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华中建筑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9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华中建筑杂志

主管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土木建筑学会
  • 创刊时间:1983
  • 国际刊号:1003-739X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430071
  • 国内刊号:42-1228/TU
  • 邮发代号:38-135
  • 全年订价:¥ 638.40
  • 发行地区:湖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先锋论坛
  • 建筑技术
  • 建筑实践
  • 城乡规划 园林景观
  • 建筑文化
  • 建筑教育
  • 建筑信息
  • 建筑历史
  • 回忆我的老师冯纪忠先生

    该文是作者2015年6月11日在《第三届冯纪忠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作者回忆了1950年代冯先生指导作者毕业设计以及冯先生担任系主任的情况,并对冯先生的空间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

  • 冯纪忠先生被我们忽略了——中国建筑师(包括园林师、规划师)为什么总向西看

    该文是作者2015年6月11日在《第三届冯纪忠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对冯纪忠先生的设计思想特别是园林思想做了简要介绍,突出了设计立意的重要性,批判了只在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上兜圈子的中国设计现况。附文通过对冯纪忠先生的“人与自然——从比较园林史看建筑发展趋势”一文的研读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 由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重读“人与自然——从比较园林史看建筑发展趋势”

    冯纪忠教授的演讲从园林设计哲学价值观的高度和深度,纵横捭阖地论述和解读了中外园林的发展脉络和特征。冯纪忠教授把中国园林发展历程概括为五个时期:1重形时期(春秋—两晋,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960年):此时为铺陈自然如数家珍时期,以再现自然以满足占有欲,其外部特征是象征、模拟、缩景;

  • 《冯纪忠研究系列》介绍

    这是作者在《冯纪忠研究系列丛书北京会》上的主题发言,对《冯纪忠研究系列》,特别是已出版的前三本书做了简要介绍。《冯纪忠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包括冯先生的传记和人生自述,怀念冯先生的文章及相关的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冯纪忠百年诞辰研究文集》汇集了冯先生关于建筑、城市规划、景观园林以及诗论方面的学术论著,他对自己作品的一些阐释,以及...

  • 论客家聚居建筑的实用性与精神性

    客家聚居建筑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它体现了实用性与精神性的完美结合。客家聚居建筑在构造和形制上的防御性与合族聚居方式的宗族伦理性有机结合,实现了汉民族“累世同居”的居住理想;客家聚居建筑多建于山区,注重风水择址,并通过一系列营建手法,营造与自然和谐的良好生存环境,体现生态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客家聚居建筑“家祠一体”,生活起...

  • 重构历史空间——抗战期间西南联大的学者们在昆明的住所空间与生活记录

    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昆明的北郊盘龙区龙泉镇分布着一些重要的省保、市保文物建筑单位,并承载着中国近代科学人文教育大师们的生活经历,他们是在抗日期间随西南联大的成立而来的著名学者,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他们就居住在这些建筑场所里认真地做自己的研究。这些历史建筑具有很多鲜明的空间特色,也值得我们研究与保护。今天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这...

  • 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适宜性保护与更新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保护传统聚落空间环境特色和适应当展的需要成为突出问题。该文结合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的具体情况,从多个不同角度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的适宜性保护与更新等相关策略,以期为当今研究传统聚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国外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理论对国内文物保护范围划定的借鉴意义

    该文通过对纲领性的国际文件中有关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以及部分发达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从而理解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内涵,认识保护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并对发达国家相关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国外在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同时,结合当下国内关于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理论及实践现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最后,将国外先...

  • 国外历史建筑节能研究现状分析

    历史建筑的节能问题正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难题。由于历史建筑的特殊性,不能简单遵循一般建筑的标准,既要解决节能减排同时兼顾建筑遗产的保护,对各国专家学者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独立的研究成果,而国外对历史建筑的节能改造研究起步较早,已发展较为成熟的节能模式,对我国历史建筑节能保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文试图从国外历...

  • 棕地的“邻里复兴”——下曼哈顿滨水西区工业遗址改造启示

    该文通过对纽约下曼哈顿滨水西区一片“棕地”中旧工业遗址改造项目的状况考察和溯源,分析了这片“棕地”复兴过程中采用的有效方法:小规模谨慎改造、引入立足本土的景观设计、开发多元的社区空间、通过引入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热点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等,论证并总结了该项目是“邻里复兴”的城市更新概念在工业遗产改造中的成功尝试,对...

  • 榆林堡驿站古城村落布局与院落模块关系研究

    该文从榆林堡驿站村落布局入手,通过对其功能、地势、人文和经济等方面进行梳理,凭借相关历史文献、测绘、分类和网格相关方法进行研究考证。指出其村落型制布局和院落模块之间存在的模数关系及对街道布局的深远影响,并且通过其他院落模块对得到结论加以验证。根据基本数据和结论推断村落形成年代和原因等,并为今后研究不同驿站古村落布局与院落...

  • 德国斯图加特绍恩豪瑟公园生态示范住区

    这是一个“研究型”住区,它是以生态示范和家庭友好为发展目标的混合型市域中心,也是欧盟31个“生态示范社区”之一。该文从历史背景开始谈起,使用了大量现场图片,综合介绍分析了该住区的规划思路、技术策略、节能理念以及设计特色,尤其强调了多专业协调合作的重要性。

  • 红三军团革命旧址修缮保护研究

    红三军团革命旧址作为红三军团的成立地点而得名,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文在前期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对旧址如楼地面受潮破损、木构架劈裂变形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损坏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造成这些损坏的原因。在尊重红三军团革命旧址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进行修复时所需要遵循的原真性、整体性和展示性原...

  • 郑州方顶村传统民居空间形态分析

    上街区方顶村地处丘陵地带,建筑随坡就势,窑房结合,建筑布局不拘于陈规。村民采用当地的生产材料,结合传统的工艺做法,建成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及地理环境的建筑组群。村落南北两区分合有序,毗邻院既各成体系又联系紧密。现保存有相对完整的明清传统建筑群,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原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与空间理念,具有重要的实例研究价值。该...

  • 基于儿童行为心理的幼儿园设计研究——以杭州中泰中心幼儿园为例

    幼儿园作为科学育儿的场所,对儿童的心理与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建筑方案设计中,应在满足其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侧重儿童的心理需求,营造卫生、安全、适宜的环境,以促进儿童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该文以杭州中泰中心幼儿园为例,基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儿童的专注性、同龄聚集性、游戏塑造性以及感知觉导向性的心理发展特...

  • 城市救助站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探析

    根据城市社会救助工作中受助人员心理与生理方面的多样性与特殊性要求,结合城市救助站一般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分析城市救助站建筑空间组合的各种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并重点从城市救助站内部空间的流线设置与功能组合、城市救助站外部可利用支撑条件、建筑群体空间组合与外部空间、建筑内外部空间的联系等方面具体论述城市救助站空间组合设计的...

  • 龙泉瓷脉脉,不语亦悠悠——龙泉爱民青瓷苑建筑创作探索

    名人艺术馆是近年来涌现的建筑类型之一,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升城市知名度都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其规划建设日益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与重视。该文尝试从场地与布局、气候与形式、文化与符号等方面探讨在方案构思、深化与建造过程中如何与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相互调适,力求实现同中有变,和而不同。

  • 驻高原部队富氧增压营房设计策略研究

    该文以《高原富氧驻训营房建设技术研究》科研课题报告为基础,结合工程设计实践,从研究背景与意义、营房现状、技术措施与室内环境舒适度、军用野战气膜小型装配化研究、军事社会和经济效益几个方面,研究在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下,以如何解决驻训营房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为出发点,提升驻高海拔地区部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和保障力。

  • 行政服务中心的“城市性”——黄梅县行政服务中心规划与设计探索

    在当前我国行政服务中心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数量逐渐增多、功能走向多元的背景下,如何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城市总体布局、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建筑形象上的“城市性”作用成为热点问题。该文通过介绍黄梅县行政服务中心项目的规划与设计,阐述了对于行政服务中心“城市性”作用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即在设计中基于原城市设计的基础和地域文化,并延...

  •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非优区规划研究——以张家港双山岛旅游度假区为例

    该文以张家港双山岛旅游度假区为例,探讨了在缺少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规划开发方法:以富有地域特征的生态文化、乡土文化和长江文化为突破口,走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扣动人心的文化旅游之路。并通过游憩项目和景观环境的设计,打造以“江南风情”和“奢华野趣”为特点的“长江文化第一岛...

  • 大理旅游村镇空间形态变化比较研究——以大理沙溪镇、新华村为例

    该文通过对大理新华村、沙溪镇这两个旅游村镇空间形态变化的深入调研,对比分析村、镇这两种不同行政级别的旅游村镇空间形态变化的异同点,探析影响村镇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影响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资源禀赋、规划师、管理模式、生产方式等,以期为其他的旅游村镇的发展作为一个参考。

  •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武汉市天兴洲为例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应依托滨水区的环境,以设计为手段,结合水体、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地形地貌等要素,形成立体连续的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该文以城市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要素,总结滨水区城市设计原...

  • 黄土沟壑区新型农村社区雨水利用式景观设计方法

    该文以黄土沟壑区干旱少雨,雨季集中且多暴雨的自然气候特征为切入点,对该区域传统的雨水收集利用经验进行挖掘整理,针对该区域新型农村社区景观建设提出雨水利用式的景观设计策略,并在地处豫西黄土沟壑区内的高庙社区进行相关设计实践。希望通过景观干预的手段协调黄土沟壑区新型农村社区景观建设与生态涵养之间的关系,改善当地人居环境,为黄土...

  • 民居文化视野下广州荔湾区兴龙街社区改造设计

    针对当前城镇化建设导致城市传统街区肌理消失,特别是对其中传统风貌建筑破坏的问题,该文以广州荔湾区兴龙街社区的概念改造设计为例,以民居文化的空间转译为核心理念,从规划设计到建筑设计,全方位探讨了广东传统民居竹筒屋改造设计的可能性,提倡一种通过对传统民居文化进行解构重组,以此引导空间再生的可持续改造更新方式。

  • 梅州客家村落形态生成研究

    从中原汉人在梅州地区形成“客家族群”着手,在客家文化主体被认同和区分的基础之上.从客家人迁徙、生存和村落管理三个方面,分析归纳梅州客家族群的文化特质为:家族性、聚居性和宗族性内部文化特质结合梅州当地的人居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人口繁衍等因素,最终共同构筑生成了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梅州客家村落形式

  • 老城改建区商业街的本土化探寻——以温州南塘改建风貌区为例

    该文通过温州南塘改建风貌区的设计实践,对老城改建区商业街本土化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本土化就是要考虑历史文脉和地域性,并应当把人的生活模式作为核心研究内容,该文从城市地理的布局脉络,历史印记的场所营造,当地商业模式的空间格局和基于地域气候的建筑形式这四个大的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同类商业改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 明清陕西书院建筑研究

    明清陕西书院建筑是我国传统书院建筑与陕西地域文化特性相结合的特定产物。这段时期的陕西书院建筑在选址上表现出学无专地,址无定位、因地制宜,少山水园林、坐北朝南,居阳背阴等地域特征。书院的建筑规模普遍偏小;建筑布局偏重轴线、讲究对称严谨;基本建筑为大门、讲堂和内室,建筑在功能的发挥上以实用为主。明清陕西书院建筑总体透显出尚俭实...

  • 学院路八大院校入口景观与历史文脉变迁

    随着新时代我国高校建设的脚步加快,大规模的高校校区涌现,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相似,部分校园景观落入了追求宏大气势的俗套,导致了景观与校园文化的脱节。从历史文脉的角度研究八大院校校园空间的演变脉络与发展趋势,剖析历史发展及校园文化对于校园入口景观的综合影响,有助于总结出校园入口景观与校园背景特质的内在关联,拓宽校园...

  • 洛阳市中州路沿街建筑色彩问题研究

    该文以洛阳市中州路沿街建筑色彩为研究对象,从城区分区入手,将中州路划分为四个区段,通过调研分析得出各个区段建筑色彩存在的问题。在总体和谐共处的原则下,结合不同区段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提出相应的取色偏向。

  • 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理念的初探

    福建客家土楼回归自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及其高超的生土民居建筑艺术,在世界民居建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该文从福建客家土楼的选址、用材、空间等方面分析其中体现的生态宜居理念,对我们当下的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追求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