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红山含黄玉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能力分析

赵蕾; 于津海; 王丽娟; 谢磊; 孙涛; 邱检生 矿床地质 2006年第06期

摘要:对闽西南红山含黄玉花岗岩进行了IAM-ICPMS锫石U-Pb定年以及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红山花岗岩具有富F和高演化的地球化学特征,富含稀有和有色金属成矿元素,如Sn含量为(15.3~54.0)×10^-6,W含量(3.04~14.9)×10^-6,Nb含量为(22.5~36.7)×10^-6,Ta含量为(3.37~7.31)×10^-6,U、Th含量分别(6~30)×10^-6和(12.1~36.4)×10^-6。与含矿花岗岩的对比研究表明红山花岗岩很可能存在与之有成因联系的Sn、U矿床。地球化学填图显示了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带变化,指出与红山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最可能发生在岩体的东南端,即116°8’E~116°10’E和25°29’N~25°32’N的区域。锫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红山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期(~226Ma),因此,其在形成时代、地质产状和成矿作用上不同于华南大多数形成于燕山晚期的含黄玉花岗质岩石。南岭基底变质岩富含W、Sn、Nb、Ta等成矿元素,它们是华南(特别是南岭地区)含矿花岗岩中成矿元素富集的最主要物质来源。

关键词: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对比成矿预测含黄玉花岗岩红山岩体

单位:壳幔演化与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江苏南京210093;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江苏南京210007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矿床地质

北大期刊

¥768.00

关注 25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