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山花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山花杂志

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  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
  • 创刊时间:1950
  • 国际刊号:0559-7218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550002
  • 国内刊号:52-1008/I
  • 邮发代号:66-1
  • 全年订价:¥ 336.00
  • 发行地区:贵州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小说驿
  • 文本内外
  • 散文随笔
  • 诗人自选
  • 大视野
  • 乡音
  • 视觉人文
  • 桥洞里的云

    一 阁楼上的老鼠又在吱吱叫了。这次有点像在吵架,感觉在龇牙,爪子的声音也零乱和尖锐,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跑到那儿。从脚步声看,天花板那面并不光滑,好像还有些别的什么,也许房东把什么破烂堆在那里了,变成了老鼠的乐园也难说,我想把天花板弄破一个口探头看看那里,又怕被老鼠围攻。

  • 我是一只向下奋飞的鸟(创作谈)

    算起来,我写小说竟三年了,有时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已经写了很久了,甚至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已经活了好长时间了,这种感觉有点怪,我想这种感觉可能来自于我写小说之前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记录,哪怕是烂笔头的记录,让我觉得时间好像延长了。我发现对于我而言,写小说和写日记在某一点是相似的,就是在下笔的时候,觉得这些东西只是写给我自己的。

  • 山丘

    一那天黄昏,莫莉叫丈夫开车又去了趟城南公园。前一晚,她和裴姐、晓雯从百味草堂出来,三人站在饭店门口的LED灯箱下静默片刻,不知何往。裴姐提议去城南公园看樱花。天那么黑了,能看到樱花吗?莫莉心里尽管这么思忖着,还是不由地跟随她们朝着公园的方向走去。

  • 蕉鹿记

    1那天我清晨就起床,开始陪母亲梳化妆点。前一夜我没有去扰她,她也不来问我。我们就这样隔着一道墙,夜晚显得过于漫长。半夜两点的时候,她起夜上了一次厕所。我也并没有真正睡着。早晨见她穿了一件我给她买的浅蓝色喀什米尔大衣,擦了一点豆沙色的口红,她佯装镇定,其实我看得出来她有些紧张。

  • 合伙人

    2004年正是传媒业潮涌的年份,也正是年轻一代媒体人信奉"新闻推动进步"的年月。我从政府机关跳槽到了一家杂志社工作。白天黑夜,我兴奋地采访,然后拼命地写,因为内心实在澎湃,责任感爆棚,所以采写的社会新闻常涉雷区,稿子时有被毙。同事安慰我,因为遍布敏感区,所以不能随便碰。有一个女孩闻此言在我身后乐不可支地"咯咯咯"笑起来,那就是欧阳...

  • 良夜

    1已经没有人唱歌了,只有音乐,还在狭小的房间里游弋。灯光黯淡,人挤着人,人贴着人,身体镶嵌在一起,就像一个崭新的生物,慢慢地蠕动。一些奇怪的光不知道是从哪里漏出来,落在他们身上,星星点点,磷火一般。他斜靠在沙发扶手上,像一条搁浅在岸上的鱼,无力地呼吸着。

  • 老马的故事

    一 小区里有很多老太婆。比如一进大铁门,从小官的放哨亭朝后走十步,公用厕所斜对过,眼见的第一栋楼底下就闷坐着一长串老太婆。她们屁股底下那只船,那只不知谁扔下,也不知谁捡来的褪了色的破沙发,载着她们紧紧停靠在一楼阳台凹陷的空地上。夏天阴凉,冬天太阳斜斜地射进来,正好暖洋洋的。

  • 文学与日常中的性

    欢迎大家来听这个讲座,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安徽,第一次来时十七八岁,跟着我三叔去滁县贩河蟹,在一个水产批发市场拿了货,坐火车赶回上海南码头菜市场,大闸蟹已奄奄一息,只好以进价卖掉。第二次是二十七八岁,因为一个什么事去了安庆,知道安庆离江西很近,是安徽老省会,安庆徽州,合称安徽,黄梅戏故里,在街上看到一所黄梅戏学校,里面据说出过严凤英吴...

  • 常书鸿:此生只为敦煌

    366——奇妙数字与莫高窟巧合时隔十年,又一次走进敦煌。上一次是在2006年,这一次是在2016年。我生于1956年,一生许多机缘巧合都与6相关。1977年高考的第一天是12月6号,大学编号7711026,办公楼是16号楼,楼层是6,家的楼号是36,驻地的邮编是100026……故我一直把6作为自己的幸运数,旅行在外,拍摄与6相关的门牌号,成了我的习惯。

  • 我无数次歌颂玫瑰,却没留意暗藏的刺(组诗)

    时光,你好 晨练的身影从何而来?健康推动欢愉让肉体突出,让看客羡慕,一枝一叶伸出阳台的问候,各就各位的情况皆属正常,皆属日常,如七八点钟的脸上班族的微笑与哈欠,再度鲜明的画面总有重复的根源,车水马龙,各行其道循环也是必须,能动的事物都自有前途,

  • 北京的基层生活(组诗)

    王府井天主教堂 十字架之上是被装饰的虚空但树枝的高度早已超过了我们的祈祷 在摩天大楼的围困中它的存在显得迂腐而必须

  • 白马寺闲笔(外四首)

    白马寺闲笔 1 去白马寺,必然亲往否则迈人佛门的便不是自我 世间三件事不可替代,生死和向佛

  • 远眺(外四首)

    远眺 墨绿色山林以东 鹰的翅膀比闪电迅疾。如尖利 明亮的雪峰在时间里穿行,若水 轻轻波动。深不可测的谜底即被一声呼唤破解

  • 暗处的事物(组诗)

    小秋天 秋天惟其小才让人怦然心动 抬眼望处,目光深处的茫然只是茫然 无法将血流速度提升 只有脚下的小草,瘦弱,枯萎 它们趋近死亡的身体,令人伤怀

  • 乌巢和鸟巢(外一首)

    乌巢和鸟巢 乌巢比鸟巢少一点 鸟巢比乌巢多一点 乌巢是一个地方 袁绍在那里囤积粮草 袁绍想饿死曹阿瞒

  • “中国经验与法治文学”笔谈(一)——我们的时代需要法治小说—从海桀的小说《麦仁磨快的刀子》谈起

    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法制经验。三十多年来中国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已经成为国家的治国方略,并在制度层面不断得到重申与强调,法律在普通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是百年中国乃至两千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的历史语境中,重新审视文学关于法治的想象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视角,或许可以为我们打...

  • 从“讼棍”到自我的英雄

    在过往文艺作品有关律师的想象与刻画中,"讼棍"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形象。这也难怪,自古以来的绍兴师爷,靠自己具有的刑名律例、文书案牍的专门知识辅佐主官,虽谈不上作恶多端,但也确实不是什么光彩的角色。而现代社会的律师固然保持理性,主持正义,但也可以为了自己的生计牟利,打一场不择手段的官司,他们并不为道德所束缚。

  • 我们缺少的,仅仅是法治文学吗?

    一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很少有法制(法律或法治)文学的优秀作品,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就没有法制文学创作和阅读的传统。法制文学在中国自古以来其实比较发达,只不过我们的法制文学在那时并不叫法制文学,而往往被放在侠义公案或冤案奇案一类,诸如《窦娥冤》《三侠五义》《杨乃武与小白菜》等等。法制文学几可等同于公案小说。

  • 时代 家学 传统——论潘公凯的艺术探索

    潘公凯是20世纪中国画大家、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潘天寿之子,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学者,也是学者型的画家,还是先后执掌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两所重要美术学府的美术教育家。他一直坚持民族文化复兴的信念和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在新时期以来的美术变革中,以宏观的视野,深刻的洞见,围绕着中国美术的发展,提出过许多重要的理论命题和独到的...

  • “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统计显示,2016年茅台酒出口营收增幅高达30%以上,海外市场已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业要走进"一带一路",不是个简单的口号。中国制造业要走出国门,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按照国际标准提升企业营销水平,扎扎实实地加大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

  • 时代 家学 传统——藩公凯艺术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