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山花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山花杂志

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  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
  • 创刊时间:1950
  • 国际刊号:0559-7218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550002
  • 国内刊号:52-1008/I
  • 邮发代号:66-1
  • 全年订价:¥ 336.00
  • 发行地区:贵州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小说驿
  • 文本内外
  • 散文随笔
  • 诗人自选
  • 大视野
  • 乡音
  • 视觉人文
  • 豹变

    我不能活在所有人的错觉里,这是底线。 所以,干完这一票后,我把警服收回来,意思再明确不过了。肖谛看了看腕表,意犹未尽地说,“去吃烧烤吧,夜市摊子还没散,来一箱冰啤,来几把羊筋、羊腰子和羊肝,好歹庆贺一番哟。”我摆头拒绝了。肖谛巴兮兮地望了望宏成。他知道宏成一般会说服我的。宏成便说,“不吃也行,现在吃进肚子太腻.不如去...

  • 当理想照进现实

    人才市场嘈杂繁乱,乌泱乌泱黑漆漆的脑袋都是求工的人——“人才市场”是往体面里说,其实就是个自发的农民工求工市场,散工、保姆、拉面杂工、专护病人、到工厂做工、足疗小姐、按摩女郎……特点出奇一致:不需要脑力学历,只需贡献体力。富态健壮的福芳此刻是一尾敏捷健硕的鱼,看见来了雇主就一头扎过去,刨根问底打听主家情况。问了好几家...

  • 小镇上的生意人

    镇上除去白家和罗锅的茶馆,西街口还有一家马家茶馆。

  • 梦幻北京:真实与虚构

    “清醒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世界,可是睡梦中人们却离开这个共同的世界,各自走进自己的世界。”

  • 青涩之旅

    春节期间,一位做了某国企老总的中学同学请我到他家吃饭。那个傍晚,他的福态且贤慧的夫人把餐桌搞得很丰富,而一双伶俐的儿女又把一场家宴气氛烘托得温馨活泼。坐在这样的家庭里,彼此都感到轻松愉快。

  • 海滩,海滩

    刚从闹哄哄的酒桌下来,张一鸣又进了歌声嘹亮的KTV,人还是那帮人,只是喝酒的地点换了。每个礼拜,张一鸣都有两三天是这么过的。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他二十七岁,单身,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女朋友在外地,这让他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消耗。他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大家都是这样过的。

  • 纸蝉

    梧桐树下一群佩枪的警员陆续上车,警车离开后,同观的人群洇散开,边走边议论台北大学南园发生的凶杀案,死者是女孩,20岁不到的在校学生。已经是第三起凶案了,受害者全是女孩,老麦从某个路人口中听到感叹的惋惜声。死者颈部暗紫的勒痕出现在他视线里,是幻觉。

  • 对空白的艰苦填充——关于鲁迅的絮语

    大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在检讨自己平生的学术研究时,曾感慨万千地说:历史是不可研究的,因为我们无法真正还原历史,也不可能让死去的人、死去的事件重新复活,而所有事实真相的底牌以至于始终都攥在他(它)们手中。可是,汤因比的如许感慨马上就要面临这样的质疑:那些历史中人复活了,真相就自动清楚、就可以转渡到我们手中了么...

  • 修桥的故事

    清明前夕,几个昔日的同事相约,到黔北县给一个老朋友扫墓。准确地说,是给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前辈扫墓。算起来,如果健在,他应是九十多岁,比我父亲还年长二十岁呢。出了县城,沿210国道向南走了几十公里,汽车便掉头往东奔向大山深处,奔向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虾子河村。越野车行驶在崇山峻岭之间、颠簸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穿梭于葱郁丛林...

  • 无人看见的生活

    午后的时间,我通常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 办公室两侧便是病房。这个时候我的患者们正躺在那里,他们大多表情安静,少部分痛苦而扭曲。那些表情痛苦而扭曲的人,差不多都是刚刚入住进来的。他们还不习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午后的时光,他们一定是想到了即将接踵而至的陌生日子。加上身体里不时肆掠的疼痛,让他们一时承受不了。

  • 时光的另一副面孔(组诗)

    一些往事在香烟的缭绕中浮出水面 这是多年的禁忌我 不能将生活描绘得无影无踪,无滋无味 不能将内心的荒凉填满黑夜

  • 顾潇的诗(六首)

    穿过田野,他找寻那朵火红的花 从平原到山地,双手无数次伸出 又缩回。这美的苦难

  • 雪里梅(外三首)

    我选择住在临水的岸边 那里有潺潺东去的小河 河边有四季常青的花草树木 当我路过那里 就会感到无限踏实和满足

  • 置不变于万变之中(外一章)——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二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不是可以轻视的时光,对于一个一般意义的人生,祈求平安顺利是其首选,而规避命运蹭蹬多舛也是人之常情。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生存的时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事。如果一个人生存于盛世,真是值得庆贺,而如果生于乱世,只能徒唤奈何。把人放置在一个乱世中观察,会发现差异如此鲜明,那些人格人性的优点和弱点,全都暴露出...

  • 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对于一贯喜欢望文生义的中国学人来说,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的探讨,人们想当然地把它当成是一个审美和美学(包括文艺学)问题。把“日常生活审美化”和美学困境联系起来,这当然也算是一个敏锐的观察,但呈现在这样的“审美”凝视的目光中的,也只是“审美”的某种平面上扩展和“增量”。

  • 本分与前卫——与马轲谈绘画

    我常与马轲聊画。 马轲把这种聊天称为“聊我们自己的事”。 我们所聊的话题大都从绘事细节开始,但很快变得抽象起来,似乎总是被引向一个暗物质的中心点,可常常一两个小时下来,还是围绕那个点寻求着什么。一切被隐藏的动机吸引,每次谈话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这里有一种深入到绘画真相中才会发现的“飘乎状态”。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