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科学中国人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科学中国人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创刊时间:1993
  • 国际刊号:1005-3573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100041
  • 国内刊号:11-3292/G3
  • 邮发代号:82-592
  • 全年订价:¥ 120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科技速递
  • 本刊讯
  • 封面人物
  • 封底人物
  • 封二人物
  • 中国论坛
  • 创新之路
  • 政策跟踪
  • 科技博览等
  • 科学与艺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

  • 科技名刊精选

    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团队开展lnc RNA-ZFAS1作为SERCA2a的抑制剂引起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和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研究,研究于Circulation Research。lncRNA-ZFAS1可以作为SERCA2a蛋白的天然抑制剂,影响心肌梗死后心脏钙稳态和收缩功能。lncRNA-ZFAS1在心肌梗死心脏组织中和缺氧处理的心肌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

  • 让科技智慧发扬光大——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盛典侧记

    ”研制核潜艇.是我们那代人的梦想。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无数个和我一样怀揣着强国强军梦的科技人员.积极响应。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呕心沥血、苦干惊天动地事.默默无闻、甘做隐姓埋名人。

  • 沐风归来绘蓝图 靶向识别创新章——记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周国瑛

    2015年安进(Amgen)公司的T-Vecz正式获批.成为美国FDA批准的首个溶瘤病毒疗法。随之不久.欧盟委员会也批准了T-Vec.使其成为第一个公认的、敲开欧盟大门的溶瘤免疫治疗方案。一直以来围绕在病毒肿瘤免疫治疗可行性周遭的迷云终得揭开.溶瘤病毒抗癌研究进程实现加速的同时.生物医药领域也迎来了新一轮的”病毒热”。

  • 洪波涌起玉米香——记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专家王义波

    一粒种子的力量,可以改变国家和世界。

  • 筑梦移动机器人——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丁亮

    还记得今年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亮相的中国机器人吗?当机器人的精彩表现大获成功后.”移动机器人”一词便被反复提及.并以一种陌生而又熟悉的印象出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移动机器人是指什么?””中国的移动机器人发展如何?”一连串的疑问在人们心中萌出。

  • 新媒体对高校健美操教学和训练有效互动性的实践探析

    健美操运动是集体操、音乐和舞蹈为一体,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为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这项新兴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成为高校热门体育课程之一。通过健美操有氧训练、拉伸训练和肌力练习,可以加快血液流动,达到燃烧脂肪的目的。健美操以其较高的可行性,...

  • 奋楫扬帆行致远 初心未改创新篇

    专家简介:徐德锋,常州大学教授,南京慧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兼任江苏省双创人才联合会副秘书长、现代农业专委会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药物化学专业博士。2009年10月—2011年2月,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现代农业、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高效除草剂新技术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研究,在杂草综合防治和高效除草剂创...

  • GIS助力 打造美好智慧城市——记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张新长

    成立于1994年的国际欧亚科学院,是由世界著名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与社会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学团体。以"重视科技与经济的融合;重视科学与技术的交叉优势;重视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重视社会重大问题的战略研究.

  • 医病医根 育人育心——记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黄钢

    他长期从事核医学研究与临床工作,善于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开展新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的临床推广,他的研究一直处于多模态分子影像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他就是上海健康医学院院长黄钢。科学研究屡创第一从医几十年,黄钢曾以第一申请者多次获得过中华医学基金会、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教委、卫生局等部门和机构支持的30余项课题...

  • “幕后大师”肖从真:美中求稳 专注结构

    从高达828米的世界最高建筑哈利法塔,到世界第二高楼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再到世界第四高楼508米的台北101摩天大楼,一座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心。当人们惊叹它们的高耸、炫丽、魔幻,膜拜设计师的伟大时,其实还有一批应该被记住的默默无闻者,是他们用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支撑一座座高楼大厦安全地矗立在地面之上,他们是真正...

  • 永不停息的科研“追光者”——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研究员田超

    光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帮助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自然界的规律。20世纪以来,科学家开始将光学应用于人体疾病的诊断,为医学领域打开了新的大门,同时,在量子理论、技术革命和基因科学三大科技进步之下,生物医学光子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生物医学光子学是涉及生物、物理、医学、光子学、材料学等多方面知识交叉融合的一个学科。

  • 深研电力系统 优化电网运行——记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教授、国家“”特聘专家朱继忠

    现代社会中,电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电力行业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产业。当前,我国电网规模和发电能力均位列世界第一,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平稳地运行至关重要。随着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急需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专家学者充实人才队伍。

  • 拓绿色能源新思路——记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甜

    专家简介:张甜,第十三批国家""青年项目入选者,武汉理工大学全球招聘教授、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学科首席教授。主要致力于生物电合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生物电合成,生物燃料电池及开发新型高效的生物环境修复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若干创新性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已发表国际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Trends i...

  • 潜心结新知——记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特聘教授钟舜聪

    太赫兹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是一个陌生的词.从20世纪80年代首次被提出描述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谱线频率范围后.它便游走在重要的交叉前沿领域.引领着技术创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踏上更高一阶。

  • 让存储更可靠——记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杰智

    纳米科技汇聚了现代多学科领域在纳米尺度的焦点科学问题,促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引领了新的技术变革,是全球范围内最大和最优竞争力的研究领域之一。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纳米科技整体研发实力逐步提升,新型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医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正在实现产业应用,但纳米科技及其产业化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未来在新兴技...

  • 心向功能应用 快乐坚守科研——记湖南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终身教授段镶锋

    2017年8月初,段镶锋又登上了热搜。他和湖南大学段曦东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上在线公布了二维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一种能控制异质结、多重异质结和超晶格二维原子晶体生长的普适性合成方法。这种外延生长法可以巧妙地制备出多种多样的二维材料异质结构,为进一步研究二维材料的特异性能,实现其应用潜力提供了一个可靠...

  • 食有据为安——记黄冈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士明

    专家简介:李士明,黄冈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食品科学系客座教授,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科学主编。

  • 从科技控到企业家——记国家“”创业人才、绍兴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波

    人生如戏.跌宕起伏。而戏亦如人生.方寸之间演绎一波三折的成败得失。在外人看来.绍兴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波博士近8年来的人生境遇颇似一部波澜壮阔的”大片儿”:从留学海外、前途远大的高级科学家到毅然放弃一切待遇回国从头开始创业.从第一次创业时的一腔理想与热血到被现实泼了冷水.险些血本无归。

  • 罗明:给这个世界增添一些色彩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I.Newton(牛顿)通过棱镜实验发现了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由此开始.人们才真正认识到颜色的本质。

  • 后司南时代的导航新智慧——记中航捷锐(北京)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良平

    专家简介:谢良平,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纤陀螺及惯性技术与应用,现任航空618所光纤技术室主任,兼任中航捷锐(北京)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担任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的主任设计师,主持或参与了包括装备预研重点基金、国家重大仪器专项、民机专项等在内的20余个项目.

  • 三十年铿锵玫瑰 甘做行业“万金油”——记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李红斌教授及其团队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强电磁环境下复杂电信号的光电式测量装备及产业化”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正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红斌。20多年的攻关和坚守.李红斌和团队取得这一殊荣.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 行走高原山水间——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峰

    专家简介:峰,1963年出生,博士,200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河流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鱼类系统进化和生物地理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近20项国家、中国科学院以及农业部和西藏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已发现鱼类2个新属、10多...

  • 王凯:后摩尔时代微电子领域的“寻宝人”

    专家简介:王凯,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教授,研究员。2000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2008年5月毕业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获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博士学位。

  • 环境“修复者”——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李琦

    专家简介:李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环境功能材料研究部副主任。2000年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工学双学士学位,获评为"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2000—200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硕士、博士学位。2007—2009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环境修复型功能材...

  • 探芥子之微 筑强国之梦——记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韦云凯

    近年来,中国整体科技水平发展迅速,某些领域甚至已经能够和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一较高下了。但在信息领域,仍然因主要核心技术的欠缺,经常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钳制。明确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自力更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无数国人致力于此,为中国的信...

  • 在时代的风口上顺势而为——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副教授徐俊

    专家简介:徐俊,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2017电动汽车国际会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会议组委会联合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多个国际会议分会主席,西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项目评审专家,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Robomasters指导教师,获全国大赛一等奖多次。长期致力于电动汽车能源管理技术和...

  • 张华:绿色浪潮中的逐梦人

    2017年12月2日,以"生态(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增长"为主题的中国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年会顺利召开,围绕加快工业产品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的研发和应用,会议为推进工业领域的绿色发展进行了重要的交流探讨。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