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8篇

时间:2024-01-29 15:34:13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1

    表一:中小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写作兴趣 项目 很感兴趣 较感兴趣 一般 怕写 讨厌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 小学六年级 8% 20% 60% 10% 2% n=100 初三年级 5% 21% 65% 9% / 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题材来源 项目 亲身经历 想象虚构的事 在作品作文上 兼而

    真情实感 看到的事 有之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 小学六年级 51% 42% 5% 2% n=100 初三年级 49% 35% 11% 5% 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作文修改 项目 全文写好 边写边改 很少修改 从不修改

    后再修改(A) (B) (C) (D)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 小学六年级 54% 19% 26% 1% n=100 初三年级 25% 23% 50% 3% 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1 p>0.05 p<0.01 p>0.05

    差异极显著 差异不显著 差异极显著 差异不显著

    z=4.14 z=3.42

    表二:中小学生作文测评分项比较 表二(1)

    题材 审题 项目 真实 真实但 不真实 准确 不够 很不

    典型 不典型 准确 准确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 小学六年级 14% 45% 41% 46% 34% 20% n=100 n=100 初中三年级 19% 46% 35% 48% 31% 21% 比例差异检验 p>0.05 p>0.05

    差异不显著 差异不显著

    立意 结构 项目 准确中 不够准确 很不 无中心 详略 不够 很不

    心突出 中心突出 准确 多中心 得当 得当 得当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 小学六年级 27% 42% 11% 20% 40% 33% 27% n=100 n=100 初中三年级 38% 31% 9% 20% 42% 33% 25% 比例差异检验 p>0.05 p>0.05

    差异不显著 差异不显著

    结构 项目 首尾及其 作文长度人均字数

    呼应相似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 小学六年级 46% 662 n=100 n=100 初中三年级 47% 814 比例差异检验 p>0.05 p<0.01 差异不显著 差异极显著

    表二(2)

    书面言语表达形态 项目 写作型 写作与 写话型 改写型 抄录型

    写话结合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 小学六年级 / 14% 83% 3% / n=100 初三年级 18% 2% 80% / / n=100 比例差异检验 z=4.5 z=3.2

    p<0.01 p>0.05

    差异极显著 差异不显著

    书面言语表达基本功 项目 生动 通顺 不够 @①嗦 词汇贫乏语言

    通顺 平淡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 小学六年级 16% 86% 14% 44% 46% n=100 初三年级 16% 88% 12% 36% 38% m=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表达方式 错别字 项目 全文 略有 叙述结 适当抒 2个 3至 5至 7至 9至

    叙述 描写 合描写 情议论 以内 4个 6个 8个 10个 百分比 年级及其他 小学六年级 26% 55% 19% 14% 16% 16% 13% 2% 5% n=100 初三年级 27% 46% 27% 17% 12% 10% 10% 2% / n=100 比例差异检验 p>0.05差异不显著 p>0.05差异不显著

    测查发现:在分项评定中,初中生在文章篇幅上明显长于小学六年级学生,选材也有所不同,而写作兴趣 、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皆无显著差异。初中生两极分化极其严重,10%的初中生写作水平提高迅速,远 远超过小学六年级学生;但至少也有10%的初中生,其写作水平与小学六年级学生相比,仍属下等。测查表明 :初中生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中,写作水平普遍发展得较为缓慢。也许有人会说:测试命题常见,缺少难度,初 中生难以发挥自己的水平,却难不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笔者认为:该命题确实难度不大,但有较大的选择自由 度和尽情发挥余地,完全可以写出高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层次、初中生应有水平的文章。然而,事实却不容乐 观。三年的初中写作教学,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为何普遍提高不快?实施素质教育如何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笔者测试调查的目的是透视现状,针对流弊,寻求对策。

    一、现状透视

    如果说,初中生作文不如小学生,那不符合事实,也有违情理;如果说,初中作文教学不如小学,那不够 公允,更无比较意义。本次测查的用意不在比较初中生与小学生的记叙文水平高下,也不在评说初中与小学作 文教学的优劣,而是为了呈现一个事实:初中生的记叙文水平普遍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现状甚忧,问题严峻 。透视初中生写作水平现状,笔者以为存在着下列主要问题:

    一是写作兴趣不浓,纯属应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初中生在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中,写作兴趣普遍没有 提高,74%的学生仍停留于小学六年级的淡薄或怕写程度。作文修改从现象上看,是写作习惯、技巧问题,而 实质是态度问题。初中生作文写好很少修改或从不修改的达53%,再加上边写边改草率成文的竟达76%,远不 如小学六年级学生重视作文修改。这足以表明,绝大多数初中生对作文抱任务观点,处于应付状态。如此态度 ,是导致初中生作文水平普遍提高缓慢的主观原因。

    二是作文题材失真平淡,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笔者命题测试时要求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因为“ 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按理说,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感受深切、扣人心弦的事情,都有过成功的喜悦 或失败的痛苦,都经历过童年的欢乐或成长中的坎坷……,而这些真实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经历和感受都能成 为该命题极好的题材。我们本该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绚丽多彩的生活和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清新的气 息和真情的流露。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在作文中所反映的生活是那样的平淡、失真,难以看到个性的光芒。大 多数学生所叙之事或胡编乱造、离奇虚假;或拾人牙慧、陈旧乏味;或套用范文,似曾相识。造成这种状况的 主要原因是:做人无心体验生活,为文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

    三是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语言大多苍白贫乏。心理研究表明: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存在四种不同水平的 言语表达形态,即抄录型、改写型、写话型和写作型。写话型近似口语在对话时原始录音的直译,特点是语言 简略和重复。写作型的特点是经自己思考和内部言语充分加工后而成,合乎语法逻辑要求。本次测查表明:小 学六年级仅有14%的学生尚处于由写话型向写作型过渡之中,而初三有18%的学生已过渡到以写作型为主的言 语表达形态。这部分初中生言语表达较为准确、丰富、成熟。但80%的初中生的言语表达仍以写话型为主,与 小学六年级学生相比水平相差不大。其中语言luō@①嗦者达36%;词汇贫乏、用语平淡者达38%。由此可 见,初中生的书面言语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象上看,一是部分学生语库贫瘠,尤其 是形容词、动词,往往同一个词在文中出现多次;二是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用概括叙述代替具体描写的现象, 如该测查作文中全文叙述或少有描写且大多是缺乏个性的对话者竟达73%。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初中生的抽 象逻辑思维能力已逐渐占主导地位,概括能力增强,不再象小学生那样对事情的细节、现象感兴趣,而开始注 意事情的特点、意义,因而语言的概括性增强,也不屑于写一般的细枝末节,但由于缺乏具体描写和细致刻画 的技能和一定的语言积累,追求新颖典型的描写和高雅语言又不得,眼高手低,语言愈加显得笼统、空泛了。

    四是审题立意能力不强,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本次测查命题学生虽然十分熟悉,但仍有52%的初 中生审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审题不准确、不能突出重点“最难忘”的占28%;题意范围、特点不明, 导致文题不符,把“一件事”写成数件事,把记事为主写成写人为主甚至写景为主的占21%。立意是初中生作 文的难点,问题更为严重:有的题旨不明,只是记叙出事情的始末;有的题旨难显,材料不能充分表现主旨; 有的题旨杂乱,多中心实为无中心;有的题旨浅陋,使文章失去应有价值。学生反映在审题立意上的弊病不仅 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写作技能,更是缘于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欠佳。

    二、教学对策

    就中小学而言,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初中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之小学更为深重。初中记叙文 教学普遍存在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做法,如要求学生背几篇不同类型的范文,教给学生写作记叙文常用的几个 套路等,教法简单僵化,教学模式陈旧。久而久之,就使初中生写作记叙文虽有一两招花拳绣腿,而终究没有 练就扎实的功底。初中记叙文教学要改变两极分化,面向全体学生并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达到甚至超过《大 纲》的要求,关键是转变教育思想,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同时,要针对初中生的写作现状 ,加大初中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力度,强化以往教学上的薄弱环节,精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路子。笔者认 为,除了注意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着力培养写作兴趣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 义: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2

关键词:数字化故事叙述;小学英语课程;英语教学

1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介绍

数字化故事叙述是“Digital Storytelling”的译文。20世纪80年代,美国Dana Atchley最先提出“数字化故事叙述”,他运用计算机来讲述故事产生了“数字故事”这种极具创造性的讲故事方式。随后,越来越多教师学习和使用数字化故事叙述,它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学的流行工具,美国甚至有不少大学开设专门的课程来教授学生学习数字化故事的制作。

1.1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概念

国外研究学者Berna Jean Porter认为“数字化故事叙述是一门艺术,它利用技术工具来对传统口头讲故事的艺术进行润色,整合图片、图形、音乐和创作者讲故事的声音来编制自己的故事。”[1]国内研究学者黎加厚教授认为数字故事是在教学活动中编写故事,并加入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2]其实,数字化故事叙述就是一种将讲故事的艺术以及内容与多媒体新技术(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音乐等)相结合来讲述故事的新方法。

1.2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特征

(1)真实性。数字化故事一般将教材内容信息有效地组织起来,与真实生活联系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叙述。

(2)多感官性。数字化故事叙述整合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等多媒体技术,需要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口表达,动手搜集制作,动脑编制分析,让聆听者可以从声音和画面中同时获得故事的内容。

(3)设计性。数字化故事叙述过程独具设计性,一般来说包括选择主题、故事设计、搜集资料、编辑合成、展示与共享、评价与。

(4)合作分享性。数字化故事叙述是将故事与多媒体相结合产生的,依托数字媒体合作与分享,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和交流,而且传播范围广泛。

2 数字化故事叙述与小学英语课程的契合

2.1 英语课程标准方面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小学英语课程一级为起始级别,二级为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二级目标中,指出“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3]由此可见,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2.2 小学英语教材编排方面

在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上,自四年级起,每册教材Assessment中设置“Let’s read more”故事部分。这些世界故事结构简单,内容主题意味深长,一般以文字、图片和活动设计安排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例如,五年级上册中的中国故事“The story of Nian”介绍了春节的来历;六年级上册中“The helping Hand”,通过在地铁站发生的故事传达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主题等在故事中传递人文知识。一般为单元所学内容做背景延伸,将语言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故事之中。

3 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程中的价值探讨

3.1 利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字化故事叙述以教材内容为主题,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由学生根据主题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在数字化故事叙述中学习语言的文化、词汇、语法等,体现了“从做中学”的教育基本理念。值得强调的是,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评价是一种动态性的综合评价。如果充分利用其所带来的积极因素,无形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学习投入程度,从而提升学习绩效。这种方式寓教于乐,不仅保证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还重视学生的情感倾向,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学习要素。

3.2 引导学生数字化故事叙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数字化故事叙述通过搜集资料、安排设计、编辑制作、录制与展示等将学生情感态度等以多种媒体组合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方法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讲授,它真正使教材中的内容“鲜活”起来,学习到的知识不是文字上的“搬运”,而是真正理解掌握。这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3 运用数字化故事叙述,促进教师的发展

数字化故事叙述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的辅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数字化故事提升了教师运用电脑软件、信息搜集处理等多媒体信息技术素养,推动了教师教学的信息化进程。其次,教师要从整体出发来合理安排数字化故事叙述,如依据课本内容、学生生活及社会热点来选择故事主题,按照异质性原则来划分学习小组并制定相关学习计划。最后,进行作品成果的课堂展示并进行教学活动总结与评价。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考验,需要教师的整体安排与规划,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从而锻炼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4 利用数字化故事叙述,共享教学资源

数字化故事的成果虽以课堂展示为主,但可以将数字故事借助网络平台分享给所有人。如今微课、慕课、网课发展如此迅速的环境下,数字化故事作为一种优质教学资源,可以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间的交流,网络课程的辅助等等。当学生们看到自己参与的作品被网站收录并共享展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能力的肯定,动力的推助。同时,在网络平台上的数字化故事,可以引发学生们的主动阅读思考,促使他们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 Berna jean Porter Consulting[EB/OL] . http://.

[2] 黎加厚.数字故事,不一样的精彩[J].远程教育杂志,2011(5).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3

・以表现人物为中心;

・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言谈举止、细节描写来反映其精神面貌;

・人物都是置身于特定背景之中。

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记叙文的篇数较多,约占14%。笔者对此类文章进行了长期的教学实践,现总结几点经验与同行分享。

一、紧扣文本特质,在语言实践中辩证认识人物

文本特质是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本的标志性属性。只要抓住文本特质,即抓住了解读文本语言的“钥匙”。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乌塔》一文讲述了“我”在罗马旅馆里结识了特殊的“驴友”:年仅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她独自游历欧洲。文章内容浅显,侧重写乌塔的旅游路线、旅游准备以及对独自旅游的观点;首次出现了“间接叙述”的方式,且“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穿插运用,富有变化。对于乌塔的“独立”品质,由于国情不同,学生不能一味模仿,须辩证地认识。

教学时,笔者从文本特质出发,立足语言表达形式,以“旅游规划”与“旅游论坛”为平台,创设言语实践的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语言、发现语言、运用语言,在言语实践中辩证认识人物的品质。(见下表)

教学流程 学习活动 教学意图

制作

“旅游规划表” 默读第七自然段,提炼关键词,完成“旅游规划表” 提炼主要信息,感悟国外少年的自主独立

介绍

“旅游规划” 以“第一人称”乌塔的身份介绍旅游规划 将文中的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

比较

“叙述方式” 把学生介绍的语言与原文一比较,发现文中“乌塔说”后面用“逗号”,并非“冒号”,人称“我”变成了“她” 通过比较,发现“间接叙述”

尝试

“间接叙述” 学生尝试着把文中的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 在语言转换中运用“间接叙述”

开展

“旅游论坛” 小组合作完成跟帖,对乌塔的做法发表看法 在跟帖、辩论中辩证认识乌塔的品质

二、围绕描写方法,在语言品味中感悟人物形象

1.聚焦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细节,能够看出人物的个性,窥视人物的心理,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写人记叙文就是通过一个个细节(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的描写去塑造人物形象的。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写了接到爱子牺牲的电报后,内心痛苦难言,以及对遗体是否运回国所做的痛苦抉择。文中的细节描写细腻真实,令人动容。如突闻爱子牺牲的噩耗,文章中这样描写:“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简洁的语言富含情感内涵。其中“吸、放”两个微乎其微的动作,却凝聚着的情感,平静的动作背后蕴藏着一个慈父心底撕心裂肺般的疼痛。

教学时,笔者安排了两次“感悟”:一是通过朗读感悟的失子之痛;二是补充毛家此前已牺牲的五位亲人的资料,感悟失去众亲之痛。又进行了两次“对比”:第一次,去掉细节描写后与原句比较,发现有了细节描写,句子表达更具体生动了;第二次,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想象常人失去爱子的行为表现,与失子后“平静”的行为表现进行对比,感悟亦父亦王复杂的人物形象,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与贴切。

2.联系环境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写人记叙文离不开环境描写,因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描写又反过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教学中,如能在“环境”与“人物”间寻找联系点,则事半功倍。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丰碑》时,为理解“丰碑”的含义与感悟老红军的形象,笔者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想象环境和人物的关系。

生:当时天气非常寒冷,环境非常恶劣,行军很艰难。

生:在如此寒冷的冬天,穿着如此单薄衣服的人,没想到竟是军需处长。

生:军需处长是军队里管理物资的人,应该不缺衣物,可他把衣物分给战士,自己却被冻死了。

……

把“军需处长”这个特定的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学生便会发现,一个最不缺衣物的人物,却因缺少衣物被冻僵,在大雪的覆盖下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透过丰碑,感受到军需处长舍己救人的高大形象。

三、整合单元主题,在读写结合中迁移人物表达

现行教材按单元主题编排,在相同主题背景下,每篇文章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整体观照下的部分。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执着的追求”为主题,表达不同的人对艺术专心致志、不懈追求的精神。其中《全神贯注》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鱼游到了纸上》则表现了聋哑青年做事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两者表达方法相似,都是通过人物的神态、举止来刻画其“忘我”,但表达的角度不同,呈现的人物形象也不同。教学时,笔者聚焦“忘我的境界”进行整合教学,做到同文中内容整合,异文间方法整合。

(1)理解想象,感悟“忘我”。学生朗读后,想象青年看鱼时的动作、神情,领悟“忘我的境界”就是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一件事,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2)多篇整合,链接“忘我”。青年的“忘我”除表现在“呆呆地、静静地”神态上,还表现在很多方面。联系全文,寻找青年“忘我境界”的表现所在。

青年的忘我境界表现在忘了时间,忘了自己,忘了……而前文《全神贯注》中写罗丹雕塑时忘我的境界则是“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发现罗丹的“忘我”表现为近乎疯狂般的自我痴迷。

(3)读写结合,迁移“忘我”。不同的人沉迷不同的事,“忘我”的表现不同。联系生活,选取某个人做事时的“忘我”场景,着重观察他(她)的神态、举止,写一个片段。

围绕主题,整合方法,链接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表达方法,在习作中运用表达方法。在读写中“走了一个来回”后,学生对写人物的“忘我境界”,自然生动形象、精彩纷呈。

四、采用多种方式,在语言转换中提升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令孩子厌倦。教师要依据写人记叙文的文体特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快乐阅读。

1.把写人记叙文转换为诗歌

有些写人记叙文通过写主人公的几个画面来表现人物形象,情节平坦,语言朴实,难以吸引学生,如把它转换为诗歌则学生兴趣高涨。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在金色的海滩上》,抓住小姑娘做好事的几个画面,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重组,最后形成一首儿童诗。既感悟了人物形象,又诗意盎然。

在金色的海滩上/拾贝的小姑娘/留下了/一串/小小的脚印

在金色的海滩上/看衣的小姑娘/坚守着/一份/淡淡的承诺

在金色的海滩上/还贝的小姑娘/给了我_____/___________

2.把写人记叙文转换为非连续性文本

有些写人记叙文通过对主人公的几个事例的呈现来表现人物立体形象,故事多,篇幅长,阅读很花时间。如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辅助教学,直观简明,增强新鲜感。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可采用“KWL图表”教学:“K”是学生已知道什么;“W”是还想学习什么;“L”是学到了什么。聚焦疑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闰土形象的认识不断丰满。

3. 把写人记叙文转换为故事复述

孩子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在故事的陪伴下成长。有些写人记叙文,年代久远,在学生的心中本身就是故事,且不少课文采用故事的表达形式娓娓道来,深深吸引了低段学生。以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来教记叙文,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徜徉于故事长廊而流连忘返。

4.把写人记叙文转换为动态表演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语言表达 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

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互相转化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抓“扩展”与“压缩”的训练,所谓“压缩”就是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去掉事件的叙述,讲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再变为文字题叙述出来。例如,我讲一道百分数应用题“三阳去年植树15万棵,今年植树比去年多20%,今年植树多少万棵?”通过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抽象出问题的实质并叙述出来:把去年植树15万棵看作单位“1”,求今年植树多少万棵,也就是求去年植树数的(1+20%)是多少,进而叙述为求15的(1+20%)是多少。所谓“扩展”,即把简单的式子题用不同方式叙述成文字题,把简单的文字题再改编为应用题。如把上题再反过来的训练中。开始我让学生模仿练习,再逐步让学生自己表述,这样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应用题能力,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让学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解题程序

在数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活动:要求学生将24个正方体木块(各表示1立方厘米)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边操作边说出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教师分别板书出来后,引导学生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并比较算式和相应的形体,发现长方体所占的体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并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来。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出示一个四条边可以活动的长方体,让学生用手拉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口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变”与“不变”的关系;形状变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变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但不论形状如何变化,而面积的大小始终不变。

三、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过程

在讲复合应用题“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三年级参加24人,比四年级少16人,五年级参加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多5人,五年级参加多少人?”时,我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个年级的人数?(2)要求的是哪个年级的人数?它与谁有关系?(3)题目中关键是先求出哪个年级的人数?求四年级人数时容易犯什么错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让全体学生说,先说给同桌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时要有条理、说清楚,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说到求四年级人数易犯哪些错误时,我又提出:遇到类似“比四年级少16人”这样的语句叙述时,应如何理解才不可避免错误?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大家都能说出:首先要弄清谁比四年级少16人,四年级比三年级人数怎样,待问题解决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答?用这样的方法来拓宽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让学生提高说理能力,清楚表达解题思路,从而掌握综合思维能力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某加工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2个工人3小时加工18个。照这样计算,4个工人9个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叙述的:

由果索因叙述为:要求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必须知道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条件告诉了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所以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可求的。

由因导果叙述为:已知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可以求出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那么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就可以求了。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5

识字是小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加强口头语言的训练,又是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把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在识字教学的同时,加强口头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从组词开始,引导学生说简单的话,把识字跟学生已有的语汇基础联系起来。扩大学习范围。既要保证教会学生读音、偏旁,又要启发学生从已经掌握的词汇中说出与新字有关的词。其次,再根据这些词说一句话,更进一步通过联想后,让学生说一段意思完整的话,用上所列出的词语,久而久之,学生不仅理解了字的意义,还同时进行了口头组词、造句说话的训练,逐渐的学生就有了想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动机,教师再加以因势利导,运用扩充句子的办法,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更生动、准确,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高,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观察能力,加强写话练习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但会说话不等于会写话,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除了继续围绕识字教学,通过用词造句,扩充句子,整理句子等形式,让学生学习语言的书面形式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加强写话练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到开始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处到细节,按顺序观察静物;观察动景时,还要注意开始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原因如何?在观察中适当加以提问,开拓学生们的思路,引起他们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进而促使学生们的观察兴趣越来越浓,而且条理清楚,不零乱,完整统一。

同学们有了观察兴趣,学会了方法,接着就可以引导他们把观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先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随后让同学们把所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促使学生们经常通过观察练习写话。

三、结合阅读教学,提高写作水平

蜜蜂酿蜜,就先采蜜,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头脑中空空的,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听看少儿广播电视节目,读懂课文中的习作例文、经典课文,多看或多听小学生写的优秀习作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丰富语言,言之有物。的训练,做到读中有练、练中有读、读练结合。

1、记事。记事就是把事物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讲解记叙事情发展情况的三种方法:一是顺序。四、五年级的课文大部分是用顺序的方法来写的记叙文,是学习的好教材,让学生反复阅读,然后把重要句、段默写下来,读的熟了,记得多了,学生就逐渐理解和掌握了顺序记事的写法;二是倒叙。为了教会学生用倒叙的方法,可以选出相关的倒叙、顺序写法的段、章节加以比较,明确不同点,加以区别。倒叙用的好,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人以悬念;三是插叙。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插叙,在文章里怎样用插叙,插叙有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技巧。

在阅读教学上,我还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练习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等按照空间顺序记事方法写文章,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

2、写人。记叙文的人和事是不可分割的。有的记叙文以写一件事为主,这件事里可能说到几个人,有的记叙文以写一个人为主,可能说到这个人的几件事。因此,学生学会了写事的方法,还必须同时学会写人的方法。写入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让学生结合阅读从三方面加以练习:一是练习写人物的外貌,即肖像描写。二是练习写人物的言行,即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此外,在指导阅读时,还要学生记好读书笔记,摘抄心理描写句段,写一些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与外校通信之类的短文练习,使他们逐步学会描写的方法。

四、注重写作指导,突破命题作文关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6

一、表达要完整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上,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表达形式要完整. 要注意纠正学生说半句话的习惯. 二是表达内容要完整. 如在运用小组交流的教学方式时,提出交流的内容有若干点,学生在小组交流后汇报小组的意见时,一定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是代表小组的意见,要把小组同学的所有意见毫不遗漏的表达出来. 如果意见表达的不完整,开始可让小组成员补充,但要对汇报的同学明确指出他没有完全表达出小组的意见,希望下次汇报时改进.

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 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活动:要求学生将24个正方体木块(各表示1立方厘米)摆成形状不同的长 方体,边操作边说出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教师分别板书出来后,引导学生观察 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并比较算式和相应的形体,发现长方体所占的体积单位数正好等于 长、宽、高的乘积,并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来. 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出示一个 四条边可以活动的长方体,让学生用手拉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口述长方形 与平行四边形“变”与“不变”的关系;形状变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变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但不论形状如何变化,而面积的大小始终不变.

二、表达要有序

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事情的条理化叙述,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是培养其语言表达的有序性. 语言的有序性,指说话有条理,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有次序. 二是培养其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在训练上要做到法则教学注重算理、公式教学注重推导、应用题教学注重数量关系分析,找出解题思路.

例如在讲复合应用题“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三年级参加24人,比四年级少16人,五年级参加的比 三、 四年级的总数多5人,五年级参加多少人?”时,我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题 接告诉我们哪个年级的人数?(2)要求的是哪个年级的人数?它与谁有关系?(3)题目中关键是先求出 哪个年级的人数?求四年级人数时容易犯什么错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让全体学生说,先说给同桌 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时要有条理、说清 楚,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在说到求四年级人数易犯哪些错误 时,我又提出:遇到类似“比四年级少16人”这样的语句叙述时,应如何理解才不可避免错误? 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大家都能说出:首先要弄清谁比四年级少16人,四年级比三年级人数怎 样,待问题解决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还可以提出哪些 问题,怎样解答?用这样的方法来拓宽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表达要准确

这方面能力的培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抓起,一是概念表达要准确,要求学生在叙述概念时一定要准确.

如:“某加工厂加工一批机 器零件,2个工人3小时加工18个. 照这样计算,4个工人9个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我是这样 引导学生分析叙述的: 由果索因叙述为:要求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必须知道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 知条件告诉了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所以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可求的.由因导果叙述为:已知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可以求出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 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那么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就可以求了.用假设的分析方法叙述为:根据题意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2人增加到4人,是原来人数的2倍,加工的个数也是原来的2倍. 时间由3小时增加到9 小时是原来时间的3倍,所以加工的零件个数应是原来的(2 × 3)倍. 这种叙述方式和分析思路 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用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导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叙述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四、表达要通俗

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要符合数学上的一半习惯. 用通俗的措词和符号,并应当“直来直去”,而不是“拐弯抹角”.

例如在概率论中,如果设A:“没有一次拿到三个球有不同颜色”,就不如设A:“任一次拿的三个球都同色”直截了当.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7

关键词:记叙文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

在我们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中, 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记叙文, 其中有不少是直接写人的记叙文。这些写人的记叙文, 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及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这些写人的记叙文, 让学生们知道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去与人相处……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 让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也受到了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那么, 我们的老师该如何用好这些文本, 让那些沉睡在文本之中的一个个人物都鲜活起来, 并逐步感染、影响我们的学生, 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 想结合人教版教材, 谈谈如何教学写人的记叙文。

一、关于对教材的一些理解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选文的精美。在这些精美的文章中, 呈现给学生的有许多形态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 有的出现在记事的文章中, 也有的就直接出现在写人的记叙文中。无论是一年级, 还是六年级, 每学期教材中都有一些专门写人的文章。这些文章中, 有写历史人物的《司马光》中的司马光、《李时珍》中的李时珍、《王冕学画》中的王冕、《西门豹》中的西门豹; 有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诚实的孩子》中的列宁、《飞机遇险的时候》中的、《军神》中的; 有写英雄人物的《王二小》中的王二小、《》中的、《丰碑》中的军需处长、《我的战友》中的、《倔强的小红军》中的小红军; 有写中外名人的《爱迪生》中的爱迪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小摄影师》中的高尔基、《向命运挑战》中的霍金、《詹天佑》中的詹天佑; 还有写生活中的普普通通人物的《小珊迪》中的小珊迪、《挑山工》中的挑山工、《少年闰土》中的闰土、《小抄写员》中的小抄写员、《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

二、课标对这类文本的教学

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人的记叙文虽然没有一个直接、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 但在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中, 对叙事性一类的文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低年级段, 能阅读浅近的故事, 对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中年级段,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在高年级段, 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无论是低年级段的故事, 还是中、高年级段的叙事性作品,都包含着写人的记叙文这类文本。因此, 写人的记叙文这类文本的教学同样应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要求。

三、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人物,试图找出身边人物的“招牌”动作或者话语:

生活是一切写作的现实源泉。尤其是记叙文,尤其是写人记叙文,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如果学生只会闭门造车,就不能刻画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所以,引导学生花一周的时间去观察父母、身边的同学,仔细看看他们的样子,他们独特的动作和语言,并选择性记录下来。

2. 写人常用描法指导

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内容。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意义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1)肖像描写。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写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对主人公的描写,都十分生动。

(2)动作描写。判断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描述行动,尊特别注意动词的选择。作者不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特别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通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于艺术的技巧》)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使小学生写好人的记叙文,除了要做到以上所提到的几点教学建议外,还要注意日常的积累。

参考文献:

[1]蒋成云.立足整体 关注细节 有机整合——例谈写人记叙文教学人物形象把握的误区及对策[J].小学教学设计,2007,(Z1) .

四年级语文教学叙事篇8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