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2-12 05:04:31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传统家训;当代价值;启示

家训作为一种家庭或家族口头或书面的教育形式,在规范家庭家族成员行为、营造和谐气氛、延续家庭家族生命传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家训寄寓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情感表达、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积淀为家庭、家族成员甚至整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共识。

一、传统家训文化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

先秦是我国传统家训的发端期。但此一时期家训文化虽能充当后世治家教子的伦理准则,却并不是我国传统博大文化中的独立单元,而是融合于其他内容中,具有明显的原创性和不成熟性。

先秦家训的铺垫及教育经验的传承,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家训比官学教育更容易被接受和遵从,所以传统家训在汉魏六朝得到发展。产生了诸如班昭的《女诫》、诸葛亮的《诫子书》、郑玄的《戒子益恩书》等大量家训文献。儒家思想在这些家训文献中得到强化和弘扬,“孝”文化、“慎”文化、“勉学”、“睦亲”等内容得以强调。

隋唐时期,传统家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都更加成熟。不仅继承了前代优秀家训的思想内容和格式,而且做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虽然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但叙述篇幅较长,不再似汉魏六朝的简短文字,思想内容更加丰富、深刻,专著结构更加完善。

宋代以后,家训文化达到了空前的鼎盛,文献数量庞大、格式多样。随着宋代家族意识不断增强,家族治理中制度化要求的出现,家训中规定、规则等约束性的条例不失时机地扮演了重要角色。社会上也流传许多类似于家训的风俗乡俗文献,可以便易人们拿来所用,使原有的家训在内容和意义得到拓展。

近现代作为传统家训的转型期,在教育内容上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民主思潮、经世致用思想出现,家训中开始有了反封建的教育内容,也出现了关于无产阶级思想的教育内容,孕育于封建社会的的族法宗规被逐渐清理出去。

二、传统家训文化的丰富意蕴及当代价值

(一)丰富蕴意

传统家训内容广博、蕴意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家训具有丰富的道德自律蕴意。道德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件。传统家训文化非常重视“以德立身”、“厚德载物”的品德教育。如儒家提倡的“修身”主要就是指道德修B。儒家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家认为“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终点和目的,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修身”处于核心地位。修身既要注重学识才能的积累,更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沉淀。道德自律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更是家庭和整个家族成员的行为,却关系到对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影响。家庭教育到位,方能影响到整个家族的德行。而家庭教育作为培养人道德的起点,家训则就充当了实施教育的重要角色。

传统家训具有丰富的家庭文化蕴意。传统家训是我国传统宗法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是我国所有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家庭化,从家训文化中能够窥视到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传统家训既是处理家庭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物质文明发展基础上,一个家庭或家族对精神文明的反应方式。家庭文化蕴含了家庭关系,家庭精神,家庭物质等丰富内容。传统家训作为一种通俗化的文化,在世代文化传承中彰显出超乎寻常的伦理力量,往往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将玄奥的儒家经典普及于民间,比其他的文化种类更亲切,更有影响力。

传统家训具有丰富的社会处世蕴意。一个家庭或家族要得以长足发展,既要保持其内部的稳定和谐又要处理好同家庭或家族成员以外的各种个人或社会的关系。即既要从内部约束规范家人的思想行为,又要从外部对客观情况进行全盘考虑。家庭或家族前辈把其处世经验和宝贵心得进行整理记载、总结提炼,形成通俗易懂的话语,传承于子孙。如“博爱”、“ 仁慈”、“诚信”等都成为个人安身立世的重要原则。

传统家训具有丰富的教化蕴意。古代的学校教育并不发达,甚至很多时期只是权贵的特权。但我国自古重视的家庭教育相应的弥补了这种缺失。家国同构的特性也使得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需要依赖家庭的支撑。传统家训以血亲为纽带,以耳提面命的方式的易接受性也表现出了亲子教育较学校教育效果上的优越性。传统家训把政治与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与人格修养统一起来,具有政教合一性。传统家训的内容中丰富的育人思想也彰显了传统家训育人的根本目的。如“立志勉学”、“虚心求学”、“端正人格”等教化思想都很丰富。

(二)当代价值

传统家训内容丰富,蕴含着很多值得我们弘扬的精华,如在为人处事上宣扬与人为善、在自处上强调要慎独、在持家上提倡勤俭、在为官上提倡要清廉等,但传统家训中也蕴含着很多需要我们批判的糟粕,如家庭关系上的上下有别男尊女卑等级观念、择业上重农轻商观念、认识事物上的封建迷信观念等。所以需要后人择其善者而从者,才能充分发挥其当代价值。传统家训主要从三个层面发挥起当代价值:

第一个层面:优良家训文化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家训文化通俗化地表述了传统家教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它以长辈对晚辈富有感染力的谈话、劝勉等传播方式,以家书、格言、碑铭等表现形式,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表达出来。其温情脉脉的文化特质、丰厚富瞻的历史积淀、生动传神的认知体验,都能促使子孙后辈获得超然于生活的文化气息。传统家训从各个方面表现着其文化价值。如在对公民道德建设上发挥着对公民素质的培养、对培养方式的引导等方面的重要文化价值;在对和睦家庭建设上发挥着夫妻关系的平等和睦、赡养义务的履行、抚养义务的履行等方面的文化价值;在对和谐社会建设上发挥着对优化社会风气、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睦邻里关系等方面的文化价值;在对执政为民上发挥着改善行政道德失范现状、培育行政道德意识等方面的文化价值。

第二个层面:优良家训文化具有价值引领的重要价值。家庭既是联结个人与社会的纽带与桥梁,也是家训文化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家庭担负着重要的育人责任,优秀的家风、家教是个体行为习惯及价值观养成的首要场所。长辈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社会认知能力提升、个体社会化以及社会人格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个体在家庭成员的教育熏陶下完成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认知,并为进一步踏入社会,形成完整的、系统性的社会道德人格奠定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风家教不但保证了个体的健康成长,而且能有助于形成和谐家庭关系,最终助推形成整个社会安宁稳定的局面;相反糟糕的家庭环境及家风家教,必然导致个体在社会化上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安宁。

第三个层面:优良家训文化具有行为激励的重要价值。优良家训文化通过世代言传身教,既凝聚道德精神,又是道德精神的内化和实践。传统家训中包含的个体行为指向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身体力行中传达着生生不息的激励作用。

自先秦至近现代,先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探索和总结了传统的家训文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简便易懂的教育内容,为今人提供了立德为先、修身齐家、为人处世、治学入世等方面的良好规范和参照标准。

三、传统家训文化的当代启示

传统家训文化自形成之日起,便被中华民族传承,尽管世易时移,它在当下公民道德重塑、社会安定和谐建设方面等仍显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一)弘扬传统家训文化,是凝聚民族情感的桥梁

传统家训中既有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基因,又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甚至包含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传统家训以儒家伦理纲常为源头,并且在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以儒家教化为重点内容。而伴随整个文明进步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西方学者提出只有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才是拯救、医治一切问题的良药。这表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思想在抑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道德沦丧中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迸发巨大的道德力量。

现代社会崇尚个性的同时,更强调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西方尚且借鉴我们的道德力量,而作为有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基础、深受上下五千年传统家训文化滋养的中国人更应该明白民族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家要强盛就需要不断凝聚民族感情。这个凝聚的过程并不是机械地、简单地、貌合神离地抱成一团,必须准确把握道德文化的向心力,必须借助传统家训文化提供的桥梁,通过弘扬集体主义、团队精神,达到国民心理和精神的整合与团结一致,形成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

(二)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是构建和谐家庭的精神纽带

优秀传统家训可以被称为一种家庭法律,更好比家族的“纲领”,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得以正常运转的有效工具,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椋正所谓所谓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传统大家庭世代同堂,难免会有各种家庭矛盾和纠纷,化解这些问题就需要道德的力量,需要形成使家庭成员共同遵守且认同的价值观。家训就扮演了协调家族成员关系、维系家庭稳定的精神纽带和具有约束力量的规章。

好的家训、家风一经形成便世代相传,承载着家族延绵不断的使命。在“修齐治平、家国天下”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古人努力维护着父母、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等“五伦”关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老爱幼、夫妻平等、合理理财、勤俭持家、奉献社会、和睦亲邻、树立文明家风等维系家庭及家族和谐的要素被世代传承。

(三)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是个体与社会平衡的支点

传统家训内容丰富,多涉及个人、家庭、社会、国家诸多方面,但从根本上来看许多内容具体而微,其核心是教育子孙修身治家,对于当下社会个体的人生修养和精神觉悟有着丰富而有益的启示。当今社会给现代人提出很多机遇的同时也提供了很多诱惑和挑战:物欲横流、道德失范、精神空虚、心理失衡等问题屡见不鲜,一些伦理困惑也正在演化出社会道德危机。传统家训文化中的优秀道德文化可从民族根部、人类心灵深处萌发引导意义和精神价值,与诸多社会弊端产生抗衡。作为一个成熟理性的现代人,自觉从传统家训文化中汲取营养,选择一些合理的准则、处事规范去践行,对于个体的长足发展都有很强的积极意义。如传统家训有助于涵养高尚人格,培育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培养诚信为本的处世之德,宣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涵养慎独自省的自我观照等等,都为个体的安身立命提供了自律的良药。

参考文献:

[1]戴素芳.传统家训的伦理之维[M].湖南人民出版社.

[2]王长金.传统家训思想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篇2

Key words: crew;distance education;training;network;Qingdao

中图分类号:U6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008-03

1 船员的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

1.1 船员的职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满足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船员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特色鲜明,培训方向明确,是很有发展前途和挖掘潜力的教育培训项目。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需求,一些院校和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我国现有从事船员教育培训的本科航海院校12所、专科院校16所、中专25所,还有其他教育和培训机构50多个。但是,经2010年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的调整,过渡期履约培训数量开始减少,履约补差培训也进入平稳期,基本安全补差等时间短、见效快、数量大的培训已经基本结束,其他培训也失去2013年以前先发先行的优势,培训总量呈现下降趋势,传统的教育培训项目和方式受到了挑战。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远程教育

信息技术发展有很久的历史,在古代,人们为了交换信息,就必须采用一些双方都了解的方式,如壁画、语言等,这些都是早期简单的交换信息方式。

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在通讯领域,人类发明了电报、电话,发现了电磁波,通过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使用电磁波进行无线通讯,促使通讯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巨大变革。1925年美国研制出首部实用传真机以后,通讯技术不断发生革新。1972年之前,新闻、出版、气象和广播行业主要使用传真技术;1972-1980年,该技术完成从模拟向数字、从机械扫描向电子扫描、从低速向高速的转变,在传送气象图、新闻稿、照片、卫星云图代替电报,在医疗、图书馆管理、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子邮政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980年以后,该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这也为现在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现在的一些应用成为可能。21世纪是信息传播日益国际化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信息技术不断地渗透到各行各业,该技术主要应用领域为远距离和实时传播。数字化信息传播通过计算机技术,结合卫星通讯和光纤通讯技术将传输距离变得更远、传送速度变得更快、传输范围覆盖的更广、传播的可靠性变得更高。例如在网络教学的模式中,教师使用网络进行授课,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在任何地方接收授课信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方面,其中互联网带给人们更多的方便,可以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互联网在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出色的自我展示平台。[1-3]

2015年5月2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合作举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召开。大会的召开也充分说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全球范围内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的深刻变革。刘延东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的致辞中指出: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的观念、方式和趋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化教育对于时空的无限制性,缩小了教育的差距,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教育信息化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推动起来,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教育质量得到提高。教育信息化实现了“学校的无围墙化”,充分体现出当今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信息化具备“知识资源的海量性”的特点,使之成为人类文明传承创新的主要平台。[4]

1.3 船员的远程教育

船员教育培训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传统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发展船员远程教育培训模式。

远程教育自1999 年开展试点工程被中国教育部批准之后,拥有此项目的高校达到68所,专业开设了140多个,累计注册在线教育的学员540多万人,学员覆盖了除台湾、澳门以外的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逐步走向融合,形成开放教育的新局面,全国还成立了4所开放大学和一批由网络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整合而形成的开放教育学院。2010-2015年是中国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此后市场渐渐步入成熟阶段。截至目前为止,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在线课程)课程的主要提供者有edX. org、Coursera. org、Udacity.com、Udemy.com、P2Pu.org、可汗学院、FutureLearn、iversity、OpennupEd 等。2013年5月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成为首批加入edX联盟的亚洲成员,随后7月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加入Coursera阵营,这预示着中国高等学府开始加入到MOOC的阵营中来。MOOC 开始出现以来,不过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航海类教育领域,2012年1月13日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牵头,14所船舶行业高校组成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大学联盟”,在育人、科研、学术沟通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尽管如此,远程教育培训作为利用网络的电化教育培训模式,在船员教育培训方面还没有形成自身的利用网络远程培训的模式,船员在远程教育中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全国各类有影响力的MOOC课程,涉及船员的教育培训内容还很少。[5]

随着航海业的迅速发展和船员培训需求的日益增长,船员远程教育培训应顺应时展要求,促进教学模式变革,拓展自身发展空间,提升培训服务能力。

远程教育培训除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硬件以外,还有以下四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加大力度解决。第一,开发远程培训项目商业运营模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指出远程教育的关键不是平台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如何运作。市场经济时代,应该按照市场运作模式,依据市场需求开发项目,并运用营销手段推向市场。第二,远程培训课程管理规范。网络化时代,意味着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传递,远程教育培训机构是否可以提供足够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规范化管理。第三,远程培训管理人员培养。远程培训需要一批既懂管理又懂远程教育,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互联网和电化教学知识的管理人员。第四,远程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远程培训师资采取网络授课,完全不同于课堂上面对面的教学,不能简单地将上课视频上传网络,远程教育已经经历了课堂视频课件上网、网络公开课、课程直播、翻转课堂四个阶段,现在的网络师资应该根据网络特点,采取适合于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

2 建设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是中远集团技术中心分中心,全国最大的国际海员培训基地,国家人社部认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交通运输部指定的全国3所航运类师资培训基地之一,拥有26项国际船员培训资质和29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学院可以以此为基础,在传统船员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2.1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的构建

构建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系统建设经历了前期调研、方案制定、产品选型、系统开发、部署测试几个阶段之后,在学院云平台上架设了包括培训管理系统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培训网站内容服务器、负载均衡等9台服务器,远程教育培训平台主要包含培训管理、教师空间、学生空间、考试系统、培训网站、实时课堂等功能。中远集团10家境内全资二级子公司、5家境内控股二级子公司、11家境外全资二级子公司和1家境外控股二级子公司均加入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同时也可以接纳其他公司和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作为入网会员。[6]见图1。

建立专门的录课教室,通过远程培训系统,实现了视频交互、音频交互、电子白板、文档共享、文字交流、课堂点播等多项功能,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功能等多元沟通方式的同时进行。

培训网提供对应的下载资源如试卷考题,培训机构管理后台可以进行统一考核或评估,统一审核发放资格证书。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要充分利用学院资源,采取独立办学的模式,运用市场化运作,以优良的教育培训资源、便利的学习方式、海量的信息,为企业服务,解决参培人员工作和学习的时间矛盾,让集团公司和学员从中得益,扩大社会影响,增加经济效益。

2.2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的运行

教学管理方面,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需要成立由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牵头的远程培训教育负责小组,各合作教育培训部门的公司负责人参与,具体负责策划开发远程教育培训项目,编写培训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招聘教师以及评审教学效果等。

平日网络培训管理方面,工作日教学的计划、管理、设计、通联工作由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培训中心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

技术实施方面,与网络公司合作,网络公司作为远程培训平台的建设合作对象,投入海船船员网络培训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再从网络收益中逐步按比例进行提成。远洋船员学院负责进行规划、选定远端教学点,并制订网络培训方案,组织开班教学,收取并管理参培费用。网络公司负责远洋船员学院的录课教室和远端技术设施的安装、调试以及平日的维护、保养和系统运作管理。

培训内容方面,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的网站主要提供船员管理培训、船员专业知识培训、船员资格证书培训、名人讲堂、船员高层论坛、学历教育、新知识新技术讲座等。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可以设置九大模块,即文章栏目、文章内容、下载栏目、下载内容、模板管理、资源管理、辅助系统、核心功能、网站配置。其中,文章栏目里面包含了远程培训平台网站首页上面的所有内容,文章内容这里可以修改和上传稿件,辅助系统内设有留言类别、投票管理,核心功能包含站点管理、用户管理、管理员管理等权限。此外,还可以开展船员的基础教育培训、岗位培训、社会文化生活知识培训等。[7]

3 建立船员远程教育培训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中心是远程教育培训最关键的组成。中心应下设资源收集中心、资源整合中心、资源上传中心和评估中心,相应负责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的资料收集、整和、上传和评估项目。[8]见图2。

3.1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收集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收集中心负责收集国内外关于船员培训教育的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培训方式,引导船员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资源收集中心设在船员培训中心,资源收集可利用网络、观察、走访、学术会议等途径进行。收集中心依据其得到的资源信息,参照培训目标、培训题纲、培训设计、培训主题、课程设置等加以分类,提交给资源整合中心。

3.2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中心根据资源收集中心提供的信息资源,分类进行整合,按不同的培训项目,及船员的等级差异,将初始资源信息相对加工成课件、教学材料、网页、录音、视频、光盘等。每种加工素材自成体系,体系中又有层次的区分,每种层次各有相应的培训目的、安排、需求、重难点、课后考察、释疑等。

3.3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上传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上传中心任务是把整合好的资源传送出去。上传的形式分为现场上传和网络上传。现场上传提供船员现场资源服务,船员可通过拨打电话向上传部门联系,上传中心依照船员的需求确定培训时间、教室和设备、费用。网络上传可用电子邮箱、FTP、Wep等方式传送。

3.4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评估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评估中心主要评价培训效果,它以线上考试和现场考试两种方式来评估。现场考试又分实践操作和理论笔试,根据总成绩是否合格来给予相应的等级资格证书;线上考试以网络为媒介将实践操作和理论笔试内容传送给应考者,控制作答时间,限制答题次数,同时以特定的安全保密措施将结果送回评估中心,再由中心进行评测,并颁发相关证书。评估的主要步骤为:学员以网络或其它渠道填好报名信息并提交;评估中心审核通过报名材料后,将允许考试的通知发送给学员;同时将报名资料如:身份证、学位证书复印件、个人履历等快递到指定地址;学员到收快递的地点或培训网站参加考核。

4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评估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需成立一种有关教学效果的独有评估体系,监测评估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使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和规范以对应的评估结果为基础来制定。船员教育和培训有严格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并由国家主管机关的监管。IMO(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简称IMO)即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简称STCW公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海员的培训、评估和发证制度,STCW公约出台至今已经过多次修改,旨在确保海员培训和评估标准的全球一致性。2009 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要求船员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以确保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各远洋船员院校均已建立了符合STCW公约的质量管理体系。船员远程教育培训也应该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评估,在评估中应注意以下两点。[9-10]

4.1 加强宏观指导

远程教育的宏观指导也可以通过网络评估体系来实现。远程教育网络评估体系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评估,了解整个远程教育的基本情况、运行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管理者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发展的策略,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听障生;职业教育;传承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实践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生产技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听障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培养听障残疾人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重要任务。传统手工艺与听障生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听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更是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的现实选择。2017年3月12日,由文化部等部门联合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强调,“支持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加强传统手工艺专业建设,培养具有较好文化艺术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1]2021年7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指出,“发展特殊艺术,鼓励残疾人参与文化艺术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帮助有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相应的职业素质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2]由此可见,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听障生掌握传统手工方面的职业技能,发挥听障生参与传统手工艺传承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听障生与生俱来的视觉和超乎常人的模仿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培养既有文化素养又有一技之长的听障生,是实现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效举措。

一、传统手工艺融入听障职业教育的意义

1.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步伐的逐步加快,我国传统手工艺生产、销售受到了较大影响,出现了传承人高龄化、观念守旧、后继乏人等一系列问题,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正面临逐渐萎缩的生存危机。首先,传承人高龄化问题凸显。根据文化部于2017年2月10日的《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可知,在世的部级代表性传承人已有一半以上超过70周岁,尤其是一些年事已高的传承人,多数都无法完全展现技艺,因此,开展抢救传承人的记录工作迫在眉睫。[3]其次,传承人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家族式”或“师傅带徒弟”的传统观念,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代际传承社会结构。继承人获得技能的方式大多来自于实践经验的积累,相对完整、细化的设计工艺流程还无法上升到专业理论高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手工艺人才职业化、规模化的培养。第三,传承队伍后继乏人。由于数控加工、注塑成型等一系列工业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批量规模化生产致使传统手工技艺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不断下降,加之老一辈留下的手艺多数都学习周期较长、收入相对较少,而年轻一辈又更加适应快节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导致有继承传统技艺想法的青年人越来越少。有数据表明,专业院校毕业生加入到传统手工艺领域的不足1%,高级工艺师仍在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不足20%。[4]2.传统手工艺在听障职业教育中开发利用的优势首先,传统手工艺是以手工制作为主,其制作过程具有技术性和严谨性。听障生虽然听力有别于常人,但他们不易扰,学习认真,并具有眼敏、心静、手巧、志坚的身心特点,做事专注,对自己的要求也更严格,因此在手工制作上往往比正常人更有天赋,在教师的鼓励和细心指导下,听障生更容易掌握这些传统技法。其次,将传统手工艺资源引入听障生职业教育,培养听障生的动手能力,使其掌握一项手工技能,拓宽其就业渠道,是实现残疾人全面发展与顺利融入社会的核心。第三,传统手工艺凝聚着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传承传统手工艺,对延续历史文脉、培育文化自信、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让听障大学生掌握一门手艺,不仅能够使其自食其力,还能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出一份力。3.传统手工艺融入听障职业教育的社会意义2021年5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指出,“推动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创新传承人培养方式。”[5]2021年7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指出,“帮扶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残疾人通过生产劳动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6]因此,针对听障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传统手工艺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让听障生参与传统手工艺的职业教育与学习,真正掌握一门技能,成为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一方面可以解决听障生就业和创业问题,缓解社会压力,达到教育扶贫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人们对残疾人固有的看法和印象,体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

二、传统手工艺在听障职业教育中传承的困境

1.培养方案缺乏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弘扬传统手工艺除了需要政府、社会各界支持以外,还需要职业院校担负起培养继承人的责任。要科学开发利用听障生的优势,开展传统手工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从2021年全国24所聋人内地单招本、专科院校招生专业来看,目前只有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等少数学校,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听障生的身心特点、特长爱好,以传承和创新传统手工艺为切入点,开设了有关传统手工艺专业。[7]而多数院校的专业设置大体与正常生相同,主要集中在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常规专业,对听障生的优势和潜能没有有效开发,导致了听障职业教育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专业优势不明显,传统手工艺在听障职业教育中处于薄弱环节。此外,职业院校听障生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与普通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总体差别不大,针对听障生身心发展特点考虑不够全面,课程设置传统单一,缺乏个性化。2.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听障职业教育对传统手工艺专业的授课教师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有“理论+技能”的专业功底,还需要有扎实的手语沟通能力。但从目前来看,既会手语又懂传统手工艺的“双能型”教师储备严重不足,大多数教师是从普通手工艺专业选调而来,没有特殊教育的学习背景,对听障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教学规律还不够了解,手语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听障生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还有一部分教师原本的专业是美术、艺术设计等,没有传统手工艺专业的学习背景,传统手工艺的技法也是从书本、视频中自学或参加短期培训得来,对传统手工艺的具体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创作元素构成及工艺制作细节了解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导致手工艺传承陷入了仿制和临摹误区,这种重制作成果和单纯展示技法而轻视内涵的做法,使传统手工艺传承失去了原有的灵魂。3.学生实训场所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开发听障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所以培养听障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但从目前手工艺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四方面的问题。第一,有的院校顶层设计者主观上更倾向于建设热门专业实习基地,没有把传统手工艺与热门专业同等对待。另外,受师资、资金、设备等客观条件制约,传统手工艺实训场所数量不足。第二,目前多数院校的手工艺实训基地运行模式为独立建设、独立使用,仅限指定专业课上课时使用,课余时间采用封闭管理模式,造成实训场所闲置、使用率低,缺乏开放性和共享性。第三,一些院校手工艺实训基地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拓展,运行模式单一,没有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导致学生缺乏深入市场的实践经验,影响了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第四,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校方都迫切希望学生能在手工艺企业实习积累实践经验,而有的企业却抱着担心影响正常生产的心态,致使一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只停留在签约或挂牌的消极被动状态,校企合作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4.参与主体不够广泛,运行机制有待健全传统手工艺在听障职业教育中实现传承应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来支持,也需要学校与残联、行业协会、民间艺术团体等社会力量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多元化主体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但由于我国特殊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支持听障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还有待完善,有的地区还存在特殊教育摆不上位置的情况,认为残疾人毕竟占少数,也不是教育发展的硬任务,对残疾人教育的鼓励政策、资源配置、资金支持等投入较少,尤其是在听障生传统手工艺实习基地建设上投入的师资、经费、设备等方面明显不足。另外,职业院校与地方行业协会、传统手工艺企业、社区等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也不够深入,致使传统手工艺在职业院校的传承成为了薄弱环节。

三、传统手工艺在听障职业教育中传承的路径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篇4

就业

直销作为一种商业销售模式,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一个重要领域。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海闻说:“中国一方面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却面临解决就业问题的巨大压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也对就业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劳动者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所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际上就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途径。”

目前,完美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的就业人数有2000多人,直销员就业达5600人,专卖店的就业人数达33000多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业务队伍的不断壮大,完美提供的就业岗位将远远不止这个数目。

近年社会就业压力居高不下,解决就业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胡瑞连认为,直销企业今年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一定程度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凸显了行业的正能量。

安业与乐业

“如果仅仅只是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不去考虑就业的效率,那么提供的就业岗位就只是一种数字游戏。”胡瑞连认为,让就业者获得就业后的发展,才是对社会真正的负责任。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直销行业虽然为社会创造灵活的就业机会,但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直销人员队伍素质良莠不齐,一直为社会诟病,也直接影响了行业社会公众形象,这时行业的培训也就尤为关键。

完美公司认为:“解决就业只是给了一个人一份工作,而安业,则可以让一个家庭有了生活保障,乐业,即可促进社会和谐。企业在创造了岗位后,把人招进来,必须用一套系统的培训方法,以及有感染力的企业文化,让职员安业并最后乐业,愿意为家庭、为企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发就业岗位、培训员工技能、创造安业模式、乐享职业成就成为了完美的新课题。除了国家政策法规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性培训和产品专业知识培训外,完美公司还提供技巧和技能的培训,如销售技巧、沟通技巧、演讲技巧、如何理财、如何舒缓压力等,以及各种素质的培训,如阳光心态、九型人格、礼仪、服装搭配、质量管理培训等等。

传统文化的力量

由于马来西亚华侨的背景,完美在培训中更看重传统文化和心灵重塑。这成为了完美三业培训体系背后保驾护航的力量。

胡瑞连说:“关于传统文化,我们海外的华人仿佛更重视,但是到中国后,发现这里的很多朋友好像有点不在乎传统文化,不过这两年,各地关于传统文化又热起来,我们在内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去追求时尚,而是我们确实认为应该在内部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让我们所有人都养成自律的习惯。”2004年,完美邀请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教授给完美店主进行了几次传统文化及心灵重塑的培训,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后,完美立即将傅佩荣做的心灵辅导光碟派发给四川受灾家庭,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安抚作用。2012年年初,完美对全国近5000家店主进行了《弟子规》的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

稻盛哲学良方

直销行业往往存在一种现象:在销售队伍中,会时常有浮躁、激进、快速致富的思想冒头,业务员的迷失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业务员刚进入行业,都是抱着创业的劲儿拼搏,但取得成功后往往会迷失自我,觉得茫然,没有更远大的追求了。

让胡瑞连担心的是,如果业务员失去了追求,走向反面,出现违规操作,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公众形象,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公众形象。

完美防御的良方就是稻盛和夫哲学。

稻盛和夫是日本的经营之圣,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并用“经营哲学”在424天内拯救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他提出的观念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很浅显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如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谦虚戒骄;天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为进一步加强铁路职工队伍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适应新体制、新布局、新装备、新速度的需求,为推动和谐哈局建设、“创先争优、加快发展”、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迫切需要把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到新的水平。然而铁路企业要想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通过各式各样的培训来实现,尤其是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的培训、培养和提高,这样才能为铁路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一、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进行拓展培训的意义

拓展训练是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环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

1.拓展培训能增进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里·德斯勒在《人力资源管理》一书中这样说道:“大多数企业发现团队合作并不是凑巧发生的;相反,员工必须通过培训而成为一名好的团队成员。”作为铁路企业的运输生产工作,不可能由某一个部门或是某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车、机、工、电、辆等多个部门组成的大联动机通力合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项目团队将很有可能出现两个甚至几个职位相同、能力接近的管理者参与项目的实施。出现意见不一,自视清高不愿听取对方意见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个项目很有可能陷入僵局甚至就此搁浅。拓展培训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就是历练新毕业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所以拓展培训都是以团队作为培训开展的基础,很多项目也是为了增进团队合作而设计的。拓展培训就是要增强刚走上工作岗位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而高效的团队正是构建和谐铁路的关键因素之一。

2.拓展培训使刚走上铁路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深刻理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员工凝聚力的源泉,如果没有企业文化 这个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企业最终只是一盘散沙,更无从谈起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新毕业的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更需要集体成员的共享价值观的引导。他们接受新事物与理解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如果价值观能够得到他们的强烈认同,他们能迅速吸纳并融入一种新的文化氛围中。队员亲身感受到了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后,必将加强他们对铁路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尤其是对铁路安全文化的认同,进而使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迅速融入到铁路工作中来。

3.拓展培训可以减少新入路大学毕业生的流动率和流失率,使员工之间沟通和谐、心理健康。

经过这样的团队建设后,亲身体验到“心系铁路,熔炼团队”的快乐,会加强队员的凝聚力而使新入路大学毕业生流动率和流失率大大减少。培训中通过大学生之间身体与心灵上的接触使他们之间距离贴近,无距离感产生,引起各方的共鸣,达成默契,营造出和谐的氛围。使他们真心热爱这个团队,真心热爱铁路这个大团队,真心热爱自己的岗位。

二、拓展培训与传统教育培训的不同

拓展培训是与传统的认知教育不同的体验式教育活动。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是讲述式教学,过于重视知识层面的提高,而对精神的培养,比如综合素质、团队精神、进取意识、人生态度的培养方法不多。拓展培训作为一种体验教育,它是传统教育必要和有用的补充,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在企业文化的培训中,在新毕业大学生精神的培养上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拓展培训与传统培训存在一些差异,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上的差异。拓展培训要求到户外去,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进行培训,参训者处在陌生的环境中,面临不冒一定的“风险”就难以完成的挑战。拓展培训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

2.内容上的差异。传统的培训主要以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为主,拓展培训则更关注个人的非智力因素,比如观念、态度、人格,等等。

3.培训方法的差异。传统的培训是直线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拓展培训是一种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它一改传统单向、沉闷、讲述式的培训方式,根据受训学员的特点(工作经历、职业性质、岗位要求),编排不同的个人挑战课程和团队协作课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读、你可以记住20%;听、你可以记住30%;看、你可以记住40%;说、你可以记住50%;做、你可以记住60%;看说听做、你可以记住90%以上。这种体验式的培训,通过新毕业大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 提升他们的感悟,在挑战中超越自我,在品味中提升体验,在整合中凝聚力量,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迅速提升。

三、对新入路大学毕业生进行拓展培训的可行性

1.将授课培训与户外体验式拓展培训相结合。在室内授课时学员所掌握的知识是作为铁路员工成长的硬件,在户外的拓展培训使他们互相团结成为共同奋斗的软件。在学习中体验是培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课程,要让学员在体验中成长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2.注重户外拓展培训之后的分享。拓展培训的关键就是要利用培训对队员的心灵冲击让其体会到团队与企业的关系、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个人成长对企业的贡献。所以,培训师的回顾与分析是给队员一个重新体验的温习过程,这个分享会让拓展培训给队员带来的感受在心中生根、发芽、蔚然成林。同时,队员要让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这也加深了队员的沟通与分享。尤其会对新毕业大学生从内心产生触动,使他们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感悟。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文化馆;粤剧培训;培训方法

粤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其表现形式丰富,美称为“南国红豆”,是岭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起源于民间,不但深受广东人喜爱,而且深受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喜爱,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 2006年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5〕52号),全国各地纷纷贯彻落实《若干政策》,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出台本地实施意见,提出了支持本地戏曲传承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着力营建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相比于大众文化娱乐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传统戏剧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观众正在逐渐流失。深圳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市民结构多元化,且青年人群为主,粤剧观众流失尤为明显。为了保持粤剧生命力,传承传统文化,2014年深圳市文化馆开办了成人“剧培训班”免费办班模式,至今共招收了4批学员近50人。从2015年起,连续两年参加深圳市文化馆“走进艺术殿堂”公益性艺术培训展示会汇报演出,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一年比一年更有进步。特别是去年的展示会上短短的8分钟的表演,学员们在台上的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眉目传神,极具专业水准,赢得满堂喝彩掌声不断。

在过去三年多的成人粤剧培训工作中,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碰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探索了培训方式,进行了艺术实践。下面我们共同探讨。

一、培训班现状

深圳市文化馆粤剧培训班现有学员28名,2014年招收初级班学员18名,2015年招提高班学员10名,初级班学员18名,2016年32人、2017年48人。2014年学员男女比例为17:1,2015年学员男女比例为同样是17:1,退休人员占80%,了解到这些学员大多数在岗时为深圳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活力,现在来到文化馆学习粤剧,不是为了文凭,不是为了再就业,更不是为了成为粤剧艺术家。她们学习粤剧完全是自愿的,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培训课程。他们的学习目的一是为了学得自己感兴趣的粤剧知识,满足自身的爱好及提高文化品位;二是为了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三是为了结交新朋友,相聚老朋友,互相交流,有一个温馨的精神寄托。他们在文化馆学习粤剧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二、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粤剧是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和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对于初学者学习枯燥难度较大。一是来参加培训的学员是零基础,年龄偏大,一开始更觉枯燥,学习难度更大,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唱腔有时都要反复几节课学员们才能慢慢掌握;二是男女学员比例相差太远,连续两年只招到两名男学员,还有部分学员因身体健康问题及家务工作的拖累而缺课,影响了培训课程的进度;三是传统粤剧艺术的圈子较少,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里,粤剧可以说是地方戏,大部分市民对粤剧缺少了解和认识,喜欢粤剧的群体圈子较少,市民没有欣赏粤剧的习惯,学员在课外未能得到氛围的熏陶。四是缺乏学习交流机会,在外来人口众多的深圳,传统粤剧和其他戏剧一样遭遇现代社会多元的娱乐文化挑战,平时在节日联欢会或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很少有关于粤剧方面的节目,学员所学的只局限于培训课堂,缺乏与社区、与市民交流的机会,这样单一的培训,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员的信心与积极性。五是培训设施与道具的欠缺,前面提过粤剧是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和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所以它所需的培训设施也会比其他项目要多些,如乐器、舞台道具、服装、头饰等。

三、培训工作的几点方法

传统粤剧与其他群众文化艺术有着许多的不同,文化馆开设的粤剧培训工作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途径之一。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大市民对精神生活健康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正确引导、开展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对于每一个从事群文工作的培训教师来说,是不可推卸,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年多来,深圳市文化馆领导班子对粤剧培训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新时期戏剧观念的变化,已走向社会价值、人性开掘、心理表现、审美追求的全方位的开拓。三年多的培训工作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重视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教案、激发学员学习热情与兴趣。

学员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她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培训效果就越显著。首先培训的是表演基础课,针对学员基础差、年纪大的实际情况,每周两次课共4个小时,设计出一整套适合他们的基本功训练程式,创新了帮扶带的学习模式。

1、从帮助学员拉筋活动身体开始,把传统的把杆压腿改为地面压腿,保护学员身体不受伤;同时增加一些舒适的音乐,缓解学员课堂的枯燥情绪;

2、在唱腔练习方面,从简单的呼吸发声方法教起,一句一句地教授,用记录本把每节课每个学员的学习掌握情况记录下来,让学员在课余的练习中得到指导;

3、建议学员使用现代科技设备,购置学习机在课余进行多学多练,巩固培训效果;

4、把粤剧表演艺术家请进来进行现场讲解,提高学员的表演水平。近两年,先后邀请深圳粤剧名角黄伟坤、名旦王伟香为学员上表演课,解答疑难,现场示范,学员收效明显。

5、带领学员走出去进行观摩学习。去年参加第六届深圳粤剧周活动,观摩粤剧艺术家的表演;先后观看了广东省粤剧院《白蛇传情》、佛山市粤剧院新创作的大型粤剧《西游记之盘丝洞伊人》等粤剧演出,新作将传统粤剧艺术创新表现形式,让学员们过足了一把戏瘾。与此同时,与业余爱好者进行学习交流,使培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系统,更富有吸引力、直观性和科学性,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最佳的培训效果。

(二)下基层挂点,发挥粤剧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培养粤剧观众与戏迷。

观众是粤剧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目前文化馆培训不是培养专业演员,更不是要把每个学员培养成粤剧艺术家,而是尝试把有粤剧兴趣的社区骨干组织起来进行群众文化艺术素质的培养,组织各社区的粤剧爱好者参加培训班学习,让这些人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关注粤剧,认识粤剧,感受粤剧的魅力,把他们培养为有文化艺术素质的粤剧戏迷。尝试组织开展粤剧沙龙活动,带动更多的市民参与活动提高兴趣,培养更多的粤剧观众。2015年,在罗湖区本地客家人群集中的笋岗街道笋西社区进行文化挂点,组织起笋西粤剧社,辅导粤剧爱好者,排演粤曲节目,组织粤剧社和部分骨干学员参加公益性演出,两年来参演10余场。其中参加了2015“罗雪儿”公共文化超市“点单”服务系列活动在洪湖公园的演出;2016年11月12日晚,由罗湖区委宣传部主办、罗湖文化馆、罗湖文化体育志愿者协会承办、杰英教育、港龙舞蹈协办、笋岗街道笋西社区艺术团表演的2016“罗雪儿”公共文化超市“点单”服务系列活动即笋西粤剧专场在洪湖公园大家乐舞台隆重上演,当晚由笋西粤剧社表演的粤剧大连唱,粤剧折子戏,粤剧表演经典节目精彩亮相。《梁祝之化蝶》、《七月七日长生殿》等花旦小生扮相唯妙唯肖,余音袅袅,韵味仍存,一次次地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直至曲终依然有许多社区居民和粤剧戏迷久久不肯散去,纷纷要求合影留念。基层挂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效显著,独具特色的文化帮扶文化惠民更接地气,艺术实践活动展现了粤剧培训工作成果,提升了传统地方戏曲在基层的影响力,扩大并奠定了群众基础,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三)争取各方面的扶持,培养更多粤剧爱好者成为我们的学员。

几年来,经过政府的扶持和广大粤剧工作者的努力,深圳粤剧市场开始逐渐展现生机。在群众性“广场文娱”的今天,深圳市文化馆开设的成人粤剧培训班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具体的体现。但目前我的培训设施和规模远远未能达到时代的要求,需要争取各方面的扶持,加大教师配备、乐器、道具、服装等培训设施的投入,使培训工作更具吸引力,让更多的市民粤剧爱好者成为我们的学员,突显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南国红豆在鹏城生根开花,春色满园。

结语

粤剧培训是爱心事业,任重而道远。到文化馆学习的市民就是为了“求知、求健、求乐、交友”,使大家的生活过得充实、健康、快乐。只要我们对粤剧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粤剧培训工作做出特色,办出水平,确保广大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5]52号);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篇7

一、学生干部培训现状满意度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校级、系级学生干部,以问卷和访谈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3份,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为93%。分别对培训工作的安排、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通过对收上来的161份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干部对于培训内容的满意度最高,均值为4.24,这表明培训课的课程内容比较合理、实用价值高,符合学生干部的需求,得到了认可和肯定;满意度最低的是培训方式,均值为3.77,这表明对于培训形式、方法等方面不够丰富,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二、当前学生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的内容具有盲目性,模糊性等,如果出现就业问题就培训就业方而的知识,如果出现了心理问题就培训心理健康方面的,而没有个系统完整的培训,这样就造成学生十部在培训中没有个系统的知识结构,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

2)学生干部培训模式单一化

目前学生干部培训基本以“讲座”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还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封闭式”的学习方式。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还是“填鸭式”的传统讲授。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老师在讲台讲课,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伴随着时间的增加,时间久学生就会产生厌恶的心理,培训的效果更加不好,如果整个培训过程都以“讲座”的形式进行。那么必然会使人感到疲倦乏味,培训的效果自然不高。

三、对学生干部培训模式的思考

1、塑造培训文化

要在高职院校内部开展培训文化建设,提高组织内的培训文化氛围,进而提高培训效果。开展高职院校培训文化建设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加强培训宣传力度,把培训工作提高到培训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同千日可文化的形成样,要改变现有这种认为培训没有实际用处,只是走形式的旧的传统观念,从原有思想认识转变和提高到个新的认识,进而提高培训文化氛围。这决非一蹴而就,必须经历反复的I}1-认识及教育的长期过程。第二,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构筑培训文化运行机制。构筑培训文化运行机制,其目的就是要很自然地把培训工作形成种培训文化氛围,通过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约束、辐射功能作用,使每个人在这种培训文化氛围中,将自己的行为自然地规范在提高培训效果之中,并形成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成为种习惯。学校领导要把关心学生干部成长与培训目标统起来,把学生干部培训中的表现与奖惩制度统起来,对学生干部培训后应用培训技能给子及时的强化和反馈,使每个学生十部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感受到培训的重要性。

2、创新培训方法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体会篇8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全体员工形成的价值观,它与企业的管理以及生产实践息息相关,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氛围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在十七大报告中,文化软实力被提了出来,成为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对企业进行管理。它能够培养企业精神,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以及工作的积极性,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国家电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力事业单位,它一直以促进经济发展、奉献清洁能源以及服务社会为己任,将建设国际上的一流电网和一流企业作为目标。同时,国家电网公司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依靠,积极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

2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企业的统一价值观念进行积极的培育,从而确立了建设国际上的一流电网和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则是将企业文化进行贯彻落实,确保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对企业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主要的方式是向全体员工发放有关企业文化的宣传手册,提出加强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一些实施意见,并且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国家电网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让企业文化走入每一个员工的心中,而不是只是作为假大空的口号而已,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能够有利于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因此获得了“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等荣誉。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自成立以来,对公司的品牌元素进行不断梳理,进而增强企业文化在公司中的渗透,使得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凝聚员工、统一思想的作用,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思想形成良性引导。在2009年的时候,国家电网公司为了能够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为了能够塑造出国家电网的品牌与形象,国家电网公司根据其企业文化打造出了极具文化内涵以及企业自身特色的品牌识别相关系统,形成了具有国家电网特色的文化理念,从而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持之以恒地在企业内部对企业文化培训进行贯彻落实。

3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艰难性

3.1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通过企业文化在员工思想中的深入的管理方式更具有深刻性。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管理方式,对员工的管理更倾向于提高员工自身能动性,因此这种方式的作用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而言,不是一种宣传口号,更不是企业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在机制的形成中需要长期凝聚。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发展中的每个环节,在企业的每个细节中都能体现企业文化。尤其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成功与良好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央企之一,公司的建设历史久,需要收拾的摊子比较大,工作人员众多,因此在公司内部有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想要将公司向着更高的高度发展还需要不断努力。而能否实现企业的发展,加强更加有效的运营和管理,企业文化将是其中的基础与关键。

3.2企业文化建设的艰难性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建设。它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断寻求解决方法以及措施,通过公司员工的不断实践,将公司的解决方式逐渐演变为一种标准或是一种思维定式。国家电网公司长期受到了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司受到的约束和条框都比较多,再加上众多复杂的遗留问题以及较重的历史包袱,因此国家电网公司要想发展,外在以及内部的压力都很大。再加上公司管理层思想陈旧的原因,要想建立起一强三优的现代优秀企业,就必须首先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内部和外部环境。任何的创新以及变革都会使得公司权力的重新分配以及相关利益的再次调整。如果企业的改革没有得到众多员工思想上的认同,改革的效果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将企业文化带来的协调效益和规模效应发挥出来,更是需要在建立起与企业的运营相适应的组织以及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培养出适合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的传播是由上而下进行传播的,但是在员工中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时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其中的原因在于员工对国家电网企业培养的企业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另一层面上来讲,在进行企业文化的培养过程中并没有以基层员工的认可作为基础。如果企业文化缺乏员工的执行和认可,那么任何企业文化都只是空谈,不能真正地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中去。

4企业文化培训面临的问题

4.1培训方式单一

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培训的时候,一般都会将培训的地点选择在多媒体教室,通过播放宣传片、展示幻灯片等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培训与宣传。通过研究表明,企业员工大多都是成年人,如果以大学授课形式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灌输,将会使得员工产生厌倦,从而导致员工在接受企业文化培训的过程中缺乏自身的思考,参与兴趣不高,将会大大影响企业文化的培训效果。

4.2培训内容较为枯燥

国家电网的五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在企业内部通过强力度的宣传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识,但是很多员工对五统一的内容并没有真正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意思,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深导致很多员工将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画上等号。将五统一的企业文化如何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员工能够进行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是培训中的一大难题。

4.3员工意识消极淡薄

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将企业文化简单地认为就是统一企业标志,统一员工服装。这些的确是大多数企业塑造企业文化常用的表现形式,但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并不止于如此。企业文化需要有文化底蕴作为根基。员工的错误认识会让他们认为开展文化活动或是进行企业的相关形象设计就是企业文化,甚至将建设企业文化与政治思想工作等同起来,认识企业文化只停留在了形式上面,而没有真正地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内涵;其二,国家电网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公司对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变革十分重视,对文化软实力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导致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意识也比较淡薄,只注重科技的发展,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建设。

5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建设路径

5.1科学划分培训对象,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中员工们所处的岗位不同,对员工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划分,一般来说可以将员工划分为五类:新入职员工、基层员工、班长组长、中层管理者以及高层管理者。根据各类员工业务以及培训需求的不同,科学合理地安排相关的企业文化培训内容。对新入职员工和基层员工,企业文化的培训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包括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精神、企业规章制度、企业的管理相关标准等,让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明晰企业相关标准,并且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信心。对中层管理人员,企业文化的培训主要侧重于如何对下属进行考核、进行团队建设以及如何对下属进行领导。简言之,对中层管理者的企业文化培训是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从而使中层管理者有能力将公司的战略计划转变成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对高层管理人员,其企业文化的培训主要侧重于战略决策的实施、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创新等方面,让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制定切实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5.2培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企业文化培训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将会大大降低员工学习了解企业文化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的培训时,应该将培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得企业文化作用能够在各个部门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也会大大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理解并升华。培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一改传统培训的枯燥无味,而且能够大大提高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6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