料等。

敏感材料与驱动材料构成机敏材料,即同时具有感知与驱动功能的材料。(如图1所示)机敏材料自身不具备信息处理和反馈机制,不具备顺应环境的自适应性。而智能材料是机敏材料和控制系统相结合的产物,集传感、控制和驱动三种职能于一身,是传感材料、驱动材料和控制材料(系统)的有机合成。(如图2所示)智能材料可通过自身对信息进行感知、处理并将指令反馈给驱动器执行和完成相应的动作,对环境作出灵敏、恰当的反应。

智能材料的独特结构,决定了其拥有不同寻常的功能和能力。

智能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

智能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照材料的组成可分为金属智能材料、无机非金属系智能材料和高分子系智能材料3种类型。

金属智能材料,主要包括由力和温度控制的形状记忆合金(SMA)、由磁场控制的磁致伸缩材料,它们都是重要的执行材料。无机非金属智能材料,主要在压电陶瓷、电致伸缩陶瓷、电(磁)流变体、光致变色和电致变色材料等方面发展较快。高分子智能材料,由于是人工合成,品种多、范围广,所形成的智能材料也极其广泛,其中主要有形状记忆高分子、智能凝胶、压电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智能膜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智能材料及其应用:

1、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是感知温度( 以及力) 而产生形状改变的一类智能材料。1932年,瑞典人奥兰德在金镉合金中首次观察到“记忆”效应,即合金的形状被改变之后,一旦加热到一定的跃变温度时,它又可以魔术般地变回到原来的形状,人们把具有这种特殊功能的合金称为形状记忆合金。

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军械研究所的Buehler在研究中发现了钛镍(Ti- Ni)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形状记忆合金。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制成理想驱动器,因其被加热至奥氏体温度时,可自行恢复到原形状。其通常以细丝状态用于智能结构,主要适合于低能量要求的低频和高撞击应用。

目前形状记忆材料已经形成了相对较大的一个门类,主要分为: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陶瓷、形状记忆聚合物。其中,钛镍记忆合金具有输出应变与输出功率大、综合力学性能高、可加工性好等优点。

形状记忆合金主要应用于机械工程、医疗器械、航空航天、工程建筑、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中,利用记忆合金推出了不少新颖别致的商品,如眼镜架、汽车的外壳等,在现代机器人领域也常常用来制作机器人的夹持器。

2、压电材料

压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机敏材料,压电材料主要包括无机压电材料(分为压电晶体和压电陶瓷)、有机压电材料和压电复合材料3类。居里(Curie)兄弟在对石英晶体的介电现象和晶体对称性的试验研究中发现了压电效应,压电效应分为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两种情况。当机械力作用在其上时,内部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电的极化,就是正压电效应。

压电材料能够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换能效率高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热、光、声、电子学等领域。随着压电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 压电材料在日常生活、生物工程、军事、光电信息、能源、高铁等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在日常生活方面,压电材料的应用相当普遍,例如,手机、电视机、录像机、自动点火煤气灶、雾化加湿器、B超、彩超、超声美容、降脂器、理疗仪等。在军事方面,压电陶瓷制成的声呐系统能在水中发声、接受声波,也可用于水下、地球物理探测,以及声波测试、夜视装置、红外探测器等方面。此外,还可以利用压电陶瓷的智能功能控制飞机、潜艇的噪声。

在生物医学领域,生物压电陶瓷主要用于实现生物仿生。例如,聚偏氟乙烯(P V D F)薄膜可用在人体和动物器官的超声成像测量中,还可用来模拟人体皮肤。在光电信息方面,压电材料主要可用于声表面滤波器、光快门、光波导调制器、光显示和光存储等,还可以用在机器人和其它智能结构中,对外界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传输、储存。压电材料也可以适用于高频和中等行程控制,包括各种光跟踪系统、自适应光学系统、机器人微定位器、磁头或喷墨打印器和扬声器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巨大的产业一直由一种性能优异的压电材料――被称为压电材料之王的锆钛酸铅(PZT)所统治。但是,由于PZT 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铅,欧盟、日本、美国、中国等世界主要国家都在近年相继立法禁止或限制使用含铅等有害材料。因此,寻找能够替代PZT 的无铅高性能压电材料已成为世界性的紧迫课题,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在极大范围内的经济和产业影响力。

3、电流变液

电流变液是与磁流变体性能极为相似的混合物。这种材料在常态下是流体,其中自由分布着许多细小可极化悬浮颗粒,当这种流体处于电场或磁场中,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其中的悬浮颗粒很快形成链状,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屈服强度的半固体,这样的电流变体或磁流变体具有响应快、阻尼大、功耗小的特点。

近年来,电流变液组分不断改进,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效应更加明显,同时与电脑结合,可实现实时控制,使得电流变技术在机械工程、汽车工程、控制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汽车工程方面,根据电流变技术原理,构成液-机耦合的机制,可设计出全新的汽车结构、新颖的汽车转向系统、减震装置、制动装置等。与传统机械产品相比,具有设计简化、应用简便、灵敏度高、噪声小、寿命长、成本低、易于实现电脑控制的特点,从而在汽车传动系统实现重大创新,或将进一步引发一场汽车技术革命。

在机械工程方面,电流变流体材料主要用于制作各种力学零件(如无级变速器等)、振动隔离系统(如避振减振装置等)、研究胶体系统的传热和传质现象以及开发双管热交换器和再生热交换器。在智能控制领域,电流变液可作为便于控制、连续可调的阻尼介质,广泛用于民用航空、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机器人等领域。基于电流变体的阻尼器,通过合理控制电流的大小,调节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扩大了阻尼器的适用范围,改善了阻尼器的减震效果。

4、磁致伸缩材料

磁致伸缩材料能够在外磁场作用下伸长和缩短,实现电磁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快速和高效转化。因此,它是兼有大输出力和纳米级高控制精度的重要智能材料。在航空航天高精度对地观测、太空望远镜等扫描和定位系统的纳米级高精度微位移控制、航空航天装备的高精度主动减振、潜艇高分辨声纳技术以及民用高技术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智能材料产业规模

1、国内智能材料市场情况

从智能材料发展的政策支持层面来看,《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涉及到的重点产品包括铜基形状记忆合金、铁基形状记忆合金、钛镍基形状记忆合金、金属磁致伸缩材料、稀土磁致伸缩材料、压电材料、高性能电流变材料及弹性体、形状记忆高分子聚合物、智能高分子膜等19种基础材料。

从智能材料的应用需求来看,随着4G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游戏机、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等硬件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推出,以及国内电子整机产品逐渐采用片式元件设计方案,压电晶体材料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长。

从研发智能材料的企业来看,国内上市公司主要有紫光股份、乐普医疗、有研硅股、晨晶电子、无锡惠丰、先锋新材、安泰科技、时代新材、冠昊生物等,部分公司的智能材料产品已进入实质性产业化阶段,并已盈利。

从不同类型的智能材料的应用前景来看,压电材料几乎占总市场的50%,涉及压电材料的企业众多,现已形成市场规模为每年近百亿美元的巨大产业;磁致伸缩材料主要应用于电子行业;铬电镀材料主要用于汽车和建筑行业;而形状记忆合金主要应用在医疗市场;电致伸缩材料目前还处于成本较高、应用前景不明的阶段,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2、全球智能材料市场情况

智能物流现状篇2

关键词:工业4.0;兰州市;物流智能;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9.2m 文献标识码:A

一、智能物流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智能物流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其使用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美国物流公司Catepillar就具体的物流运送进行了仿真软件设计,其能够很好地利用计算机来对不同的仓库、运输以及客户相关服务进行评判,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实现良好运输,减少成本。 Fisher作为自动控制阀门的专业生产厂商,其在公司内运用了相关的软件,使得其销售额提升了65%,运货量提升了44%,周转率甚至达到了25%。日本一直关注集成物流的仿真设计,因此其相关的研发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国内智能物流的具体发展情r

物流行业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升。但是我国的物流行业因为受自身的经济体制影响,其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完善的情况,相关的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受现今技术水平因素的限制以及企业对物流行业的错误认识影响,我国的智能物流行业发展还相对落后,因此物流行业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整体规模还受到限制。在现今时代,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降低相关的投入成本,增加相关产出,相关企业逐步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作用,并提升了对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从整体来进行观测,RFID 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现今的物流公司已经逐步加大对物流的重视度。此外,尽管我国的信息平台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而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加强相关平台建设,山东省、浙江省更为普遍。

三、兰州市未来物流智能化发展探析

兰州市未来智能物流从发展方面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和资源化的有效配置,完善物流过程,降低整个过程所带来的资本的耗费;同时不断强化物流过程管理,促进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在智能物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链接也是愈发密切和复杂,对之管理的难度也愈发加大。

由于现今兰州的物流行业发展水平还相对低下,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推动物流的现代化建设,实现稳步前进。此外,物流行业也应当针对有效信息加以合理调用与适配,从而降低物流的相关成本。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整个行业会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兰州市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会变得更为复杂,其相关的管理及调度也会复杂,其优化配置水平会不断提高,对资源的管理以及整体调度也会更难。因此要实现行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提升产业的智能信息化水平。

四、兰州市智能物流发展的初步策略

当前的兰州市智能物流的发展应用手段较为单一,诸如传感技术、蓝牙技术以及更多的高新技术还没有彻底应用到智能物流领域。如果能够将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智能物流领域中,那么企业不管是在采购、生产抑或销售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发展,这对智能物流发展来说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物联网是智能物流在发展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智能物流实现跨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物联网的发展推动,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的商品物流信息。更进一步来说,这不仅仅是智能物流系统的发展,更是新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总体来说,兰州市的物流行业还处于发展状态,要实现工业4.0背景下的物流智能发展,就需要不断整合资源,不断进行合理配置。现今我国各部门企业只是单纯追求高科技,而没有实现良好的资源配置,它对兰州市的物流行业发展的促进效果较差。因此,在工业4.0条件下,要实现兰州市物流行业的智能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式实现相关管理。

参考文献:

智能物流现状篇3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从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并提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措施。智能理论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段美荣[7]认为高职院校当前考核方法传统、单一,考核内容侧重认知能力、忽视实践能力,体现不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及考核方法与考核内容的多元化、重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其教育观与考核观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左明章[8]讨论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学习绩效评价的理论指导作用,分析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学习绩效评判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学生学习绩效评判的策略,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示例来阐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学习绩效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由于中央大力支持物流服务业,物流管理专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类院校中开设,然而目前高职物流专业仍然沿用本科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侧重于物流设计、运作与管理理论的教学,忽视高职物流的人才培养本应侧重于企业基层岗位需求的技能操作能力的问题。因此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和加强人才保障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正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当前多元智能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才培养目标确立。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共有八种智能。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和弱势,学生之间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的差异,而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这就要求既要考虑给学生培训部分相同的课程和技能操作,即共性问题;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出个性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具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如何使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日益重要。

这种模式既要便于辨认不同学生的认知系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智能的发展,也要运用导向型教学方法培养使其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课程体系设计。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学校应成为“学生课程的人”,需要多方人员一起参与智能的发现和推荐,帮助学生选择特别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课程。课程目标需具备针对化、导向化和情景化,注重理论知识和学科的系统性,以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多元智能理论虽然在众多学科中的应用获得了巨大的收获,然而具体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解决。多元教学与现实不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不同实施导向型教学,确保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但事实是由于国内诸多条件的限制,如教学资源、教师素质等很难确保个体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更多的状况是沿用本科的共性基础模式,提供的教学方式仍然是理论知识传授。导向型教学目标与实际不符。高职物流管理培养的技能型、知识型全面人才,导向型教学针对的是根据企业的现实需要设置岗位,围绕该岗位需求培养促进学生智能多方面发展。

智能物流现状篇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物流;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38-02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引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针对传统一元化智能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后,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国内诸多学者在如何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众多学者针对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归结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理论与教学情境相结合。任君庆[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构成,提出构建以高新技术为方向、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产学研密切结合的高职情境化教学与学习环境。曾晓洁[2]分析、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智能本位”和“情境化”评估的评估理念及评估的多元化原则、真实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2.智能理论与高职课程相结合。蒋满英[3]将多元智能理论和当前的项目课程及项目教学法相结合,探讨了“项目型多元智能”的高职课程模式。

3.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徐亚辉[4]认为,教师应当把教学工作当作“专业”发展,要不断地“反思自我”和“自我更新”,不断完善教学结构;对教学对象应当发展“教育性理解”和个性化教学,运用多元智能使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成为现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甘玲玲[5]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八项基本智能,强调人的智能存在差异性,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智能差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并应用到教学当中。龙伟忠[6]从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并提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措施。

4.智能理论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段美荣[7]认为高职院校当前考核方法传统、单一,考核内容侧重认知能力、忽视实践能力,体现不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及考核方法与考核内容的多元化、重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其教育观与考核观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左明章[8]讨论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学习绩效评价的理论指导作用,分析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学习绩效评判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学生学习绩效评判的策略,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示例来阐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学习绩效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由于中央大力支持物流服务业,物流管理专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类院校中开设,然而目前高职物流专业仍然沿用本科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侧重于物流设计、运作与管理理论的教学,忽视高职物流的人才培养本应侧重于企业基层岗位需求的技能操作能力的问题。因此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和加强人才保障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正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当前多元智能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共有八种智能。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和弱势,学生之间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的差异,而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这就要求既要考虑给学生培训部分相同的课程和技能操作,即共性问题;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出个性特点。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具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如何使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日益重要。这种模式既要便于辨认不同学生的认知系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智能的发展,也要运用导向型教学方法培养使其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

3.课程体系设计。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学校应成为“学生课程的人”,需要多方人员一起参与智能的发现和推荐,帮助学生选择特别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课程。课程目标需具备针对化、导向化和情景化,注重理论知识和学科的系统性,以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多元智能理论虽然在众多学科中的应用获得了巨大的收获,然而具体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解决。

1.多元教学与现实不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不同实施导向型教学,确保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但事实是由于国内诸多条件的限制,如教学资源、教师素质等很难确保个体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更多的状况是沿用本科的共性基础模式,提供的教学方式仍然是理论知识传授。

2.导向型教学目标与实际不符。高职物流管理培养的技能型、知识型全面人才,导向型教学针对的是根据企业的现实需要设置岗位,围绕该岗位需求培养促进学生智能多方面发展。然而目前课程体系始终未能彻底摆脱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课程框架仍然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单科分段式”课程结构。

3.教师角色的转变。智能是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从以前的知识灌溉到促进学生的智能自我意识觉醒,这些需教师重视研究学生智能结构、水平差异与个性需求,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角色的转变。

4.学生评价的不完善。多元智能评价方法首先认为人的智力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所以评价标准不能只用言语和逻辑数理智能来衡量,而应从人的多种智能来评判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多元智能评价方法更注重让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在观察中去评估学生,常常使用像观察检核表、进度记录和日志这样的评价工具,然而现实的状况中学生的评价仍然处于言语和逻辑数理智能来衡量的阶段。

参考文献:

[1]任君庆.高职教育教学情境的创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

[2]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估理念及原则[J].比较教育研究,2003,(6).

[3]蒋满英.“项目型多元智能”高职课程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6).

[4]徐亚辉.多元智能:呼唤教师行为变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

[5]甘玲玲.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

[6]龙伟忠.基于就业能力的高职生多元智能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7).

智能物流现状篇5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信息;控制;智能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019-02

1 信息化控制

在现代科技力量的引领与支持下,以互联网、物联网、计算机、数据库、云计算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已经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管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物联网技术对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时代下获取处理信息资源将成为技术和商业领域的核心事务,推进信息化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量化控制,以信息的流转和分析来代替对物质和能量的依赖,即以虚拟的信息化方式来替换实体物质的运动和发展,具有几方面重要特征。

1.1 可以提高效率和精度

具体依靠物联网传感技术,如无线射频(RFID)、电子产品标签(EPC)、二维码(QR Code)等技术进行获取、监测传感信息,经过数据“存储-分析”处理模式的加工,如云存储、数据库、普适计算等技术和系统来处理那些反映具体事物状态并相匹配的信息资源,这种方式之所以高效和精准,是因为信息存储的容量大(依托数据库)、计算速度快(云处理),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物联网技术的介入“使物流配送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其建设的目标就是以利用高新科技手段实现‘智能物流’为核心,大大加快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的流通速度,减少人工操作失误,降低管理成本,达到全局资源利用最大化”。而实体物质的存储或仓储则需要占据大量的物理空间,而且在转运和移动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物料的损耗或丢失。信息化的存储、传输方式将会有效地避免空间浪费和资源流失损耗等问题,通过集中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和硬件系统,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即可处理海量的信息资源,更加节能环保,对物品的管理控制也会更加准确有效,虚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对现实物理世界实现高效、精确、低碳式的控制。

1.2 便于实现智能分析与量化控制

基于海量的传感及检测数据,通过设定相应的技术参量与控制指标,对数据进行分类、比对并进一步到反馈控制,通过数值分析的优化与完善实际的事物状况,把握并控制其发展动态进一步调整到预期,从而实现信息化的控制目标,即从客观实在中获取信息并通过虚拟信息化分析处理,最后再进行反馈调节。同时信息化控制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局限在对过去及目前状态的把握,更可以根据大量的记录信息资源进一步推断未来可能的发展态势,如在物联网技术中强大的“存储-计算”处理技术的支撑下,在设定特定的行为或操作动作(如点击、评论)中,根据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来评估各参量的概率及发展趋势,而可以对事物发展有敏感和预见性的分析,提前做好准备,如电子商务平台根据客户的行为习惯推荐的商品或服务。而在物联网技术体系下,传感器对于数据的收集和监测会是最基础的处理环节,是量化控制的前提,这些是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系统能准确地采集物流信息,包括运输车辆信息、运输商品信息、库存信息等。”尤其在交通系统中,信息控制平台依托路况数据可以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有效合理地控制车流,而在智慧城市的交通网络控制中“智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将整个城市内的车辆和道路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并通过信息中心动态地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车行路线。”这些都是对信息的获取与分析之后实现的,如目前的智能公交、“滴滴打车”等终端应用,使得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服务更加优质、便利和精确。

2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以信息化角度来探讨物流行业及相关技术将具有全新的启发。

首先从含义上来讲,“智能物流就是物流的智能化,它是在现代物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物联网、计算机、自动控制和智能决策等技术,由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独立完成物流作业环节,实现可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现代物流要求精确、高效、快速,而在供应链中信息化的物流体系的建构将会依托计算机、传感器、数据库、云处理等核心技术来实现,恰恰在此需求中,物联网技术为智能物流的实现搭建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并在商业应用中提供重要的实践基础。

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物流具有对应的控制要点,如李忠成认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包含三个基本要点:一是如何部署更加广泛、及时、准确的信息采集技术;二是如何把这些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既满足专用的要求,也能实现方便的开放和共享;三是信息如何管理、加工、应用,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把虚拟世界的信息转化到实体世界的应用中来,也就是进入到 IBM 称之为‘智慧地球’的时代。”因此信息的收集、开放和处理是将信息流与物流两者紧密集合在一起的关键。物流与电子商务,两者是最典型的平台应用的代表,将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紧密结合的应用领域,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线上交易与线下操作,更是未来商业模式依托技术支持的最好应用领域和范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虚拟平台和实体平台结合起来,并进一步依托信息和数据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流下的物流,发挥着重要作用。虚拟的信息或数据的价值将通过实体的流动而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在物流领域看来,物联网只是技术手段,目标是物流的智能化。”相较于传统的物流方式智能物流可以实现更加精确高效的预判、评估与分析,在自主控制上体现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精度,结合信息化技术对物流领域进行智能化改造,为升级传统物流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与商业配套。简单而言“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

在具体的控制过程中,从物品采集收录、订单制定、编码信息、运输流转、派发签收等几个重要的业务环节中实现了信息化管控的目的,大大优于传统物流方式。“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就是扩容了传统条形码的信息存储量,加快了信息存储速度,能够让物流商品的信息传递更加迅速,能够通过网络自动跟踪每一件货物的去向,方便了物流仓储和配送的监督和管理,这项新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所关注。”实际运行的全过程将伴随着信息流和物质流,信息与物流在传输环节上实现了融合与统一,而“物流的业务流程很复杂且同时运行着多种数据流,包括信息流、 商流、 资金流和物流等。”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更在信息化控制下实现了精确地量化分析与预测,时效性更好可以即时性地进行监测数据和指标来间接地把握物品的位置、数量等属性信息的状况,通过反馈机制进行及时必要的干预与控制。另外,智能化物流将会更加明显地体现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化信息预判和数据分析,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智能化的信息“存储―计算”技术的支持来监测物品流动的状况并有效地预判可能的状况,相应地启动应急处理机制或系统,实现智能化自主式的信息分析、控制、预测,控制和操作的核心则在于程序、算法、函数的编写和权限设定,经过严格、高效地执行。总之,物联网技术为物流业的改造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平台及技术支持。

3 结 论

物联网技术为实现智能化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通过传感设备收集获取信息和数据资源,经过传输到后台的存储―计算系统中进行加工处理,得到相应的运算结果,反馈到应用领域中进行高效、精确的量化控制。整个处理过程及核心要素都是对信息的掌控,信息化过程将对虚拟实在进行反映和控制,在具体应用中依靠海量的监测数据和特定的参量设定可以对事物状态进行良好的把握和分析,进一步而言可以在这些信息资源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如发展模式和规律,进而可以推断事物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在实现智能物流的具体运行过程中不难发现未来将会以信息流带动物流的发展,信息化控制与预测皆是以信息化为构建核心,物联网技术下智能物流将在设计理念、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上对传统物流行业带来重大冲击,并为全新一代物流管控系统带来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陈丰照,姜代红.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28(8):19-21.

[2]李建颖.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12):31-32.

[3]王永康.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1,18(7):428-429.

[4]杨志华.物联网技术及其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2,19(2):18-20.

[5][6]李忠成.智能仓储物联网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20(7):11-15.

[6]曾新勇.基于物联网实现智慧物流[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4(5):46-48.

智能物流现状篇6

[关键词]智慧物流;沧州;建设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35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2

2009年,美国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计划投资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同年,同志在江苏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被列为国内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在国外已经投入巨资深入钻研物联网技术,物流产业是最初触碰物联网技术也是最早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产业,帮助物流达成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在2012年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应用与技术编辑部首先提出智慧物流观念。2013年9月份,沧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中共沧州市委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真正拉开了沧州市智慧城建设的帷幕,而智慧物流则成为了沧州智慧城市建设的首先试行点之一。

智慧物流则成为沧州智慧城市建立、沧州经济发展,乃至沧州以后发展的重要理念。

1 智慧物流的基本含义与功能

1.1 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

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柱,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应、整体剖析迅速处理以及对本身的调整,实现物流规整智慧、发觉智慧、革新智慧和系统智慧的当代归纳性物流系统。

1.2 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感知功能:采用各种领先技术获得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服务等各个步骤的大批信息;及时完成数据汇集,使各方能确切掌控货物、车辆和仓库的信息。

规整功能:既感知智慧之后把收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用于数据归档,搭建庞大的数据库。按部就班后加入新数据,使各类数据按需求工整,实现数据的联系性、开放性及动态性;规范数据和过程,促进跨网络的系统整合。

智能分析功能:应用智能化的模拟器模式等办法解析物流难题。依据难题作出暂时认定,并在施行流程中不断印证难题,察觉新难题,在系统运行中做到理论与施行相结合。系统会自动调用原有经验数据,随时随地察觉物流作业活动中的缺陷或者脆弱步骤。

优化决策功能:联合特殊需求,依照各样的情形来评价成本、时间、质量、服务、碳排放和其他标准,评价基于或然率的风险行预定解析,联合拟定决议,提议最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使作出的决议更加精确科学。

系统支持功能:系统智慧集结呈现于智慧物流并不是分别自立,截然不同的各个步骤自动运行,而是每个步骤都能互相关联,互通有无,同享数据,改良资源配置的系统,从而为物流各个步骤提供最强大的系统支持,使各环节协作、协调、协同。

2 智慧物流的体系现状

本文以沧州为例,分析智慧物流的体系现状。

2.1 沧州市物流现状

我国国内物流普遍存在着物流业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节奏的问题,目前国内国内电子商务年增长速度高出40%,对比年增长只有20%物流业来说这是杯水车薪的。沧州市作为沿海城市,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物流产业推进物联网开发与应用技术。一些优秀的物流信息技术已经初步投入应用,现在已经开辟适用港口智能化闸口系统、智能化集卡系统、智能化集装箱系统等物联网应用系统,促进了沧州电子口岸、沧州第四方物流信息网等物流大众信息平台创立,为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扩大运用和数据中心创立,以及智慧物流体系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础。

2.2 沧州市物流发展现状

物流这种体系项目的进展理应由政府起引导作用,发改委起领导作用,其他部门积极协助物流运输。沧州的物流始于2012年,在政府积极邀请多名非常有名的专家进行考察和分析后,研发并制定了《沧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从而对构建沧州物流体系有了明确的构思。依据《沧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在2015年之前,沧州的物流体系包括一个物流枢纽、一个商业中心、四个综合物流中心及七个专业化配送中心,简单概括为“一一四七工程”。物流枢纽是由黄骅港和临港化工园区建成的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物流发展基地。市商业中心构成了零售商业的核心。综合物流中心主要包括:作为批发核心的国富物流、作为运输核心的沧运现代物流有限公司、作为客运核心的综合性比较强的沧州客运西站以及作为商业核心的华北商厦。以下为7个专业化配送中心:肃宁煤炭综合物流中心、任丘建材批销配送中心、青县绿色蔬菜加工配送中心、中国枣类加工配送中心、泊头水果加工配送中心、尚村皮毛加工配送中心以及工业配件加工配送中心。

2.3 智慧物流给沧州带来的经济效益

历经数年的全力发展,沧州的物流业呈现的态势一片良好。在2013年2月,承德市商务局的大力支持下,耗资7亿元人民币且占地38.4公顷的综合性的物流区投入使用,该物流区可以从事钢铁的贸易,化学物品的存储,以及货物的集装、分散等,业务非常广泛,同时给客户所提供的服务也非常便捷、丰富,主要有货物的运输、商品的仓储、装卸等,此外,还提供流通加工的各种信息等。黄骅港及临港化工园区所构建的一个物流枢纽目前进入初步阶段,实物平台设施完成大体构建,配套设施也正逐步完成中。国富物流中心在市场上运作的时间是比较久的,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沧州的零售业市场物流的快速的成长,这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享受的服务更加周到,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从2013年开始,沧州在物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与其他省份之间加强了物流合作,这大大地促进了沧州物流产业体系的发展及进步。目前,沧州西客站的客运物流中心呈现出相对成熟的状态,运作良好,在《沧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7个相对专业的配送中心里面,历经数年发展,都卓有成效,尚村皮毛加工配送中心的发展十分快速,其所出口的皮毛占到了总出口的1/5,并且商品热销海内外各个国家,尚村可以称作是国内最大的裘皮的交易中心,与之相关联的运输服务业发展相对完善。任丘的建材批销配送中心发展十分快速,可以支撑货物交易的三方的沟通,并且配送中心服务十分完善,可以进行仓储、旅馆、餐厅以及配货等,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青县天然蔬菜生产配送中心迎来了春天,配送中心可以进行蔬菜的培育、种植以及包装等,从而使其非常具有特色,其余的物流中心的发展也非常快速,都在朝着集约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沧州市的物流产业发展十分快速。

3 智慧物流建设策略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并且产业的实物平台也大致完善,但由于物流业发展开始太晚,其中一个因素是由于缺乏规模比较大的产业多的集团,当前的物流在供需方面还相对缺乏,另一个因素就是当前我国具有物流专业素养的人才比较缺乏,由于专业的物流需要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如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及产业政策等,而对诸多难题的应对隶属于不同的各级政府部门,每一个部门的物流认知不太一致,没有统一的策略观念,这也成了约束我国发展物流业的枷锁。

3.1 组建兴办城市物流集会

集会以联合物事、竭诚合作及资源分享的理念,最终实现双赢或者多赢,在创建物流中品牌的同时与其他的地级市取得物流交易关系,兴办城市物流集会,从而全面地推动我国的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改善物流做工环境,在政策上予以多方面支持

在改良和整顿以往的物流产业时,对当代的物流产业加以大力扶持,并且使其条件要求规范严苛,创建国内物流产业品牌,达到推动和加快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目的。鼓舞大规模物流产业通过市场运作,相得益彰,对于物流企业之间的收购和联合,予以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答应其按照现代物流产业的前提,构建管理统一、具有与国际角逐实力的大规模物流产业集团。鼓舞各个品牌物流产业之间的合作,使物流产业与运输、仓储以及货代等产业联结成合营联盟,历经联合、并购和决策结合的模式,从而实现物流产业的跨地区以及跨行业的全方位的服务,全面提高沧州市的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竞争力。一些大力扶持的规模比较大的物流产业,积极与政府机构以及相关部门沟通,使其在建立用地、税务征收以及交通管束等方面给出政策上的扶持。

3.3 在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帮助

为了能够让当前的现代化物流产业的发展更加快速,在筛选投资对象时,要以物流产业主导为标准,并且促进多种形式的融资,保证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可以与其他省份以及国外的物流加以合作,从而有机会争取到国际政府和国际金融贷款,同时自主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

3.4 大力培育物流产业人才

自主培育物流产业人才,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采纳多种多样的形态和方式,一是自主加入各城市筹办的物流产业知识专业教导与物流经验演说会,学习物流产业知识和运用;二是选择进行人才多学习交流的策略,组建物流产业人才到国内物流产业起步早的大规模产业进行调研,结合不同城市物流产业运作模式,并开发出适用自身的运行模式应用到实践中。

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国际的物流产业进展与国内物流产业的情况,提出措施并积极加以改进。政府应明白物流产业的重要作用并加以重视,规划物流产业发展步骤,公布相关的有利政策。但目前还是有一些城市的物流产业市场的发展按照个人意愿行事的场面,一部分小规模个体户的配货中心总是因为本身的利益破坏物流产业市场的运营,阻挠现今规划好的物流产业运营整体,政府机构应结合国内物流产业市场发展形式,颁布一些关于的国内物流产业整合决策,促进决策实施,从而使我国的物流产业更快完善,保证各地的物流产业跟上时展速度。

4 结 语

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及集约化。物流大平台、物流大数据、供应链物流金融是物流发展的三大首要因素,然而智慧物流的物流信息化是改善提高物流三大因素的联合枢纽,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发展的必然过程,正是传统产业变更晋级的历程。智慧物流了传统物流以全新的地步建设一个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高效透明、信息对称及价格公开的社会化现代物流生态体系,使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地位日益强化,通过智慧物流建设,助力客户创造最大价值,让智慧物流为河北振兴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璐.基于SWOT分析法的长三角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2]黄雪芬.路径优化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3.

[3]姜远.3G时代C公司行业应用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智能物流现状篇7

关键词:智慧物流;供应链;制造业;大数据;物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兴技术的出现,智慧物流也应运而生。智慧物流是指在物流活动中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实现物流系统信息交流、企业及时获取货物的多方位信息,掌握货品的物流状态,监控货品的品质和物流活动。智慧物流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反馈、分析处理,因此,智慧物流可以分为基础层、感应层、传递层、分析层、决策层。基础层包括物流仓库、运输车辆等,这是物流最传统的基础设施;感应层是安装在车辆、货物外包装和仓库中的各种类型感应器,比如,光感器、远红外线、监控摄像头、湿度感应器等,能够将感应转换成数据;传递层是将感应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设备传送到企业供应链物流控制中心;分析层是利用各种云计算软件和测评系统来分析所获得的数据,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决策层是根据分析层的报告对企业战略做出具体的部署决策。其中基础层、感应层和传递层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而分析层和决策层可以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实现了制造业物流的智能化。

1智慧物流在企业供应链中的发展现状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智慧物流供应链规模的扩大。智慧物流能够最大化地将企业的生产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物流方案,提高物流供应链作业效率,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智慧物流中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汇总分析数据后,能够利用机器人手、光感应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地实现对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与控制,具体而言就是将客户信息、订单信息、货物信息、运输车辆定位信息、承运车辆的运能、物流网络等汇总到企业物流供应链数据技术中心进行数据处理,经过云计算数据分析,得出决策依据,进而调整供应链的物流方案、调控物流运力、物流路线规划和物流承载力预测等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物流的智能水平持续上升,从而实现了供应链从头到尾的管理,确保了供应链整个流程的数据可以查询,可以追溯。

2智慧物流在企业供应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物流要素资源共享协同程度低

当前,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将物流新兴技术应用到生产领域所带来的竞争性优势,因此都建立起了物流智能化项目。制造企业在供应链建设中需要进行多方产业协调,需要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的企业共同参与,物流各个环节中的企业合作协同才能共赢。如果盲目草率启动,缺乏相配套的物流优化环境,发展单一会导致效率低下。比如,一些企业引入了智慧物流的概念,但是企业的文化理念跟不上,战略先导不能带动企业文化氛围,使得企业不能够顺利推进和贯彻智慧化物流。企业之间B2B领域的物流环节,配送活动涉及众多因素,运力、车辆调度、路线优化、运输成本、路况等因素之间联系紧密,但是企业间缺乏协同,联系不足导致发展效用差别很大。在智能化仓储领域同样也存在入库、存储、分拣和保管、配货要素之间相互割裂,物流协作优势受到制约的情况。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化和协同化水平低,使得企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弱。

2.2智慧物流标准化不到位,监管不足

企业制造对商品信息化标准建设不足,这样商品信息的输入就会受限,供应链体系中信息互相割裂,产生信息孤岛,导致智慧物流的数据共享没有统一的标准。智慧物流中有很多新兴设施设备,但是设备的型号、规格缺乏统一标准,这样设备和设施之间的兼容性不足,影响了物流供应链作业的效率。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实力情况和节约成本的考虑,在选择标准时也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导致标准差异给物流活动带来了制约性影响,难以发挥优势。智慧物流下,大数据和物联网、云计算等IT技术的普及,使这个行业内涌入大量的物流行业参与者和利益参与者,所以急需继续健全企业的征信体系。当前物流行业市场秩序缺乏规范,存在真空地带,政策法规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现行的监管制度在智能货柜、无人机等无人化设备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对智慧物流的发展产生了制度性障碍。

2.3新兴技术人才不足

智慧物流在制造业中涉及众多知识领域,比如,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图形图像、财务金融等,所以建设智慧化物流供应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复合人才培养速度较慢,不能很好地满足物流人才队伍的需求。对于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是一项急需的重要任务,影响着智慧物流供应链的建设。

3智慧物流在制造企业供应链中的建设策略

现今企业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客户对时效性、安全性、快速反应和环保都提出了高要求,因此现在的企业需要将众多IT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运用到企业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生产等重要的物流环节中去。结合智慧物流中的机器设备,比如,机器人手、自动导引运输车、AGV、RGV、无人驾驶配送机、自动配送车等智能化设备,实现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自动化。形成智能化的物流体系,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智慧物流不是单个企业的事,需要物流行业不同环节的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物流产业链,物流企业、行业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3.1建立智慧化的仓储中心

建设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机器人手进行拣货和堆码作业,AGV、自动拣选机等设备,配合传感器、光感器等电子技术,对货物的入库、在库、堆码、拣选作业进行自动化的高效无人作业。通过空气传感器和光感器对空气中气体进行检测,当空气指标超标时发出警报,对不正常货物出入进行提示,提高了仓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产品的入库、出库数量进行记录,汇入企业大数据库中,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汇总,与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企业的资源计划ERP系统进行对接匹配,这样企业能够及时掌握真实的库存情况,了解存放时间、存放数量、批次等,合理地调节仓库的库存量,达到经济库存量水平。仓储过程实现智慧化仓储,能够对物流作业信息和库存货品信息全面掌握,协调管理。

3.2大数据下产品的物流监控

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都有可能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故障,为了能够追根溯源,我们需要对生产从原材料采购,半成品生产,产成品入库,到最终商品销售环节,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可追溯体系。同样追溯产品需要企业从采购、物流、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同时进行,从产成品入库、包装、装车运输,到送货完成这些物流环节都需要保证信息是可以追溯的。产品的追踪可以双向进行,一方面产成品完工后,拥有自身对应的唯一编码,登记入大数据库中,对其后续的物流仓储、运输、销售和送货等环节进行记录登记,收集相关数据到数据库中;另一方面追溯该产成品的生产过程、原材料、供应商等信息,包括入库记录、库存保管记录、验收报告等。这样就保证了原材料与产成品的信息能够一一对应,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可以追根溯源,找到问题所在,实现对每一环节异常情况能够提前预警、及时解决,从而降低了企业风险。

3.3物流供应链流程可视化

将摄像头、数据传输、视频监控等技术与企业物流技术相融合,比如,物流的GPS卫星定位系统、RF技术等,能够实现物流供应链全流程可视化。从采购原材料、仓储储备、配送车辆运输调度、物流在线调配等物流供应链全流程可以通过视频、音频进行实时传输和监控。比如,在货物运输过程中,GPS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位置监控显示在企业控制调度中心,可以实现产品运行轨迹的及时调配和监控,当某地区对产品有紧急需求时,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对产品的目的地进行及时调换和更改。如果在仓储中心或者物流中转站建立这样的可视化系统,能够配合视频检测系统,更好地对产品的质量、状态和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监控。比如,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运输车辆上、集箱上安装监控设备、光感器、红外线感应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器等,它们将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图形、字符信号传回企业,这样企业就能监控产品。

3.4供应链上下游控制智慧化

智慧化的供应链涉及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在信息的传输上,上下游企业和制造企业需要在信息的传输、共享上达到及时、准确。因为当今的供应链数据信息数量大,更新的速度也很快,传统的供应链信息传递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反应的需要。所以,需要利用新兴物流技术,比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整合,实现整条线的信息共享。共享的信息从物流需求、原材料采购、产成品运输、货品仓储、市场销售、财务分析、战略决策等全方位地进行整合。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下游销售商的共享信息、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云计算分析出市场的销售情况、客户的需求情况,从而改善产品,调整产能,改进工艺,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另一方面,企业将生产计划分享给上游供应商,原材料商能够据此精确地预测原材料供货量,从而明确交货期、制定合理的工业计划,尽量做到JIT生产和零库存,确保了整条供应链上生产的稳定性。

3.5智慧物流采购活动智慧化

原材料采购品质是企业面临的问题,采购品质难以控制,企业不可能对全部原材料进行检验,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太高。大宗货物的价格变动频繁,一旦价格变动过大,企业会面临被违约、以次充好的困境,采购环节信息也不对称,企业面临着信用风险和价格风险。采用了智慧物流后,我们可以利用智慧物流的监控功能,在原材料仓储和运输过程中,运用感应器智慧物流实时监控采购的原材料货物的状态、温度、湿度和出入库情况,防止库存原材料的数量差异和在库原材料因为保管不当导致的变质和毁坏。在采购价格方面,运用大数据系统,将采购原材料的价格和市场上同品质、同地区的价格相比较,能够控制采购的价格,防止采购中舞弊的风险。

智能物流现状篇8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93(2015)11-0111-04

物联网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而智慧物流则是物联网发展的十大流域之一,是物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的表现形式。智慧物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形成物流行业的专业网,直接或间接地对物联网相关产业产生需求。目前,虽然物联网技术及智慧物流还处于技术层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至大规模的应用,但是在国家政策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推进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物联网及智慧物流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为此,有关智慧物流发展的议题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张军杰(2006)对智能物流的发展状况、发展动力、发展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与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一种发展状态,可通过物流业整体智慧化来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李霞对利用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的作用、困难和重点领域进行了研究。以上学者虽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但都未提出系统化的发展模式。本文借鉴了以上研究成果,分析了物联网和智慧物流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智慧物流发展经验及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技术和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希望能对智慧物流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物联网与智慧物流

1.1物联网是智慧物流发展的技术基础

物联网就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在感知层,应用RFID、传感器、条形码等感知技术实时采集物的属性信息;在传输层,应用EDI、Internet、GPS、移动通信等现代通讯技术,对信息进行实时、准确、可靠的传输;在应用层,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智慧物流是以物联网为基础,融合新一代声、光、电、机、信息等技术,高度集成社会各种相关资源,通过中枢式数据处理方式,及时提供最优的运作决策方案,以协同整个物流运作流程,从而实时高效、灵活地响应人性化的物流需求,并能动态、快速地适应物流环境复杂变化的新的物流业态。物联网通过智慧感知、智慧传输、智慧处理及智慧管控等技术,对智慧物流的运作和服务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感知技术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物流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流速等六大基础要素的感知,使得智慧物流在运作过程中更加透明,实现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基于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标准化技术及协同平台的建立,实现物流主体之间的信息互联和业务互通,实现流程无缝对接、运作互补及市场互补;通过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等对信息的深入分析、挖掘和计算,使得每个物流主体能够即时获取系统最优决策方案,及时与物流运作“前台”形成协同,围绕顾客提出的要求,通过协同预测、协同补货、协同运输、协同配送等方式,实时为客户提供人性化的物流服务。

1.2智慧物流为物联网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智慧物流为满足组织在物流领域进行多方案选择的决策需求,需要不断拓展物流信息采集感知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对仿真系统和决策技术产生需求。在构建和实施物流信息平台时,相应地要运用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及信息的展示和运用等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同时,在物流领域运用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催生了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服务、应急管理、软件开发、装备设计开发、物流电子产品研发、节能环保等相关的服务产业,衍生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相应地拉动物联网产业的增长。总之,一方面,物联网作为实现智慧物流的手段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并使物流真正具有了智慧化的特征,具有了感知、自适应及与外界平滑交互的能力;另一方面,智慧物流领域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物流企业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用户,智慧物流也为物联网提供了需求支持和发展方向。

2国内外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2.1国外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在国外,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国内市场规模巨大,相关技术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智慧物流已经成为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引擎。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英国的Tesco等大型零售企业都宣布了自己的RFID计划准备进行巨额投资,相应带动它们的供应商在RFID市场的投入;联邦快递、联邦包裹等这些大的物流公司对物流跟踪和监控技术的应用,拉动SUN、Alien科技、惠普、微软在内的硬件及软件提供商的投入,进而形成RFID的巨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M2M技术在欧美地区已经实现了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亚洲地区日韩发展也较快。TNT运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供应链可见性、运营效率及客户服务质量,产生了较好效益。三维规划和仿真技术在日本企业得到很好的应用。在物流设施和信息标准化方面,欧洲企业做了很多工作。发达国家政府也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采用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社会化运营的机制来建设和运营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二是开放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通过政策支持、战略规划及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国家之间及国内政府、区域、企业等各方面有机地协调与合作的体制与机制,促进物流体系的国际化、标准化。

2.2国内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2.1发展智慧物流的现有基础在国内,随着我国促进智慧物流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及方案的相继出台及实施,智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各种与智慧物流有关的示范项目不断推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发展智慧物流的经验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发展智慧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比如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可追溯系统在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已具有成功的应用,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正在全面推进;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已有初步应用,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智能终端的网络化应用上,已有很多创新应用;部分企业所建立的智慧化物流配送中心,已建立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物流与生产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智慧供应链的建设也有初步的尝试。2.2.2国内几种典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分析2.2.2.1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在具备发展智慧物流的政策支持、技术、产业等一定基础的地区,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按照“技术共享、风险共担、协作、互利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原则自发组织非盈利性的企业联盟,联盟通过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有效的合作机制,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关键共性技术的协作攻关,促进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共享,推动联盟标准向行业、国家标准转化,最终实现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技术标准、产业建设四个方面的全面进步。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1。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有宁波智慧物流产业发展联盟和南京(江宁)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前者主要是为了实现互联互通而通过统一标准、建立平台及深化和优化应用而建立的联盟。后者是由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标准联盟,通过标准支持、提升和引领产业发展,通过联盟支持标准化工作。2.2.2.2“平台”载体型智慧物流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基于智慧物流理念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依据不同层面对智慧物流的需求,通过采用由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或政企协议共建等方式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及智慧物流网络等智慧物流基础设施,为聚集在“平台”上的各类企业提供智慧化的发展环境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和物流资源集聚、交易、管理、监控、协调及供应链一体化等多功能优势,以吸引社会各界用户积极应用“平台”,并按照平台要求的标准改造和提升自己,以实现智慧化。待物联网应用逐步成熟及智慧型的物流企业逐步增多,可以把成熟的技术、流程及管理总结上升到产业标准,进而在产业推广,实现物流产业的智慧化。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是见图2。目前国内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地区和企业较多,比较典型的有马云的菜鸟网络平台,成都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浙江省宁波市的“1+7”的智慧物流协同平台,江苏省亚邦医药物流中心打造的智慧物流园区等。2.2.2.3示范工程带动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由国家或地方的有关部门智慧物流示范项目,由相关政府部门或其委托的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负责项目实体前期的审查、评估,中期的跟踪及管理及后期的验收和考核,项目可获得一定的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及其它服务的支持。这种发展模式通过智慧物流工程立项、实施及验收来选择、培育智慧物流主体,促进主体的成长、成熟及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3。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是广东省的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此工程是由九大领域的应用项目组成。其显著的特点是物流协会不仅代替政府承担了项目管理工作,还承担了为项目示范企业沟通、协调和服务的工作,为其提供了改造物流装备、培育企业品牌、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行业自律、应用物联网技术“五位一体”的服务方案。当然,以上几种发展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各种模式之间也有交叉,比如示范工程带动型模式也包括物流信息平台和园区建设的内容。2.2.3发展智慧物流的制约因素当然,作为一种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型物流业态,智慧物流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社会各界对智慧物流的性质、发展机制、对本区域产业发展的带动等方面的认识还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及可操作的标准,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智慧物流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二是社会各界在智慧物流发展上存在本位主义,这与智慧物流的“跨界”(跨行业、跨区域、跨企业)特性是不兼容的,进而制约了“互联互通”;三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上,存在着应用的比例低、应用范围小、应用层次低、应用成本高,共性和关键技术还未获得突破,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缓慢,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和协同化还未实现;四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基础薄弱,发展智慧物流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设施及设备、人才等资源缺乏,缺乏成熟的发展模式,产业发展难度较大。

3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借鉴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经验,结合智慧物流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3.1政府推动

3.1.1政府要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营造环境、全方位引导、培育整个产业的发展。一是政府应该把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把智慧物流中的公共服务内容与通讯等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营造物流信息化互联互通的环境,整合智慧物流资源,形成智慧物流发展的载体;二是培育、扶持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智慧物流企业主体;三是加快物流企业智慧化层次的分工,形成以智慧物流企业发展为导向,其他物流企业及相关智慧产业协调发展的智慧物流产业体系,努力构造社会化、专业化、智慧化、规模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3.1.2政府是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及标准化的推动者一是政府采用招标等方式直接组织或战略引导的方式推动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研发单位及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发和跟进,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成果运用于物流产业;二是政府与研发部门、生产企业明确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三是政府重点抓好标准建设,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物流作业,总结挖掘其中的共性特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订出适合我国使用的物流标准和信息化标准。3.1.3政府是智慧物流投入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智慧物流系统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大、社会效益显著,没有哪个单位有能力或意愿单独完成这样具有公益性质的复杂的系统。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

3.2产业推进

要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通过差异化策略推进智慧物流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医药食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烟草物流及港口和集装箱物流等重要领域和运输、仓储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物流管理流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要建设智慧物流产业集聚区和信息平台,制定产业标准,创造智慧物流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智慧物流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协同化发展。要利用智慧物流的技术手段加强与其它区域的物流信息互通,推进跨区域的产业联动发展和经济合作;由政府、行业、科研机构及物流、金融、制造及商贸等不同的领域企业的组建智慧物流产业联盟或实体,合力推进智慧物流跨产业融合发展。

3.3企业主导

企业主导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数据智慧性、网络协同化、决策智慧化。数据智慧化就是企业使用智慧化的设备,比如通过传感器、RFID标签、GPS和其它设备构筑一个先进的、能够及时收集信息并及时把信息回馈给组织的系统。网络协同化,就是企业要与合作伙伴进行信息的共享,这些合作伙伴包括企业内部、部门和部门之间、外部的供应商之间以及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决策智慧化是指物流链上相关企业借助智能系统,根据收集的数据来衡量各种约束和选择条件,提供选择方案,以便决策者对各种行动过程进行选择,或由系统通过学习自动做出决定。

3.4标准引领

标准化工作可以保障物流科技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发展水平,消除组织及信息壁垒,引领物流业向智慧物流的方向发展。一是强化统筹协作,依托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化协作机制,协调推进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各项专业标准的制订,推动相关法规、配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一个科学、系统、先进和开放的物流标准体系框架;二是加快编码标识、接口、数据、信息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RFID等关键技术标准和感知技术等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三是以信息平台标准化为重点,在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智慧物流技术标准、信息标准、数据标准及业务协同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四是以企业标准化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购买或自主开发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能够与客户企业、合作伙伴、物流园区、口岸、公路、铁路、民航信息及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对接,实现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

3.5市场化推广应用

智慧物流的发展最终要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推力”和市场信号“引力”的双重作用下,增强智慧物流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智慧物流的建设中;更充分地利用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媒介作用,完善与其配套的服务机构,使市场真正成为连接供需双方的信息和技术交易和扩散的场所;构建开放的市场化智慧物流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主体,构建智慧物流企业应用性平台,引导企业根据智慧物流专业市场需求改善产品结构和技术应用结构。

4结束语

总之,通过政府推动、引领及带动,实业界及理论界的不断探索实践,产业层面的促进及市场层面的推广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发展模式,直至最终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0,(3):80-83.

[2]刘志硕.智能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0.

[3]张军杰.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0,(34):62-64.

[4]章合杰.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框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21):30-32.

[5]汪鸣.智慧物流重在智慧[J].物流时代,2011,(11):13-13.

[6]李霞.浅谈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J].江苏商论,2011,(26):9-9.

[7]蔡增玉.基于RFID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0):62-6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