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山花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山花杂志

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  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
  • 创刊时间:1950
  • 国际刊号:0559-7218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550002
  • 国内刊号:52-1008/I
  • 邮发代号:66-1
  • 全年订价:¥ 336.00
  • 发行地区:贵州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小说驿
  • 文本内外
  • 散文随笔
  • 诗人自选
  • 大视野
  • 乡音
  • 视觉人文
  • 门票

    一凡,《门票》看了。跟你导的所有片子一样,我是快下线了才去看;不一样的是,以前去时忐忑,回来荒荒,而这一次,我就像幸运的淘金者,满载而归。儿子,你干得漂亮,爸爸真为你喜。四天前你说去韩国出席活动,在首尔待一个星期,然后从首尔直飞成都,也就是说,还有两三天我们就能见面了。见面之前看了你的这部片子,喜悦便也提前到来,且有...

  • 孕妇备忘录

    一个女人可能一辈子不生孩子吗?阿缪坐在床上想。一辈子不生孩子的女人是有的,但她们会是阿缪吗?白天阿缪刚刚从L省回来,L省是阿缪的娘家,但阿缪这次回去却不是探亲,而是见一位教授。阿缪有可能考他的博士,探亲只是顺带的事。

  • 会立日观

    我十岁那年上小学三年级。我母亲用白布给我缝制的大书包,经过风吹日晒,已经成了黑色,像个牛肚。我用红笔在书包上写了一排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我学习一点也不好,天天不想上学。我的父亲是农民中的异类,他靠给人算命和送神过日子。

  • 后谎言时代的经验写作——包倬小说略论

    谎言是一种福祸参半之恩赐。——约翰·巴恩斯 以“谎言”揭穿谎言 综观包倬近年来的几部小说,不难发现:他着力建构了一个谎言丛生、尔虞我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谎言司空见惯,无论是在朋友之间,还是在夫妻、父子之间,你骗我,我骗你,骗子间彼此切磋技艺,甚至政府也不能洁身自好,一切都是虚伪而不可信的。

  • 盗贼合作者

    昨晚七点,备受文学界瞩目的、历史悠久的“珀伽索斯奖”在丹桥大学(University of Dambridge)王太子学院礼堂举行了颁奖晚会。盛况空前,高朋满座。今年,来自坎特纳郡的格蕾丝·克莱门女士在五人短名单中突围而出,以其长篇小说《血与骨摆满奇珍柜》摘得了这项无数小说家梦寐以求的桂冠,让那只背生双翼的小白马飞入了她手中。

  • 路上的它们

    我家的虫子只有两种:自生的和外来的。开门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都是最基本的物质。我是一个糊涂的人,虽没赶上饥馑年代挨过饿,但仍然常怀断粮吃不上饭之虞,突出表现就是有时忘记家中尚有相当数量的米面,出门看见粮油店两眼放光,一袋袋的米面乐此不疲地往家里拎。

  • 我曾居住在亚洲中心

    小心冰柱!清晨,当我背着双肩包,绕过馕坑和卖袋装鲜奶的小店,来到这幢灰楼底部时,视线里出现了这张白纸黑字——小心冰柱!在岭南,看惯了“小心扒手”、“小心抢劫”、“小心陌生人”,我完全不记得,“冰柱”,也如此强势。我像头即将挨宰的兽,全身被速冻起来。

  • 盛开(七首)

    让我摸摸你 让我摸摸你,节日中的陌生人 你忧郁的怀中的小曲和咕咕的鸽子 让我摸摸,你的黄昏和黄昏 中门槛上的黑夜和黎明 摸摸你,起床后第一位向东走路的人 言说者和那些为休息日而出生的人。

  • 也许真的是黄昏将近(外六首)

    也许真的是黄昏将近 那天是我第一次在国外看到天亮 一个人只能佩戴一个物件 是在公园里在夜晚寒风来袭前唱的歌 这里没有夜莺 只有乌鸦 还有一条狗 来日我见他收起沉重的言语。

  • “莽汉”的暴动:“我要去北边”——回望先锋诗歌系列之二

    早在1982年,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和嘉陵江中游的南充小城就出现了“第三代人”诗歌活动。按照杨黎比较夸张的说法,万夏(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胡冬(四川大学历史系)和廖希(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于1982年的诗歌聚会和活动是因为万夏当时的中学女同学帅青。

  • 辨方正位,体国经野——东方传统当中的“治道”与“制度”问题

    今天的人们,将制度理解作某种外在的、抽象同一的强制性规则和规范体系,并依此来理解东方和中国古代的“治道”、“制度”问题。然而在中国古典传统当中,是将“治道”与“制度”问题放置在一个事实上远为广阔而丰富的文化视野和意义空间中来进行考量的,其思想内蕴所给予人们的启示,要比今天人们所想象的全面得多,因为它真正讲的是“道”,...

  • 陈家刚摄影作品言说

    一、纪念,还是忘却?哈姆雷特不断念叨的名言“生存,还是死亡”,就像一句咒语始终纠缠着每一个人,只是在不同时代变成了不同的言语。对中国摄影家陈家刚而言,这的确是一个问题:“纪念,还是忘却”?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