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科学中国人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科学中国人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创刊时间:1993
  • 国际刊号:1005-3573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100041
  • 国内刊号:11-3292/G3
  • 邮发代号:82-592
  • 全年订价:¥ 120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科技速递
  • 本刊讯
  • 封面人物
  • 封底人物
  • 封二人物
  • 中国论坛
  • 创新之路
  • 政策跟踪
  • 科技博览等
  • "人造太阳"中国再次领跑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日前宣布,我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文名为东方超环,简称EAST)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 我国发射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

    6月15日,我国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实现了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填补了国内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的一大空白。该卫星工程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实施,经中科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多单位联合技术研发。

  • 中国计算机科学论文占全球23%

    7月11日,中欧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20周年庆祝会议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举行。会上对外了《中国20年科研领域的指数增长》报告,其中提到,2017年中国在计算机领域科学论文占全球的份额达23%,而这一比例在1997年则低于2%,相当于20年增长了10倍之多。

  • 中科院揭示哺乳动物胚胎染色体3D结构重编程规律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刘江团队和上海科技大学黄行许团队合作,揭示了哺乳动物成熟精子和卵子染色体3D结构以及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结构的重编程变化,相关成果已于日前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 中国制造永动力“彩虹”无人机

    2017年5月,中国最大的无人机——“彩虹”太阳能无人机的首次试飞成功.填补了我国无人机在临近空间领域的一项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第三个掌握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技术的国家。

  • 中德成功制备新型人工反铁磁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双聘研究员吴文彬带领课题组在氧化物自旋电子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制备基于全氧化物外延体系的人工反铁磁体,并观察到随外加磁场清晰的具有层分辨的分步磁化翻转模式。相关成果已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

  • 我国清洁能源汽车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近日,“2017中国清洁能源汽车高峰论坛”以“绿色发展与清洁能源汽车未来”为年度主题召开。与会专家深度分析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后指出,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以及相关标准法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 声音

    金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很多的科学原创工作不是靠逻辑思维得到的,而是一种顿悟,是一种触类旁通。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都应该是四面体,如工程师除了工程方面的技能,还需要科学、人文和艺术的支撑。所以,一个聪明的人不见得就能创新创造。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培养年轻人创新的素质要从创新教育开始,引导...

  • 科学与艺术(特稿)

    李政道先生曾在他主编的《科学与艺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一书中提到: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 2017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在京隆重开幕

    6月5日上午,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17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主持开幕式。

  • “2017世界移动大会·上海”举行

    6月28日至7月1日举行的"2017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刚刚落下帷幕,大会主办方GSMA宣布:今年的大会吸引了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7500名参会者,较2016年增加27%,参会人数再创新高。据主办方介绍,今年的大会涵盖了7个展馆,共容纳约600家参展商,其中过半参展企业为海外参展商。今年的会议活动吸引了超过3725名与会者,其中55%的代表为企业高管,包括...

  • 第三届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沪举行

    7月1日至2日,第三届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沪举行,4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合成生物学领域知名青年学者围绕合成生物学的最新前沿热点议题,如基因组合成与编辑、元件与底盘设计、线路设计和动态调控、代谢工程、基于基因和细胞的疾病治疗、环境修复、新技术与理论、生物安全与伦理等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 科技名刊精选

    Nature 最强镁合金 Nature封面: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捕捉到的超强镁合金薄膜的微观结构。Nature杂志第7652期封面文章报道了高强度的镁合金材料。这种合金由双相纳米结构造就,强度接近理论极限。纳米构筑晶态金属合金能得到高强度的材料,但随着应变的增强,这种材料往往会软化。

  • 闽系茶山:远洋茶路的魂与源——词与物的证据

    2017年4月28日到5月6日,北京大学茶马古道考察队在北京大学翁洪武科研原创基金等项目支持下,考察了福建主要茶山以及茶叶运输的水路和陆路,线路从福州、安溪、泉州、莆田、武夷山、建瓯到宁德。在中国各省区中,福建以茶类多、名茶多和茶业历史悠久而著称。

  • 求新求变 群星闪耀——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揭晓

    6月23日,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在京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泽山,因立足国家需求,解决了含能材料领域的多个国际尖端难题获"终身成就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樊代明获"杰出大学校长奖";华东理工大学光子学与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窦晓鸣、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

  • 科技筑就通向世界的路——记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争鸣

    五月中旬的北京,各国元首齐聚一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在千里之外,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也已提旱感受到了这个盛夏的炙热,只有在一场黄昏的阵雨之后才感觉到些许的凉意。

  • 张楠:投身科研是一场华丽的冒险

    在科研领域,女科学家们的存在一直是一个“物以稀为贵”的状态,尽管有些女性对科研有着强烈的热爱,但是一些客观因素总是阻碍着她们前进的步伐。坚持到底做科研,对于每一个女科学家而言,都是一个勇敢的抉择,一场华丽的“冒险”。

  • 心如平湖 上善若水——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林丹华教授

    21世纪是一个讲究幸福指数的时代,健康更是应有之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快速发展的医疗手段极大地保障了人们的生理健康。但与之相对的是,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一起提高,已经成为了人们身心健康的短板。这就使得心理健康研究被摆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上。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身心健康教学、科...

  • 冯刚:从理想到责任

    年仅37岁的斯坦福神经外科医生保罗·卡拉尼蒂,在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后,从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角度出发,记录下自己对生与死的体验。他认为即使早已完成了作为神经外科医生的所有教育和培训,也应该补上对患者设身处地着想这一课。

  • 持物理之矛 破化学难题——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江俊

    1877年,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和荷兰化学家范托夫创刊的《物理化学杂志》开始发行,这个时刻,被公认为是物理化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的起点。所谓“物理化学”,就是用物理之方法来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在这个交叉地带中,江俊乐此不疲的行进了10余年。“这是我非常热爱,也寄予无限期望的一个领域。”他说。

  • 周卫:创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之路

    "耰耡不惮勤,常恐地力瘦。"这首《艺圃》诗中直接点出了"地力",也就是土壤肥沃程度对于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随着科学的发展,"地力"的内涵越来越具体,比如人们已经知道土壤的水、养、气、热、生等状况,就是影响土地肥沃的重要因素,而土壤肥力正是作物高产的基石。

  • 跨越抽象数学到生物医学的鸿沟——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研究员王勇

    从古代科学时期,人类直观地认识自然界,并将所获得的知识包罗在统一的古代哲学之中;到近代科学时期,人类开始对自然界进行系统地观察、设计精确的实验,并初步建立起严密的逻辑体系;再到现代科学时期,科学的发展把人为分解的各个环节重新整合起来。在这100多年时间里,始终勃兴的交叉科学面对消除各学科之间的壁垒的挑战,有望填补它们之间边缘地带...

  •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一般难以察觉,而真正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大规模地震,在人们发觉时又往往为时已晚。2016年,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科学家首次检测到一种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就可观测到的重力信号,这种信号有望改进地震预警时间,推动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研究取得新进展。

  • 裴雪军:在电力电子应用研究中徜徉

    电力电子技术诞生至今已经近50年,特别是近年来更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和理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从人类对宇宙和大自然的探索,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再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到处都能感受到电力电子技术的存在和巨大魅力。这也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并使其飞速发展。华中科技大...

  • 杨飞:心向服务做科研

    科研工作者想获得第一手的研究数据就必须要深入实践。野外实地采样不仅耗费物力财力,可能还存在众多不确定的风险威胁。所幸在信息科技迅速发展时代,通过传感器对千里之外的物体进行拍摄所得电磁波的信息来分析与应用的一种技术——遥感,就能实现科研工作者对研究对象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大面积、全面地接收、处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

  • 李叶青:变废为宝 守护家园

    据调查统计,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泥的年产生量分别达到8亿吨和20亿吨、18亿吨和7000万吨。废弃物处置不当将成为一个重大的环境污染源,但如果将其加以循环利用,它将是巨大的资源库。经估算,我国可作为能源用的有机废弃物中蕴藏的能量约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

  • 陈元振:和电化学较真的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迫切希望发展新型电源技术来替代化石燃料和对环境有害的、效率低的电源类型。最近十几年来,锂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新电源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并逐步应用。其中,超级电容器因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能瞬间大电流快速充放电、工作温度范围宽等其他储能器件不能比拟的优势,在诸多领域得到应...

  • 杨金强:从“局外人”到“带头人”

    相对于传统经济学以"经济人"为理论前提,来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与各种经济关系及其发展逻辑、规律的科学,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资产定价是现代金融学核心任务的三大部分,其决策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业绩和经营的可持续性,从而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长期关注。

  • 马连博:在人工智能时代乘风破浪

    "我的研究,概括起来讲就是‘一点两面’。"马连博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说起话来干脆利落,"这个‘点’呢,就是以计算智能为出发点。两个‘面’呢,是指从复杂工业网络和大数据工程系统优化两个方面进行应用研究。"总结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马连博也是饱尝艰辛。受益于当今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的创新,无处不在的大数据、强...

  • 预见未来黑科技:光量子计算机

    5月27日,在贵州贵阳召开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正式"十大黑科技",其中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类单元中,中国光量子计算机获得"大数据类最佳黑科技奖"。这是继5月3日,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在上海正式研究成果"中国科研团队成功构建光量子计算机并首次演示了...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