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科学中国人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科学中国人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创刊时间:1993
  • 国际刊号:1005-3573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100041
  • 国内刊号:11-3292/G3
  • 邮发代号:82-592
  • 全年订价:¥ 120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科技速递
  • 本刊讯
  • 封面人物
  • 封底人物
  • 封二人物
  • 中国论坛
  • 创新之路
  • 政策跟踪
  • 科技博览等
  • 驰骋海疆 敢为人先

    2009年2月中旬,在太空卫星相撞之后,英国报纸又爆出了英法两国战略核潜艇在水下相撞的新闻,并在随后得到了官方的确认,很快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

  • 左走or右行?——文理分科问题深度聚集

    曾几何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流传在神州大地的“硬道理”影响了几代学子的命运,也在众多的文科生心里种下阴霾;近年来,关于理科生普遍“没文化”、“缺常识”的批评,又让理科生们陷入尴尬境地。

  • 献“身”科学的科学家

    在人类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曾有许多科研人员献出宝贵的时间、金钱、家庭乃至生命。科研的进展伴随着健康的无声流逝,对科学的追求让他们无惧伤痛、甚至死亡!本期将盘点为科研工作付出健康乃至生命的科学家,以飨读者。

  • 白云深处有人家

    这是人与自然之间美丽的和谐。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壁岩无阶,高楼仰止。若非身临其境,怎能瞻得这般奇景!

  • 海上依稀大同梦——上海大同大学

    大同大学是民国时期上海十分有名的私立大学之一,尤以理工著称,有“北南开,南大同”之美誉。另一方面,立达学社——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团体——创办与维持大同大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同可谓“爱国办学的范例”。

  • 中国土壤学会 奖励

    中国土壤学会奖 为表彰对我国土壤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著业绩和成就的中国土壤科学工作者,特设“中国土壤学会奖”。用以表彰在土壤科学研究,科技成果应用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中国土壤学会会员。该奖主要针对个人。

  • 新书推介:《对科学的反思和批判》

    在新闻出版业空前繁荣的今天,出版物层出不穷。而节奏过快的生活和工作,使得读者无暇挑选其中的精品。为此,我们特意开辟“新书推介”栏目,旨在介绍图书中的精品,以飨读者。

  • 《自然》:一个中国实验室成为了一种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晶体的唯一来源

    “陈创天的实验室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研制这种晶体的实验室。”《自然》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创天院士率领的团队发现了一种最新的光学晶体氟代硼镀酸钾(KBBF晶体)。KBBF能够缩短激光波长.装备该晶体的各种激光器能发出具有极窄频宽的紫外光波,可测量固体电子能级的分辨率达到360微电子伏特;并可用于建造超高分变率光电...

  • PNAS:科学家利用植物制出大量抗HIV蛋白

    美英两国科学家近日利用植物大量制造出一种蛋白,该蛋白有助于预防HIV的传播。这向着开发出基于蛋白的商业HIV杀菌剂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由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小组利用改良的烟草花叶病毒,

  • 盖茨基金会未来5年为中国提供3300万美元资助结核病研究

    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与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比尔盖茨宣布:“中国卫生部与盖茨基金会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建立伙伴关系。”盖茨表示,基金会在未来5年内为中国提供总额为3300万美元(2亿元人民币)的资助。中国卫生部将负责领导该项目的实施。此次合作项目秉承比尔盖茨一贯倡导的创新理念,旨在运用最新的结核病防治技术,加强结核病的诊断...

  • 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新解:盐湖是罪魁

    一个国际科学小组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可能是由大盐湖引起,盐湖排放出的卤化气体改变了大气成分,导致植被遭到永久性破坏。这是大约25亿年前,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地球上90%的动植物逐渐灭绝。之前,这次地球生物大灭绝被认为是火山爆发、行星撞击或者甲烷水合物导致。这一新理论是根据与今天的生物化学和大...

  • 德国研究发现感冒时间长短与基因有关

    流感来袭时,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在几天内轻易打败流感,而其他人则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死去呢?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德国研究人员发现,这可能与人体内基因有关。德国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老鼠进行了研究。在感染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系统的过激反应导致了流感让老鼠致命的严重后果。在实验中,

  • 第345次香山科学会议研讨“工程研究与国家战略”

    以“工程研究与国家战略”为主题的第345次香山科学会议3月31—4月2日在北京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师昌绪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詹文龙研究员、铁道部傅志寰高级工程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屠海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杜澄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 哈勃望远镜遗弃图像中发现新系外行星

    天文学家们最近重新研究了“哈勃”望远镜15年来拍摄的大量图像和数据档案,并从中发现了一颗此前被人们忽视的新的系外行星。为了进一步探索环绕HR8799恒星运转的某颗行星的更多信息,天文学家们认真研究了“哈勃”望远镜15年来所收集的大量图像数据档案。天文学家采用一种遮光方法,把已观测到的恒星的明亮光线屏蔽,这样就有可能发现环绕该恒...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近期推出世界数字图书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该组织将于4月21日正式推出“世界数字图书馆”,这个网上图书馆收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作品资料,届时将把人类的精神财富集中呈现在公众面前。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斯比林顿于2005年向教科文组织提议创建数字图书馆,希望能够收集全球的珍贵书籍、手稿、海报、邮票以及工艺品资料等,让全球的互联网用户共同分享。...

  • 大型天文望远镜助力我国天文学发展

    正在进行中的2009国际天文年“天文学100小时”活动再次激发了人们对天文科学的热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了解到,我国的天文观测水平近年来迅速提升,多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天文望远镜相继开工或建成,睁大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眼睛”,也令国际天文学界刮目相看。

  • 火眼金睛把脉“失效”蛛丝马迹探查“究竟”——访我国著名失效分析与预测预防专家钟群鹏院士

    三月,阳春白日风在香。 早春的北京,空气中都透着清新的味道。记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见到钟群鹏院士时正是在这样一个明媚的早晨。钟老穿着米色的西装,戴着金边眼镜。接近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他一直坐得很端正,面对记者的采访,也一直带着笑意,很和蔼。但是,每每讲到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和知识,他的表情又一下严肃认真起来,我想,这就...

  • 心怀报国情 身系惯导业——专访著名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汪顺亭院士

    “对于我所从事的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业的发展,一个人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把个人的工作融入到集体劳动之中,才能有所作为,作出一些贡献”。——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汪顺亭院士语

  • 检测技术标准化研究引领食品安全科技进步——访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庞国芳院士

    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脉搏跳动,要时刻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的需要和国际接轨一脉相通。

  • 铁血丹心昭日月 自有芬芳满人间——追记广空某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原团长张绪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伊曼纽尔·康德

  • 精勤不倦 傲迎一个又一个科技的春天——记重庆大学测试理论与测试仪器专家秦树人教授

    秦树人教授于1999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持的“21世纪仪器仪表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智能虚拟控制件”的概念,同年他又相继提出”智能控件化虚拟仪器的形成”与“虚拟仪器拼搭场”的概念,白此“智能虚拟控件和控件化虚拟仪器”在内容和形式上形成了完整的模式,称为“秦氏模型”。

  • 放眼前沿,让世界沟通无限——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机器翻译专家宗成庆研究员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塞缪尔·厄尔曼

  • 智周万物 道济天下——记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卢建川

    2008年12月29日下午,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广场前鲜花簇拥,一派喜庆。“成都企业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在这里举行。本次大会对成都市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1O家企业进行表彰,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榜上有名。该研究所于2005年10月荣获第一批“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同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

  • 了解地震,接受地震,应对挑战:构建新世纪地震灾害防御体系——记中科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史保平教授

    人类生活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地球上,而地震,火山喷发等则为地球动力学演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事实上,板块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地震,火山喷发对人类社会是具有破坏性的,但同时对于人类生存又提供了关键的条件:火山爆发产生的水,二氧化碳等提供了生命必需的物质,同时也使得地球保持足够的温度(类似温室效应)。

  • “Indel诱变假说”之轨迹透视——记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田大成教授

    《自然》评审专家Kondrashov在对“Indel诱变假说”的评价中这样写道:“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富有启迪的发现,将会在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 谋·动“中国芯”——记威盛集团副总裁、中国区行政长徐滔

    干练的气质、和蔼的笑容,这是初次见面徐滔留给人的印象。 从2000年加入威盛到现在,徐滔已经在威盛待了9个年头。谈起这9年,徐滔的感觉是很辛苦,不过他认为“很值得”,因为在这9年的时间,他亲手推动了威盛中国的快速成长,使得“中国芯”成为中国IC产业以及IT产业的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

  • 携数字为便民 铸医魂以利患——访解放军第251医院院长王景明

    作为医生,他有双“回春妙手”,拿起手术刀,能让病人起死回生。他兢兢业业,心系病患,近年来以第一作者的名义在20多种学术期刊10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四等奖4项、医疗成果奖3项。

  • 寿天德:怀仁而立 创新以恒

    他是我国著名的视觉神经科学家; 他为人崇尚道德,舍己为公,仗义执言;学术上精益求精,勇于探索,敢为人先;

  • 向世界制造业第一方阵不懈冲击的人——记“全可控涡离心式压缩机”科研和产业化领军人物、西安交通大学王尚锦教授及其团队

    写在前面 初到西北,我膜拜的是这一片堆积历史文明的皇天后土,感叹于这神奇土地上文化积淀之厚重;而今,我膜拜的还有这里的一群人,感叹于他们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这批生活在祖国西北地区的创业者,将自己的人生默默植根在这块经济并不发达的土地上 ,

  • 放飞的科学梦想——记我国航天医学工程专家王宪举

    2008年,“神舟7号”一飞;中天,第一次将中国人的足迹真正印在了茫茫太空。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