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山东文学
省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山东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山东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0
  • 国际刊号:0257-5817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250002
  • 国内刊号:37-1032/I
  • 邮发代号:24-3
  • 全年订价:¥ 292.80
  • 发行地区:山东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中篇小说
  • 短篇小说
  • 鲁军新力量
  • 诗歌
  • 诗歌_短诗小辑
  • 散文
  • 随笔
  • 评论
  • 留在世上的脚印

    阳光的线有多长。反射后又去了何方 多年以前慈母手中的线 在那段时光里,缝缀着儿女们的身上衣 灌装的清酒.在玻璃瓶内

  • 土里还能长出什么?——读尤克利的诗

    我注意尤克利的诗歌,还是先从他的“农民诗人”身份开始。现今的诗坛上,能被叫做“乡土诗歌”的作品,应是数不胜数,而这些诗多被离开乡土甚至从未深入乡土的人制造出来,他们端着咖啡杯,在京城高楼窗前阔谈乡土,在一些矫揉造作的沙龙中,斯文条理地解释他如何写出了“乡土中国”的灵魂之类,或者在单位组织的乡村采风活动之后。在醒酒之后...

  • 疯狂手机城

    大暑刚过,中伏才至。骚热依旧笼罩着这个中部小城。我就是在这样的七月来到荒城的。当接到去往荒城的通知时,我正在河边散步。赭绿的芦苇在水里站着,像一支支倒插的羽箭。风吹过,水波荡漾,这是水因疼痛而起的皱纹。

  • 莲花台

    小说在“莲花台”的隐喻中,叙述了一对父女自我救赎的故事。女儿内心有着抹不掉的创伤,对故乡讳忌敏感并有敌意.她与父亲之间由误解到理解最终释然,良善宽容化解了污秽与芥蒂。作品无意渲染神的力量,而是借助亲情,唤醒灵魂在信仰中自我拯救。

  • 在阳台

    其实,达诺没有窥视他人隐私的嗜好。可是,作为一个小说家.他有探究任何事物的欲望,这和年轻人的好奇心理不同——眼前发生的事情,尽管习以为常,他却有一份新鲜感。那是初夏的午饭之后,达诺坐在阳台上照例拿起了一本书.他没有午睡的习惯.作家路遥曾经不无嘲讽地在他面前说过。全世界人都在埋头工作的时候.城市里的中国人正在睡大觉。

  • 老实人

    邢新运是个城市兵,据他自己说,他爸很有能耐,允他了,当兵三年后就给他安排到政府上班。当公务员。那时候因为大批工人正在下岗.退伍兵安置已经很难了,当工人都不好当。他还能进政府当公务员.真了不起。大家以为他爸一定是个大官,但他说不是,是普通公务员,但朋友多、酒量好。

  • 苍苔

    魏开想念一夜无梦的日子。躺在床上,胸口怦怦跳着,她就想,老是这样惊醒,心脏早晚受不了。晨曦从窗帘缝里挤进一丝来,把卧室切开两半,一半是空旷的白,一半装满略显粗重的呼吸。魏开一下子从梦中惊醒时,不知身在何处,好像还在网里慌乱地左右扑打着鲜红的尾鳍。清清亮亮的鸟鸣,让她清醒了些。闭着眼,她还是很快感觉到了床的支撑。我不是...

  • 七大娘纪事

    七大娘一家不是本村人,是五八年县里建黄前水库从库区搬迁来的。水库建在石汶河上游,要淹掉大半个黄前村。村民按政策迁往条件较好的下江公社.可不知道为什么,七大娘家却来了我们条件差的神头公社北石窝子村。大队要给他们盖房子,可队里没钱。就腾出看场的两间石头房子给他们住,他们自己在房后用石头插了间厕所,连个院墙也没有,就在村里...

  • 唱戏的老童

    老童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唱花鼓戏。他十岁那年考进了县花鼓剧团的学员班。那时的他眉目清秀唇红齿白让人十分爱怜.老师让他学了小生、武生,偶尔也练练旦角。他很聪明,唱、念、做、打一点就通,一末带十杂样样都不怯。

  • 天堂里还有垃圾吗

    认识那个老人,是在一个闷热的过午。老人当时正努力地弓着身子,把大半个身体埋进垃圾箱里,用手翻弄着垃圾。垃圾箱冒出微微的热气,老人似乎毫不在意那些刺鼻呛眼的气味。那些讨厌的苍蝇,也嗡嗡地围着他飞舞。他用手挥挥,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垃圾袋上。

  • 刘凯的爱情

    这天,李凤着一身红衣,火苗一样,闯进桃花峪区政府。她一进门,哗一下将整个区政府大院照亮,惊得满院工作人员,张大嘴巴,看这个火红的丽人儿。

  • 红蜡烛,白蜡烛

    当一角翘檐挑起洁白之月.黑与白不再泾渭分明,只是隐约的一团一条一块,纠缠不休,每当此时,徽爷总会从作坊里踱步出来,站在天井里,仰头望一眼被裁切得四四方方的星空,深深呼出一口气,再深深吸进一口气,如是者三。取下插在后腰的旱烟杆,解开绕在杆上的烟袋,从里面捻出一团烟丝按进铜烟头,用火石打着火点上。

  • 马桑树儿搭灯台

    就那么一小块薄薄的绿茵 居然深埋的是中国革命最早的种子和根 就那么十来栋泥巴墙的小屋 居然挺立的是中国革命最初的大厦和模型 肃穆的烈士纪念碑 是一颗子弹站起来的形象

  • 养马岛

    秦始皇不见了,岛还在 马不见了,岛上的草还在生长 题字的人不见了,刻着字的石头还活着

  • 凡庸录

    有一天傍晚,我来到了村后的土岗 天很快就要黑了。怪物吐出阴凉 天使挤着星泪。这时候河水开始 缓缓流向过往.果园的香气压低了

  • 勘探地球的人

    我不是诗人,只是与罗布泊、塔克拉玛干、羌塘高原一起 践行地平线的律令 只是诗神的一位老朋友

  • 油坊胡同

    油坊胡同是东北佳木斯市中心部最早的一条巷子,算上巷子的分叉,里面应该住了近百户人家。我是凌晨一点多钟出生的,就生在油坊胡同的家里,接生婆是永安街保健所的助产士。出生不久,我得了流行的白喉病。因呼吸困难差点憋死,入院后并不见好转。医生说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 酉水人物

    话说渔人李疤子的小船,原本常常靠江西湾绝壁危岩下过夜。到了1989年的热天,这个习惯就改变了。那时节,我和疤子已经混得很兄弟,疤子晚上下网弄到若干石花鱼,东方发白的时候就往油榨房跑。疤子不是一个安静的人,走路离不得山歌.从江西湾到油榨房要爬三重坡,疤子就唱三百首“野得冒油”的山歌。

  • 忆与魇

    视频里一个年轻的男子在虐猫。他左脸上的一颗痣非常刺眼。那是一只可怜的黑猫。它不断被通红的火钳炙伤,可是凄厉的叫声却一点听不见。后来它的眼睛被刺瞎了。视频立刻漆黑一团。世界太寂静了,静得有些恐怖。午休时我睡着了,竟然梦见死去多年的彭大夫。

  • 茧居的日子

    在一个萧瑟的冬天,我决定逃离。行李已经打包完毕,只有一个小型拉杆箱,我试图走得尽量轻松一点。可是,逃去哪里?这座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根本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在这里我孱弱渺小、无依无靠,就像被抛弃在茫茫宇宙中。生养我的那片土地,我日日夜夜想要归向它,却又不甘心如此狼狈地回去。

  • 聚焦“鲍勃·迪伦”——“在路上”鲍勃·迪伦的自传《编年史》解析

    2004年鲍勃·迪伦出版回忆录《编年史》(Chronicles:Volumeone),作者模糊了年代顺序和叙述的连贯性。在喃喃自语中展示了头脑中对往昔的印象。有趣的是,贯穿全书并被反复提及的是另一部名作——凯鲁亚克的《在路上》(Ontheroad)。迪伦一度视其为自己的“圣经”,并与“垮掉派”的代表联系紧密。而《编年史》所展示的迪伦,也是一个不断探...

  • 鲍勃·迪伦歌词的文学灵魂

    随着备受瞩目的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关于花落谁家的各种猜测尘埃落定:几乎所有热门作家全部落空,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获此殊荣。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词称其“在美国伟大的音乐传统之下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几十年来大众所冠之以“抗议旗手”“灵魂歌者”之类标签,看来均不足以完整概括这个复杂的存在,似乎没有一个名称可以界定其...

  • 灵魂的歌者——鲍勃·迪伦的诗与歌

    2016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音乐人鲍勃·迪伦。瑞典文学院给鲍勃·迪伦的颁奖词是:“在美国歌曲的伟大传统里。创造了新的诗意表现手法。”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场文学跨界革命,它改写了文学的边界,文学与音乐的界限变得模糊。

  • 于温柔中注射疼痛——鲍勃·迪伦歌词的意象运用及其他

    鲍勃·迪伦作为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音乐家,在整个流行音乐史上,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以独具特色的歌作成就和表达形式,丰富了美国歌曲创作的伟大传统,而荣摘2016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桂冠。其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形式,使得他所创作的歌词虽然看起来舒缓、柔软,却同时又给人建构起巨大的想象和回味空...

  • 山东签约作家

    尤克利,男,一九六五年出生,山东沂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