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科学中国人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科学中国人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创刊时间:1993
  • 国际刊号:1005-3573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100041
  • 国内刊号:11-3292/G3
  • 邮发代号:82-592
  • 全年订价:¥ 120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科技速递
  • 本刊讯
  • 封面人物
  • 封底人物
  • 封二人物
  • 中国论坛
  • 创新之路
  • 政策跟踪
  • 科技博览等
  • 勤来半生扬国粹 换取浓浓药草香——记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暨南大学岭南传统中药研究中心主任、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曹晖

    2015年属于中国人的荣耀少不了"科学中国人"。这一年,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的获得者——屠呦呦女士,成为中国本土科学家中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第一人。这位一生习惯了朴素、低调的科学家最后将荣誉归功于"中医药现代化的胜利";这一年,基础医学与药学领域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授予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暨南大学岭南传...

  • 从“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结构转型——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任继周

    专家简介:任继周,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草学会首席顾问。主要学术成就为建立了我国高山草原改良利用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措施,提出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草原季节畜牧业、草地农业系统理论、畜产品单位,开展草坪应用研究等。

  • 脑功能障碍康复:从“脑中魔镜”到“治身疗心”——兼评《神经现象学:整合脑与意识经验的认知科学哲学进路》

    脑卒中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脑卒中的筛查、防治与康复已经受到我国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将来自当下基础科学的前沿成果转化到脑卒中患者康复上来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中国康复医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 明者因时而变 智者随世而制——浅谈“中兵人影”系列装备研制过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长期以来,我国气象探测的科学研究人员与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者们,一直被两大问题所困扰:探测装备依赖进口、作业装备缺少先进性。高昂的进口价格,低效率、低可靠性、低安全性的装备严重制约我...

  • 游少鸿:让科研检验环境之光

    水是生命之源,土地是生命之根,这些资源都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根本。据悉,我国水资源重度污染地区范围在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日常饮水安全,严重影响到生态平衡;而由于人类活动、风力和水力搬运的自然物理和化学迁移过程等,很多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对周围生态环境质量造成恶劣影响。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科学与艺术

    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详见2016年8月综合刊邀请函)本次活动陆续收到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和知名学者的来信来稿,经《科学中国人》编委会与西泠印社出...

  • 杨立新:人生如棋 科研如棋

    在日常紧张的科研、交流和教学工作之余,杨立新已经极少有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了,但是只要有片刻的功夫,他一定会摆上棋盘找人杀上一盘或者独自一个人打谱,这种在别人眼中又费脑子又劳心的事儿,在杨立新看来却是一种最佳的放松和休息方式。

  • 生命不止 攀登不息——记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徐至展

    77岁的徐至展每天清晨提着一个黑色布包,迈着有点急切的步子走向办公室。2016年是他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的第50个年头,近半个世纪以来,他致力于开拓与发展我国强激光科学技术并进而超强超短激光与强场物理新领域及其重大应用,为中国上述当代重大科技前沿领域的开创与发展并进入国际最前列作出了先驱性杰...

  • 薪火传承育人才 思源致远向未来——记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杰出大学校长奖获得者谢绳武

    120年前,在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之际,中国近代实业家盛宣怀和一批有识之士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跨越三个历史时期,百廿交大在漫长的峥嵘岁月中,始终与国家兴衰相伴而行。"国家兴则交大兴,国家有难则交大有难。"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谢绳武发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前校长,...

  • 铸造进出口产品安全“金盾”——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群像

    有这么一个团队:他们守护在北京口岸上,对进出口的食品、化妆品、纺织品、玩具、动植物及其产品、机电产品等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测。他们日复一日地工作,为国人安全食用、使用进口产品注入了一剂"安心针",也为我国出口产品避免与贸易壁垒"撞车"铸造了一面"金盾"。他们做着最接地气的研究,拥有"中国最具实力的质检机构之一"的口碑,却往...

  • 超前思维 筑梦芯片世界——记国家“”特聘专家、伦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胡川

    他有在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英特尔集团工作和担任高级科学家的丰富经验。14年来,他在英特尔管理与美国几十所主要大学合作的研发项目,跟全球的半导体行业同行和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推动行业和英特尔前沿产品量产制造;以及跟DARPA、SRC等政府和半政府机构合作的独体工作经历,他积累了丰富的工程项目咨询、设计和管理经验。

  • 开启粒子“加速”梦——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唐靖宇研究员

    空气里面有什么物质?宇宙起源于哪些物质?从以前的放大镜、显微镜,到后来的粒子加速器,人类探索物质结构和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脚步从未停止。借助现代科技之力,研制日益先进的精密测量仪器,"剥开"物质表皮,更深层次的细胞、分子、原子、原子核、甚至更基本的粒子,才能一一展现在人类面前。粒子加速器就是这些精密测量仪器中堪称最为庞大和复杂...

  • 力学百变“艺术家”——记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副教授张一慧

    专家简介:张一慧,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副教授。2011年,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获博士学位。2011?2015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先后担任Postdoctoral Fellow和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2015年入选中组部"青年",进入清华大学工作。2016年入榜MIT Technology Review"世界杰出青年创新家"(TR35...

  • 于无声处——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第十四研究所首席专家杨广平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国家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信息化装备研发的先驱者,是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型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当记者慕名来到金陵名城南京,中国工业雷达的发源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简称十四所),庄严静谧的气氛让人肃然起敬。宽敞的办公室内,除了一台电脑...

  • 开拓地下工程 见证时代变迁——记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教授王永红

    盛夏的北京,烈日炎炎,记者如约在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见到刚刚抵京的王永红教授。说走就走,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王永红的语速很快,笑声爽朗,话语间透露出他对工作的激情。他述说着我国隧道地下工程的新发展,为记者描绘出一副壮美的宏图——不远的未来,地面上只有高速公路、绿草红花和蓝天碧云,而工厂、商场等设施都被将移至...

  • 余德平:新时代的“机械师”

    20世纪,技术融合成为科技创新的一大法宝,在这一背景下,人类拉开了"机电一体化"的序幕。机械和电子的融合,使古老的机械工业焕发青春,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有一位青年科学家,正在用心地打造着一流的机电产品,他就是余德平。研产专家"2015年,我们设计的层流型等离子体发生装备,可应用于等离子体表面...

  • 徐丰:一心向“SAR”的科研人

    2016年8月10日,高分三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简称S A R)成像卫星,代表着我国星载SAR技术已到达国际先进水平。SAR是一种主动式的微波对地观测系统,可安装在飞机、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平台上,它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对地实施观测。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而...

  • 蒋帆:生物分子计算机模拟的探索者

    当计算机技术和生命科学相融合,将会强劲地加快药物研究等领域的发展脚步,有助于攻克癌症等重大疾病,对于人类生活的改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蒋帆,中国生物分子模拟研究中的后起之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就认准了这一方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立志在这片领域上开疆拓土,做出具有特色的工作,...

  • 查礼:坚持走“接地气”的科研之路

    对于从事"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人来说,一年一度的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堪称不容错过的盛会。迄今为止,原名Hadoop in China的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Big Data Technology Conference,BDTC)已成功举办9届,发展成为涵盖各类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的探讨、分享业界商业项目合作洽谈和资源对接的综合平台,是亚太地区举办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对...

  • 自主创新 进军“深海”——记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与科学技术学部副教授李轶

    专家简介:李轶,2004~2008年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职Research associate。2012?2014年于英国剑桥大学化工系核磁研究中心任职博士后。2014年5月回国加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任职海洋与科学技术学部副教授。

  • 刘某承:以科研守护生态

    刘某承是个典型的"80后",但进入生态科研领域已有10多年。一路走来,他踏实科研,从当年意气风发的理学学士、生态学博士,一步步成长为如今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副主任。所有的动力都源自刘某承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办公室里总能看到他伏案疾书的身影,试验地里他一待就是10来天。

  • 坚持与激情铸就高分子界面/生物界面检测技术——记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卢晓林

    先进检测技术是现代生物学与材料学取得巨大进步的核心推动力,是人们在对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认识需求日益加深的基础上产生的。探测并了解界面的结构和性能对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应用于诊断、治疗以及替换或修复损伤组织和器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卢晓林在这方面有很深的认识,他利用非线性分子振动光谱专...

  • 城市供水安全“守门员”——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陈超

    "千里井,不反唾",这个寓言故事是中国古代先贤对于保护供水安全,防止水源污染的最早告诫之一。作为现代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研究的青年学者,陈超也一直在践行这句古训,默默地构筑城市供水安全线。应急供水是一种极限运动2005年11月13日,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爆发,导致哈尔滨市400万人停水4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对我国社会、政治、环境等方...

  • 安兴琴:同呼吸 共命运

    现代社会,科研领域已不乏女性身影。她们在投身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努力维系着工作、家庭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初次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安兴琴研究员,只觉她声音温柔恬静,不疾不徐,自信的微笑足以感染每一个人。几次约见,都因各种原因错过,终在冬月的一天下午,记者在一处咖啡馆见到她。如音如弦,琴墨潇潇。冬日北方大地上的萧瑟之境为安兴琴的温婉...

  • 为超精密制造和检测技术保驾护航

    在医学上,检测肿瘤标志从而及时有效地进行肿瘤治疗;在军事上,有效提高系统的精确度,增强军事作战能力;在工业上,集成电路板生产过程可更有效监测电路线路连接及器件损坏等质量问题,提高生产质量水平。这些都是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研究员孔令豹和他所在的团队积极研究探索的方向。为超精密制造和检测技术保驾护航,是孔令豹一直以来的...

  • 科教大事

    国务院日前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超前部署应用基础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形成领跑世界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将北京打造为世界知名科学中心。一是推进三大科技城建设。统筹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

  • 高校学生校外实习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与控制

    高校学生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知识产权问题。笔者对高校学生校外实习中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与控制进行探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有助于高校学生在校外实习中对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风险加以防范和规避,这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将会对其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的创新创业活动产生有益影响。

  • 引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天津海河教育园区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到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480万人。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对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进一步界定,重新划分了我国的教育体系:今后的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还要...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