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科学中国人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科学中国人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创刊时间:1993
  • 国际刊号:1005-3573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100041
  • 国内刊号:11-3292/G3
  • 邮发代号:82-592
  • 全年订价:¥ 120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科技速递
  • 本刊讯
  • 封面人物
  • 封底人物
  • 封二人物
  • 中国论坛
  • 创新之路
  • 政策跟踪
  • 科技博览等
  • 王玉皞--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王玉皞,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江西省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百千万人才省级人选.近5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感知,宽带无线通信与雷达联合系统,多载荷移动自组织网络以及信息融合方法等多个交叉学科领域.在上述研究领域承担或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企业科技协作项目10余项以及多个军工和企业科技协作项目,总主持和承担经...

  • 最早淀粉化石揭示早期动植物共栖现象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山西保德2.8亿年前的煤层中发现一种奇特的石松类大孢子,表面被一团圆形颗粒所覆盖,被认为是最早的淀粉化石,相关文章已经在线发表于Geology上.

  • 我国跻身欧洲专利局五大申请国

    欧洲专利局在3月12日的2017年度报告显示,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再创新高.2017年欧洲专利局共收到165590份国际专利申请,其中中国递交的专利申请数量达8330份,同比增长16.6%,这使得中国首次成为欧洲专利局五大申请国之一.

  • 我国率先打开太赫兹未来应用之门

    近日,我国科学家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应力调制器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先进光学材料》上发表.

  • 精神分裂症遗传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我国科学家在精神分裂症遗传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 “雪龙”号获得南极绕极流核心区域数据

    3月11日,正在南极阿蒙森海及附近海域执行海洋综合调查任务的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深入西风带中心海域和气旋影响区,获得了南极绕极流核心区域全深度断面的观测数据.这是中国南极科考队首次在西风带和南极绕极流核心海域开展的全深度断面观测,获得的数据对研究最近几十年南大洋水团和环流变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南海下部地幔真面目

    3月9日,国际地学刊物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Letters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Geochemical nature of sub-ridge mantle and opening dynamics of the South China Sea”(南海次海脊地幔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开启动力学),该成果报导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_349航次)在南海获得的扩张期洋壳化学组成,并首次揭示了南海下部地幔...

  • 成纤维细胞亚群调控肿瘤干细胞新机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苏士成团队运用细胞膜蛋白CD10和GPR77为化疗耐受相关的成纤维细胞亚群贴上“身份标签”,发现了-种新型表达CD10+与GPR77+细胞表面标记分子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此种成纤维细胞可显著促进乳腺癌与肺癌病人对化疗的耐药性,并为肿瘤干细胞的干性维持提供了环境,研究于《细胞》.

  • 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在新生个体免疫稳态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类病毒学研究所周洁教授和Dmitry Gabrilovich教授团队合作,揭示了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在新生个体免疫稳态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医学》.

  • 应激性心脏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张幼怡研究员团队开展白介素18剪切活化启动b-肾上腺素受体过度激活所致心脏炎症及纤维化研究,相关于《欧洲心脏杂志》.围绕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所致心脏损伤机制开展研究,从临床问题出发,分析在急性b-肾上腺素受体激活后,心脏炎症因子表达和心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

  • NLRP3炎症小体调控进展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强教授、孙洋教授研究团队开展磷酸酶SHP2通过与ANT1互作维持线粒体稳态从而负调控NLRP3炎症小体活化研究,相关研究于《自然-通讯》.

  • 基于支持向量机技术的智能恒虚警率检测器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水下航行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王雷欧及其合作者利用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技术,研制出一种智能的恒虚警率(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检测器,研究于IEEE Access.

  • 成对辐射奇异点体系中体费米弧和偏振态半核的观测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彭超副教授与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Marin Soljacic教授课题组、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系Bo Zhen助理教授合作,对非厄米系统的拓扑性质展开直接实验研究,成功观测到非闭合的费米弧(Fermi arcs)和偏振态半核(polarization half-charge)现象,相关于《科学》.

  • 共融机器人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吴豪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杨学军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黎明研究员共同撰写的观点文章,介绍了“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该计划旨在引导中国机器人领域学者深化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同时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文章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 类生命机器人研究进展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王文学、刘连庆研究员等与国内科学家合作,将类生命机器人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发表于Biophysical Journal.类生命机器人是近10年来机器人领域新兴的前沿研究方向,核心是将离体生命单元与传统的机电结构在分子、细胞和组织尺度上进行深度有机的物理和信息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基于生命功能机制的机器人系统,从而使机...

  • 超表面全息图批量化制备技术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微细加工与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罗先刚等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刻技术,成功实现了亚波长超表面全息图的批量化制备,相关于《先进光学材料》.

  • 锡烯中的超导电性

    清华大学物理系张定助理教授、徐勇助理教授和薛其坤教授研究团队报道了在薄至两个原子层厚度的灰锡-锡烯-中,发现了二维超导电性,并揭示了其拓扑非平庸物性,研究成果以薄层锡烯中的超导电性为题发表于《自然-物理》.锡烯的态密度受到了衬底的调制,导致了超导电性的出现.通过改变衬底厚度,实现了锡烯从单带超导体到双带超导体的转变.外延生长的...

  • 细胞“感知”机械力的精巧分子机器结构与机制

    清华大学肖百龙与李雪明课题组合作,开展Piezo1离子通道的结构与机械门控机制研究,研究于《自然》.文章解析了哺乳动物机械门控Piezo1离子通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其参与机械力感受与传递的关键功能位点,进而提出了Piezo通道以类似杠杆原理进行机械门控的精巧工作机制.

  • “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

    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与奥地利科学院Anton Zeilinger研究组合作,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

  • 泛基因组分析揭示栽培稻和野生稻中基因组变异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黄学辉教授团队合作,在水稻基因组复杂遗传变异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 基因叠加对玉米转录组代谢组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王志兴课题组解析了多基因叠加对玉米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影响,相关于The Plant Journal.基因叠加(Gene stacking)是当前转基因作物研发的趋势,即在一个植物中同时转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外源基因.

  • 异源四倍体小麦进化的稳定性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陈增建教授团队对异源四倍体小麦进化的稳定性研究取得进展,相关于The Plant Journal.四倍体硬粒小麦(AABB)和六倍体面包小麦(AABBDD)都是种间杂交和多倍化形成的.

  • 水稻低温适应性的“分子开关”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种康院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发现水稻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OsMADS57协同其互作蛋白OsTB1,能够调控水稻的低温耐受性,具有平衡器官发生和防御反应的分子开关特性,研究于New Phytologist.

  • 东亚植物区系形成新观点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组最新研究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基础上,进-步将以古特有或孑遗植物集中分布的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中-华东地区为核心)界定为“水杉植物区系(Metasequoia Flora)”.

  • 棉花体胚发生调控机制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杨细燕副教授等人基于棉花团队早期对高效体胚发生材料YZ1的小RNA和降解组测序中鉴定到的小RNA及其靶标基因,探讨GhmiR157a/GhSPL10在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功能,相关于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小麦多倍体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辛明明等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合作,将小麦多倍体研究最新成果发表于The Plant Cell.

  • 猕猴桃多重高效基因组编辑系统研究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黄宏文研究员等人,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高效的成对sgRNA的Cas9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研究于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猕猴桃为我国特有的雌雄异株多年生果树,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成为全球性重要的新兴水果.猕猴桃中PTG/Cas9系统的靶标突变效率相比传统的CRISPR/Cas9系统高出近10倍.

  • 第二届万物生长大会在杭州举行

    3月12日,第二届万物生长大会在杭州举行.大会旨在对创新创业生态进行梳理和盘点,企业家、创业者、投资家围炉共话,忆往事,思来者,寻风口,叙豪情,带来精彩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今年主题为“新物种起源”,包括区块链、无人车、大数据、云计算、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许多前所未见的全新物种,正不断涌现.而新物种的代表就是独角兽企业.

  • 首届中荷半导体产业合作论坛在厦门举行

    3月12日,首届“中荷半导体产业合作论坛”在厦门海沧举行,荷兰20余家半导体企业代表及中方半导体企业、投资机构代表共2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与荷兰半导体行业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双方半导体产业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 炼化污水处理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3月14日,由苏伊士集团与中国石油集团链联合举办的炼化污水处理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200多名来自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中国、韩国、新加坡、泰国、阿联酋、印度等40多个国家的国际专家、专业人士及索尔维、华电集团、赛科石化等合作伙伴代表,共同探讨了石化和炼油行业最先进的污水处理及回用工艺并分享了各国的成功经验.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