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4.2~3.5ka B.P.嵩山南麓的史前社会对逆向环境的适应

李中轩; 吴国玺; 孙艳丽; 焦士兴; 朱诚 山地学报 2018年第06期

摘要:聚落和生业是史前社会对逆向环境适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嵩山南麓地区在龙山晚期聚落众多、邦国林立,是开展史前聚落研究的理想区域.基于考古文献和ArcGIS工具,文章分析了龙山晚期和二里头时期聚落的时空变迁、生业结构和史前社会的地缘格局,认为:①新砦期(约3.9~3.8kaB.P.)气候趋于冷干且洪水灾害频繁,加之部族冲突致使本区聚落的重心在二里头时期(约3.8~3.5kaB.P.)从颍河上游地区转移到双洎河中游一带;②颍河上游在龙山文化晚期的作物组合是粟、黍、大豆、稻谷,驯养动物组合是猪、狗、黄牛;二里头时期的生业经济结构则得到优化:种植业引进了小麦、养殖业引进了绵羊,生产工具出现了耒、耜,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③龙山晚期的颍河上游地区的城邑聚落众多,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之间既有合作也有冲突,酋邦内部推行"能人治理"机制,而且不同集团间的文化融合亦促进了史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早期国家的出现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架构.

关键词:龙山晚期二里头时期生业经济史前聚落环境变迁

单位: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 河南许昌461000;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河南安阳455000;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 南京210063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山地学报

北大期刊

¥420.00

关注 16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