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科学中国人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科学中国人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创刊时间:1993
  • 国际刊号:1005-3573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100041
  • 国内刊号:11-3292/G3
  • 邮发代号:82-592
  • 全年订价:¥ 120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科技速递
  • 本刊讯
  • 封面人物
  • 封底人物
  • 封二人物
  • 中国论坛
  • 创新之路
  • 政策跟踪
  • 科技博览等
  • 科学与艺术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从1985年起,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他是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 技术引领时代——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博士生导师、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吴志刚

    2016年7月27日.材料领域顶尖杂志《先进材料》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1篇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一种基于PDMS.拥有柔性、粘性和可拉伸性的表皮电子材料》。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博士生导师吴志刚是论文的通讯作者.其课题组的第一位博士生张硕.是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

  • 科技名刊精选

    国际合作遗传研究 Nature封面:古人类DNA。Nature杂志第762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来自多样地理种群的787个高质量基因组。非洲人的预估变异累积速度慢于非洲以外的人:此外,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安达曼原住民来自早期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类的遗传并不显著,但是与其他非非洲种群起源相同。

  • 吴庆洲:和时间赛跑的中国古建筑大师

    时光是眷顾吴庆洲的。见过吴庆洲的人,或许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岁月的痕迹在这位年入古稀的老人身上并不能相符地显现。他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健康矍铄、快乐而淡然。

  • 达尔文、华莱士与人类演化

    19世纪中叶,英国人类学家华莱士(Wallace)在东南亚进行田野工作时,不幸感染疟疾,他发烧得很厉害,只能在床上养病。卧床期间他突然灵机一动,很兴奋的提笔给一位权威达尔文写了一封长信,他在信里叙述了自己突如其来的一个想法,请这位前辈给予一些点评,并希望他介绍一个会对此理论有兴趣的学报,让这个想法可以公诸于世。

  • 一位科学家的梦想与荣光——记浙江博和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祝先潮博士

    当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打开探索生命之谜的大门,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生物制药技术已然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成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科学和经济发展的核心。

  • 包云岗:数据为马“云端”驰骋

    包云岗的一天经常是从早上六点钟的晨跑开始的,这大概是他到目前为止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个人爱好之一。吃过早饭,他会打开笔记本忙一些个人事务,作为中科院计算所的博士生导师,最近没少为学生们的前途操心,他会根据每一个博士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建议。

  • 人际交流的认知神经科学——记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卢春明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与人之间不仅要交流思想,传递知识,而且还要构建复杂的社会关系。这种交流的需求在刚刚出生的婴儿身上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只不过她们只能通过哭声来传递信息。

  • “纳米防伪”开拓者——记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叶志成

    纳米时代,我们将迎来一场新的战争。一场”防伪“大战即将拉开,“偏振变色纳米光学膜技术”就是它的主角,而实现这项技术的正是厦门为纳光电有限公司,其技术负责人则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叶志成。

  • 董光辉:健康守护者

    近年来,北方”雾霾”事件和南方”光化学烟雾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更严重的是,大气污染会对人群健康产生巨大危害,其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所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 数据新时代 统计显锋芒

    1854年,伦敦发生了大规模的霍乱,很长时间没办法控制。一位医师用标点地图的方法研究了当地水井分布和霍乱患者分布之间的关系,发现一口水井位于霍乱病例地理分布的中心,借此找到了霍乱暴发的原因:一口被污染的水井。

  • 编织无线之“网”——记上海交通大学无线通信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智勇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们背后的技术“灵魂”,就是无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具有传输快、可移动、使用方便、覆盖范围广等优点。近年来,无线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已经使人类各方面的生活愈发便捷。

  • 以硬件技术服务中国互联网发展——记国家“”特聘专家、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徐匡一

    一副大框眼镜架在鼻梁之上,眉宇间多了几分祥和,风度儒雅的徐匡一坐在记者对面。他声音浑厚低沉,沉稳而踏实。如今转型做教授的他,1952年在台湾出生,25岁赴美,此后在美国一待就是30多年,从事通信系统设计。

  • 复杂网络信息挖掘的先行者——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阿里巴巴复杂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吕琳媛

    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对数据价值的发现和挖掘,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当大众对大数据的应用还停留在浅层的海量信息筛选、分析时,科学家们却早已在生命、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和网络之中探索大数据更深层的价值。

  • 贾云健:“顶天立地”做科研

    2014年,备受全球推崇的知识传播平台——TED迎来30周年,在其重庆大学分会场举办的TEDXCQU大会上,该校年轻的博士生导师贾云健做了一个关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演讲。

  • 朱帮助:为中国碳市场发展保驾护航

    2006年10月19日,一场“碳风暴”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地刮起。掀起这场“碳风暴”的是由15家英国碳基金公司和服务机构组成的、有史以来最大的求购二氧化碳排放权的英国气候经济代表团,,这些手握数十亿美元采购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国际买家,所到之处均引起了众多中国工业、企业的关注。

  • 台风动力学的探路者

    每逢夏季,台风总是肆意”扫荡”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出生于福建福州的陈光华,从小便亲身感受到台风的可怕威力,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

  • 孙奇福:网络编码领域的“尖兵”

    2000年,当网络编码首次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它就改变了通信网络中信息处理和传输的方式,成为信息理论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 张国锋:探寻神秘的量子世界

    世界变幻莫测,科学向喜爱它的人们展开巨大的怀抱。19世纪末20世纪初,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出现使当代物理学的研究多了两个新的方向。

  • 探索基因功能的生物“医师”

    20世纪中叶,生物医学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它是一门前沿交叉学科,由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三者结合而成,是解决生命科学,尤其是医学问题的“利刃”,也是各国竞争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

  • 尤飞:曲突徙薪 防患未然

    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的一大源头,火灾“四面体”(可燃物、助燃剂、引火源和循环链式反应)在不同条件下演变为各种特殊火灾并滋生复杂问题,令人防不胜防。

  • 中药安全性的客观评价者——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梁爱华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统称,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有些中药的毒副作用尚未为人们所清楚地了解,由于有些中药本身有毒性。

  • “电子陶瓷”科研道路上的尖兵——记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侯育冬

    打开手机外壳,你就会看到许多精小的贴装电子元器件,其实这才是手机的“真身”,而电子陶瓷则是其最主要的材料之一。电子陶瓷,是在电子技术领域应用的功能陶瓷,通过对晶粒、晶界和尺寸结构的精密控制,获得了能够利用电、磁等性质的”超能力“,目前,它在信息能源,家用电器、汽车电子等方面都有广泛地应用。

  • 中药分析辨成分 代谢组学阐方剂——记首都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教授李中峰

    2011年4月,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中国中医药将面临着在欧盟全面退市的风险。2014年,英国药品管理局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的销售,将中药拒之门外。

  • 探寻学科交叉的创新魅力——记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张捷

    物含妙理总堪寻。科学的征途总是充满了奥妙,回首近百年的科学史,有四成以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成果来自多学科融合创新,学科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开启当今科学殿堂的金钥匙。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评价”交叉学科是一个非常有前途、非常广阔而又重要的科学领域!”

  • 把控防冰减灾未来之域——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郭新蕾

    水,是地球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之基,更是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就目前来说,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

  • 行走在青藏高原上——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李国彪

    根据化石的垂向分布探索生物进化发展的规律,研究地质时期海洋环境及其演化,这就是李国彪的工作,这些年,李国彪几乎走遍了青藏高原,在他的足迹背后,是他对地层古生物及古海洋的热爱与执着……

  • 在材料与能源领域里闪光——记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部教授郑绍辉

    每当说起有机太阳能电池和燃烧机理等课题时,国家回国人员择优项目入选者、重庆市百人计划专家、重庆市特聘专家、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部教授兼部长助理郑绍辉总是侃侃而谈。

  • 孙同文:一片冰心为医学

    2016年1月28日,中新网,搜狐等多家媒体网站上均报道了一则新闻: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健康报社主办的”传递健康,传承希望——2015年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推选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 未来驱动创新 科技改变世界

    根据普华永道今年公布的全球CEO年度调研,对于问题“未来五年里,什么因素最有可能塑造行业利益相关者的业务期望“,CEO们明确表态,指出科技进步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因素。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