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长沙市城区碳收支平衡的空间差异性研究

刘艺萍 夏卫生 黄道友 林佳庆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年第05期

摘要:利用量化统计方法对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现阶段人类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放与植被碳吸收量进行比较,探讨各区碳吸收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雨花区的碳排放最大,占全市的24.77%;而芙蓉区和天心区碳吸收率最小,分别只有1.87%和12.08%。相对而言,望城区和岳麓区的碳平衡保持最好。全市碳吸收率仅为48.16%。若要达到市区整体的碳收支平衡,还需增加84297.32 hm^2林地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按长沙市经济发展规划,2020年要维持目前48.16%的碳吸收率,在绿地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必须要增加更多绿地面积,全市绿地覆盖率需达到94.99%以上。这就需要对植被结构进行优化,并降低能耗,增加绿化率至60%,并在市外预留134099.02 hm^2林地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关键词:碳收支平衡空间差异城区长沙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湖南长沙410125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农业现代化研究

北大期刊

¥228.00

关注 39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