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21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农业机械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57
  • 国际刊号:1000-1298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3
  • 国内刊号:11-1964/S
  • 邮发代号:2-363
  • 全年订价:¥ 1272.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约专稿
  • 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工程
  • 农业信息化工程
  • 农业水土工程
  •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 农产品加工工程
  • 车辆与动力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多功能自走式牧草育种小区作业机械传动系匹配优化

    针对集旋耕、播种、割草和运输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自走式牧草育种小区作业机械动力传动系统,在发动机台架试验基础上,利用Matlab开发的优化设计软件进行了优化匹配研究。通过对动力传动系统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模拟仿真,并对动力与传动系统匹配计算,选取最佳的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匹配方案。对优选出的发动机与传动系统最佳的匹配方案进一步优化设计...

  • 山地果园自走式履带运输车抗侧翻设计与仿真

    为适应山地果园路况环境的运输特点,根据履带式运输车的行走特性,提出了基于提高抗侧翻性能的山地果园履带式运输车总体设计要求。在完成各总成设计的基础上,以提高运输车抗侧翻性能为目标,完成了山地果园履带式运输车总体布局的抗侧翻设计。建立整车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结果满足设计要求,缩短了设计周期。

  • 耕播机三点悬挂连接机构有效间距确定方法

    以分置式一机三用型耕播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三点悬挂连接机构。从分置式耕播机连接机构的设计原则出发,分析了单机连接机构的有效间距。从机组纵向稳定性储备利用系数和爬坡稳定性系数分析了耕整联合作业机组的抗倾翻能力,确定连接机构有效尺寸的最大值为41 cm;通过分析旋耕刀的运动状态、土块的被抛位置和初速度,并对其进行计算和试验,确定连接...

  • 膜上移栽钵苗栽植机构运动分析与参数优化

    针对吊篮式钵苗移栽机膜上移栽易撕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鸭嘴式钵苗移栽机。建立了该机栽植机构的运动数学模型,并以此为依据在ADAMS中对栽植机构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利用参数化模型,分析了主要参数对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在保证钵苗直立度较高的同时,以产生的穴口尽量小为优化目标,获得了一组最佳参数组合。此组合下,形成的穴口大小约为1.8 mm,鸭...

  • 吊杯式移栽机栽植器运动学分析与试验!

    以吊杯式移栽机栽植器的运动轨迹方程为基础,结合农艺要求,对移栽机进行了零速栽苗和最小破膜条件的理论分析,得出移栽机主要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机具设计及田间试验。理论分析与田间试验表明,栽植器最佳投苗位置为过最低点后的上升段;株距调整时,应根据实际调整大小决定通过改变传动比还是栽植器个数来实现。

  • 肥料抛撒机抛撒系统幅宽控制技术

    基于PWM技术设计了一种闭环控制肥料抛撒幅宽调控系统。设计并确定了系统电路、传感器安装和PWM闭环反馈方法以及阀门开启最小占空比等参数。通过试验建立了幅宽与圆盘转速的关系,该系统可根据作业需要直接输入幅宽,使圆盘能够按照指定的转速进行抛撒作业,进一步提高了机具的可操作性和智能性。试验表明:在不同作业速度和不同抛撒幅宽试验下,实...

  • 自动灌溉施肥机工作状态监测系统

    针对自动灌溉施肥机对工作状态稳定性要求高的需求,对自动灌溉施肥机供水、吸肥、营养液配制和灌溉/施肥等各个环节工作状态设计了相应的监测装置和监测方法。智能控制器根据各个环节工作状态的监测结果对自动灌溉施肥机进行决策控制。最后进行了样机试制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自动灌溉施肥系统工作状态稳定,能够满足温室精确灌溉和营养液精确配...

  • 气吸与机械辅助附种结合式玉米精量排种器

    针对气吸式排种器播种玉米时漏播率较高、地头漏播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机械托种盘辅助附种的气吸式玉米精量排种器,利用托种盘窝眼对种子的托附和夹持作用,实现对气吸式排种盘的辅助附种。分析并确定了排种器工作区域和托种盘主要结构等关键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前进速度6~12 km/h时,该排种器的粒距合格指数A≥91.40%、重播指数D≤3.82%...

  • 气吸式精密排种器正交试验优化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运用JPS-12型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对气吸式精密排种器排种性能进行试验,得到粒距合格指数为72.31%~98.17%,漏播指数为0.51%~18.7%。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并用Matlab绘制三维等值线图,得到各个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强弱。对试验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组合:当相对压力为-2.86 kPa,排种盘吸孔...

  • 苜蓿种子制丸的平底釜工作参数试验

    对滚动平底釜制苜蓿种子丸粒时的制丸釜转速和倾角开展试验,以确定最优工作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倾角增加,为了使种子铺满釜底,转速必须增加;倾角一定,使苜蓿种子铺满釜底的转速在一个小的范围内;苜蓿种子制丸,适宜的倾角是36°~42°,转速是28~39 r/min。

  • 水稻直播机设计与试验

    设计了水稻直播机,可一次完成整平、播种、施肥和覆盖等工序。采用外槽轮式排种器和全液压驱动调节排种量的方式实现了水稻直播的均匀排种;采用双向整平螺旋实现播种田块的平整;采用船形托板可抹平田面,实现基肥、种沟的全面覆盖。性能试验表明,该机的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24.5%,各行排种量一致性变异系数3.2%,种子破损率0.2%。

  • 气流辅助式喷雾工况参数对雾滴飘移特性的影响

    采用三维流场的多相流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研究雾滴在自然风影响、辅助气流胁迫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在连续相和雾滴粒子群离散相耦合的交互作用,并分析了不同工况参数对雾滴漂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风筒气流出口速度,可以胁迫雾滴向靶标运动,减少雾滴飘失率。当喷嘴流量较小时,雾滴飘失率变小的趋势最为明显。然而喷嘴流量过大时,雾滴整体抗飘...

  • 墒沟集草型稻麦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在现有全喂入式稻麦联合收获机上,采用技术集成的方法,重新配套动力,加装开沟、导草及其传动等装置,设计了墒沟集草型稻麦联合收获机。试验表明,该机设计方案可行,作业质量稳定,平均作业速度可达0.8 m/s,作业效率0.27 hm2/h,秸秆入沟率不小于95%,能一次完成稻麦联合收获、墒沟开挖、秸秆集沟还田作业。

  • 联合收获机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性能标定试验!

    设计了由升降平台、升降驱动装置、给料装置、传感器安装平台等构成的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标定试验台;选取饱满小麦籽粒、不饱满小麦籽粒和不同长度茎秆等物料运用标定试验台对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在不同安装高度及不同安装角度情况下进行实验室内标定。室内试验表明,针对含水率不同的小麦样品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的测量误差能限制在4.8%以内;根据...

  • 小麦茎秆力学特性测试系统!

    设计了一种测定小麦茎秆力学特性的试验系统,该测试系统主要由控制部分、执行机构、信息采集模块和显示模块4部分组成,运用比较精确的数据采集系统技术,可对不同性状的小麦进行分类试验,试验操作简单易懂。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稳定可靠,数据采集误差不超过0.1%,满足系统检测要求,可以对小麦茎秆的力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试验。

  • 4LZ-2.0型联合收获机割台模态分析

    为建立准确的联合收获机割台有限元模型,获取完备的结构动态特性,进行碧浪4LZ-2.0型联合收获机割台的试验模态分析,利用ModalVIEW软件识别各阶模态参数,同时利用UG软件进行割台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了各阶计算模态,计算了试验模态的MAC值,并通过所测模态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建立割台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

  • 小型玉米收获机分禾与摘穗装置性能仿真

    对某小型卧辊式玉米收获机分禾与摘穗装置进行了仿真分析。运用Pro/E建立了该机割台三维模型,运用ADAMS建立了其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分禾器与玉米植株以及摘穗辊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型分禾器形状和底面锥角设计存在一定缺陷,植株推倒严重,导致玉米秸秆不能正常喂入;同时给出了摘穗辊工作的最佳转速为800~1 000 r/min...

  • 基于ADAMS的玉米植株收获过程仿真

    在Pro/E中建立了摘穗辊及玉米植株收获模型,利用Pro/E与ADAMS的接口MECHANISM/Pro将所建模型导入了ADAMS中,通过分析植株受力,在ADAMS中建立了玉米植株与摘穗辊收获过程的虚拟样机模型,并添加约束和驱动。运用传感器技术,通过脚本仿真控制实现了玉米植株与摘穗辊收获过程的仿真,分析了玉米植株在倾角为79°时的收获数据,最后依据收获时间、果穗啃...

  • 基于ANSYS和ADAMS的玉米茎秆柔性体仿真

    玉米柔性体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玉米植株与玉米收获机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系统的关键步骤。根据玉米植株参数,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茎秆模型,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和接触点定义,生成ADAMS需要的模态中性文件。将建立的收获机构模型和模态中性文件导入ADAMS后,施加载荷、约束和驱动,对茎秆的运动状态进行了模拟,得出茎秆位置、速度等试验数据,研...

  • 梳齿式采棉机籽棉清杂系统参数优化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籽棉清杂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结果和分析表明:影响籽棉含杂率的主要因素是刺钉滚筒转速、锯齿滚筒转速和刷棉滚筒转速,按重要性排序为锯齿滚筒转速、刷棉滚筒转速和刺钉滚筒转速。确定的最优组合为锯齿滚筒转速291 r/min、刷棉滚筒转速695 r/min和刺钉滚筒转速367 r/min,此时含杂率为15.10%。

  • 半喂入花生摘果装置优化设计与试验

    在自行设计的半喂入花生摘果试验台上对半喂入花生摘果装置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与试验。在摘果过程运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花生果系在摘果段的理想位置状态和参数关系,使花生果系由底向上、渐进有序穿过最佳摘果区,摘果强度均匀。分析了摘果频率和摘果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对作业性能的影响。采用摘果机理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确定...

  • 分置式大蒜收获机设计与仿真!

    针对大蒜收获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分置式大蒜收获机,主要由蒜秧剪切和蒜头挖掘两部分组成,分别配置于小四轮拖拉机的前后两端,可一次完成蒜秧剪切、蒜头挖掘及蒜土分离。蒜秧和蒜头分别铺放,便于收集和运输。蒜头用网兜收集后直接晾晒,避免漏收、节省工时和场地。采用偏心连杆机构实现挖掘铲的振动,减小了牵引阻力,降低了能耗。运用Pro/E软件...

  • 锥篮式核桃破壳装置设计与试验

    为了分析锥篮式核桃破壳装置的破壳机理及破壳性能,设计了基于挤压摩擦机理的破壳装置,在该装置上进行了不同核桃品种、尺寸(以棱长为标准)、含水率对核桃破壳效果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确定核桃破壳装置最适锥篮角度为6°,破壳装置最适核桃物性选择为:棱长大于等于28 mm,壳厚度小于等于2 mm,湿基含水率介于8%~10%之间。

  • 秸秆铡切揉搓装置优化设计与试验

    利用自行设计的秸秆铡切揉搓试验台,以刀刃形状、喂入速度、锤片数量和主轴转速为变量,对含水率约为75%的玉米秸秆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该铡切揉搓装置的最优组合参数为:主轴转速为1 000 r/min、刀齿为多齿、锤片数量3个、喂入速度为0.88 m/s。该机构揉搓高水分玉米秸秆时,破节率大于96%,揉搓效果好。将传统的凸型刀刃加工成锯齿形状,...

  •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联合收获机出厂质量终检系统

    提出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联合收获机出厂质量自动检测系统;参照联合收获机质量检测和评价标准,通过对大中型联合收获机故障类型和故障率的综合分析,提出并确定了联合收获机出厂质量终检参数,并针对不同参数类型研究了快速检测方案;最后,以联合收获机制动性能为例,将反力滚筒式制动试验台引入检测线中,结合LabWindows/CVI软件开发平台和多通道自...

  • 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采用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理论作为农业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经济分析范式,选择农业装备产业5个方面15项指标,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的农业装备产业分别在代表本土的中国市场、完全市场化成熟的美国市场以及新兴的非洲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其结果为:在中国市场,农业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中...

  •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水稻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南方双季稻区6个省(区)1995~2010年水稻生产成本收益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水稻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的时序变动趋势及特征,并通过对技术效率的分解,得到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时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水稻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近期技术进步率下降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

  • 吉林省农户采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对吉林省18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应用Logistic模型从户主特征、农户生产经营特征、作业效果感知和政策与环境特征等4个方面对农户采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户主性别、技术培训经历、种植规模、非农收入比重、作业效果感知、参与合作社、政策扶持以及示范推广等对农户玉米机械化收获行为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

  • 餐厨垃圾和牛粪混合厌氧发酵工艺优化

    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总产气量为响应值,研究餐厨垃圾与牛粪质量比、温度、pH值、接种物与原料质量比4个因素对餐厨垃圾和牛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影响,建立了产气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及降维分析。通过上述试验研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餐厨垃圾与牛粪质量比为2.5,温度37.5℃,pH值7.0,接种物与原料质量...

  • 沼液贮存中甲烷和氨气排放规律实验

    对猪场沼液贮存中的CH4和NH3排放规律进行研究,使用多点气体采样系统(GSS)对沼液贮存箱中排放的CH4进行采样并输送到TEI55i型甲烷分析仪进行检测,使用大气采样仪和分光光度计对NH3进行间隔采样并分析,同时检测沼液pH值变化。实验结果表明CH4和NH3排放主要集中在贮存前期,其中CH4浓度在贮存的前12天不断增加并达到高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至第32天...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