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环球飞行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环球飞行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报社
  • 创刊时间:2001
  • 国际刊号:1009-4679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12
  • 国内刊号:11-4466/Z
  • 邮发代号:2-776
  • 全年订价:¥ 552.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研究报告
  • 文献综述
  • 简报
  • 专题研究
  • 在科学探索中这些东西不管用

    非常极端的人,只是有时候把自己的想法掩饰起来,否则让你觉得你看出我的本质了。我很想让你们知道,你们不需要崇拜任何一个科学家。他讲的话最多是值得借鉴,没有必要盲从,更不能够迷信。包括我自己讲的话,也不可能每句话都是真理,它们只是我的心里话,是我的主观感知,我的主观感知有很多地方可能是错的。

  • 值得期待的2015

    2014年,无论国内外都在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的成就。比如在信息安全领域,我国的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而在光通信领域。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研究取得突破;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建成了能量最高的质子回旋加速器并成功运行;航天领域,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放眼世界的2014。美国IBM公司成...

  • 国内首套埃博拉病毒防护装备投入使用

    据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消息,针对西非埃博拉疫情研制的正压防护头罩、正压防护服、负压隔离处置帐篷、负压隔离转运舱等装备,年前已运用于非洲塞拉利昂和马里疫区,为中国援塞医疗检测队和维和医疗分队筑起生命屏障。

  • “天河二号”荣获全球超算四连冠

    一个负责测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国际组织在美国了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最新排行榜,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获得四连冠。

  • 自然指数:中国科研产出全球第二

    自然出版集团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显示,按照加权分数式计量,中国是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全球领先国家,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中国科学院等中国科研机构对科学的贡献在不断增加并引人注目。该指数可方便人们对全球2万多家科研机构高质量的科研产出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为庆祝该指数测试版的,《自然》杂志出版了2014自然指数全球增刊...

  •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获寻找暗物质最灵敏结果

    研究暗物质一直是世界物理学界的热点,但是要想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非易事。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合作组4年磨一剑.取得了重要进展:对于10GeV以下暗物质的直接探测。CDEX合作组利用点电极高纯锗,得到了目前国际最灵敏的实验结果。不仅进一步缩小了暗物质可能存在的区域,

  • 科学家发现瞬间记忆大脑“路线图”

    一本《论语》,甚至是厚厚的《红楼梦》,为什么有人能一目十行,不到几分钟,就可讲出书中的内容,连具体的数字也能复述出来?这种“瞬间记忆”的大脑“路线图”究竟是什么?他与人类的智商到底有什么关系?“最强大脑”是先天本能还是后天习得?

  • 澳科学家称一半暗物质藏身银河系

    澳大利亚科学家最新对银河系内的暗物质进行的测量表明,银河系被大量暗物质占据,几乎占所有暗物质的一半。借用英国天文学家詹姆斯·简恩斯于1915年(数十年后人们才发现暗物质)研发的一种技术。西澳大利亚大学射电天文研究国际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普拉加尔·卡夫兰发现。银河系内暗物质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8×10^11倍。

  • 我国米级差分导航模块技术成熟

    由我国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低成本米级差分定位导航模块已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基础。通过该产品可使导航定位精度由目前的10米提升至1米左右。目前该产品在技术、产能等方面均已成熟。只待配套基础设施如地基增强站的跟进,就能实现大规模应用。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地基增强站的建设。预计不久后便能满足其应用需求。

  • 我国两年内选拔第三批航天员

    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工程师黄伟芬透露,我国将在两年内进行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工作,选拔范围将由过去的飞行员队伍拓展到航天工程研制、医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员,但暂时不包括女航天员。

  • 我国134人入选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根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日前公布的2014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国(含港澳)共有134人入选2014年“高被引科学家”。排名世界第四,位居美国(1702人)、英国(304人)和德国(163人)之后。中国科学院46名研究人员入选,占全国入选人数的34%,居各科研机构及高校之首,并有5人同时入选两个学科领域。

  • 我国光纤通信“三超”实验再创新纪录

    我国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基础研究又创新纪录,首次实现一根普通单模光纤在传输总容量达100.23Tb/s(相当于12.01亿对人在一根光纤上同时通话)时传输距离突破80公里。

  • “龙芯”3B使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真正全自主可控

    曙光公司年前公布的国内首款基于“龙芯”3B处理器的服务器、桌面终端及全自主可控可信计算服务器产品,在许多行业获得极高关注,成为信息安全和可信计算领域的重要事件。

  • DNA自组装成灰尘大小的大晶体

    DNA可作为一种编程材料平台,人们希望它能为计算机、显微术、生物学等众多领域带来全新的革命性纳米设备。但要想实现这些技术梦,必须让DNA分子能按照设计的形状和大小,自动而精确地组装在一起。过去20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方法,让人们能按要求设计复杂形状的DNA大晶体。

  • 距离最远中微子实验有望揭示宇宙形成奥秘

    全球距离最远的中微子实验近日在美国启动,旨在研究自然界中最飘忽的亚原子粒子之一——中微子.研究结论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释宇宙形成的奥秘。这台名为“Nova”的设备由两台相距800千米的大型探测器组成,将生成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中微子束。科学家们认为,更好地理解中微子,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进程。

  • 量子世界产生于“多重互动”的普通世界

    量子世界有许多奇异现象,物体能同时存在于两个地方。光既是波又是粒子。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理论认为,这种现象是由许多“平行的”普通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这是对以前量子解释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格里菲斯大学理论量子物理学家霍华德·怀斯曼说。

  • 科学家设计出零摩擦量子发动机

    在真实的物理过程中,只要做功总会有能量损失,这部分能量损失是由于摩擦造成,特别是在机械运动中。但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美国洛斯一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英国皇后大学的物理学家设计出一种以零摩擦运转的发动机。利用某种量子捷径的优势来做功。设计以最大极限功率运转的最大效率发动机是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目标,本研究标志着人们向这一目标...

  • 神秘莫测的马约拉纳费米子被发现

    马约拉纳费米子是一种由物质和反物质组成的神秘粒子。已经困扰了物理学家80年。美国科学家不久前宣布,他们已经找到了这种神秘莫测的粒子,这不仅有助于量子计算机的研制,还有助于科学家们进一步弄清暗物质的性质。

  • 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创出加速新纪录

    来自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借助世界上最强大的激光器之一对亚原子粒子进行加速,使其达到了突破小型加速器记录的最高能量状态。实验中,研究人员在9厘米长的等离子体管中对粒子进行加速,使其达到4.25千兆电子伏特。在如此短的距离内。粒子获得的加速度相当于传统粒子加速器能量梯度的1000倍以上,刷新了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的...

  • 超冷原子云可为热振动制冷

    瑞士巴塞尔大学物理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制冷技术,用超冷原子气体作制冷剂.把一种膜振动冷却到绝对零度以上1摄氏度之内。这一技术可用于给量子机械系统制冷,有望让量子物理实验系统变得更大,并带来新的精密检测设备。

  • 用大数据解译DNA获重大突破

    人类携带了数以百万计的DNA代码,但一直以来并无有效的方法来告诉人们哪些基因突变引起癌症,抑或只是简单的小毛病。由多伦多大学电脑工程师领衔的一个研究小组已开发出一种独一无二的过滤技术可最终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在与至少两个其他国际小组的同类研究竞逐中力拔头筹。

  • 世界最大仿星器受控核聚变装置即将运行

    德国建造的世界最大仿星器受控核聚变装置“螺旋石7-X”(Wendelstein 7-X)主要组装工作已于去年5月结束,今年进入运行准备阶段。

  • 封面

    《Science》2014年10月刊 近十年来,强大的新式显微镜让生物学家们对生命背后的基础分子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的埃里克·白兹格带领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新的成像平台,让光学显微技术发生了又一次飞跃。这一技术可以快速收集高分辨率图像,最小化对细胞的损伤.成像分子、细胞和胚胎的细微三维活动。

  • 燃气轮业将为太阳能廉价发电铺平道路

    初听起来,燃气轮,太阳能发电,超临界CO2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其实不然,科学的进步已将它们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太阳能发电有二种:光伏发电和太阳热发电。前者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半导体材料,通过光电效应产生出电流。其技术成熟。使用方便,现在用得多。

  • 2015年度航空航天前沿展望(军用技术)

    对于全球航空靛天业以及防务业来讲,未来的技术前沿究竟在哪里,是当前各国积极探索的重点问题,并且在一些领域已经露出了端倪。可自动飞行的飞机,速度更快的直升机,航天器快速发射技术,类人脑计算机,等等,这些技术不但已经有了成果,并且有的已经完成了原型机的制造。它们无疑是航空航天与防务领域的技术前沿,是2015年值得关注的焦点。

  • 2015年度航空航天前沿展望(民用技术)

    随着航空科技发展,未来民用航空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高民航客机将变得更高效节能。并与多样化的飞行器共享空域。

  • 对变革我国航空研发组织模式的思考

    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针对我国多年来一直存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在院士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许多体...

  • 大脑科学十年的十大进步

    科学家、作家里奥·沃特森说过:“如果大脑像我们理解的那么简单,人类会不可思议的简单。但这是不可能的。”混沌的数以亿计的电脉冲神经元网络困扰了科学家几个世纪。然而。在过去10年中,我们对这个神秘的器官有着爆炸性的理解,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惊人进步,已经向人们展示了大脑的复杂性,而科学家刚刚开始分析,它们是如何转化成...

  • 2030:民航分布式混合电推进系统大行其道

    分布式混合电推进系统,是指通过传统燃气涡轮发动机为分布在机翼或机身的多个电机/风扇提供电力,并由电机驱动风扇提供绝大多数或全部推力(燃气涡轮发动机可部分提供或不提供推力)的一种新型推进系统概念,其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极大地降低推进系统的燃油消耗量和各种排放。美、欧政府均将分布式混合电推进系统视为有潜力在2030年后投入使用的...

  • 空中客车的未来构想

    航空业为欧洲贡献了超过5800亿美元的生产总值,占欧洲全部本地生产总值的8%,并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3300多万个就业机会。由此可见,确保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