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特点8篇

时间:2024-04-11 10:25:38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特点篇1

一、“色彩斑斓”未必春

传统的语文教学太多的说教,凝重的理性,总让课堂显得沉闷;现在呢?很多的语文课又一味地求活,“活”得有点花哨,花哨得成了形式的热闹。

现在听公开课,总让人觉得有太多的表演成分,“秀”出来的精彩,已是司空见惯。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装酷”完美的课堂,挖空心思改装、刷新:美妙的视听材料,喧闹的学生合作,多样探究的表现,惟妙惟肖的师生表演,现代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门道少,热闹多,收效低。甚至部分教师常常会把课本落在一边,文本还没读熟,却以各种形式的教学组织学生表演辩论。失去了语文课堂中最本真的东西——语文阅读、理解、记忆和实践应用。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本没有错,但有人在课堂上曲解了它的本意,许多时候,有的小语课堂教学活动展现的是各种形式:有自主学习,有合作讨论;变亦歌亦舞,或写或画;有图片显示,有戏剧演示,有故事佐料。一个个活动仿佛是一个盛大的宴会,排起队来“上菜”。

“色彩斑斓”未必春,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出现异化,出现了“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倾向,使“小语学习”变为“满汉全席”。

二、追寻本真春满园

(一)夯实基本功,春到花千丛

袁微子先生说过:“知识之中有技能,技能之中有知识。学生从具体实践中获得新知,综合成为能力。这样反复进行,不断提高,便成为一种新的训练方法。这种训练便是语文的基本功训练。”因此,夯实基本功,尊重文本,文本是多少大家和一线教师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精华所在,文本中提供的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材料,通过理解,要内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听、说、读、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四种基本能力。听和读是摄取,是内化的吸收,属于理解能力;说和读是输出,是外化的表达。听和读是读写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听、说、读、写必须要全面训练,不能忽略。只有夯实基本功,才能迎来小学语文教学,万紫千红的春天。

1.突出语文的本体,理解祖国语文

“删繁就简三秋树。”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祖国语言。我们必须尽可能把“非语文”或对“双基”实践没有好处的东西砍去,让语文课堂远离喧嚣与浮华,变得纯粹而简单。语文教学删繁就简意味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多地凭借文本、生本、师本的三者统一,对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字、词、句子、段落、篇章的训练,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时,课堂变成了实践的场所,教会学生写字,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阅读、写作,享受语言的魅力,突出语文的本体,理解祖国语文。

2.加强语言积累,在语文实践中丰富语言

加强语言的积累,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语文教学应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立足于文本,让学生读、背课文,使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在他们自己的语言的基础上,加强经验的积累。

3.重视语言的运用,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

注意语言的应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要借助文本内容去理解情感、表达方法、思路和结构特点。站在写作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指导阅读和写作。我们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终极目标是内化,是让学生能说会道,能写习作。

(二)净化三维度,灯火阑珊处

吴忠豪在《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一文中认为:中小学生学习汉语是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技能的关键是训练。语言训练主要是净化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也是语文训练的基础,1.了解文本 “说什么”;2.理解文本“怎么说”。第二个维度,积累语言。传统语文教学,注重读背,实际上是强调书面语言的学习和积累。第三个维度是使用文字语言,其中的重点是语言培训。

净化三个维度,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口语和书面语言训练为重点。从课堂教学入手,对不属于小学语文的“特性”或“特色”大胆删除不讲或少讲。例如,审美教育、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知识。如果把语文课上成简单的那一种课就和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背道而驰,就不是我们想要的小学语文了。

【案例解读】《江雪》教学片断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光靠一问一答是苍白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和鼓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觉,让对话过程充满智慧。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特点篇2

[关键词] 全语言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236-1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言课程应是平等而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为教育对象,也为教育手段,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构成完整的全语言教育体系。全语言教育并非特指某一专门的课程教学方法,而是在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中完善当前的学科教学方式,其突出特点正是表现为语言教育的开放性特征。全语言教育思想渗透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必将对传统教学方法、课程教育理念以及基础教育政策产生巨大的冲击。

一、当前全语言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

全语言教育思想体现了语言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满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语言认知规律,指引着语文课程的改革趋势,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影响极为重大。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教师的个人成长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传统的师生关系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遏制了学生自我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全语言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和谐民主的情感沟通氛围中促进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精神上的契合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现课程价值的一种方式,这对学生合作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程结构的多样性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不仅包括教师对于特定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包括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正确处理与选择。全语言教育强调语文课程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主张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切实的课程学习需要来合理安排。

(三)教学策略的灵活性

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策略上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如今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转变可从以下几点看出: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更注重学生自我情感的感悟过程;重视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突出学生课外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意识是探究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个体间信息互补的重要方式。

二、全语言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提升策略

全语言教育背景下,教师本身应积极适应自身的角色转化,实践素质教育的基本改革内涵,从教师观与学生观的双重角度来构建全新的教学发展体系,完善自身的教学改革理念。从教学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提升,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语言活动

全语言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体现为一个整体,在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活动得到有效的训练与发展。无论是小学语文中涉及的阅读还是写作,都应该回归到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加以开展,方能体现语文课程本身的实用功能。在学生生存的环境和背景下安排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活动形式,提升整体语言素养。

(二)在灵活的语言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全语言教育的实践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环境,灵活有效的语言环境必定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习得效果。无论是心理环境还是物质环境的构建,都应服务于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敢说、会说,充分展示自身的语言天赋,促进自身的语言表达。

(三)在学科渗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素养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知识存在着一定共性,全语言教育思想正是主张将这样的共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打破以往学科界限的束缚,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升。不同的学科内容能够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语言表达素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四)在有效的教学目标构建中体现完整的教学体系

语言的学习在形式上可以被划分为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这四者应当被置于统一的整体之中,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导致语言系统的不完整。教学目标的构建正是从独立的角度阐述了不同语言因素的实现过程,从而在教学体系上呈现出相对的完整性。

三、结语

全语言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方式、教学结构还是整体教学观念都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小学语文紧紧抓住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大课程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个性化学习意识,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然而,当前全语言教育在我国的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指导都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归纳,关于教师的教育观、评价观等体系都还在探索建立当中。相信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必将迎来崭新的教育改革浪潮。

参考文献:

[1]武玉敏.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学习[J].金色年华(下),2010,(08).

[2]蓝启杰.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2).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特点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本课堂;农村小学;对策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当前的的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已经广泛的应用,因其特点与优势,长期的教学实践反映,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对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在综合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首先,本文探究小学英语生本课堂模式的内容与特点。

一、生本课堂模式的内容与特点

(一)生本课堂模式的内容

生本课堂模式基本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过程:导入操练,自学精讲,练习拓展。第一个过程导入操练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新的语法知识、重点语句及词汇;第二个过程自学精讲主要内容为: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点,通过听、跟读、朗读、分角色读、回答问题、设计表格、填空、判断、改写等形式在训练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巩固新知、内化新知、理解文本意义、训练思维;第三个过程练习拓展主要内容为:练习所学的知识点设计真实或半真实的语境,拓展运用,实现真实交流。

(二)生本课堂模式的特点

1.引导和启发性[1]:在对小学英语生本课堂模式的内容分析的基础之上,探究其特点,笔者认为,生本课堂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与启发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生本课堂模式首先的环节是导入操练,这就体现了是在对学生积极地引导,不断地启发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而不是与传统教学模式一样,采取满堂灌的形式。

2.自主性:生本课堂模式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对于学习的自主性,也就是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导入操练环节中,不影响学生阅读文本的词汇可以留到自学环节解决,就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自学精讲中,更是全方位地体现了自学精讲的自主性。

3.实践性[2]:学习英语就是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语言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来沟通与交流,所以说,学习英语,不断地进行实践练习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本课堂模式的练习拓展阶段就将这一特点很好的展示出来了。所以说生本课堂模式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二、农村教育限制性因素分析

农村教育不论在教育硬件还是教育软件上,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短板,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探究生本课堂模式在农村小学英语课程中应用,必须考虑农村教育的不利现实。

(一)家庭教育氛围差

农村基础教育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就是家庭教育氛围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及各方面。其一,农村学生家长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大多都没有接受教育,或者接受了很少的教育,所以导致了其对于子女学习的不重视,没有给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至于农村学生不能进行有限的预习,复习。其二,农村学生整个家庭没有教育的氛围,眼界狭窄。

(二)教学资源短缺

教育Y源短缺也是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上地域上的限制,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短缺的事实。首先,教学硬件短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需要使用不同的音频,视频教学资源,可是在农村诸如投影仪等教学资源十分短缺,以至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其次,农村大多地域偏僻,条件相对较差,无法吸引优秀的教师资源,这就大大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如何有效地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生本课堂

通过上文的分析研究,基于生本课堂模式的优势以及,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不利现实的基础上,来探究有效地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生本课堂思路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生本课堂,面对不利现实,首先应当进行的就是转变教学观念,老师引导通过多种渠道,例如家长会,老师家访等机会应农村学生家长展开交流,使其认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其改变观念[3],从而开展的开展生本课堂。

2.培养自学能力

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开展生本课堂,根据生本课堂本省的特点以及农村教育现实,加强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十分必要。作为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有意识的加大引导,锻炼其自主学能力。这样农村学生就能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开展生本课堂。

3.锻炼抽象思维

针对农村英语教学中硬件资源短缺的情况,学生无法形象生动的接受知识,这对于开展生本课堂是一个挑战。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应当不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积极引导,使其在教学硬件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能很好学习,又有利于生本课堂的开展。

四、结 语

本文探究在农村小学英语中应用生本课堂,首先对于生本课堂模式的内容与特点作了分析,其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不利现实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生本课堂思路与方法。总的来说,弱化农村教育的不利现实,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很有意义[4]。

参考文献:

[1]王宏权.关于构建小学英语生本课堂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1(7).

[2]杜丽梅.浅谈小学英语生本课堂的构建[J].学子:理论版》,2016(16).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特点篇4

关键词: 素养 儿童文学 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推出,“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理念再一次被业界“发现”和“强调”,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化的趋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1]。作为儿童文学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中文与社会方向)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多年来,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特点,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特点,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他们具有分析、鉴赏、创编和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人生的启迪与教育的智慧,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笔者一直担任曲靖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中文与社会方向)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的课程,经过多年探索,结合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认为儿童文学应该采取分层次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乔伊斯的研究曾表明,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优点,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的长处。教师要在继续学习中,提升面向学习者差异的综合运用教学模式的能力”[2]。这对于儿童文学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儿童文学教学在不同的专业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呢?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的。

一、根据不同专业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是课程应该教些什么内容的问题。既然儿童文学已然成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也就意味着它有相应的学科依托。作为一门学科,它有科学严谨、规范具体的内容,它应该是一个“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3]。这就意味着,儿童文学课程要以儿童文学学科为依托,以该学科独特的对象、范畴、思维形式、理论观点与认识结果为构成内容。但是,根据小学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教学对象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不同,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时,就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不同设置。

(一)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内容的设置

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现行小学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要表现出对现行小学教育的引领作用,又要认识清楚作为实施教育教学的最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能否适应现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因此,这对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曲靖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个崭新而较高的要求。“课程结构的确立首先需要从既定的课程目标出发,以课程目标为尺度寻求具有不同价值的课程类型与课程目标的对应性,即在课程目标的情形下确定具有不同价值的课程类型与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拥有的位置,并清楚地界定他们之间的关系”[4]。围绕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中进行儿童文学的教学时,紧密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以童话、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故事为主,教学中不但讲授相关儿童文学理论知识,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赏析能力,并把小学语文的各种文学体裁的教学融入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中。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深入思考,让他们体会到儿童文学课程内容体系还应吸收语文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并运用到儿童文学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促进儿童文学理论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融合。同时,通过选取典型的文学性教材进行重点解析,整合并加深学生所学的相关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儿童文学理论应用与教学实践的能力,实现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衔接,培养与未来的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新型教师。由此,笔者认为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可以从儿童文学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关系及儿童文学学习的延伸三个方面考虑。其中,儿童文学理论主要要求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中外儿童文学发展史有所了解。为了使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完美整合,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内容中,重点进行“中外儿童文学精品作品选讲”、“儿童文学阅读与指导”、“儿童文学创编”、“各种儿童文学体裁的教学”等,这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经典作品有所了解,而且要掌握指导儿童文学阅读与创作的方法,理解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对儿童文学兴趣延伸部分,教学中应根据其他学科和地方特色等特点增加内容,如“课本剧的改编与表演”、“绘本的欣赏与创作”、“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研究”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学生日后成为专家型的小学语文教师做理论储备[5]。

(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内容的设置

从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看,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学科教学不能简单地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应当是以语文素养为基础,以语言、文学等理论为指导,注重理论内容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需掌握一定的幼儿文学作品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强化初步具备儿童文学鉴赏、儿童文学创编、儿童文学作品表演讲授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儿童文学欣赏实践、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儿童文学作品表演实践、儿童文学教学实践等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以曲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笔者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以后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把教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讲授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在本部分的讲授中文学体裁重点讲授儿歌、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儿童故事、儿童戏剧和绘本,对于儿童小说、儿童报告文学等在幼儿园教学中出现较少的文学体裁可以删减,同时在讲授中结合大量幼儿文学作品分析,不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指导学生学会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第二个部分为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实践及模拟教学训练,此部分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和学生教学实践并重。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培养讲授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渐进过程。

二、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实践方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指出,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综合地研究教学过程,用系统的观点、方法考察教学,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儿童文学课程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尤其是“形而下”的特质更应该得到足够重视。从“形而上”的视角看,儿童文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学科,理论的深度与前沿是支撑儿童文学课程的重要一面;从“形而下”的视角看,儿童文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6]。根据儿童文学课程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本课程教学方法应抓好“两个侧重”,即在理论学习中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专业理论素养的培养上,始终注意教学中的继承传统与探索创新,一方面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另一方面注意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7]。因此,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要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在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实践教学训练中,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渐进过程。

(一)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结合

西方发达国家在师资培养模式上都很重视大学和中小学沟通与联系,美国、英国都倡导“以中小学为基础的教师培养模式”等做法,要求大学与中小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未来教师的任务,以便在师资培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8]。由于儿童文学课程担负着培养未来师资的重任,根据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科特点,在对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上,可以采取将儿童文学的课堂教学和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曲靖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为例,笔者曾在进行童话、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散文等文学体裁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儿童文学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及赏析的方法外,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还与相关实习基地合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小学进行故事讲演活动,这种方式既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联系,又为学生以后走上教学岗位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在儿童文学创作教学中,笔者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训练:(1)句子接龙法。以小组为单位,由第一位学生说第一句话,后边的依次接句,但必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这种方法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反映能力。(2)词语串联法。由教师或学生随意挑选几个词语,如:蘑菇、小孩、妈妈、上学、小鸡……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把它们串编成儿童故事、童话、儿歌等,这种方法主要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3)故事续尾法。可先由学生或教师讲一个故事,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给故事续尾,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对于大多数的读者看来,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美满,最后小羊被凶狠的狼吃了,但细读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品并没有结局,只是说“狼扑向了小羊”。教学中可让学生思考,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系列的训练,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和运用儿童文学的能力,这些方式都是在儿童文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是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框架,又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和教学经验的概括化。由上可见,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以指导学生分析作品、让学生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中各种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为主。

(二)儿童文学课程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结合

由于儿童文学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幼儿园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因此,儿童文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联系非常紧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要想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达到这一要求,让学生亲自体验儿童文学作品的活动就必不可少。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整个幼儿阶段,幼儿的思维活动主要是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导。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实践训练就显得更加重要。以曲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儿童文学课程中根据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在儿童文学教学中除了讲授儿童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外,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的这种实践活动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有所不同,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现的,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更主要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情感。比如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就必然存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根据儿童文学作品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和表达方式,重点对学生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技能训练。例如,“儿歌”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运用较多,根据幼儿动态审美特点,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情境朗读和表演训练,可以采用说唱儿歌的形式,使其带动幼儿“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儿歌。“童话”的角色特点鲜明,应加强学生的情境讲述能力训练,指导学生学会讲演故事,带领幼儿走进童话故事的世界,让幼儿感受童话的快乐[9]。除了学会讲演故事外,对于一些线索单一、动作性强的童话作品,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改编成儿童戏剧。笔者曾把童话《雪孩子》改编成剧本并指导学生表演。学生初读童话时,并没有被雪孩子牺牲自己、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感动,可是正式演出时,很多观众深深被雪孩子吸引了,甚至为它流泪,原因何在?归根结底,是因理解隐含在直觉、感性之中,从感受、体验而达到思维,进入理性,这是高级的审美活动。由此可见,情境式教学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参与到作品中,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既能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模式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表演,促进创编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就为以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儿童文学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有必要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这对提高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和能力,实施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兰文杰.中学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265.

[2]熊华军.教学模式:运用中的综合性――读乔伊斯的《教学模式》有感[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

[3]《辞海》编辑部.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4]由水常雄.镜子的魔术[M].孙东旭,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1,153.

[5][6]李芳.构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思考[J].昆明:昆明学院学报,2011,33(1):13-15.

[7]王昆建,王娟.略论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定位[J].昆明:昆明学院学报,2010,32(2):22.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特点篇5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尊重;有效语文教学

2013年12月20日,有幸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术厅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的讲座――《基于尊重的语文教学》,很受触动。我们平常提得较多的是“尊重学生”,从没有提过“尊重语文、尊重自己、尊重遗憾……”肖老师从另一种角度为我们诠释了语文教师应怎样去解读课标、教材,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真语文”,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中的“尊重”的关注和一些思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细读课标,我们不难看出,要认真贯彻落实课程理念,不得不提到“尊重”一词,尊重课标精神、尊重语文学科特点、尊重学生……然而,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在践行新课标理念吗?我们离课标要求还有多远?我们的语文课堂为何还是效率低下?”基于以上,我想谈谈我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尊重课标精神,把握语文课程特点和目标――实现有效语文教学的前提

新课标前所未有地强调“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再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情感,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但是,现在很多语文课,尤其是小学中高段还是以理解内容为主,教师围绕内容的理解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着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忽略文本语言的咀嚼、揣摩,无视文本在表达方面的示范作用。也有很多教师不知道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总体目标,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在小学阶段要训练到什么程度。可见,对新课标的学习与解读还需细致、深入,教师一定要认真领会课标精神,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真正把它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做语文教师该做的事――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教学有的放矢,我认为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二、尊重教材特点,真正实现用教材教――实现有效语文教学的保证

无论哪一套教材,都凝聚了众多专家的心血与智慧,它们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内涵,有很强的科学性,是阅读和写作的范本,也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翻开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难看出教材编排的特点及意图,每册教材都贯穿“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习学习、整体推进”这个总体特点,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因此,教师必须潜心解读教材,从文本入手去琢磨编者的意图,研究作者的写作目的,揣摩语言表情达意的形式,这是实现有效语文教学的根本保证。

三、尊重学生主体,做好组织、指导与引领――实现有效语文教学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句话提了很久,但是真正落实了吗?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很多时候还是占据着课堂的话语权,牵制了学生的思维与一切实践活动,却还不知不觉。试想,这样的课堂能有效吗?课堂效益能提高吗?我认为,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尊重学生年龄特点,落实年段目标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每个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因此,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课标分年段提出了学习目标。就说“识字与写字”的第一条目标,1~2年级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3~4年级是“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5~6年级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从这些可以看出,要求是递进的、螺旋上升的。那么,相应的教学活动就应根据年段特点有所侧重,不能三个学段用同一种方法。我们在听课中也发现,在阅读课教学中有的教师也没有尊重学生的年段特点,抓住词句引导学生大谈感悟,忽略各学段在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具体要求。可以这样说,没有体现年段特点的课堂,就无法落实年段学习目标,有效教学从何谈起!

2.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学会等待、引领

课标中有一句话我一直长记于心:“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省去了学生读书、思考、交流的时间,甚至对学生的交流感悟“一刀切”。学生有必要学会梳理,是一次很好的概括与表达训练,而我却在匆忙中草草收场,更谈不上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了。看来,教师要真正退到幕后,做一个智慧的引领者,谈何容易!需要教师蹲下身子,心平气和,耐心等待。当然,尊重不是放纵,应以文本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为前提,同时需要教师巧妙地点拨。

3.尊重课堂生成资源,顺学而导

我们常讲教学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要精心预设,更要尊重生成,因为课堂生成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更多的精彩!同样是《成吉思汗和鹰》这课的教学,一位教师让学生读课文8~18自然段,完成下表:

反馈完毕,教师让学生观察表格,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就发现成吉思汗的心情越来越糟糕,越来越愤怒。教师再让学生看看还有什么发现,一个学生说鹰的动作越来越猛烈。教师很吃惊,让学生说说理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得头头是道,还有学生受启发说可以看出鹰的心情越来越急切,教师当场就表扬:“真了不起,能通过动作去体会鹰的心情!”马上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个有矛盾的问题:“老鹰这么急切地想救主人,可主人――成吉思汗为什么还越来越生气以至于气急败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准备发言。教师话锋一转:“让我们走进人物内心去看看吧,他们各自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在成吉思汗四次接水和鹰四次打翻水的语句旁写下自己的想象。”后来学生的想象很丰富,表达也很精彩,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把握住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以上这位教师就是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发现,引发了学生深入阅读的欲望,所以课堂精彩呈现!像这样的例子在名师的课堂、自己的课堂都时时出现,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表现精彩,课堂才出彩;只有尊重课堂的生成,顺学而导,教学才真正有效。

语文教学是富有情感的教学。尊重,源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视,关乎一位语文教师的良心与责任;尊重,源于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是语文教师应有的情怀;尊重,源于对生命的关怀,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包括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成长状态!相信基于尊重的语文教学会让我们成为儒雅淡定的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快乐地在言语的丛林和字里行间穿行,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语文教学走向有效、高效的理想境界!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特点篇6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言课程应是平等而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为教育对象,也为教育手段,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构成完整的全语言教育体系。全语言教育并非特指某一专门的课程教学方法,而是在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中完善当前的学科教学方式,其突出特点正是表现为语言教育的开放性特征。全语言教育思想渗透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必将对传统教学方法、课程教育理念以及基础教育政策产生巨大的冲击。

一、当前全语言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

全语言教育思想体现了语言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满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语言认知规律,指引着语文课程的改革趋势,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影响极为重大。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教师的个人成长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传统的师生关系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遏制了学生自我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全语言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和谐民主的情感沟通氛围中促进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精神上的契合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现课程价值的一种方式,这对学生合作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程结构的多样性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不仅包括教师对于特定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包括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正确处理与选择。全语言教育强调语文课程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主张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切实的课程学习需要来合理安排。

(三)教学策略的灵活性

全语言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策略上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如今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转变可从以下几点看出: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更注重学生自我情感的感悟过程;重视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突出学生课外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意识是探究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个体间信息互补的重要方式。

二、全语言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提升策略

全语言教育背景下,教师本身应积极适应自身的角色转化,实践素质教育的基本改革内涵,从教师观与学生观的双重角度来构建全新的教学发展体系,完善自身的教学改革理念。从教学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提升,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语言活动

全语言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体现为一个整体,在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活动得到有效的训练与发展。无论是小学语文中涉及的阅读还是写作,都应该回归到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加以开展,方能体现语文课程本身的实用功能。在学生生存的环境和背景下安排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活动形式,提升整体语言素养。

(二)在灵活的语言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全语言教育的实践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环境,灵活有效的语言环境必定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习得效果。无论是心理环境还是物质环境的构建,都应服务于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敢说、会说,充分展示自身的语言天赋,促进自身的语言表达。

(三)在学科渗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素养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知识存在着一定共性,全语言教育思想正是主张将这样的共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打破以往学科界限的束缚,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升。不同的学科内容能够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语言表达素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四)在有效的教学目标构建中体现完整的教学体系

语言的学习在形式上可以被划分为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这四者应当被置于统一的整体之中,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导致语言系统的不完整。教学目标的构建正是从独立的角度阐述了不同语言因素的实现过程,从而在教学体系上呈现出相对的完整性。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特点篇7

特色学校自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不断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建设特色学校,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找到了一个坚实的,全局性和稳定的基础。 一、中英两国语言特色学校的兴起与发展背景概况 我国在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促进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公平得到较大发展的基础上,为了寻求培养多样化高质量人才及追求教育公平的解决之道,在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拨地发展,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中国特色学校的发展在《纲要》的指导下,走向了自主发展的道路。大多数学校在结合本校的本校发展历史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教育理论,从不相同侧面发展特色学校建设。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原名石家庄市第43中学,创建于1994年。 1997年增挂"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牌,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重点中学",2000年增设幼儿园、小学,从而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办学格局。2002年增挂"石家庄国际学校"校牌,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校就读。2004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学校”。学校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确定的“全国外语实验学校”、全国外语学校工作研究会十五所理事学校之一、全国外语特色学校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校。英国撒切尔政府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指出应结合国家课程的实施,鼓励学校多样化,整顿薄弱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教育公平,对基础教育尤其当时问题百出的中等教育进行改革。 1994年开始实施特色学校计划(specialistschoolsprogramme,SSP)。英国特色学校是在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办学过程中注重打造学校特色科目,同时向学生提供丰富且平衡课程的中学。特色学校与私营部门赞助者合作并得到政府额外资助。所有中学都可以从艺术、贸易与企业、工程、人文、语言、数学与计算机、音乐、科学、运动、技术等特色科目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英国特色学校计划起初针对所有中学,后扩展到小学,所有学校都可以通过申请的方式成为特色学校,但是要获得“特色学校”称号,必须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通过学校之间的公开竞争,获得政府的公开认可。特色学校在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所选择的特色科目上,向所有学生提供丰富和谐的教育。 英国MALETLAMBERT语言特色学校位于英国英格兰约克郡东区大型渔港城市赫尔市(Hull),始建于1932年,学生年龄阶段为11--16岁,即从七年级到十一年级。学校于2001年成功申请取得特色学校资格,并在资格重新认证中通过,最近一次资格重新认证是2009年2月。 二、中国语言特色学校的课程与教学 中国语言特色学校在建设过程中的有着不同的路径,但主要特点是结合国家教育政策,突出外语特色课程与教学,带动其他课程的均衡发展。总体可以概括为:突出特色,均衡发展。以下将以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发展为例,从以下几方面展示其课程与教学特点: 1、课程建设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开设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全部课程,文理并重,突出外语。外语课程现设有英、日、俄三个语种,学校常年聘请11名外籍教师担任外语口语教学。体育、艺术和综合实践的校本课程开设了26个专项,每个专项都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2、课程开发委员会 课程开发委员会是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的工作机构,由热心教育、关心支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课程建设和发展、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领导组成,规划集团总体课程计划,指导各部门课程开发规划的制定及落实,加大各部门课程开发的力度,推进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促进学校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及其他有关集团课程开发相关事宜。 3、四环节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21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对片面追求知识教育,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注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培养,努力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提出了以自主建构学习为理论基础,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项目设置——完成项目——交流展示——评价激励这样四个环节。 4、突出外语教学特色 学校外国语特色的突出并不是以抢占其他学科资源,片面强调特色的。而是以完成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校本课程平台,平衡而和谐的突出外国语特色。学校结合外语学习特点,实施外语小班授课的形式,更容易创造语言交流环境,并充分关注每位同学对语言的应用。学校同时在英语课的课程编制上进行改革,开设每周至少一次的外语视听课和外教课,让学生在更真实生动的环境中将强对语言的认知。学校在教材利用上除市区范围内统一应用的教材外还自主开发和采用更强调语言应用能力的教材。 5、国际交流 学校利用外语特色优势,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先后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瑞典、韩国的10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每年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互访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学习,一方面营造了国际性的文化氛围,使师生更真切的体会自己的教学与学习是以国际背景的,从而以更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为走出去学习和请进来切磋创造了更广阔扎实的平台。#p#分页标题#e# 三、英国语言特色学校的课程与教学 英国语言特色学校作为英国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从十余种特色科目中选其一的一类特色学校,既具有其他类特色学校普遍具有的特点,也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结合英国中等教育本身具有的特点,在课程与教学上的体现反映出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重视沟通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学习,重视与社区的合作,重视与伙伴学校的合作等方面。下面本文将以英国MALETLAMBERT语言特色学校为例展示起课程与教学特点。 1、课程建设 学校结合新国家课程要求加强对英语、数学和科学课程等核心课程的指导。前三年在课程安排上,艺术与设计、公民教育、设计和技术、英语、地理、历史、信息交流技术、数学、现代外语、音乐、物理和科学、宗教、性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法定必修课。后两年则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大部分学生参加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考试。另外,学校重视学生对社会适应技能的培养,提供选修资格证书考试及相应课程。 2、突出现代外语教学特色 英国特色学校得到政府额外资助的资金使用途径其中很重要的两项包括:一、购置信息与交流技术(ICT)需要的硬件设施,充分挖掘ICT在教学中的潜力,增加学生学习资源,提高便捷性,并增进学科间的知识融合。二、聘用更多助教人员,这其中既包括学生的个人指导教师也包括以学校所教授的现代外语为母语的助教人员,从而能够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及语言学习环境的营造。 3、重视与伙伴学校分享优秀的教学资源 作为特色学校应承担的义务,学校与合作的小学保持紧密联系。学校的小学课程协调人给予合作小学以课程支持,并安排外国助教轮流到合作小学与那里的老师和学生密切合作,为与其他国家和文化交流提供切实意义上的纽带。通过语言领导者计划,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在当地小学准备和发表演讲获得鉴定和认证,这是不同学习阶段之间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纽带,也是一个不同阶段之间有效过渡的工具。 4、国际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整个世界越变越小,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言特色学校,给学生提供更多体验不同文化,感受不同文化价值成为学校不懈努力建立国际链接的目标。作为延展性课外活动计划的一部分,学校安排各种教育访问,并把语言与其他课程相联系。 四、中英两国语言特色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比较与启示 中英两国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特色学校的建设源于共同的国际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但更取决于本国已经存在的教育背景和基础。英国语言特色学校课程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注重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所需实际技能的培养,并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在现代外语课程和教学中除具有以上特点外,更注重利用信息与交流技术,聘用外语助教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增设课外现代外语课程增加学习机会,并结合相应证书的考核,帮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以更好的成绩通过考核,同时与社区及小学伙伴学校的联系更体现了语言特色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为社会贡献自身力量的职责。语言特色学校在国际交流层面上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理解。我国语言特色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虽然与英国有着不同背景,但却存在可以互通有无,互相借鉴的地方。本文鉴于篇幅有限,未能更客观详实的对两国语言特色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展开比较论述,但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或某个侧面对我国语言特色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稍有启示。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基本特点篇8

参考文献:

[1]赵爱玲,张莉.二十一世纪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高建宏.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3-5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