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现代化研究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6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0
  • 国际刊号:1000-027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410125
  • 国内刊号:43-1132/S
  • 邮发代号:42-46
  • 全年订价:¥ 228.00
  • 发行地区:湖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
  • 农业面源污染专栏
  • 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
  • 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
  •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郭志伟到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调研

    7月3日下午,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郭志伟在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杨治平陪同下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调研。调研会上,主持工作的副所长吴金水介绍了该所的基本情况。副所长谭支良就该所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简要汇报。与会人员围绕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产业发展问题,与郭志伟等进行了交流。

  • 科技部农村中心副主任蒋丹平考察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嘉兴试验示范基地

    6月22日,科技部农村中心副主任蒋丹平在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孙永溪陪同下,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位于浙江嘉兴市的院重点部署项目“亚热带丘陵区流域氮磷污染源头防控体系研究与示范”及课题“平原高密度养殖区废弃物污染减控技术构建与示范”实施基地调研,浙江省科技厅、嘉兴市科技局相关领导陪同考察。

  •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避免六个方面的认识误区

    针对近年我国的“粗放式城镇化”建设问题,本文从“城镇化”不等于都市化、舍弃乡村、造城镇、:魁弃传统、无差异、同路径六个方面,梳理城镇化建设的常见认识误区;并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统筹考虑大中小城市并举;乡村与城镇共生共赢、乡村文明与城镇文明共存共荣;人民生活质量和素质能力的提升;传统文化与现代...

  •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与机制探讨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自实施以来,在缩减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鉴于当前农村贫困标准上调、相对贫困特征凸显、脱贫成本与难度增加、防止返贫任务艰巨、扶贫机制有待完善等新形势,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完善扶贫目标瞄准机制、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开发、...

  • 贵州省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本文以“推一拉”理论为基础,提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并以脱贫驱动、生态驱动、发展驱动和公益驱动为动力来源,从利益主体推动机制、经济四轮驱动机制、安居就业保障机制、民族文化传承、政策环境支持机制、全面协调发展机制六个方面,构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此推动贵州省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实现。

  • 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特征和生态保护与减贫互动模式探析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生态脆弱区。本文以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对象,从连片区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与减贫特征两方面,分析区域贫困特征——集中表现为: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深化共生共存。指出破解区域经济发展难题,转换传统减贫思路,将生态扶贫纳入大扶贫格局,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减贫相结合的道路。具体思路:在剥...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内生机制创新研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协同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体,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内生机制为视角,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作用;探讨了三种资本对社会融合的协同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以及对这...

  •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即家庭农场呈现出经营规模差异较大、经营效益较好、发展速度较快等特征,其发展面临着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有强烈愿望发展家庭农场等大好机遇,但也面临着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缺失、资金短缺等严峻的挑战。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做法与经验及启示,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践,提出了要明...

  • 我国旱区农业的地位和发展潜力及政策建议

    我国旱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民族众多,是未来我国大西北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域,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国防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干旱缺水为核心的众多因素制约着旱区农业的持续发展,但同时特有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也决定着该区农业生产具有巨大的潜力。实践证明,通过科技水平的提升,完全可以实现旱区农业经济...

  • 我国农村生态保护的制度性缺陷与农民生态权立法

    农村生态保护在法制体系中被边缘化、农村生态资源权利主体虚位、农村生态损害缺乏救济机制,是我国农村生态保护陷于困境而面临的制度性难题。只有在立法上明确农民对农村生态资源的权利主体地位,赋予农民对农村生态的保护利用、知情参与、救济等权利,使农民可以基于自己的生态权益在立法上争取发言权,才是解决农村生态问题的长效机制和根本...

  • 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农民利益保护——以山西平朔矿区为例

    本文以山西平朔矿区为例,对矿区生态环境难题破解机制进行研究。平朔矿区在煤炭开发中实现了生态环境治理与农民利益保护的统一,平朔矿区制定复垦规划对农民进行补偿,通过边开发边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形成了“以煤补农”的平朔模式。平朔矿区通过土地使用制度、补偿协议、企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产学研合...

  •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调研湖南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提升工作

    6月20日至21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率农业部科教司、种植业司、财务司、质量监管局、生态总站和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等相关领导一行9人,到湖南就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修复与提升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调研。

  •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长沙召开

    7月12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召开。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和副主任骆世明教授主持,特邀专家宋长青研究员、冷疏影研究员、黄铁青研究员、刘国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侯宏飞处长和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实验室人员参加会议。

  • 我国彝族传统农业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及其可持续发展

    彝族传统农业具有环境利用、作物种植以及畜牧养殖的多样性。根据环境条件安排农作生产,利用混作、间作、套作、混牧以及农牧结合等生产技术模拟自然的生物多样性,彝族传统农业获得了良好的收益,维护了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现代农业以单一化规模生产取代传统农业的多样性,不论是“以粮为纲”还是“以钱为纲”的发展方式,带来的是生物多样性减...

  • 基于蛛网理论的中国南珠生产波动状况与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国南方珍珠产业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地方特色产业,但其产量、质量、出口数量、出口价值呈现出波动的特点;其原因是海域资源的资产专用性低和珍珠产品的资产专用性高存在矛盾,使中国南珠产业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养殖环节,从而使南珠产量不稳定,质量难以提高,南珠产品市场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形成类似于发散型蛛网。针对南珠生产波动状...

  • 海南番木瓜产业发展的优势及政策建议——兼谈世界番木瓜产业

    本文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中1990—2010年的番木瓜生产的数据,分析了世界番木瓜产业发展的形势与特点,并对中国番木瓜市场的现状进行了简要评价。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阐述了海南番木瓜的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海南番木瓜产业虽然有着先天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较强的农业技术优势,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如生产加工技术落后,高素质人...

  • 滇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特征与区域协调发展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土地利用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因素。滇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存在明显的生态环:竟约束,土地利用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用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滇池流域其用地特征和...

  • 湖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两型城市”耦合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分析

    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两型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序和空间角度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测度。结果显示:(1)2007—2011年湖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两型城市”建设综合水平不高,但呈逐年上升态势,“两型城市”建设落后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2)2007—2011年...

  • 2000—2010年南方丘陵山地带土地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全国主体功能区域》和“十二·五”规划确定“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本文以“两屏三带”中发挥华南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南方丘陵山地带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和2010年三期土地覆被为主要数据源,采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其土地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十年来南方丘陵山地带的土地覆被...

  •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适宜区评价

    本研究引入生态评价中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从拆旧适宜性和建新适宜性两个大的方面出发,综合考虑挂钩拆旧和建新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特点和发展目标,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适宜性评价四级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城市圈为实证对象,分别进行拆,旧、建新和挂钩综合适宜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遴选拆旧建新“优良”,“较好”,“一般”和“较...

  • 中国肉鸭产业的区域优势分析——基于全国21个水禽主产省(市、区)的研究

    本文采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内鸭产业的生产布局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肉鸭生产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华东、华南、西南和华中肉鸭产业带,其中山东、江苏和广东三个省份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而从资源禀赋优势分析得到,山东、海南、四川、广西、河南、江苏、安徽、重庆、江西等省(市、区)拥有不同程度的优势,从综合比较优势分...

  • 不同品种哺乳仔猪精氨酸代谢特性比较研究

    我国地方品种猪与外来猪生长速度差异明显。鉴于精氨酸对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本研究选用14日龄哺乳的宁乡猪、湘西黑猪、蓝塘猪、巴马香猪、环江香猪和长白猪各12头,公、母各半,前腔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测定其中游离精氨酸和一氧化氮(NO)的浓度;采集肠道、肌肉、肝脏和肾脏等组织,测定其中的游离精氨酸浓度和NO合成酶(NOS)活性...

  • 中国不同模式原料奶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本文基于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不同原料奶生产模式的经济效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原料奶生产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原料奶生产模式经济效率普遍较低,特别:是配置效率明显不足,这说明在不改变投入水平的条件下,奶牛养殖户(企业)可以通过改善投入要素组合提高产出水平。三种...

  • 我国奶牛养殖规模与原料奶生产效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实证

    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运用2004—2011年我国奶牛养殖的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分别从全国层面和省份层面对比分析了奶牛养殖模式(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与原料奶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散养和小规模的TFP小于中规模和大规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规模和大规模奶牛饲养的规模效应日益...

  • 中科院外籍特聘研究员YakovKuzyakov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进行学术交流

    6月27日至29日,中科院外籍特聘研究员、德国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ofGtittingen)带生态系统土壤科学系主任、农业土壤科学系主任YakovKuzyakov教授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徐兴良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AnnaGunina,访问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酒糟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高粱产量的影响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用酒糟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高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都随生育期推进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施用酒糟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明显高于复合肥和普通有机肥,且随酒糟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处理Ⅲ达到拐点,再增加施肥各...

  • 广西主要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动态特征

    根据广西区杉木(Cunninghamialaneeolata)、马尾松(PinusmassotTianaLamb)、桉树(eucalyptus妇种人工林分布情况,按其在各县市的分布权重选取不同龄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典型样地,样地面积20m*50m,采用网格法采集表层土壤(0cm-10cm),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 中南大学代谢综合征研究中心专家一行到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进行学术交流

    7月13日,中南大学代谢综合征研究中心主任、衰老与老年疾病研究所所长、“”国家特聘专家刘峰教授率领其团队成员一行5人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交流期间,刘峰及中南大学代谢综合征研究中心戴燕山教授、胡芳副教授和吴艳博士分别作了题为“脂肪细胞功能与调控”、“转录因子在胰岛13细胞中的作用及调控脂肪细胞分...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