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倾向与启示:20世纪的中国文学

杨匡汉 山花 2004年第11期

摘要:  20世纪的中国文学行程给人们留下了欲说还休的纪念.诗人和散文家这样描述历经沧桑变幻和文界动荡的"过来人"的心境:"我们反顾来路,透过那迷漫的尘烟,在发现有许多失落的同时,竟然发现也有许多的获得.是的,我们曾经贫穷过,然而,我们更是富有.把中国几代作家的亲身经历以及他们的内心经验集合起来,便是一座雄伟而悲烈的精神博物馆.世界上有很多的人不及我们‘幸运'.我们的内心有很多冰川刻痕,很多人本身是深埋地底的活化石.我们有很多记忆,而记忆是一种无价的财富."[1]面对这座绵延一个世纪的"精神博物馆",当代有些论者将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主题界说为"改造民族的灵魂",其总体特征为"悲凉"二字[2].这些带有诗意的描述,有审美的价值与意义,但似乎也遮蔽了文学背后更深刻的动因以及对存在的问题的清理.……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山花

北大期刊

¥336.00

关注 31人评论|7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