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A是B之父”隐喻结构的认知研究

徐李洁; 朱雅婷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02期

摘要:“A是B之父”隐喻结构在汉语中使用广泛,但该结构中目标域“父亲”的隐喻意义不尽相同。“父”字由本义指石斧转指巧用石斧类工具的男子,后来专指父亲。在运用“A是B之父”隐喻结构时,认知主体会有选择地突显源域“父亲”的某一种特征,如创造者、养育者、领导者和保护者等;跨域投射内容往往受目标域本身的限制,认知主体会把在自然界中雄伟的高山比作父亲。受中国传统文化“父者为尊”的影响,认知主体会将对父亲尊敬和崇拜的感情注入到认知图式之中,表达中常用“被誉为”“美誉”等字样。

关键词:认知图式隐喻映射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湘潭41120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关注 27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