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19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黑龙江高教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高教学会
  • 创刊时间:1982
  • 国际刊号:1003-261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50025
  • 国内刊号:23-1074/G
  • 邮发代号:14-30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黑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教育学博士论坛
  • 高等教育理论
  • 大学治理
  • 比较高等教育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招生与就业
  • 改革与发展等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毕业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解决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

  • 加强领导 深化改革 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

    (一)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和要求。充分的就业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保障,是人与社会相协调发展的最基本前提。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身上寄托着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期望。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 教育创新思想的理论体系

    教育创新思想是其创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志把教育创新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并列,将教育创新作为其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创新思想主要包括教育创新的基本目标、教育创新的主要内容和教育创新的具体方法,形成了其教育创新的基本理论体系。

  • 从地方立法到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创新——对现行地方民办教育规范性、准规范性文件的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地方立法资源的闲置比较严重,地方政策和红头文件覆盖了大多数地方民办教育现象,立法知识和地方立法能力建构的欠缺也影响了地方政策向地方立法的转化。如果不进行地方立法的制度创新,将会影响未来地方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 社会分层和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

    社会分层和高等教育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入学机会、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生活机会方面,而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高等教育的筛选功能和自身选择以及分层功能来实现的。

  • 农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及其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由于基础教育的薄弱,思想观念的落后,经济的滞后,政策的偏向,使农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出现了不均等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速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努力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农民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认识...

  • 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

    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一是尚未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二是入学机会不平等;三是资源分配不平等。实现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是: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进行适度政策倾斜;完善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 “学习型社会”新解析

    当前“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存在着理论上的模糊性和实践上的困惑性。从学习的维度上理解,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运用马克思“人类发展三阶段”的理论重新解析“学习型社会”,可以将“学习型社会”分为三种形态:“经验形态的学习型社会、技术形态的学习型社会、交往形态的学习型社会”。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技术形态的学习型社会,迎接...

  • 大众化时期研究生扩招模式研究——以几所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变化为例

    我国研究生教育是从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后逐渐发展起来,并走向规范化的。二十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文章以几所高校近几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体人数变化、学科人数变化和专业人数变化为视角,考察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轨迹,以期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下的新建本科院校

    在高等教育大扩招中兴起的新建本科院校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只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 大众化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出路——以2006年的三个5%为案例的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时期,高职教育也获得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定位不明、入学率低、规模萎缩等。文章以2006年政府关于高职教育发展的三个5%的规定为案例进行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高职教育决策的“一刀切”模式和高职教育制度安排上的不合理。因此,笔者认为欲使高职教育获得...

  • 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应然关系的建构

    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关系的和谐应该成为二者关系的“实然”,但政治、制度、管理乃至经济层面的诸多元素影响了这一关系的达成。在教育实践中,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控制与被控制的局面。这一扭曲的关系不为我们所推崇和认同,也与我们所要建构的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应然关系相悖。依我们的理解。政府...

  •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契约绩效

    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具有社会的和契约的两种目的。对职教集团化的评价,最具现实操作性的是契约绩效。事实上.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具备了两个可能的绩效结果:一是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效益,二是为彼此间的利益提供了一种消除冲突的机会。职业教育的契约发展是真正可行的集团化发展趋势,竞争是实现职教集团化契约优势的保证。

  • 论和谐高职教育的构建:基于共生机理的新视角

    在“和谐中国”建设的命题下,基于共生的内在机理,为构建和谐的高职教育,要通过培育合格的、平等的共生单元,通过优化内生的、外生的共生媒介等途径,逐步建立起对称互惠连续共生的有效机制。

  • 开展职业倾向测评 促进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

    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包括选拔、加工、认定、人才输入、人才使用、产品评价等环节。职业倾向测评对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的开展必须回答谁来实施、对象是谁、鉴定什么、目的是什么、如何实施等问题。

  • 论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对这支队伍管理的意义、原则和如何管理,提出了一些见解。

  • 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和谐社会的思考

    成人高等教育产生于19世纪中叶英国的新大学运动,其本质在于以知识为目的和以知识为手段两个维度,其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个层面。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当注意成人高等教育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价值观的统一。成人高等教育的过度功利性价值取向会导致和谐社会的不和谐。

  • 成人高等教育公正维度缺失及矫正路径探究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制度、资源配置和教育活动中存在不公正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不规范,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合理配制教育资源、规范教育活动是消除不公正现象的有效路径。

  •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策略探究

    教学质量是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它决定着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成败。根据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制定统一完善的质量标准,强化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构建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优化及共建共享网上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在线学习质量,加大教学管理力度等六大策略,以期保障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

  • 中欧大学生就业指导比较研究

    以法国、德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欧盟大学生就业指导独具特色。文章对中国与欧盟从就业指导的理念、内容、方式、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比较,并就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 欧洲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向及其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经济、人口、电信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影响,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着改革和重建,欧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其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文章具体分析了影响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四个因素,总结了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模式,探讨其改革成功的原因,对未来欧洲高等教育的走向作出展望,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几点启示。

  • 西方高校科学研究及其管理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启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原有的专科院校大部分已经通过合并等形式过渡为本科院校,此类学校称为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都处于发展初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吸收西方高校科研管理的先进之处,对其管理体系的完善大有裨益。

  • 理性吸收德国职教经验促进我国职教可持续发展

    文章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理性吸收德国职教经验,转变观念,改进我国职教工作,促其可持续发展的若干观点。

  • 经济转型期中国高校德育模式构想

    经济多元化必定要催生文化的多元化。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我国高校的学生德育工作是艰难而复杂的,因此,探寻新时期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模式应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 主体性德育遭遇大学生主体的沉默

    高校主体性德育意图让大学生长期失落的“主体人”归位,却遭遇大学生主体沉默的回应。分析沉默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推动主体性德育有效开展。

  • 从“德性的口袋”到德育的渗透——高校德育工作应注重隐形教育

    德育为素质教育之首。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社会背景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德育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高校德育教育应注重隐形教育,讲求实效,变重视“传授”为注重“渗透”,变“封闭”为“开放”,把德育目标渗透到文理各科的教学和课外实践中。

  • 知耻教育: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是非不分,善恶不辨,荣耻不知的现象,出现耻感消解,去羞耻化、去道德化的倾向。本文首先阐述了耻的含义,论述了耻感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知耻的实质及其道德价值,进而提出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要突出知耻教育。

  • 美育革命性的改革与提升:现代教育技术

    我国的传统美育比较重视教学内容而忽略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美育工作的倍乘器,它对美育内容、方法、性质、模式等方面有着全方位教改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方法、内容设计、结构设计、媒体选择上,应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使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应有作用。

  • 高考招生录取的制度重构之路

    教育公平是高考招生录取的核心价值观,但是中国当前的高考招生录取的制度设计却陷入价值缺失的困境。作为高考招生录取制度设计主导者的政府,应通过制度重构确保高考招生录取过程中教育公平价值的回归。文章将从高考招生录取的价值基点、现实困境、改革策略三个层面阐释高考招生录取的制度重构之路。

  • 大学生就业负性心理暗示的归因及应对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偏颇,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了自卑心理、低就心理、造假心理、依赖心理、从众心理、仕途心理、嫉妒心理、攀比心理等负性心理暗示。必须通过学科建设、就业指导、心理辅导、校园网络及校友会等多种管道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加以引导,以利于大学生就业。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