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山东文学
省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山东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山东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0
  • 国际刊号:0257-5817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250002
  • 国内刊号:37-1032/I
  • 邮发代号:24-3
  • 全年订价:¥ 292.80
  • 发行地区:山东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中篇小说
  • 短篇小说
  • 鲁军新力量
  • 诗歌
  • 诗歌_短诗小辑
  • 散文
  • 随笔
  • 评论
  • 漠晓摄影作品赏析

  • 石棚(小说)

    夕阳将落未落的时候,天边是一片紫金也似的辉煌。有两道浮云,彩练似地拽住那熔金的浑圆,在一片苍茫的黛色山峦之上,镂刻出赤橙黄绿起伏有致的图案。归鸦满天,发出喑哑的怪叫。它们的黑翅,呼啦啦地在青冥的天宇扇动了紫金的天光,便叫这黄昏,有了一种神圣。奴隶们仍在大野里劳作,一递一声地唱着质去年才为他们写的新歌:

  • 烂柯记(中篇小说)

    缘起佟五更咽下拳头大的一块糠窝窝头,伸着脖子往下吞,像只鹅。他从嗓子眼里发出几声勾得勾得的声音。他跑到水瓮跟前,扯起葫芦瓢子仰起脖子咕咚咕咚灌了半瓢凉水。然后,挥起右拳擂擂厚实的胸脯,胸腔里便发出几声哽哽的响声。窝窝头实落落的落到肚里。他抹了抹嘴角上的窝窝头渣子。他朝饭屋里喊:“哎,俺去綦山砍点荆秧棵子了,没柴烧了呢。”“快...

  • 挖耳刀

    今年的冬天才算是个真正的冬天,几乎三、五天一场小雪,十天半月一场大雪,有时天刚放晴,但经南国风一吹,唰唰唰,一场大雪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气温比任何一年都冷。当张大曲斜躺在立交港歌城大厅的沙发上时,本能地取出了上衣口袋里的挖耳刀。他知道学名叫挖耳勺,本地方言挖耳刀。他觉得还是叫这个痛快,耳朵眼里不好受了,一刀“切”断。说

  • 窥视

    夜深了,天气仍然很闷热。韩贵看完电视连续剧,拿着扇子,不慌不忙地爬到了六楼。绕过拐弯楼道墙,打开铁栏门,登上了楼顶。他本来是到楼顶乘凉的,想不到竟发现了怪事:楼顶的小屋里有灯光。韩贵放轻脚步靠近了那间小屋。他听到屋内传出一种怪怪的女人发出的声音。

  • 大姐小姐

    太平路的小房子租出去了。细辛松一口气。那一带,15年前还是不错的生活小区,现在,如果还住在那里,她都不好意思提起了。有一次她参加一个饭局,一家什么公司的老板顺路开车送她回家,问她住哪里,她平静地说,太平路。那老板就说,那里现在是一个贫民窟了。细辛一晚上都不舒服,又想了好几天,她对丈夫老艾说,同意贷款买新房了。以前老艾就提

  • 黄昏

    王老婆子“吱扭”一声把屋门关上,在冬初的一个黄昏,发出“砰”的一声闷响。要是在往常,每到这种时候,莫庄的乡邻总会听到她高声叫骂的。听她站在破屋顶上的杂草间,扯东道西地骂。她的骂声哀婉悠长,时而被风淹没,时而被风吹走。听不清她骂谁,究竟为了什么。日子一久,人们也就不太在意。不知

  • 想让儿子坐牢

    贵宝小时高烧,没及时治,脑子烧坏了。贵宝靠着自己的坏脑子,在村里为非作歹,什么坏事都做。今天偷东家一只鸡,明天偷西家一头猪,后天摸了一闺女的胸脯,大后天把一小孩打得头破血流。但都不好同贵宝计较。谁敢骂贵宝,贵宝更对谁使坏。贵宝捡吃了一家鸡窝里的蛋烧着

  • 枪王

    小城的西边,有一家射击馆。几乎每天,都会见到一个满头银发的老者散步到它的近前。他总是静静地站在阳光里,聆听一会儿枪击的声音,然后才慢慢地走开。认识他的人,都喊他“枪王”。那是一个下午,枪王的身旁多了一个身材魁伟的小伙子。他名叫高强,是枪王最疼爱的孙

  • 散文二题

    怀念《茶余客话》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复刊后的《山东文学》与省艺术馆在一起办公。省艺术馆资料室没有在“”中受到损坏,里边的古书很全。我常借些,在中午饭后休息那个时间看一会,四、五年的时间内看了不少。有的作了摘录,获得了一些在别的书中得不到的学问。久难忘怀的,除了《聊斋志异外集》,就是那本《茶余客

  • 书之情

    朋友问:“除了工作,今生你最钟情的是什么?”细细想来,应该是书。我爱读书。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没有收音机,更没有报纸,唯一能让人长见识、得乐趣的就只有书了。从识字开始,就嗜书如命,不管什么书,拿到手就如获至宝,不连夜拿下总不算完。常常父母那边都起床了,自己小房里的煤油灯还亮着。

  • 吸氧

    我可以坐在老舍先生的身边倾听,也可以握住冰心女士的手倾诉,还可以与鲁迅先生刀子一样锋利的眼睛交流……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我仿佛走进了自己的走加圣地。我的朋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著名研究员傅光明说,你要是觉得外面的空气沉闷,就到文学馆来吧,这里的养分比较充足。于是,我握着文学泰斗巴金老人的手印(文

  • 小村之趣

    小村紧紧依抱着大山的山脚,顺应山势,高高低低的茅舍,散散落落撒了老远。从山顶上看,小村就像停泊在港湾中的一条古船。其实,山并不大,而且裸露着山崖和石块。大山是村里人习惯的叫法。据村里人说,几十年前,山是绿的,柏树老的有合抱粗。茂密的树林中,藏着野狼,常常把村头那户人家的鸡噙走了。所以村里人特别是小孩子,除了对苍翠葱茏的山充满幻想...

  • 遍地艾香

    一到五月,我便开始想念艾,想念那种放于鼻端,能够散发出令人陶醉的幽幽的清香,还有那股特有的药材的味道。想去一次山里看望一位老人,一位腰杆深深弯曲,以八十多岁高龄乐观生活着的长者,再采几把绿意盎然的艾蒿带四家去,分散四邻。对艾,我情有独钟,而这特有的情愫,来自那位老人,和那条与艾有关的山梁。艾,又名艾蒿,是沂蒙山区最为普遍的一种植物...

  • 泰国漫步

    逍遥国在泰国旅游要放松自己的脚步,要缓慢生活的节奏。漫步曼谷、芭堤雅街头,日上三竿,人们才慢慢走出家门,沿街商铺才开门营业,大排档餐厅里坐满慢慢用早餐的顾客;而到了深夜,大街小巷都灯火辉煌,酒吧、餐馆、歌舞厅、大排档熙熙攘攘,人们慢慢享受生活,直到很晚很晚。泰国全民信佛,崇尚清净无为、与世无争和忍让,这种信仰使他们形成爱清净、不

  • 我想,我应该去看看萧红

    我想,我应该去看看萧红我想,我应该去看看萧红当我有了这个想法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应该选择一个什么季节。萧红最喜欢秋天,所有的文字中,就属秋景写得最多,也最好,秋天的张家大院,也最符合萧红的荒凉。那就在秋天去吧。当秋风一声冷笑,张家屋后因子里那棵大榆树叶

  • 双石屋记(外三章)

    双石屋村,农户七十不足,人口二百稍余。张氏为大族。传三百年前,有博山张姓讨荒于此,以崖洞为居,繁衍其后。洞阔,合三间。其上早有巨柏,下有古槐,两树扣而遮,不至近前,不见门户,甚隐。然现只有榆树一株。其左上方约十丈,另有一处,比之略小。村因此而名,又因战时县委曾暂居于此而名远。

  • 那些花儿(外一章)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浪漫又兼有一丝颓废气质的歌手朴树,把他生命中过往的人们比做他的“那些花儿”。而我,更愿意把生命中点滴逝去的时光比做我的花儿。出生,便是花儿最唯关的绽放,死亡,则是最后一片花瓣的凋落——同样美得令人心碎。在《美女与野兽》中,有一支世上最美丽的玫瑰,它从诞生起,就在去往...

  • 从《兄弟》及“兄弟热”看当代文学的商业化倾向

    余华从来都是一个富于变化的作家。从《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到《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每有新作问世,都引起文坛的惊诧:余华又变了。这次的《兄弟》依然如此。相当的评论者对《兄弟》提出否定声音,余华本人则自信地面对自己的新作及其带来的反响,称自己从中找到了通向写作宽广大路的窄门,技术已不再是其写作的障碍。众声喧哗中,笔者则着...

  • “新理想主义”作家在创作中的宗教意识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同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一样,虽经历着数次的变革,但都想着一个目标——物质和精神的现代化前进着。尤其在新时期以来,在西方各种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波澜起伏的文学潮流,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到“寻根文学”,文学充分发挥了它变革现实、推陈除弊的启蒙功能。进入九十年代,由于经济大潮猛烈冲击了传...

  • 庭院内外——小说《群芳亭》的女性人物分析

    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女作家赛珍珠(1892-1973),一生中前四十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在中国度过。她耳闻目睹了中国贫苦百姓,尤其是女性的悲惨生活,在很多作品中表达了对中国女性的深切同情。她于1946年发表的小说《群芳亭》讲述了二十世纪初期生活在中国内地的一个大家族的故事。小说着力刻画一位正在觉醒中的女性人物——吴太

  • 在“天真”与“经验”中成长起来的布莱克

    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不少批评家把布莱克列为英国文学史上与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等齐名的最伟大的六位诗人之一。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 William Museum)为布莱克开设了专馆,且馆藏十分丰富。布莱克的成就及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正如王佐良教授所断言的。对于后来者来说,布莱克是挖掘不尽的——无论从

  • 《夜色温柔》评价

    一、引言说起欧内斯特·海明威,中国读者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对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成名更早的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大家就颇感陌生了。弗兰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 1940)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位小说家,创作倾向与“迷惘的一代”相似。他所生活的时代被称作“爵士乐时代”,这个时代同样造就了海明威、福克纳、沃尔夫、刘易斯、奥...

  • 重复、变异和缺失——《兄弟》与当下文坛“”的苦难叙事

    经过读者八个多月的等待,余华的最新长篇小说《兄弟》下部摆到了大家面前,上下两部会聚。“十年磨一剑,余华回来了”,评论如潮。十年是会改变许多东西的。虽然《兄弟》中对于小人物生存苦难及其苦难中温情的叙述让读者感动不已,但《兄弟》却更多地显现出余华创作道路上的重复、变异和缺失,同时也昭示了当下文坛“”苦难叙事创作潮流所存在的问题...

  • 小说的智慧:《许三观卖血记》的喜剧品格

    巴赫金说,民间笑谑就是“鄙俗化和物质化”,亦即“把一切崇高的、精神的、理想的和抽象的东西转移到整个不可分割的物质层次,即大地(人世)和身体的层次。“其结果,是在审美层面产生不可抑制的喜剧冲动,虽然,我们从中仍能看取人生的艰辛、困苦,但这些都是在笑声中隐约浮出。笑,成为小说叙事前行流逝的动力。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以下简称《许...

  • 鲁迅小说中的“过客”情节

    美国著名学者詹明信说过,“所有第三世界的文本均带有寓言性和特殊性;我们应该把这些文本当作民族寓言来阅读。“《过客》作为鲁迅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诗,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文本特征。鲁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独具魅力的“过客”形象。而这一带有象征意蕴和文化隐喻色彩的“过客”情节同样也体现在其小说创作中,无论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

  • 山东行(二)(五首)

  • 远去的空白(外二首)

  • 十四日(外一首)

  • 小河流淌(外一首)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