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现代化研究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6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0
  • 国际刊号:1000-027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410125
  • 国内刊号:43-1132/S
  • 邮发代号:42-46
  • 全年订价:¥ 228.00
  • 发行地区:湖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
  • 农业面源污染专栏
  • 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
  • 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 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平衡机制探析

    粮食主产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机制不协调。“粮食大省,工业弱省,财政穷省”的局面依然存在。统筹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协调发展,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粮食安全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必须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 中国水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水禽产业现有的信息数据为基础,结合在全国范围的实地调查数据,对我国水禽产业整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水禽产业发展现状表现以下特征:水禽养殖数量稳中有升,产品产量逐年递增;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产业链由单一的饲养业向加工、物流等产业延伸;水禽产业呈现优势产区集中分布的特征,由资源优势向技...

  • “典型稻田土壤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功能研究”项目年度总结会在长沙召开

    2月14日至1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典型稻田土壤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功能”2011年度总结交流研讨会,在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举行。该所所长王克林研究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地学部处长冷疏影研究员出席。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生态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浙江大学等项目承担单位约20余人参加。

  • 上海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与结构优化——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

    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四个中心”建设,提升海洋产业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上海海洋产业发展已经实现了从“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过渡,上海海洋产业为地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海洋环境方面不容乐观,长江口生态系统总体状况仍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别从上海海洋产业结构发展、上海各...

  • 中国奶牛养殖的区域优势分析与对策

    本文采用概率优势分析法,对我国奶牛养殖的区域优势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奶牛养殖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的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和陕西等地,而黑龙江、辽宁、四川、云南和宁夏等地则不具备奶牛养殖的比较优势。提出继续推进奶牛养殖区域的优化整合,完善奶牛养殖的区域布局;扶持和促进奶农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

  •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和相互关系研究

    国家“十二·五”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了更好的促进“三化同步”发展,本文在对“三化”概念简析的前提下,采用函数模型和立方体模型及相互关系与图示的方法,分析“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和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倡导低碳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城镇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 我国农业资金投入对抗灾能力的效应分析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资金投入和农业气象灾害、抗灾能力的历史与现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业资金投入、水利设施建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效应,各种农业资金投入对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水库数量外,农业资金投入与水利设施对粮食生产有显著影响,农业资金投入对水利设施也具有明显的...

  •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

    本文对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目前的农业保险是以气象灾害保险为主,且存在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与农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律法规滞后、农业灾害保险尚未规范化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指出衡量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成败的四个关键因素,即农民自愿参保率的高低、政府参与...

  • 家庭特征对农户自然灾害承灾力的影响——以四川211户受灾农户为例

    本文分析农户家庭的内部特征中生产生活设施、家庭规模、性别构成、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对自然灾害承灾力产生的影响。以四川省211户受灾农户的调查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农户的自然灾害承灾力均值为0.39,标准差为0.09,体现农户自然灾害承灾力整体很弱;且三州的农户自然灾害承灾力存在明显差异,凉山州农户承灾...

  • 我国能源生物质供应物流管理的优化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生物质资源的物流效率已成为决定生物质能企业运营成败的关键。当前我国的能源生物质供应体系及物流管理存在着战略与决策、物流环境与体制、物流运作与竞争以及供应链协同四个层面的突出问题。显然,可以从两大方面实施改善和优化:(1)宏观方面需要促进生物质能的审批机制、产业政策及配套措施的完善。措施包括:监管者自律,促进适度的排他...

  •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农业转型升级研究

    本文从农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出发,探讨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农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内生性要求;对于农业转型升级而言,承接非农产业转移具有“拉动效应”,承接农业产业转移具有“推动效应”。相应地,欠发达地区应积极构建承接...

  • 韶山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组合模式的景观规划与设计

    本文针对韶山旅游业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资源浪费严重、景区(点)设施老化、吸引力不够、恶性竞争剧增等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红色与山水田园、湖湘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时代主旋律5种基本组合方式;确定了城区生态休闲、森林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农耕体验乐园、农耕文化展示园、湖湘文化名人会所、仿古风情街、祈福节庆游、夜间激...

  • “农民工”称谓的变迁及释义

    “农民工”是一个历史概念,其称谓有“盲流、打工仔、打工妹、农村外出从业人员”等概念;但“农民工”一词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其释义尚无定论,已有文献主要考虑户籍、职业、产业、劳动关系、工资和土地等条件,缺乏对这些条件与“农民工”关系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外延和内涵两种途径,从户籍、土地、流动、目的和企业5个方面诠释“农民工...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

    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却依然面临着制度供给、政治参与、文化认同及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重重障碍,被排斥在城市边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正逐步在演变为城市内部新的二元结构。新形势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环境,加强他们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他们的技...

  •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都迫切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产业结构、农业装备水平等方面,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越来越多,但转化率一直不高,转化过程中还存在财政投入不足、农业企业实力薄弱、推广体系不完善、...

  • 中国扶贫瞄准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以广东省连南县为例

    本文以广东省连南县为例,介绍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简称“双到”)的扶贫瞄准机制,即根据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和特点,制定发展规划,明确贫困户对应的帮扶责任人和考评标准。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广东省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收入,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提高了农民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活跃了农村经济。“双到”扶贫项目是在经济较发达...

  • 荆江三口入洞庭湖水沙演变及成因分析

    以荆江枝城和三口入洞庭湖的代表性控制站1956-2008年长系列水文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等方法,探讨三口水沙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其成因。结果表明:枝城年径流量2003年后有所偏低,可能与长江上游降水量偏低有关,但无显著性变化。枝城年径流量、三口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总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发生突变的时间分别为2003年,197...

  • 水资源胁迫下基于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趋势及策略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日趋严峻,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需要积极寻找缓解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胁迫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新路径。水资源节约增效型农业技术创新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本文从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保水保肥和农村污水环境治理的角度,探讨了水资源胁迫下,基于粮食安全考虑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任务和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

  • 湖南紫色土山丘区农业复合模式的优化与生态经济效应

    湖南有紫色土山丘146.7万hm2,区内人口达800多万人。紫色土山丘地形以丘岗地为主,土壤含磷、钾、钙等矿质养分较多,质地偏壤,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紫色土山丘易旱,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较少,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单一,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本文通过对湖南省紫色山丘区现有的农业复合模式进行全面调查和总结,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选取...

  • 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覆盖栽培对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南方稻区冬种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研究了露地无覆盖(对照)、稻草、渗水膜、普通膜和黑色膜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Ocm-20cm土壤温度依次为普通膜〉渗水膜〉黑色膜〉稻草〉对照,表明覆盖可提高表层(Ocm-20cm)土壤温度。稻草覆盖处理比对照提高Oc...

  • 福建省冷浸田治理利用的思考

    福建耕地资源匮乏,人地矛盾紧张,粮食自给率低,开展福建冷浸田改良利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保证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当前冷浸田改造利用应树立大粮食、大农业、大生态的观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并通过现代农业工程措施与农技措施,有效挖掘冷浸田生产潜力。应统筹协调排...

  • 论我国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及治理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迅速,农村工业化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农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农村重要的点源污染,也是当下环境问题关注的重要焦点之一。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农村工业化本身的特点属性决定的,也有农村环保意识、基层政府错位的政绩观以及环境管理政策的“二元性”等因素所致。结...

  • 施肥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旱地红壤的修复效应

    采用连续4年盆栽试验,研究了无机和有机肥及土壤调理剂对强侵蚀红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施氮磷钾化肥(NPK)、NPK+有机肥(NPKM)、NPK+土壤调理剂I(NPKRI)和NPK+土壤调理剂2(NPKR2)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CK)比较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NPKM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NPKR2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 施用钝化剂对镉污染稻田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以镉污染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主要酶活性及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种群结构为指标,采用熏蒸提取法、常规酶学分析和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等方法,研究石灰(L)、钙镁磷肥(P)、海泡石(S)和腐植酸矿粉(H)4种钝化剂储备性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污染稻田储备性施用钝化剂对土壤的微...

  • 《低碳背景下农村生物质废弃物回收利用规划研究》评介

    在当今资源与能源日益匮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将存量丰富的农村生物质废弃物资源科学回收和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任峰同志撰写、中国计量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低碳背景下农村生物质废弃物回收利用规划研究》一书,详细探讨了农村生物质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问题。选题切中时下热点。

  • 《低碳背景下农村生物质废弃物回收利用规划研究》评荐

    任峰同志撰写的《低碳背景下农村生物质废弃物回收利用规划研究》一书,已于2011年12月由中国计量出版社正式出版。细读《低碳背景下农村生物质废弃物回收利用规划研究》这本书,颇感欣慰和欣喜。整本书结构严谨,所研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这表明又将有一位青年学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当中来。

  • 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根据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自动观测气象站连续气象观测资料,以农田气象资料为对照,初步分析了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对小气候存在明显影响。林内太阳辐射、平均气温和风速相对林外均明显偏低,而相对湿度林内显著大于林外。林内同林外比,太阳辐射年平均降低40.6%,气温偏低0-3℃-5.3℃,相对湿度偏...

  • 渗透胁迫对水稻芽期抗旱性的影响

    利用6个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渗透胁迫下水稻芽期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胚芽鞘、胚根长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维生素C(Vc)、脯氨酸(Pro)、丙二醛(MDA)以及亚精胺(Spd)、精胺(Spin)含量等11项与抗旱性有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相对值...

  • 基于全极化Radarsat-2数据的水稻生物量估算模型

    依据苏州东桥试验区水稻生长期观测数据,采用多时相水稻拔节到抽穗期全极化Radarsat-2数据,分别分析了不同极化HH、VV、CROSS、比值HH/VV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时域变化特征与生物量的相关关系,构建水云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和指数模型反演水稻生物量。反演结果表明:HH、CROSS水云模型都有不错的反演效果,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0.902,而HH...

  • 低碳背景下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依据2001-2010年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汇进行估算并分析变化情况,并探讨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德州市2001-2010年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总量呈增加的趋势;小麦、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吸收量明显高于其他农作物;2001-2010年德州市碳排放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不同县市由于...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