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现代化研究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6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0
  • 国际刊号:1000-027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410125
  • 国内刊号:43-1132/S
  • 邮发代号:42-46
  • 全年订价:¥ 228.00
  • 发行地区:湖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
  • 农业面源污染专栏
  • 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
  • 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 丁仲礼副院长视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及桃源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观测站

    4月11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在中科院资环局副局长冯仁国、广州分院副院长黄宁生等陪同下,视察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概念辨析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是否同义语,这应是学界首先弄清的问题,但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本文认为,从内涵看,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质变后的新农业,而农业现代化是指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及手段。现代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及手段,二者是目标与过程及手段的关系。从时间外延看,农业现代化...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生态所部署洞庭湖湿地生态站建设工作

    5月5日,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克林所长率领该所领导班子成员与相关科研人员一行11人,与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长沙办公室主任张琛博士和东洞庭湖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赵启鸿局长等一道来到岳阳市东洞庭湖部级自然保护区部署洞庭湖湿地生态站建设工作。东洞庭湖部级湿地保护区管理局蒋勇副局长代表共建方介绍了有关基本情况并进行了筹建工...

  • 现代农业的层次递进性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是建立在农业科技进步与技术扩散基础之上,是对采用现代农业科技程度的体现;农业科技发展的阶段性和递进性,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递进性。本文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层次递进理论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 关于甘肃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在分析了甘肃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农业的特点,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提出甘肃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突出优势和特色,强化区域功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强农民培训,...

  • 建立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准入制度的思考

    针对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农机产品质量堪忧、农机能耗高居不下、农机企业无序竞争、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本文提出农业装备产业在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应建立产业准入制度。该制度建设过程中应以有效遏制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高农业装备质量,优化装备结构,增强装备企业竞争力,加快推动产业升级为...

  •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贫困问题与对策——破解“三农”问题的一种视角

    本文分析了文化贫困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形成机制的原因,即政府文化职能缺位、传统文化的影响、城乡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文化消费需求不足;提出了增加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展农业科技与教育、提高农民收入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解决我国农村文化贫困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 基于后发优势的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法,分析了各要素对中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利用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Jr)的数学模型,测算出中西部地区在四个行业领域的技术与制度方面的后发优势。提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同时实施,共同推进,是变后发潜在优势为后发增长动力,促进中西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选择。

  • 论城市化与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城市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带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良性互动,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生态所紧急部署地震灾区灭鼠工作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广大职工情系灾区,除了踊跃向灾区捐款外,还积极响应国家和中国科学院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号召,全力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工作中。

  • 信息化条件下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是适应农民生产、生活社会化、市场化趋势而逐渐形成的;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快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是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应对农业竞争全球化挑战的迫切需要。本文对信息化条件下,依托信息网络平台改革传统服务组织、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搞活服务机制,建立起服务于“三农”发展的现代新...

  • 要理性和谨慎处理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问题

    在国际上,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了生物能源的开发,但在我国特殊国情下,生物燃料的发展出现了与人争粮的问题,如果对生物燃料的发展不加以干预和监控,就有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应该根据国情,理性对待生物燃料和粮食安全问题,要在政府监管下,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非粮能源作物,开发非粮生物燃料作物技术,在不影...

  • 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外推广的研究

    本文概述了中国杂交水稻在亚、非、美洲等国家推广的情况与对粮食安全的贡献;分析了杂交水稻国际推广的技术出口、种子引进、人才培养、推广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从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品种培养、消除技术出口壁垒、专业人才培训和国际推广体系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外推广的建议。

  • 黄淮海平原粮食产量与主要投入要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黄淮海平原1999~2005年粮食总产量与年末总人口、乡村人口、乡村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农业从业人员、粮食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百分比等12项相关因子进行了关联分析,以了解近7年影响粮食产量的强关联...

  • 论保护草原生态与内蒙古经济持续发展

    “十五”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速连续居于全国前列,人均GDP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出现了与可持续发展不和谐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特别是草原生态环境的矛盾,并对造成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的解...

  • 澳大利亚联邦众议院代表团考察亚热带生态所有机茶试验基地

    4月13日,以澳大利亚联邦众议院议员杰森武德为团长的澳大利亚政治交流理事会代表团,考察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丘陵茶园生态系统优化管理试验基地——湖南湘丰集团公司的飞跃有机茶生产基地、清洁化绿茶自动加工生产线和水晶粉丝加工生产线等。

  •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耕地保护问题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耕地异地代保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在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省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何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又保证区域间公平高效地发展是当前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地发展权的视角,以农地发展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载体,构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

  • 三江平原湿地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口承载量计算

    以湿地生态区域作为整体系统来研究,结合三江平原区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等重要因素,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力综合分析模型体系。根据人口承载力模型体系,在参考”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指标总量进行系...

  •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研究——基于太极-八卦理论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是由多个子系统和许多要素组成的多维复杂巨系统。其发展的状态、程度和变化必须通过指标体系和模型来予以描述。本文基于太极——八卦的理念,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太极-八卦评价模型以及与之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层、系统层、能力层、总体目标层指标及其世代关系的评价模型,并运用模型和数学语言描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与...

  • 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是淮河中下游最重要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本文在分析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功能法、替代费用法等方法,对湿地的各项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洪泽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80.59亿元,其中蓄洪滞洪功能最大,占总服务功能的61.68%。在此基础之上,...

  • 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本文在分析了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市场价值法、造林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替代费用法等方法,对扎龙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扎龙湿地总的服务价值为23.35亿元/a,其中,教育与科研的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33.4名,其次为调节气候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价值,分别占21.81%,20.84%。

  • 耕地整理对岩溶峰丛洼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广西果化龙何地区为例

    文章从论述研究区耕地环境特点入手,介绍了研究区耕地整理的主要措施,详细地分析了耕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南方裸露岩溶峰丛洼地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情况下,进行耕地整理是改善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有效途径。耕地整理能显著增加峰丛洼地地区有效耕地面积,使研究区有效耕地面积增加10.18hm^2,增幅达46%;...

  • 我国东北地区粳稻生产波动测定分析

    本文通过采用HP滤波法,对1978—2006年期间我国东北地区粳稻生产面积、单产和产量的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分析认为,1978—2006年期间东北地区粳稻生产发展较快,是我国水稻生产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而且产量继续提高的可能性较大。但东北地区粳稻生产波动幅度较大,波动频率较高,易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在实际生产中必须转变...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空间组织类型及其建设

    根据新农村建设目标、内涵,明确了乡村旅游空间组织类型:即基于旅游系统理论与宏观规划,由旅游资源空间子系统和旅游市场空间子系统构成;基于旅游空间结构与微观建设,由旅游点、旅游线、旅游网络、旅游域面和旅游流构成,前者是宏观建设的重点,后者是微观建设的重点。基于BulterRW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从项目打造、规划动线视线、协调功...

  • 旅游干扰对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的影响

    本文在对土壤和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旅游干扰对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人类旅游活动干扰,对土壤的影响不同。人类的旅游活动,破坏了表层土壤的大团聚体结构,对土壤pH值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旅游干扰强度增大,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减少,水分含量减少,表现为旅游干扰核心区〈缓冲...

  • 桂西北环境移民安置区果园土壤铝形态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利用GPS接收机定位采样,ArcGIS9.2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及地统计学方法对果园土壤中铝形态空间变异特性进行分析:包括交换性铝、吸附态羟基铝、有机络合态铝。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中铝形态具有显著空间结构性特点,小尺度明显受pH值、成土母质、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且空间分布无明显变化规律;而中尺度受耕作管理措施和酸性环境因素影响...

  • 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对红壤性水稻土全锰及不同形态有效锰含量的影响

    以湖南农业大学1982年布置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壤旱地改水田后不同稻作制、地下水深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全锰、有效锰及其化学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红壤旱土相比,红壤性水稻土耕层土壤全锰、氧化锰和有效锰总量明显下降,但易溶态锰含量明显升高。稻作制对土壤锰的化学行为和有效性的影响最明显,稻-稻-冬泡处理...

  • 黔中石灰岩地区植被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石灰岩地区3种植被(草本,灌丛,乔木)下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选用类群数、个体数、密度以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来反映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黔中喀斯特石灰岩地区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为寡毛纲和蚁科2类,稀有类群为腹足纲、蜈蚣目、伪蝎目、等足目、综合纲、双尾目、弹尾目、等翅目、蟋蟀总科、革翅...

  • 利用空间移位法研究东北黑土pH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pH是反映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土壤空间移位的方法将东北黑土区由南向北5个不同有机质含量的黑土移至黑龙江省海伦市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建成长期定位试验小区,对在相同外界环境条件下影响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pH的因素进行了试验测定。结果表明:黑土pH在玉米全生育期呈波动变化的趋势,变幅达0.1—1.2;施肥、土壤有...

  •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的抗锈机理及其特性研究

    以永良4号小麦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6次后进行再分化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田间诱发鉴定选择,获得了抗条锈病小麦新种质4—8。研究结果表明,4—8在田间连续6个世代中均表现对当前流行的条锈菌混合菌系(条中31号、条中32号、水-4、水-5、水-7、水-14等当前流行的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免疫;人工接种鉴定中...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