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山东医药
统计源期刊

影响因子:1.9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山东医药杂志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立医院
  • 创刊时间:1957
  • 国际刊号:1002-266X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250014
  • 国内刊号:37-1156/R
  • 邮发代号:24-8
  • 全年订价:¥ 580.80
  • 发行地区:山东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临床研究
  • 论著
  • 综述
  • 基础研究
  • 医院管理
  • 现代骨外固定技术——传统的继承、发展与突破

    骨外固定的历史远早于内固定,1840年法国外科医生Malgaigne首先使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胫骨骨折。二次世界大战时,在挽救战争中的骨折伤员及创伤后肢体残缺的过程中,一度促进了外固定器械、技术与基础研究的发展。但在Ilizarov生物学理论、外固定技术没有在世界传播之前,

  • 再论Ilizarov理论和技术

    1950年,Ilizarov在俄罗斯库尔干开始钻研本技术和理论,取得成功。1981年介绍,将其到意大利的Lecco市。1986年12月在美国纽约市关节病医院开展了这项治疗。继而1987年Dror Paley在美国巴尔替摩积累了更多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1989年第一季度我第3次访美前,

  • Ilizarov技术在小儿四肢矫形与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自从1989年由潘少川教授将Ilizarov理论和技术介绍到国内小儿骨科之后,Ilizarov技术在小儿四肢矫形与功能重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小儿骨科在应用Ilizarov理论和骨外固定器矫治小儿肢体畸形方面做了长期的临床实践探索,对推动我国小儿骨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小儿股骨延长相关问题的探讨

    小儿肢体不等长比较常见,由于肢体短缩导致的肢体不等长比肢体过度生长导致的肢体不等长更为常见。但是,肢体短缩的治疗,在Ilizarov理论诞生和临床应用之后,得到有效地治疗。骨延长技术比较成熟,但与相对常见的胫骨延长相比,股骨延长的术前评估、延长外固定器的选用、延长后膝关节的稳定和功能康复尚有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讨。

  • 骨外固定治疗小儿骨折中的生物力学问题

    骨外固定是经皮肤等软组织在骨上穿放钢针,并与在体外的连杆等装置组装成某种牢稳固定的力学构型,从而达到骨科矫治的目的。50年代以来,由于复杂创伤增多的治疗需要,以及骨外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和骨外固定器的力学设计与测评的长足发展,使得骨外固定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 外固定技术在小儿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最初,外固定技术主要用于骨折的固定,靠外固定架固定骨折远近端,其稳定性优于石膏或夹板等间接外固定方式。第一个现代的外固定架是由美国医生Parkhill于1897年设计,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改进,如今较为流行的为环形支架、单边支架、单边与环形组合支架及多平面支架。

  • 伊氏架矫形手术患儿的心理护理干预

    伊氏架矫形术是应用Iilzarov骨外固定器(简称伊氏架)治疗小儿骨折、骨折迟缓愈合、骨缺损、假关节、肢体不等长,肢体成角畸形及尺骨骨干续连症畸形等的一种方法。该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创伤小,是治疗小儿某些骨骼畸形的首选方法。由于术后患儿均佩戴伊氏架治疗,多数小儿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因此儿童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45年的治疗经验

    目的总结45年期间,3个阶段、3种方法、20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我们医院对CPT先后采用了单纯植骨融合术(1956~1977年,5例),游离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手术(1977~1990年,7例)和Ilizarov技术和外固定器(1990~2007年,8例)3种方法。结果 20例患儿中15例假关节愈合,治愈率为75%,有2例为愈合后再骨折,治疗后重新愈合。结...

  • 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膝关节屈曲畸形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在儿童膝关节屈曲畸形的应用及方法。方法 1999年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膝关节屈曲患者15例(23膝),其中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9例,双膝关节先天性脱位2例,单肢畸形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脊膜膨出合并双膝屈曲1例,股骨远端截骨术后双膝屈曲1例,左膝化脓性关节炎所致膝关节屈曲1例。应用Ilizarov技术进行手术治疗...

  • 可吸收线替代钢丝固定胫前肌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目的改良胫前肌转移固定的方法,减轻患儿取钢丝的痛苦,提高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小儿马蹄内翻足的特点,改良胫前肌转移后的固定方法,采用ETHICON牌0号可吸收线代替钢丝固定胫前肌。结果本组病例胫前肌固定牢固,未发生胫前肌松动现象。经3~7 a随访,38例45足总优良率93.3%。结论采用可吸收线固定胫前肌操作方便,利于将肌腱拉紧,...

  • Ilizarov支架在小儿下肢短缩合并成角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Ilizarov支架矫正儿童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应用矫形外科原则,对2004年8月~2008年7月收治的8例儿童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病例采用Ilizarov支架一期手术、渐进矫形方法治疗。术前测量患肢短缩和成角畸形的程度并确定成角旋转中心的位置。术中支架铰链安置在成角旋转中心水平。术后7 d开始通过调整支架螺杆,逐步同时矫正...

  • 单臂外固定器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小儿胫骨骨折临床疗效比较(附78例报告)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器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小儿胫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11年2月用单臂外固定器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78例小儿胫骨骨折临床资料,对骨折愈合时间及钉道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随访5~18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6.2个月。单臂外固定器组:骨折延迟愈合病例:闭合复位4例,有限内...

  • 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认知的历史演变及研究现状

    多发性骨性连接综合征(SYNS)是一种以多发指、趾关节融合、跗骨融合、腕骨融合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多发骨性融合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而人们对此疾病的认知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从"Nievergelt-Pearlman综合征"到"SYNS"的认识过程进行了回顾,对其临床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述,并对其译名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

  • Ranvier骨化沟相关研究进展

    Ranvier骨化沟是环绕长骨骺板外周的特殊区域,同时与软骨膜、干骺端骨皮质、骺板软骨相接触。Ranvier骨化沟参与正常的软骨内成骨过程,当其受到损伤会导致骨桥形成进而引起关节畸形。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与骨软骨瘤可能起源于该部位的异常细胞。

  • 变异的Poland’s综合征合并脊柱畸形1例

    患者女,4岁半,2012年3月初诊,主要临床表现是出生后右胸廓凹陷,同时伴有右侧乳头偏高,右上腹副乳,生后逐渐发现后脊背不对称,伴有明显的侧弯畸形。母亲G1P1,孕期无特殊,无家族遗传疾病史。体检发现该患儿右肩抬高,右胸大肌发育不良,胸小肌缺如,前锯肌部分缺如,肢体无异常,

  • 膀胱尿路上皮癌及正常膀胱组织microRNA21、205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microRNAs(miRNAs)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与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及意义。方法采用基于2-△△CT的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与21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iR-21及miR-20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癌组织miR-21表达上调(P〈0.01),miR-205表达下调(P〈0.01)。癌组织中miR-21与miR-205表达量的比值约...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创伤大鼠神经功能和空间记忆的影响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颅脑创伤大鼠行为学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rhEPO治疗组。治疗组大鼠于打击后半小时内腹腔注射rhEPO 5 000 U,连续注射5 d,对照组打击后半小时内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1、4、7、14、21、25 d对3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mNSS评分。术...

  • 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在糖尿病合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PTH1R)在糖尿病合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糖尿病合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71例非糖尿病合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组织PTH1R表达,并结合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糖尿病患者PTH1R阳性表达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PTH1R表达...

  • 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继续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ICH)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出血,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患者98例,按术后有无继续出血分为两组,病例组为术后继续出血的患者20例,对照组为术后无继续出血的患者78例,利用SPSS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病例组ICH Score、GGT、收缩压(SBP)、血糖(G...

  • 犬肺原位常温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肺保护液的相关研究

    目的深入研究缺血再灌注对移植肺功能损害的发生机制,建立简便易操作的大动物左肺灌注模型,利用此模型探讨低钾右旋糖酐(LPD)液加硝普钠(SNP)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研究。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肺缺血时用LPD液灌洗),实验组(肺缺血时用LPD液加SNP灌洗),建立左肺原位缺血模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犬肺循环主肺动...

  • 烧烫伤生肤剂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烧烫伤生肤剂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不同的炎症和疼痛模型观察烧烫伤生肤剂对实验动物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结果烧烫伤生肤剂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镇痛实验显示,烧烫伤生肤剂能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扭体反应的潜伏期显著延长,并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值。结论烧烫伤生肤剂具有明...

  • 不同他汀对脑创伤大鼠循环内皮祖细胞动员和认知功能改善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颅脑损伤大鼠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和认知功能改善的影响,并分析其差异性。方法 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ham组)、盐水对照组(NS组)、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对各实验组大鼠进行液压打击,各处理组分别于术后给予相应他汀药物灌胃,每天1...

  • 输合配穴针刺法促进LPS早产鼠脑损伤中CNP及MBP表达的研究

    目的对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导致其宫内感染,进而引起新生乳鼠脑组织前少突胶质细胞损伤,观察使用输和配穴针刺法对新生乳鼠进行治疗后是否有效。方法孕鼠从孕17 d开始到生产每次注射200μg/(kg.12 h)LPS或生理盐水,LPS新生乳鼠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对3日龄LPS干预组仔鼠进行针刺治疗,所有新生乳鼠从生后第1~21天每天接受机能和认知...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弱精子症患者精子活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弱精子症患者精子活力(a级+b级精子)的影响及不同治疗频率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3例因弱精子症导致不育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2 Hz治疗组,100 Hz治疗组,安慰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精子活力及精浆生化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2 Hz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 Hz治疗组患者治疗...

  •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作用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81例ACS患者检测血浆H-FABP表达水平,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同期选择2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用Genisi评分系统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统计学分析Genisi评分与血浆H-FABP水平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浆H-FABP水平在ACS发生...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脑电图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脑电图特点。方法分析我院最近SSPE患者的临床表现、视频脑电图、影像及其他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对国内外已报道的部分SSPE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的视频脑电图表现为间隔3~4 s,持续1 s左右的高波幅尖慢波、慢波周期性发放,提示SSPE可能,最终结合脑脊液麻疹病毒检测确诊本病。结论 SSPE患者脑电图有特异性周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TIA后脑梗死发生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发生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0月我科收治的80例确诊TIA患者,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3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口服氯吡格雷50 mg+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对照组42例,单用氯吡格雷50 mg,1次/d。随访10个月。对比10个月内两组血脂变化、颈部...

  • 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为ACS患者的病情监测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临床及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ACS患者28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82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62例。所有入选者即刻测定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 厄贝沙坦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和钙离子拮抗剂联合对老年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综合病房住院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用厄贝沙坦和络活喜治疗,B组用厄贝沙坦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血压、尿微量白蛋白(u-ALB)、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SBP、DBP均有所...

  • C-12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诊断的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检测61例肺癌患者、4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12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结果肺癌组肿瘤标志物C-12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组(P〈0.01);12项联合检测阳性率(77.05%)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14.75%~45...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