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环球飞行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环球飞行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报社
  • 创刊时间:2001
  • 国际刊号:1009-4679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12
  • 国内刊号:11-4466/Z
  • 邮发代号:2-776
  • 全年订价:¥ 552.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研究报告
  • 文献综述
  • 简报
  • 专题研究
  • 纳米和宇宙、天空与水下

    在物质科学的研究中,宏观、微观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度活跃的质子以超快速度撞击到一起,就可以上演微缩版的“宇宙大爆炸”.这种以“小”见“大”的科学研究用两颗微小的质子竞能揭示宇宙起源的奥秘。本期杂志中,在物质科学研究的宏观和微观的两个领域,都有精彩文章呈现。

  • 以色列科学家用DNA链造出纳米机器人

    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地用DNA链造出了一种纳米机器人,它们能在活动物体内按照编制的程序执行逻辑操作。就像一种纳米机器人计算机。研究人员把这些“机器人”注射到蟑螂体内,观察它们是怎样瞄准一个细胞来“工作”的。

  • 新方法制得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

    由法、美、德三国研究机构和大学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利用新方法合成了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带。并成功在室温下验证了其非凡的导电性能。这种纳米带为新型电子设备的研发开创了新的发展空间。 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材料,拥有众多极为特殊的物理特性,室温下电子在石墨烯材料中的移动速度是硅导体的200倍。此前的研究已经证实,...

  • 纳米材料研究新突破:颗粒越细微,转动越活跃

    纳米材料有什么样的形变机制?高压先进科研中心(上海)陈斌研究员及其合作团队研究发现,材料颗粒越细微,转动越活跃。 陈斌及其团队引入地球物理领域的实验方法,成功探测到了超细纳米晶体的塑性形变,进而发现材料颗粒越细微,转动越活跃。这一发现对于研究结构材料的强度和寿命以及探索矿物在地球内部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Li—Fi:“有光的地方就有无线通信”

    Wi—Fi无线上网已经很常见,现在又多了一种新选择“Li—Fi”——利用LED照明灯传输数据实现联网。“有光的地方就有无线通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任教的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近日为公众作了一场报告,名为“我的Li—Fi革命”。他说,Li—Fi光照上网利用LED(发光二极管)照明灯以极高频...

  • 科学家开发出首个全光子学雷达系统

    下一代雷达(无线电侦查与测距)系统以软件定义的无线电通信为基础,具有载频更高、天线更小、带宽更广的特点,高度灵活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最近,一个意大利研究小组开发出的首个全光子学基础的相干雷达系统。 该雷达系统是PHODIR计划(基于光子学的全数字雷达)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提高目前电子信号系统的跟踪和速度计算能力。众所周知,这...

  • 澳开发新天文研究工具更精确推断恒星年龄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新的天文研究工具,能更精确地推断恒星的年龄,帮助确定银河系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理解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变。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4月7日发表声明说,该工具是由该校卢卡·卡萨格兰德博士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开发的,有望成为一种便捷可靠的恒星年龄测定手段,就像古生物学常用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那样。

  • 超级透镜可实现远距离“隔空传能量”

    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在一个世纪前就想象着隔空传递能量的技术,这一构想虽然已经成为了现实,可直到今天,科学家们只能通过笨重的无线设备来传递能量,而且传递的距离也很短。但近日,美国杜克大学普拉特工程学院的研究者研制出一种利用低频磁场传递能量的新技术,大大延伸了能量传递的距离。

  • 可穿戴式电子设备首次实现数据存储

    科学家们纷纷预测,2014年将成为“可穿戴式设备的爆发之年”,可穿戴式技术也将引领移动创新的新一波浪潮。日前美国科学家研制出的一款穿戴式设备,其像普通的创可贴一样纤薄,不仅能在本地存储和传输与病患的运动情况有关的数据,也能接受诊断信息并将药物递送到病患皮肤内。

  • 美国海军研发出“海水变燃油”新技术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来自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的科研人员对一种新型动力进行了测试,其基本目标是利用海水来制造燃油。利用海水的原理较为简单,第一步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样就可以获得两个有用的气体,即氢气和二氧化碳;第二步是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碳通过铁基催化剂形成液态烃,这个时间可能比较长,催化作用反应可以形成长链的烃类物...

  • 美发现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证据 暴涨理论首获证实

    美国哈佛一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近日宣布了人类科学一项重大突破:发现了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其成为宇宙暴涨理论的第一个最有力验证。该研究成果同时有望揭示宇宙诞生之谜。 此次突破性成果来自于BICEP2望远镜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即宇宙大爆炸残留下的暗淡光晕的观测。这些微小波动为研究早期宇宙提供了...

  • 科学家发明新型超材料 可让任何表面变身天线

    中国材料科学家将一种微型的U型金属结构附着一种材料表面,创造出了一种具有无线电天线功能的新型人造表面。这种表面可以是弯曲的而且能够以天线同样的方式聚集电磁波。这项技术为未来的新型无线电天线铺平了道路,比如超低的扁平天线或者能够配合弯曲表面形状的天线等。

  • 美国航空航天局打造遥控机器人医生进行太空手术

    设想一下,一个微型机器人外科医生通过你腹部的一个切口慢慢进入你体内。一旦进到里面,这个机器人就会在你腹腔四周熟练操作,而腹腔里已经被充入气体,以便它有更多空间可以工作。随后它会实施急性阑尾切除术或者是胃溃疡穿孔术等手术。这是将由美国航空航天局进行探查的一种假设方案,其目的是希望在太空进行的风险重重的手术,有一天能变成...

  • 检测显示:首台商用量子计算机速度并不快

    一直以来,量子计算机作为一种全新的、革命性计算机吸引了业内众多专家的关注。自从加拿大D-波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商用量子计算机后,围绕该机器的争议就没断过。最近,美国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对放在南加州大学的一台108量子比特的计算机进行了检验,却发现它的速度并不比传统计算机更快。

  • 科学家利用自旋波开发出全息存储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伯恩斯工程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研究人员演示了一种新型的全息存储器,结合了磁性数据存储和波基础的信息传输两者的优点,能为电子设备带来前所未有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新型存储器利用的是自旋波而不是光束。自旋波是磁性材料中自旋电子的集体振荡波,它有很多优点,自旋波设备能与传统电子设备兼容,并能用比光学设...

  • 用激光“诱杀”太空垃圾

    澳大利亚一组科学家正在研究从地球发射激光,来分解绕着地球旋转的太空垃圾,减少这些碎片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卫星撞击事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学研究院院长克莱思告诉媒体,这项工程非常可能成为现实,有关设备可能在10年内运作。

  • 法国研制出世界首个单分子LED

    发光二极管(LED)如今已大量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LED照明产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也在不断扩大。LED的优势在于体积可压缩至很小,并产生点状光源。 最小的LED有多小?近日,法国斯特拉斯堡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院、巴黎第六大学和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首个由单个分子构成的LED。成功挑战了LED最小化的极限。法国研究人员将一根...

  • 德美物理学家发现新型粒子——量子滴

    美国天体物理联合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与德国马尔堡大学的理论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类新的准粒子:他们利用超快激光。让半导体内部的多个电子和空穴以新的方式排列组合,凝结威类似于液体的“量子液滴”。尽管寿命只有短暂的25皮秒(1皮秒=万亿分之一秒),但“量子液滴”的稳定性却足以用于研究光和物质的特定形式如何相互作用。

  • 核聚变能源研究步入新阶段

    核物理学的一项新进展使核聚变能源正在“升温”。美国国家点火装置的科学家现已通过实验证明,核聚变反应释出的能量比燃料(用于引发核聚变反应)吸收的能量多。这项发现标志着核聚变能源将步入新时代,研究的下一个目标将会是实现“总增益”,即系统产生的能量必须超过进入系统的能量。

  • 单个纳米粒子精度质量已提高到阿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技术,能够对单个纳米粒子的质量进行高精度测量,分辨率比上一代设备提高了30倍。精度可达0.85阿克(即attograms,1阿克等于10^-18克)。该技术可对包括合成纳米粒子、DNA、蛋白质等物质进行称重,为相关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工具,同时也有望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更轻便、精确的医疗诊断设备。

  • 视点

    《Science》2014年4月刊 本期封面图片所展示的是一只怀孕的雌性采采蝇.大小相当于家蝇。采采蝇会在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传播引起锥虫病(即在人中的昏睡病及在牲畜中的那加那病)的原生动物寄生虫。国际舌蝇基因组生成了366兆碱基的刺舌采采蝇基因组,该类采采蝇是专属的吸血蝇。这项研究对这些独特昆虫有了新的了解并为其所致的致命性疾病的研...

  • HWB:油耗降90%成为可能

    通常情况下,飞机性能驱动军用飞机设计决策,能源消耗对飞机设计的影响是次要的。但随着燃料成本的提高以及预算的减少,这种状态正在发生转变。能源正迅速成为限制设计中的关键制约因素,这可能重塑飞机设计观念。

  • 未来五大科学畅想——从智能机器到太空移民

    人类将在本世纪末到达瓶颈: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可能会给我们现在居住的星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但也有可能将人类从人为困境中解救出来。 未来的文化有可能是一个由被毁坏的生态系统和邪恶的机器构筑的“地狱”;也有可能是一个存在永恒生命和友好的星际文化的“伊甸园”。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举办的一个与人类文明的持久性有关的研讨会上,美国多位...

  • 国外民机产业政策分析

    国外民机产业政策支持方式 民机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其发展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世界民用航空工业强国的成长轨迹清晰表明,民机产业崛起的背后靠的是几十年不动摇的国家意志和国家力量的鼎力支持.这在世界民机巨头的发展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本文就世界航空强国对民机产业的扶持方式和政策特点进行了研究.

  • 纳米材料特性形成机理的微观探析

    纳米材料及其制备、应用技术,是当前世界高科技领域中最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实际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国家.科学家研究发现:早在1000年前.中国古人利用燃烧的蜡烛形成烟雾制作炭黑.这种炭黑就是一种纳米材料,并以它作为墨的原料。中国有纸寿千年的说法,一些以纸质形式保留下来的古代文献,恐怕有一半的功劳应归功...

  • 这一次,中国走在世界之前——珠海NCA“临近空间拓荒者”近太空微型实验室获得成功

    近百年来,虽然世界各国没有停止过以各种方法对临近空间的探索,但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然而最近十几年,临近空间经济(以下简称“临空经济”)活动日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由于对临近空间潜在的巨大商业、政治和军事利益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等在内的发达国家都加大了对临近空间进行探索的力度...

  • 唤醒战机的强劲之心——访中航工业泛华公司副总经理杨光明

    作为泛华公司主管技术与科研的副总,杨光明的科研领域在发动机点火系统,但是燃油测量与控制系统和发动机点火系统这两个主要专业,在其心中的地位是一样的。 燃油测量与控制专业经过40多年的辛勤耕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泛华公司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国产机种,市场占有率超过95%。而关于燃油测量与控制系统这个专业的未来发展,杨光...

  • UUV:伸向大洋深处的人类之手

    4月29日,关于马航MH370失联航班的空中搜索宣告结束。参加搜索的美国、印度、日本等国的飞机陆续返回本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航MH370失联航班的全部搜索任务都已经结束,而是将重点从空中搜索转向了水下搜索。这水下搜索中,担当主力的就是水下无人潜航器(UUV).英国海军将派出“回声”号无人潜航器用于水下搜索,而在这之前,美国海军的...

  • 创新服务体系与模式助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访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洪岭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亲自担任小组组长,并在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作为国家战略.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预示着国家信息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高空高速的动力之源——空天技术组合发动机发展分析

    目前,世界各航空强国为了更有效地掌握制空权,除了加强智能发动机、多电发动机等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研究发展外。纷纷开始探索新颖的发动机技术,将航空、航天推进技术进行组合,其中变循环组合发动机就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适合高超声速飞行的新型发动机。本文对组合发动机的技术应用、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等进行简要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