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煤炭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87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煤炭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学会
  • 创刊时间:1964
  • 国际刊号:0253-9993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13
  • 国内刊号:11-2190/TD
  • 全年订价:¥ 15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采矿理论与工程
  • “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专题
  • 煤与煤系气地质与勘查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矿山环境保护
  • 交叉·前沿
  • 煤炭加工与利用
  • 聚焦·评述
  • 煤矿机电与智能化
  • 本期推荐等
  • 煤矿地下水库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

    针对我国西部(晋陕蒙宁甘)地区富煤缺水,且蒸发量是降雨量的6倍左右的条件,以及西部煤炭规模化开采产生的裂隙场,破坏了原有的地下水系统,产生大量矿井水,为保障煤矿安全,解决将大量矿井水外排地表蒸发损失的问题,提出了"导储用"为核心的煤矿地下水库地下水保护利用理念,研究开发了涵盖煤矿地下水库设计、建设和运行的技术体系,包括水源预测...

  • 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的关系及预测模型

    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TOC)含量是页岩气评价的重要参数,如何准确确定TOC含量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以黔江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测试和钻井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TOC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优选了体积密度(DEN)、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和声波时差(AC)4条测井曲线作为特征向量,...

  • 水沙涌入工作面顶板结构稳定性分析

    为解决西部矿区水沙涌入工作面的顶板控制问题,建立了"凸起"结构模型,解释了物体间摩擦因数的力学机理和水沙涌入工作面的顶板稳定性问题,并通过室内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系统地研究了物体表面凸起结构、水、干沙、湿沙、水沙等对摩擦因数的影响,分析了水沙降低岩块间摩擦因数的作用机理。即水沙的侵入会在接触面间形成伪凸起结构,使得凸...

  • 多煤层上覆破断顶板群结构演化及其对下煤层开采的影响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方法,首先建立多煤层破断顶板群结构演化模型,推演不同煤层开采时破断顶板群发育扩展高度,获得了"遗留煤柱-破断顶板群结构"共同作用下工作面支护强度计算公式;其次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破断顶板群结构发育扩展规律;最后进行现场监测验证。结果表明:侏罗系煤层群间距较小,间隔岩层极易破断,易与上层煤已垮落...

  • 硬厚岩层下逆断层采动应力演化与断层活化特征

    上覆硬厚岩层受逆断层切割后,工作面顶板运动、采动应力会有异常变化。采用三维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分析了上、下盘工作面向逆断层推进过程中的采动应力演化特征、煤层顶板运动特征及断层活化规律,并采用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研究表明:在逆断层切割作用下,上盘工作面围岩呈倒楔形,采动应力向底板深处、顶板高处转移,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大于下盘...

  • 真三轴加卸载条件下巷道周边裂隙岩体变形破坏试验研究

    岩体内含有大量的节理裂隙,在巷道开挖卸荷施工过程中,裂隙会暴露出来,并影响岩体工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为了更清晰地表现裂隙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真三轴卸载试验,采用依托于"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改进的真三轴试验机,以地下深埋巷道为原型,对含有不同倾角裂隙的混凝土试样进行加卸载试验,并使用有限元理论对单轴压缩试验进行模...

  • 不同杆体外形树脂锚杆锚固与安设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采用实验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目前煤矿巷道支护常用的5种不同杆体外形树脂锚杆的锚固性能、树脂锚固剂搅拌均匀性、搅拌扭矩和搅拌推力。研究结果表明:5种锚杆在125 mm锚固长度下抗拔力均在170 k N以上;精轧右旋全螺纹锚杆搅拌效果差,锚固段中多处出现空洞或杆体与锚固剂分离现象;搅拌扭矩阻力最小的为细肋左旋无纵肋螺纹钢锚杆,精轧右旋全螺纹...

  • 矿用锚索预紧效应分析及锁定计算

    预紧力是影响锚固效能发挥的重要指标,为查明其关键作用与锚索张拉锁定的预紧机制,以ANSYS软件模拟方法,探讨了锚索预紧力高低对于锚固串群效应的影响机制,对比了张拉力与预紧力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构建拉簧串联模型,推导了锚索由张拉至锁定过程中各元件的受力变形,得出了预紧力形成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具体算例。研究表明:持压力越大、围岩越软、...

  • 超高强热处理锚杆开发与实践

    我国煤矿锚杆强度偏低,对冲击吸收功没有指标要求。通过对煤矿井下锚杆破断情况调查及分析,发现锚杆破断强度低、夹杂物含量高、冲击韧性不足、抗冲击能力不够是造成杆体脆断的重要原因,冲击韧性值低是发生脆断的材质内在因素。介绍了超高强热处理锚杆的主要工艺,对超高强热处理锚杆材料进行了拉伸、拉扭弯及力学性能实验室试验,数据显示这种材...

  • 复采工作面过空巷顶板稳定性

    针对复采工作面过平行空巷支架支护阻力计算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建立了过空巷采场基本顶破断的力学模型,提出了影响复采采场基本顶超前断裂的3个因素:复采工作面与空巷间煤柱宽度、复采工作面与周期断裂线距离、空巷宽度。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力学分析,得到了基本顶超前断裂的力学作用机理:复采工作面与空巷间煤柱随回采失稳,导致顶板...

  • 饱和水煌斑岩单轴压缩力学特性变化及其微观机理

    为探究煌斑岩遇水力学特性变化及其微观机理,通过单轴压缩、吸水性试验、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试验,对不同饱水时间(0,15 d和30 d)煌斑岩试样的单轴压缩力学特性、吸水性能、矿物成分含量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煌斑岩经15和30 d饱水后单轴抗压强度由自然状态的121.56 MPa分别降低到80.85 MPa和70.34 MPa,...

  • 基于LBF改进模型的煤岩细观结构研究

    为了准确全面地获取灰度不均匀的煤岩图像的细观结构信息,引进了基于LBF模型的图像处理方法,并针对其处理灰度不均一图像效率低和分割结果依赖于初始轮廓位置和大小的缺点,分别引入图像增强算子和规范初始水平集函数进行改进。通过对煤岩的3种不同图像进行灰度化、图像分割、形态学处理,获得了高质量的煤岩细观结构二值图像,并分析了各细观参数...

  • 套筒致裂法测试地应力的原理与方法

    为更加精准地获得煤矿井下地应力的大小和方位,提出了一种测试地应力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具有高频自动存储测试压力并生成压力-时间曲线功能的JHDC-1型地应力测试仪,通过对某个测试孔实施2次加压致裂,能够获得精确的油压值及相应的致裂方程。采用弹性力学中的圆孔应力集中理论,详细地剖析了油压值与致裂压力之间的换算关系,给出了三孔致裂法测...

  • 基于红外热扫描测温技术的冻土分凝冻胀

    为研究后间歇冻结模式下冻土分凝冻胀规律,选取冻胀敏感性粉质黏土,进行了开放系统下不同间歇时间和变温幅度的后间歇冻结试验。采用红外热扫描测温技术获得分凝温度,分析了分凝温度与冷端温度、分凝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间歇降温阶段,分凝温度降低,分凝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间歇升温阶段,分凝温度升高,分凝速率很快趋近于0,分凝冻胀停止。基于试...

  •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台阶爆破效果综合评价

    为了解决台阶爆破效果评价中因素的不确定性问题,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台阶爆破效果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选取大块率、爆堆形态、松散系数、块度分布、根底率、后裂距离、振动速度、飞散距离、环境影响、炸药单耗、雷管单耗、延米爆破量等12项指标作为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判别指标。根据实测数据,建立各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利用信息熵理论和置信...

  • 掺杂离子对Fenton试剂氧化降解瓦斯效应的影响

    Fenton试剂降解瓦斯是利用Fe^2+催化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OH)氧化甲烷而实现的,为抑制Fenton试剂中H2O2无效分解,进一步提高Fenton试剂氧化降解瓦斯效应,通过掺杂硬酸离子保持Fenton试剂的稳定性,系统考察了Mg^2+对Fenton试剂稳定性、羟基自由基表观生成率、瓦斯降解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Mg^2+可有效保持Fenton试剂的稳定性,提高Fe...

  • 矿用灌浆注胶防灭火材料流动性能的实验研究

    基于粉煤灰的灌浆技术是常用的一种矿井火灾防治方法,为解决灌浆过程中高浓度浆液远距离输送易堵塞管路的问题,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复合胶体添加剂PA加入前后粉煤灰浆液的悬浮性及其在管路中的固液两相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自悬浮性增强,且PA的适量加入可提高粉煤灰浆液悬浮效果;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PA添加量的增加...

  • 急倾斜综放工作面不同工序产尘规律的数值模拟及应用

    为了掌握急倾斜综放工作面割煤、移架、放煤等不同工序作业时粉尘浓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获取合理的通风除尘设计参数,基于气固两相耦合模型,以急倾斜综放工作面割煤、移架、放煤三大尘源的粉尘运动为研究对象,根据干粉粒度仪的测定结果设定各尘源参数,运用Fluent对各尘源的产尘浓度分布规律和工作面三维空间风速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的粉...

  • 贵州珠藏向斜煤系含水系统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

    为了揭示贵州省织纳煤田珠藏向斜煤系含水系统对多层叠置含气系统中煤层气赋存及开采的影响,利用地勘探阶段获取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匹配的含气性测试成果,分析表明珠藏向斜属于开放-半开放且局部伴随自封闭型的煤系含水系统,具有渗入-沉积的水压系统特征,垂向上多层叠置含气系统间的含水层水头高度也同样表现为多层叠置含水系统;依据含水空间特征...

  • 淮北宿临矿区构造煤中硫的分布规律及赋存机制

    在对宿临矿区不同类型构造煤中硫含量精确测定和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煤显微结构和典型矿物观测与分析,探讨构造煤中硫的迁移富集机理。研究发现:宿临矿区不同类型构造煤中的硫含量变化较大,以有机硫和硫铁矿硫为主,可将其分为递增、平稳和复杂等3种类型;垂向上与区域煤层中硫的变化一致,平面上受西寺坡逆冲断层控制,由高应力区向低应...

  • 基于流变实验和红外光谱检测的高煤级煤流变特征

    通过对沁水盆地高煤级原生结构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2.571%)样品进行不同温压和不同应变速率流变实验,并对实验前后样品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检测,深入研究了高煤级煤的流变特征,同时探讨了其流变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温压和应变速率下,煤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流变。当温度在300℃时,样品开始表现出脆性流变向脆韧性流变转换的...

  • 2014年《煤炭学报》各项评价指标再上新台阶

    2014年9月26日,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结果,《煤炭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达到了5 060次,核心影响因子达到了1.553,较2013年的数据分别提高了33%和25%;扩展总被引频次达到了7807次,扩展影响因子达到了2.19。各项评价指标都有所突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 井上下联合处理工艺处理矿井水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变化特征

    井上下联合处理工艺处理矿井水过程中,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矿井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组成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工艺段对矿井水中DOM去除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采空区处理对矿井水中T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7.453%和65.396%,深度处理可完全去除大分子有机物和芳香族化合物。三维荧光光谱显示,矿井水中表征出3类DOM,酪氨酸类芳香族蛋白...

  • 浮选气泡粒度分布规律

    为定量研究不同起泡剂的气泡粒度分布特性及其差异,选择仲辛醇、松油醇和MIBC等起泡剂,在XDF-2L实验室浮选机上利用图像分析法测定了不同类型起泡剂下气泡的粒度大小,研究了起泡剂类型和浓度对气泡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浮选槽中不同起泡剂在不同浓度下的气泡粒度分布遵循upper-limit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规律;起泡剂种类和浓度均会影响气泡粒...

  • 不同煤化程度煤的热解及氮的释放行为

    采用热重-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G-IR-MS),对4种不同煤化程度的煤进行热解实验,实时记录了煤在30~1 100℃,以10℃/min升温速率、氦气气氛下热解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生成气体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中逐渐释放出氮化物,如HCN,NH3等。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具有不同的N释放行为。气煤、焦煤、1/3焦煤等主要以NH3与HCN两种形式释放,无...

  • 胜利褐煤半焦显微结构及其燃烧反应性能

    利用固定床反应装置对胜利褐煤在650℃进行热解,所得半焦在光学显微镜下分选出惰质组占73.40%的丝质相和腐殖组占98.67%的木质相两种显微结构相组分。利用热分析考察了两种显微结构的燃烧反应性能,分析了燃烧特征参数如起燃指数、燃烬指数等,并回归得到其动力学。研究表明,丝质相为多孔状,木质相为致密状,前者比表面积约为后者的21倍;丝质相的燃...

  • 褐煤的热处理及其提质煤在CO2气氛中的热解气化行为

    为了考察预处理对褐煤后续热转化行为的影响,以内蒙古胜利褐煤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气氛和温度下对其进行热处理,并使用热重分析仪对预处理提质煤样进行CO2气氛下的热解气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Ar,CO2气氛下热处理的褐煤表面的各类含氧官能团含量随其受热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部分脂肪侧链断裂脱落,芳香氢有所增加;在空气气氛下热处理后,煤表...

  • 关于征集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的通知

    由中国煤炭学会、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和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黄金协会、中国核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拟定于2015年9月召开。现将论文征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基于位姿测量与煤层DEM的采煤机滚筒自动调高方法

    针对现有滚筒调高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探测、地学信息建模和位姿测量技术的自动调高方法,通过震波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探查工作面内各点煤厚变化,结合地质测量巷道钻孔探测的煤厚值,建立波速煤厚统计模型以准确计算工作面内煤厚值,而后利用地学信息建模构建煤层顶底板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结合基于...

  • 热处理对HVOF WC-17Co涂层组织结构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42Cr Mo钢表面制备了硬质WC-17Co耐磨涂层,分别在500,700,900,1 100℃保温1 h进行热处理,进而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涂层微观组织、相组成、硬度以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W2C相逐渐减少而非晶态的Co发生再结晶生成Co3W3C和Co6W6C;硬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00℃热处理后,WC硬质相增多,...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