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21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农业机械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57
  • 国际刊号:1000-1298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3
  • 国内刊号:11-1964/S
  • 邮发代号:2-363
  • 全年订价:¥ 1272.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约专稿
  • 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工程
  • 农业信息化工程
  • 农业水土工程
  •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 农产品加工工程
  • 车辆与动力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月壤力学性质对月球车牵引性能影响的模拟

    采用离散元软件PFC2D,对月球车驱动轮在不同力学性质月壤上的牵引通过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采用线性接触刚度模型,通过双轴试验反复调整颗粒细观参数建立月壤离散元模型,其物理力学性质与真实月壤相似。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模拟试验与土槽试验结果趋势一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挂钩牵引力随颗粒间摩擦因数增加而增加,当摩擦因数在1左右时增加趋...

  • 拖拉机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动力性换挡试验

    为了改善拖拉机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换挡品质,减少驾驶员劳动强度,以换挡过程的冲击度作为换挡品质的主要衡量参数,设计了自动变速器的电-液执行机构,拖拉机自动变速器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换挡过程中的冲击度最大值发生在离合器完全接合时刻,为4.76 m/s3,小于我国的推荐值17.64 m/s3,所设计的电-液执行机构及其模糊控制方法能够改...

  • 基于控制局域网的拖拉机液压悬挂电控系统

    根据拖拉机悬挂系统机电液一体化的控制方式要求,以单片机C8051F040/1为主控制器,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拖拉机电控液压悬挂电子控制系统,开发了系统的CAN网络、硬件电路、软件程序,提出了控制系统的CAN传输信息帧的身份码(ID)和数据的编写方式,并实现了通过CAN网络对拖拉机悬挂的操作以及对其工作状态的监测与调控。

  • 重型车辆整车一体化自动变速技术

    针对重型车辆装用手动操纵12挡机械变速器后,经常出现因换挡误操作、跳挡变速而造成换挡冲击,导致主离合器过度磨损的问题,设计了整车一体化自动变速系统,并设计了电气自动换挡执行机构。同时通过发动机电控单元的通信,实现了对整车动力传动的协调控制。实车试验证明,所加装的全气动机械自动变速系统解决了离合器过度磨损的问题,整车燃油经济性...

  • 汽车稳态转向失稳的最近分岔点实时追踪

    为探索汽车稳态转向失稳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采用二次多项式轮胎模型建立了包含侧倾运动和平面运动的四维非线性侧向动力学系统。极限工况下汽车的稳态转向失稳与鞍结分岔有密切的联系,提出了基于最近鞍结分岔点实时追踪的汽车稳态转向稳定性分析方法,即采用迭代法在u-δf参数空间中实时搜索与当前工作点距离最近的分岔点,并以此最短距离作为汽车...

  • 叶片式可控阻尼减振器阻尼特性分析与试验

    通过对叶片式可控阻尼减振器的结构分析,建立叶片式可控阻尼减振器的流体力学模型,模拟减振器内部流体结构,采用试验参数识别的方法确定模型参数,分析减振器的阻尼特性。阐明了减振器阻尼特性受到工作液温度、比例流量阀节流口开度以及连接臂端激励速度的影响以及比例流量阀对减振器“温衰”效应的补偿作用。通过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对比...

  • 离合器从动盘测试机模型参数辨识与滑模控制

    提出了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拖曳分离测试机滑模变结构复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根据建立的系统简化数学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拟合优化方法辨识了系统模型参数,建立了系统模型,采用速度前馈、力前馈和滑模控制构成的复合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经仿真和实验验证,系统获得了较好的稳态精度和动态特性。

  • 基于Rogowski永磁式涡流缓速器电磁场与制动力矩研究

    永磁式涡流缓速器电磁场分析是其设计的核心。为了研究永磁式涡流缓速器电磁场分布,将缓速器的永磁体等效为磁化电流,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应用Rogowski方法,研究了气隙磁场分布,计算了转子鼓中的涡流密度,推导出了永磁式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力矩计算公式。采用Rogowski方法不仅清楚地揭示出永磁式涡流缓速器的电磁场物理本质,而且制动力矩理论计...

  • 车辆怠速共振测试分析与控制

    针对车辆怠速共振问题,采用噪声、振动测量技术,分析了发动机振动的传递途径、声振耦合情况,查明该车怠速共振是由于悬置系统对发动机横向振动衰减不够,导致发动机二倍转频与车身固有频率产生耦合。运用汽车动力学设计方法对原悬置系统重新设计,改变了悬置刚度及悬置系统固有频率,提高了隔振性能,有效地控制了怠速共振现象,提高了乘座的舒适性。

  • 大型泵与泵装置效率特性预测理论分析

    对国内外多种原型泵与模型泵之间的效率换算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Moody等传统公式理论分析不充分、不完整,换算结果精度较差。JIS B 8327—2002推荐式以及本文推荐的新型效率换算公式表达较完善,但JIS B 8327—2002推荐式经验常数过多。本文推荐式是根据较严谨的数理关系推导得出的公式,既能适用于泵,也能适用于泵装置,且能定量表达多种因素对效...

  • 泵站开敞式进水池几何参数的数值模拟

    基于定常不可压流体的控制方程和重整化群湍流模型,应用SIMPLEC算法,计算了不同几何参数的泵站开敞式进水池定常流动。研究表明过小的后壁距将引起进水喇叭口的单向进水趋势,过大的后壁距将导致后壁产生较大区域的回流区;过小的悬空高使得流入喇叭口的水流流线过于弯曲,过大的悬空高将形成喇叭口的单面进水,导致水泵进口的轴向流速分布不均匀。...

  • 面向精确灌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

    从灌溉需求和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的结构特点出发,设计了一个两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体系结构;通过分析传感器传感半径和喷头射程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得到了完全感知覆盖田块所需要最少传感器数的表达式及部署方法;结合网络结构和节点分工,给出了数据的传输方式,并通过分层故障诊断的方法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研究表明该网络的通信是可行的...

  • 基于CFD的离心泵轴向力计算与试验

    离心泵特别是高压多级泵的设计中,轴向力的预测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现有的2种轴向力预测方法,试验测量耗费时间和财力,而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其精度及适用性又较差。本文以CFD技术为基础,对一台井用潜水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泵轴轴端及叶轮表面的压力分布,从而预测出泵的轴向力。对泵样机进行轴向力试验,得到其全工况下的轴向力分布。比较泵...

  • 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内部三维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

    基于Reynolds时均化的N-S方程和标准的k-ε两方程湍流模型,运用流场计算软件Fluent,在不同工况下对QW950-15-55型双流道污水泵叶轮蜗壳耦合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捕捉到了双流道叶轮内流的重要特征。依据计算结果,主要分析了设计工况时双流道叶轮内部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情况。叶轮内压力分布与叶片式离心泵的数值模拟是类似的;在偏离设计的大流量...

  • 2ZT-2型甜菜移栽机栽植系统的参数分析

    对2ZT-2型甜菜移栽机栽植器进行了运动分析与仿真研究。应用ADAMS建立了移栽机栽植器的模型,通过运动学分析对2ZT-2型甜菜移栽机的相关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出了影响因素变化时对纸筒苗栽植状态的影响规律,并得出了该甜菜移栽机栽植器合理的特征参数值和鸭嘴开启运动规律。

  • PWM间歇式变量喷雾的雾化特性

    采用频率在20 Hz以内可调、占空比可调的方波信号驱动开关电磁阀,改变电磁阀门开通和关断的时间,实现了基于脉宽调制(PWM)技术的间歇式脉动变量喷雾。以农业喷施中常用的平口扇形喷嘴为例,从间歇式脉动变量喷雾的流量调节范围、雾量分布、喷雾角、雾滴粒径、雾滴速度及喷雾动态特性随流量的变化规律等方面,分析讨论了PWM间歇式脉动变量喷雾的...

  • 智能型喷雾机械控制策略与软件实现

    简述了一种智能型喷雾机械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并对喷雾系统的控制主机和终端控制策略进行了阐述,重点论述了喷雾终端的控制方法,策略及其软件实现过程。喷雾系统具有实时自动、智能控制的特点,利用该系统进行喷雾作业有一次覆盖面积大,喷雾质量高等优点。

  • 混药器流体图像采集与分割方法

    通过在农药中加入示踪粒子,利用高速摄像机采集喷雾机农药与清水通过混药器在线混合后流体混合图像的方法,研究了喷雾机农药与水在线混合的混合效果。对于原始粒子图像均匀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形态学的校正方法,利用灰度增强的Otsu法对粒子图像进行了有效分割,提取了粒子质心坐标等参数。

  • 基于虚拟仪器的排种器性能检测技术

    以Lab VIEW为开发平台,建立了精密排种器漏播虚拟仪器检测系统。通过对检测系统的标定和所测粒距样本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排种器的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排种指标,验证了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与思考

    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我国生物质资源开发以有机废弃物和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的能源植物作为主要原料来源,从长远看,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是未来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基础。我国生物质能现代技术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目前的开发利用总体水平较低,各种技术的成熟度和商业化水平极不均衡,必须坚持自...

  • 垂直下降管散体颗粒换热实验台设计与应用

    为研究陶瓷球固体热载体与生物质粉颗粒及空气的换热机理,设计了一种分离式垂直下降管颗粒换热实验装置,该装置可以进行陶瓷球和生物质粉2种流动特性完全不同的散体颗粒的换热实验研究。喂料实验表明:陶瓷球和生物质颗粒下料均匀可调、分离完全。根据90℃陶瓷球与室温空气换热实验数据,分析计算出陶瓷球与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为291.3 W/(m2.K)...

  • 小麦胚微波稳定化工艺参数响应面法优化

    在对微波稳定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小麦胚脂肪酶(E.C.3.1.1.3)相对酶活力的因素作响应面分析,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投料量与小麦胚初始含水率,投料量与微波功率,小麦胚初始含水率与处理时间,微波功率与处理时间对小麦胚脂肪酶相对酶活力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微波功...

  • 嗅觉可视化技术在白酒识别中的应用

    研制了由30个可视化传感器组成的可视化传感器阵列,对4种白酒进行了测试。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BP神经网络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识别。主成分分析表明可视化传感器阵列不仅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酒精度的白酒,而且也能区分酒精度相似、香型不同的白酒。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但部分样本不能够用聚类分析区分。利用BP神经网...

  • 食用油反式脂肪酸傅里叶红外光谱重组检测技术

    以食用油、反式脂肪酸标样及矿物精油为试验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重组(SR-FTIR)技术检测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并与标准红外分析方法(SB-ATR-FTIR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R-FTIR模型反式脂肪酸含量预测值与实际加入量高度线性相关,斜率为1.02,标准差小于0.05;SR-FTIR模型的灵敏度要比标准方法模型高20余倍。

  • 苹果硬度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

    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探讨快速无损检测苹果硬度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解析苹果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用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和矢量归一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再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散射校正能够有效消除光谱基线平移和偏移现象,提高原光谱的信噪比,选取有效信息波长范围为1 408~2 355 nm。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多元散射校正所...

  • 测试部位对猕猴桃近红外光谱响应特性的影响

    应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技术,采集猕猴桃赤道附近不同测试部位的近红外光谱,对不同测试部位的平均吸光度和噪声进行差异性分析,对不同测试部位的近红外光谱波峰位置、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以及近红外光谱糖度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猕猴桃在赤道附近的不同测试部位,其近红外光谱平均吸光度及噪声的波动性较小,波峰位置差...

  • 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溶液中毒死蜱含量试验

    用近红外光谱(NIR)方法对溶液中极微量毒死蜱进行了测定,通过模拟蔬果成分背景,配制了47个混合液样本,其中37个样本为含有质量比为0.005~0.100 mg/kg毒死蜱的混合液样本,用于定量分析,同时10个不含农药的混合液样本,用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对混合溶液中质量比在0.008~0.090 mg/kg之间的毒死蜱取得良好的检测效果。

  • 杀青和初炒对杜仲绿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影响

    采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杀青方式、不同初炒温度和初炒时间对杜仲绿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杀青后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降低,沸水烫漂使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下降最多,其次是烘青和蒸汽杀青,微波杀青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表明,初炒温度和初炒时间对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有明...

  • 模糊免疫PID控制在淀粉浓度控制中的应用

    在分析比较传统PID、Smith预估PID和模糊免疫PID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模糊免疫PID调节淀粉生产线中的淀粉浓度。通过对淀粉生产线中浓度控制回路进行数学建模,对传统PID、Smith预估PID和模糊免疫PID 3种控制器进行了设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免疫PID在控制效果上明显优于传统PID并且其鲁棒性高于Smith预估PID。最后,利用Matlab的DDE协议...

  • 开放式茄子采摘机器人设计与试验

    根据茄子生长的空间分布,利用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机器人本体结构参数设计,开发了4自由度关节式采摘机器人机械本体。采用基于直方图的固定双阈值法对G-B灰度图像进行分割。根据果蔬采摘机器人对视觉系统的要求,提取了果实目标的轮廓、面积、质心、外接矩形以及切断点等特征。整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单摄像头两步法测距,当测量距离在275~575 mm...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