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美术大观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3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美术大观杂志

主管单位: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辽宁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88
  • 国际刊号:1002-2953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10001
  • 国内刊号:21-1173/J
  • 邮发代号:8-1
  • 全年订价:¥ 638.40
  • 发行地区:辽宁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艺术与设计
  • 美术研究
  • 民族艺术
  • 教学论坛
  • 大观专栏
  • 精英艺术
  • 大观画廊
  • 艺苑撷英
  • 大家风采
  • 时代之举大木者——再论任伯年绘画艺术

    任伯年(1840—1896),初名润,字伯年,一字次远,号小楼(亦作晓楼)。后改名颐,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人。晚清时期著名画家,与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为"海派四杰"。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构图新巧,主题突出,技法全面,人物、山水、花鸟、禽鸟等无一不能。其用笔用墨丰富多变,疏中有密,虚...

  • 融通中西 创建新风——读赵建成水墨人物画

    赵建成,1949年生。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创作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市文史馆馆员,美国美术设计学院名誉院长,法国鲁拉德骑士团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

  • 读赵培智的绘画

    赵培智,1971年生。1995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4年进修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曾参加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金奖、银奖;并参加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大都美术馆等艺术机...

  • 赵培智的艺术探索

    将油画写实和国画写意融合起来,是好几代中国油画家力图完成的任务。但是,由于两种绘画传统的巨大差异,要完成这个貌似简单的任务并非易事。有不少画家将写意画的逸笔草草与油画的直接画法结合起来,力图改造出一种体现书写性的油画语言,尽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似乎牺牲了油画语言的厚重性,有简单粗率之嫌。也有画家将工笔画的罩染与油画的透明...

  • 在探索中走自己的艺术之路——田忠利的花鸟画和历史画创作

    田忠利,1968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政...

  • 北宋山水画构图社会观

    北宋山水画在全面继承和发展前代的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形态,本文以北宋山水画的构图为基点,用现代视角解读当时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整个状况,论述北宋时期绘画的社会功能在构图上的体现。

  • 浅述没骨法在工笔画创作中的启示与实践

    没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独具韵味的一种体裁,"没"即为隐没、含蓄之意。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没骨法的概念界定、衍变、现状以及其特有的审美意趣与表现形式进行探析、梳理与总结,从而找到没骨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启发拓宽自己的绘画学习道路。

  • 《淮南子》画论及反思

    综观中国绘画艺术史,细节与整体的辩证画论思想并无对错高低之分,二者之间关系的处理也没有固定的标准,细节与整体可以相互依存、完美成就。《淮南子》更加强调形之外、形之上的神韵,一幅优秀的画作应有其内在的神韵,这种神韵构成中国绘画独树一帜的风格。

  • 探析董其昌山水画的无“人”之境

    董其昌是晚明最重要的画家,理论家,对后世影响颇深。他的画中人迹罕至,以此表现自己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从而表达对禅的态度和对社会的精神观照。董其昌的山水画无"人"迹的形成有复杂的背景和因素,本文就其山水画无"人"迹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

  • 拼贴手法在艺术领域中的运用

    拼贴并不是后现代主义之后才出现的,而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与传统的创作手法,有别于按部就班的逻辑推理与分析,其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随机性与偶然性,其结果往往是出人意料、引人思考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拼贴这一手法在艺术与设计中运用的经典案例分析,找寻其中的共性与特点及其对于艺术设计创作的重要性。

  • 论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现当代转型——以崔振宽焦墨山水为例

    中国古典山水画向现当代艺术转型的过程已近百年。目前,中国现当代艺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生、发散,正处在聚拢成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古典山水画现当代转型也开始有了较为清晰的脉络和可能性,也有了阶段性的些许成果。本文通过分析崔振宽焦墨山水的个案,来剖析古典山水画现当代转型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为未来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 油画色彩表现中的灰色美学

    本文通过分析色彩理论与艺术大师的作品,结合中国哲学思想以及中国当代油画,阐述油画色彩表现中的灰色美学。

  • 力群艺术研究评述

    本文希望通过对力群艺术研究意义的论述,力图使全面系统地对力群先生的艺术研究提上日程,使力群先生的艺术从尘封的历史记忆中重新焕发出新的光芒。

  • 罗文帝油画风景艺术品读

    但凡艺术家,必然要受到环境影响,从中汲取营养或获取灵感。罗文帝正是受着独特的贵州喀斯特风景的滋养,在知命之年重拾画笔,以他特有的造型观和色彩观,孜孜以求喀斯特山水的特点和精神,试图探索属于他自己的图式。

  • 诗意的表达——湖北水彩艺术的当代探索研究

    本文从湖北水彩艺术的历史沿革、发展繁荣与当代探索三个方面展开思考,通过分析湖北水彩画发展的历史,解读湖北水彩各个不同时期画家代表和作品,发现湖北水彩在"当代"语境下有着突出的特点,散发着诗意的气质。

  • 城市艺术景观雕塑中地域文化的思考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本文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重要性,从景观雕塑艺术创作角度,以笔者的实践心得对地域文化在其间的应用展开思考。

  • 试说书法艺术之功用

    书法艺术满蕴了中国艺术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与美学主张。它可以怡情悦目,审美赏心;可以敬德励人,颐养修身;可以启智开慧,博学思辨……它具有崇高的价值与功用,成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 重庆酉阳阳戏面具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酉阳阳戏面具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独特的地域性、悠久的历史性、深刻的文化性和朴质的原生性,是土家族民间戏剧和民间美术的双重载体,也是土家族人本体意识、本体生命的张扬与情感表现、精神寄托的载体,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在酉阳桃花源景区酉阳民族博物馆内建立"重庆酉阳阳戏面具博物馆",有利于保护酉阳土家族优秀的...

  • 金银细工的现状与传承研究

    金银细工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当代技术的发展和西方当代首饰观念的冲击,传统技艺在传承方式与人才培育上都有所停滞。文章以传统金银细工的历史为背景,分析它在现代艺术教育中缺失的原因,进而对传统金银细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思考。

  • 论传统漆艺到现代装饰漆画的发展态势

    本文主要论述传统漆艺到现代装饰漆画的发展态势,说明现代装饰漆画的多元形态。

  •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非遗保护传承的研究与实践——博物馆藏中国古家具微缩模型库基础构建

    将"理论研究"和"动手实践"相结合,在制作实践中研究探索非遗"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之路。以博物馆藏中国古家具为原型,复原制作1∶3缩小比例的可拆装家具模型,在高校教学中活态传承非遗技艺。

  • 米兰、石峰剪纸造型的装饰性特征

    米兰(原名米兰英)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阳福寿剪纸"传承人,其丈夫石峰(原名石秀山)为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本文从造型的主观演绎、线条的理解与运用、剪纸的平面化三个方面对米兰、石峰剪纸的装饰性特征进行分析,意在欣赏和学习寿阳福寿剪纸的同时,使寿阳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 也谈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及传统。20世纪下半叶及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变革明显,民间美术受到波及,并且受到深刻影响。民间美术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既是社会现代化的工具,又是现代化的对象。

  • 探讨潮州麦秆画与濮阳麦秆画的艺术风格差异性

    广东潮州与河南濮阳都是目前国内麦秆画制作的集中地,两地的麦秆画作品都以精湛的制作技艺享誉盛名。因所处地域环境及发展历程的差异,两地的麦秆画作品也呈现出各具地域特色的艺术面貌,本文从制作工艺以及作品题材的选择方面进行两地麦秆画的艺术风格差异性研究,以求深入探寻两地麦秆画的艺术特色与艺术价值。

  • 徽州雕刻艺术特色浅析

    殷实的徽商财富奠定了三雕的坚实发展基础,徽州工匠们以木、石、砖为材料,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三雕艺术,不同的材料形成不同的徽州艺术特色,无一不显示出徽州三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徽雕在雕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弥足珍贵的艺术宝库。

  • 山东运河文化遗产品牌开发探究:基于“互联网+”思维

    大互联时代带来了信息传播与需求的多样化,互联网思维应运而生,成为当今文化遗产品牌建设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以山东段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品牌建设为例,分析其生存现状,剖析它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建设性地提出大运河文化遗产品牌发展的相关对策,进而对全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建设有所启示。

  • 罗瑶-油画作品

  • 张建林-油画作品

  • 张宁-国画作品

  • 郭永锋-国画作品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