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19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黑龙江高教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高教学会
  • 创刊时间:1982
  • 国际刊号:1003-261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50025
  • 国内刊号:23-1074/G
  • 邮发代号:14-301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黑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教育学博士论坛
  • 高等教育理论
  • 大学治理
  • 比较高等教育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招生与就业
  • 改革与发展等
  •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过程中评价制度改革探析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引入了第三方评价制度,即由独立于大学和政府的第三方机构对大学的经营状况、教育研究状况以及社会服务状况等展开全面而又客观的评价,并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大学和社会各界人士,以促进大学教育质量的改善,同时为政府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提供一定依据。

  •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探寻——欠发达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视角

    从区域分布来看,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往往相对较贫瘠。但是,在欠发达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上具有必要性。要在欠发达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遵循规律,明确办学关键要素;找准方向,提升学校总体平台;开拓创新,加强软件硬件建设;借助外力,合力打造精品高校。

  • 新形势下行业特色高校面临的困境及办学策略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需要若干所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需要一批行业特色鲜明、办学质量高的多科性大学。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行业特色高校面临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了行业特色高校的办学策略。

  • 网络游戏虚拟社区与大学生的社会化功能

    网络游戏的匿名参与性实现了对游戏者现实身份的解放或重组,进而实现了对人际关系的解放或重组,建构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意义系统。网络游戏创建的封闭性和限定性的临时世界是一个狂欢和仪式的生发环境,游戏者在社区中互动形成各种关系和共同的行为、规范、意识以及生活方式,建构起群体认同。与此同时,虚拟社区丰富的社会性又赋予其实在德性,...

  • 绿色视阈中的高等教育知识观

    人类知识的发展经过了古代的德性知识观和近现代科学主义的实证知识观。古代德性知识观是因为人类理性的发展限度,人类还无法与自然的力量相抗衡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知识属性;到了近现代,由于人类理性的突然觉醒,人类发现自身与自然相抗衡的力量是客观、价值中立的实证知识。这种知识在引领人类进入物质享受极度丰富时代的同时,也将人类的精神...

  • 高校管理中非权力性影响力结构分析——以领导班子为视角

    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两股强大动力,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学校良好风气形成的根本保证。在高校领导班子的影响力中,非权力性影响力最为重要。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品格因素、知识因素、才能因素和感情因素的有机结合,是权力性影响力得以更好发挥的前提条件。

  • 多校区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理念、原则与目标

    多校区高校并校后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公平与效益的原则、明确发展的目标。制定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提高,引进、吸纳、使用和流动的整体战略规划。

  • 试析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学科建设

    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处理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与学科建设的内在联系,在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观。推动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全面、健康、稳步、可持续地发展。

  • 志愿服务、社群主义与高校公民教育的相关性研究

    志愿服务是奥运圆满成功的保障,其折射出来的社群主义正在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赞许和推广。以志愿服务为契机,吸收社群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开展公民教育,加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对于更好地引导他们服务社会,提高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不失为拓宽和深化高校道德教育的创新之举。

  • 高等教育急唤人文的回归

    高等教育在今天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已无可置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也由口号变成了现实。科技与职业教育的逐步强化使我们在欣慰于教育成果的同时,也悲哀地目睹了人文教育滞后所导致的失败。高等教育的现状使其急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否则,我们正在施行的教育最终将会离我们的初衷越来越远。

  • 教师评价实践:美国的经验和启示

    教师评价反映学校教育责任,与教师绩效管理和专业发展紧密相关。有效的教师评价以提高教师质量为目标。美国诸州在教师评价标准建设以及教师评价模式上的实践创新对今日我国教育领域中开展教师评价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 基于QSIM模拟的高校教师激励问题研究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高校组织应以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谋求其积极性和潜在能力的最佳发挥,实现个体最优行为与高校目标的激励相容。文章以QSIM算法为主要定性模拟手段,分析了高校教师在激励过程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高校实际构造了激励过程的模型并加以模拟,为高校管理者对激励理论的运用提供科学参考。

  •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评教的政策、特点及启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

    学生评教现已成为美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其在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斯坦福大学学生评教的政策进行解读、分析,总结出其在学生评教上的特点,继而为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工作提出若干启示和建议。

  • 论高校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提供社会服务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文章在分析现有文献资料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在高校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分别从“继续教育服务、科研技术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三个方面建立我国高校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高校社会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 应用性本科专业内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都在探索建立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其中建立本科专业评估制度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本科专业内部评估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可行性等原则,力求实现过程评估与效果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根据应用性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特点,可从专业定位与特色、师资队伍、教学建设...

  •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欧洲高等教育系统“双轨”发展之趋

    在目前欧洲的高等教育构成体制中,“双轨制”仍占据着主导位置;但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不断深入,情势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由于博洛尼亚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教育与非大学教育之间的界面越来越模糊;这一进程似对“双轨”的互异起着消解作用,导致“双轨”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双轨”间的差异性有利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全面发展...

  • 试论博耶的通识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欧内斯特·L·博耶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20世纪80年代,他针对美国本科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实施通识教育作为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手段之一。他所提出的通识教育课程方案,整合语言、艺术、遗产、机构、自然、工作、身份等7个领域的核心知识,构成贯穿整个本科教育过程的学术框架,从而消除职业主义的影响,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

  • 国际跨境高等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跨境高等教育是近年来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跨境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教育主权问题、文化安全问题、教育公益性问题、质量保证和鉴定、文凭认可与转换、教育公平等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跨境高等教育将呈现规模进一步扩大、传统教育机构与专门化培训机构相融合、提供主体...

  • 回归文化本质:全方位育人文化校园的构建

    近些年来,大学精神、校园文化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而作为大学文化建设一个重要方面的文化校园很少被详细论述,偶有提及的也仅仅不加区别地将两者放在同一层面上。文章认为,文化校园的创建是一个需要长期创新、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文化校园的理论研究也需要在明晰相关概念的前提下进行。文章在对校园文化、文化校园、大学精神及其相互...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义与方略

    校园文化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要“软实力”。文章立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这一现实背景,从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要求出发,深度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义与方略,旨在对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启迪和借鉴。

  • 论大学生国学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国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传统思想教育和国学教育的价值应有冷静的思考,要认清大学生目前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个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学教育的历史文化功能和成败得失,探索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之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人文素质提...

  • 论学习者的母语和母语文化之缺失与补偿

    当前,很多院校的外语学习以及培养模式存在着随波逐流、急功近利的趋势,过于强调外语学习的功用性而忽视了学生母语及母语文化根基的培养。文章从现象到本质将外语学习者母语和母语文化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补偿作出剖析,提出要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中加强母语及母语文化教育,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双语”能力。

  •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学生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

    基于双向心理契约视角,运用心理契约测量量表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了“师生之间的相互期望只有部分与各自的自我期望契合而达成心理契约”这一基本结论:不因学生性别不同而发生改变,但男、女生与教师缔结的心理契约具体内容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男、女生履行师生心理契约责任情况作了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学生履行师生心...

  • 企业家导师制: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的途径

    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任务,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力所在。文章通过对当前高职毕业生不能高质量就业原因的分析,阐述了高质量就业的内涵,提出通过“企业家导师制”这种新的育人方式来达到高质量就业的途径和方法。

  • 高校外籍教师管理中的文化冲突现象探源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高等学校任教的外籍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外籍教师管理人员在同这些外籍教师的交往中,往往因为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文化冲突现象经常出现,使交际双方产生不解、误解和曲解,交际无法顺利进行。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外籍教师管理人员需要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努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跨文化交流技能...

  • 儿童文学在高师中的地位与小学语文教育的需求研究

    儿童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在师范院校没有学科地位。但在新一轮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儿童文学却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研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结,对小学语文教育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 效率视界的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研究生教育是利益外溢的准公共品,资源共享是研究生教育效率及质量提高的途径之一。资源共享可以缓解研究生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调节教育资源需求过度。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就遵循系统性、开放性、效率及问责等原则。

  • 王通教育实践对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现代研究生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借鉴隋代教育家王通的教育实践经验,对导师职业意识、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生教材、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生评价体系与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认为借鉴古代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对于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困境与重构

    与重点大学相比,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短缺、生源质量不高、培养制度和模式陈旧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地方综合性大学应采取以下对策:明确立足服务于地方的人才培养目标,整合研究生教育资源、凝练学科方向,以解决现代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课题为抓手,着力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技能型的创新人才。

  • 金融危机背景下教育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

    目前,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大学毕业生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就业群体。由于教育学专业的特殊性,其本科毕业生所处的劣势地位更为明显。加强对教育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审视,反思教育学本科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及时提出拯救教育学本科毕业生命运的有效策略,已成为当下教育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