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36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机械工程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 创刊时间:1953
  • 国际刊号:0577-6686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00037
  • 国内刊号:11-2187/TH
  • 邮发代号:2-362
  • 全年订价:¥ 202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综述
  • 基础理论
  • 工程技术应用
  • 基于Rife-Vincent窗衰减信号插值离散傅里叶变换

    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是影响衰减信号离散傅里叶变换精度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多频衰减信号离散傅里叶变换频谱参数的校正精度,提出一种加窗两点矢量插值校正算法。对信号加 M 阶余弦窗并计算加窗后信号的离散傅里叶变换,利用真实频率附近的两根谱线的矢量比建立方程,通过求解方程获得频率偏移量和衰减因子,利用上述获得的两个参数计算出信号...

  • 应用滚压式奈米压印技术制作次波长金属线栅偏光组件于液晶显示器之研究

    本研究主要探讨利用奈米压印技术,制作高性能金属线栅偏光片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为了要在可见光波段获得最佳的偏光性能,该光学元件的制程特性须满足非常高的加工精度及重复性,以制作极精细与低缺陷密度的金属光栅。目前大多数的制程方案都还面临着大量生产与低成本的加工挑战。

  • 基于线阵电荷耦合元件静态光场式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

    延续前期关于磁场式和电场式时栅位移传感器的研究基础,根据时栅传感器的设计思想,提出并分析光场式时栅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及实现方案。探索性地提出在静态光场下,用时序驱动的光电探测器构成匀速扫描测量方式,实现将被测对象的空间位移测量转换为时间差的测量。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用多个线阵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

  • 基于KICA子空间虚假邻点判别的软传感器变量选择方法

    针对软传感器建模过程中,高维冗余的非线性辅助变量造成的维度灾难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核独立成分分析法(Kernel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KICA)与虚假最近邻点法(False nearest neighbors, FNN)的非线性辅助变量选择方法。主要利用核函数将原始非线性数据映射到线性子空间,并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消除因子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再运用虚...

  • 磨削阶段大口径非球面拼接测量技术

    为实现对磨削加工阶段大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的精密测量,提出一种基于坐标测量的多段拼接综合优化数据处理模型。基于多体系统理论、最小二乘原理建立两段面形轮廓拼接数学模型;提出基于曲率原理和非球面方程最小二乘拟合的冗余数据剔除数学模型;建立多段拼接的综合优化处理模型;利用Taylor Hobson轮廓仪对口径为176 mm的非轴对称非球面光学...

  • 微观组织演变元胞自动机模拟研究进展

    金属的微观组织是决定其宏观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在热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的微观组织会发生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静态回复和静态再结晶等一系列变化,形成新的晶粒。在材料成分一定的条件下,影响晶粒演化的外部因素是温度、应变和应变速率。因此,如何通过控制热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温度、变形量和变形速度,来达到控制微观组织及产品力学性能...

  • 后热温度对1000 MPa级高强钢焊缝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采用GHS90高强焊丝为填充材料对1000 MPa级工程机械用高强钢进行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Metal active gas,MAG)焊,并对接头进行250℃、480℃、600℃保温2 h 的焊后热处理。通过拉伸试验、显微硬度测试、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OM)、扫面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

  • GCr15SiAlMo贝氏体轴承钢球化退火工艺研究

    通过对新型无碳化物贝氏体轴承钢-GCr15SiAlMo 的球化试验研究,优化出一种适于轴承钢的循环球化退火新工艺。利用扫描电镜对球化后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用X射线衍射仪对碳化物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r15SiAlMo无碳化物贝氏体轴承钢具有优良的碳化物球化特性。试样通过四周期的循环球化退火(大约6 h)后,组织中的碳化物基本球化完全,但是...

  • 刀具路径G2连续实时光顺与高精度轮廓控制研究

    数控产业是支撑航空、航天、船舶及车辆等领域的支柱性产业,它直接反映了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实现高进给速度、高轮廓精度数控加工,需要针对如下环节开展研究:光顺平滑的加工刀具路径生成;符合机床加工综合约束的平滑加减速规划;满足指令生成精度以及实时性要求的插补算法;满足轮廓跟踪性能的运动控制算法。...

  • 不同敏化温度和冷凝液成分对430铁素体不锈钢电化学腐蚀行为影响

    利用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不同温度敏化后的430铁素体钢在模拟汽车冷凝液环境中的电化学行为及汽车冷凝液成分变化对430铁素体不锈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850~1150℃的敏化温度范围内,430铁素体不锈钢随着敏化温度的升高,晶粒度逐渐增大,在模拟汽车冷凝液环境中,零电流电位和电荷转移电阻逐渐降低,耐蚀性下降;430铁素体不锈钢在C...

  • 带有疲劳裂纹的35CrMo构件电磁热止裂强化

    利用超强脉冲放电装置对含有疲劳裂纹的35CrMo钢试件进行电磁热止裂试验。放电后裂纹尖端熔化,裂尖钝化成微小的椭圆形,降低了裂尖处的应力集中;对放电后裂尖处的椭圆形钝化区与基体区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椭圆形钝化区中Mn、Si、Mo质量分数增高,晶粒得到细化,提高了裂纹尖端微小区域内组织的硬度和强度;利用自主研发的多轴加载疲...

  • 微间隙焊缝磁光成像检测及跟踪方法

    在激光对接焊过程中,必须精确检测焊缝位置并控制激光束始终对中焊缝。针对小于0.05 mm的微间隙对接焊缝,通过对焊件施加感应磁场,利用法拉第磁旋光原理构成磁光传感器,获取焊缝磁光图像。针对焊缝磁光图像,以焊缝磁光图像的灰度直方图为特征模版,研究一种基于均值漂移算法的激光焊焊缝检测与跟踪方法。通过均值漂移与粒子滤波相结合的算...

  • 磁力支架零件步进式等厚冲锻成形新工艺

    针对两直臂间距较小、展平时发生干涉的等厚板材磁力支架零件,提出磁力支架零件步进式等厚冲锻成形新工艺,该工艺首先使用冲压制造出两直臂间距较大的板材零件,再分几个工步拉深两直臂的连接载体,逐步缩短两直臂间距直到目标间距为止,每个工步通过等厚冲锻工艺将局部增厚的材料减薄到原板材厚度。运用理论分析和试验方法,分析及优化拉深两...

  • 单电源三丝MIG焊的交替燃弧特性

    三丝焊作为一种高效的焊接方法受到重视,而电弧形态及燃弧特性是反映焊接过程稳定性,决定焊缝成形及质量的重要因素。试验中搭建三丝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Metal inert-gas, MIG)焊系统,利用MultDaq电信号采集系统采集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波形,借助高速摄像系统同步拍摄电弧形态及熔滴过渡过程,实时监测焊接过程。观察不同电弧电压下的焊丝...

  • 光固化模塑成型制品尺寸精度动态演化规律

    光固化模塑成型是用于加工具有复杂微细特征结构高分子制品的化学制造方法。由于模塑成型制品加工是在模具内一次成型,其制品尺度精度的控制完全不同于传统机械切削加工。开发一套光固化反应成型制品尺寸精度动态演化过程测试装置,可还原实际模塑条件下压力、传热、光照等加工条件,获得树脂成型过程中尺寸收缩率的测定结果。研究得到压力为5 ...

  • 四驱混合动力轿车驱动工况无迹卡尔曼车速估计

    针对驱动模式复杂多变的四驱混合动力轿车,考虑其后轮毂电机驱动转矩的准确可测以及既定模式下前驱动轮转矩的可推算性,结合电子稳定程序(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系统传感器信号,提出无迹卡尔曼车速估计算法。搭建四驱混合动力轿车仿真平台,其集成了驱动系统模型、非线性7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和统一轮胎模型。基于车辆动力学...

  • 空气弹簧模型研究

    基于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及工程热力学等理论建立一种包括节流孔、连接管路和各个气室的空气弹簧非线性动力学模型(TPL-ASN模型)。利用SIMPACK动力学仿真软件及自行编写的空气弹簧动态特性仿真软件ASDS分别建立包含等效模型、线性模型和TPL-ASN模型的1/4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某高速动车组空气弹簧进行不同激励幅值和频率下的动态特性仿真分...

  • 半主动悬挂高速列车稳定性研究

    运用非线性分叉理论,对半主动高速列车的蛇行运动稳定性开展了全面研究。建立高速列车模型、半主动减振器模型、半主动控制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半主动高速列车联合仿真模型系统。详细分析高速列车动力学系统中影响稳定性的主要非线性特征:轮轨接触几何非线性和抗蛇行减振器非线性。利用演算法计算不同非线性特征组合下的高速列车在采用被...

  • 基于全局敏感性分析和动态模型的复杂非线性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针对复杂非线性系统多参数优化设计不仅计算工作量大,而且难以获得理论上最优解的问题,提出将全局敏感性分析和动态模型技术相结合的多参数多目标优化策略。通过基于方差的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精简系统模型,确定敏感参数,并构造基于敏感参数的多目标模型,采用 NSGA-II 遗传优化算法得到当代最优解。优化过程中,模型和搜索空间不断更新,最...

  • 混合动力发动机动态轨迹优化研究

    混合动力发动机动态工况变化贯穿于其运行过程的始终,因此对该动态过程进行优化并获取发动机的最优动态轨迹对于提高发动机经济性和排放性具有重要意义,而驱动电动机对于整车动力需求的补偿也使发动机运行轨迹的控制成为可能。针对混合动力发动机动态轨迹优化问题,采用场协同理论建立混合动力发动机动态工况效应场,并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将动...

  • 装备支承件的自适应仿生设计基础研究

    自然界中各种性能卓越的拓扑构型为人类在工程领域所进行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无穷尽的灵感源泉。本文从生物结构对于自身功能与外界环境所表现出的种种自适应现象与规律中汲取灵感,提出仿生构思,进行仿生设计,为装备支承件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与实现手段。

  • 基于自锁原理的汽车双质量飞轮安全装置设计研究

    结合周向短弹簧汽车双质量飞轮的设计开发,提出基于自锁原理的双质量飞轮安全保护装置,实现在飞轮失效时,能使初级飞轮与次级飞轮自动楔入、自锁联为一体,避免了行车事故的发生,且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的特点。通过建立考虑摩擦的力分析模型,导出能确保自锁的形状约束的型线方程,在此基础上,应用Winkler弹性理论,构建出基于形状约束...

  • 空投装备气囊缓冲系统评价方法

    以热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为基础,建立装备-气囊系统有限元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系统的精度较高,可以用在下一步的仿真分析工作中。针对缓冲气囊的复杂非线性模型计算规模大、难以进行大规模计算的问题,以着陆初速度、初始侧倾角、初始俯仰角、横向速度和地面坡度为变量,分别以最大冲击加速度、最大侧...

  • 中高温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向心透平气动设计研究

    对中高温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有机工质进行对比分析;对发电系统的有机工质向心透平进行设计研究。根据给定的热源参数和发电功率,对甲苯、C12(十二烷)、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MDM(八甲基三硅氧烷)、MM(六甲基二硅氧烷)等工质进行详细的气动设计和多参数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用甲苯为工质进行向心透平气动设计、三维造型...

  • 周向重叠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油-水传热性能试验研究

    对倾斜角为12°、16°、20°、24°和28°的周向重叠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换热器采用公共壳体和可更换管芯结构,热流体与冷流体分别为70℃左右的导热油和11℃左右的冷却水。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周向重叠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总体传热系数、壳侧传热系数、壳侧压降和综合性能综合指标ho/Δpo...

  • 双凹槽叶顶结构下的轴流风机性能及叶片振动特性研究

    叶顶采用双凹槽结构是一种通过有效阻碍叶顶泄漏流进而改善叶轮性能的措施之一。基于 FLUENT 数值模拟软件,以 OB-84型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为研究对象,模拟风机在原叶顶及三种不同开槽深度的双凹槽叶顶下的性能,探讨间隙内部及其附近泄漏流场变化及损失分布特征;并利用ANSYS有限元动态分析模块校核原叶顶及双凹槽叶顶时叶片的振动特性。研究...

  • 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振动机理及试验研究

    电液伺服系统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非线性振动、噪声、冲击和爬行等异常现象,而且诱因不易确定,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根据非线性动力学原理,建立电液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研究,探索非线性液压弹簧力和非线性摩擦力等非线性因素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指出非线性液压弹簧力作用可以用Duffing方...

  • 用于核主泵屏蔽套的哈氏合金薄板激光焊接工艺基础

    第三代核电站(APl000)用非能动式核主泵采用屏蔽式电机,而屏蔽式电机中屏蔽套的精密制造是保证核主泵正常工作的基础。套体材料为超薄哈氏合金(Hastelloy C-276),制造过程包含对套体进行焊接加工,这是核主泵屏蔽套制造过程的难点和重点。

  • 时序效应对导叶式离心泵内部压力脉动影响的数值分析

    为了研究时序效应对导叶式离心泵内部非定常压力脉动的影响,基于雷诺时均(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PANS)方程,在0.6Qd、1.62Qd两个非设计工况下,应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导叶在一个栅距内的5个不同时序位置下泵内部流动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得到导叶和蜗壳流道内压力脉度强度分布随不同导叶时序位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导...

  • 平板类微小零件装配控制策略与软件架构研究

    针对不同尺寸的平板类微小零件装配问题,将视觉技术引入到微装配作业中,对微装配控制策略和软件架构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微小零件结构特点、尺寸与装配精度要求,提出“Look and move+Visual servo”相结合的微装配控制模式,采用由界面层、数据层和逻辑层组成的分层软件架构,建立基于视觉的真空吸附式微装配系统平台。围绕集成化、可复用性...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