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食品与机械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15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食品与机械杂志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市食品机械总厂
  • 创刊时间:1985
  • 国际刊号:1003-5788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410076
  • 国内刊号:43-1183/TS
  • 邮发代号:42-83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湖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前沿观点
  • 基础研究
  • 安全与检测
  • 机械与控制
  • 包装与设计
  • 贮运与保鲜
  • 提取与活性
  • 信息窗
  • 开发应用
  • 研究进展
  • 信息窗_食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 中国食品工业与科技蓝皮书(精华版):依靠科技创新 发展食品工业

    中国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食品工业获得了有目共睹的光辉业绩。2002年中国食品工业突破1万亿元的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10%左右,连续8年位居工业部门之首。2003年上半年中国食品工业又再次告捷:1~6月完成工业总产值5959.21亿元,同比增长17.6l%;销售收入为5615.87亿元,

  • 中国食品工业增长之路

    进入新世纪后,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呈加速发展趋势,2000年比上年增长10.1%,2001年增长12.7%,2002年为16.6%,2003年度全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特征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分析研究整个食品工业快速增长的过程可以发现,它除了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成功之外,还因为有一批重点行业的有效带动,从而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

  • 关于中国食品科技的定位的思考

    2003年是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与周边邻国同行交往活跃的一年.这些交流为我们思考中国食品科技的定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材料.

  • 2003年中国食品工业生物技术进展

    中科院采用细胞分离与细胞破壁技术提取胡萝卜细胞原液,并以胡萝卜细胞原液为基料研制出"胡萝卜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它能有效保护人体肠道屏障,防止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新疆屯河公司等单位在胡萝卜汁和南瓜汁加工的关键工艺技术及番茄红素的提取方面取得进展,获得了适宜的加工品种H-12,其类胡萝卜素含量达13 mg/100g,高出目前普通胡萝卜汁的两...

  • 2003年食添加剂发展情况和今后努力方向

    一、主要行业发展动态 1食用着色剂 食用着色剂从品种、数量和市场上,均有较大增长,已成为世界食用着色剂品种最多的生产消费大国.2003年已经批准使用的品种达60种,其中合成色素13种2500吨,天然色素47种共6万多吨,尚不包括酱油厂自产自用的焦糖色素12万吨.

  • 2003年中国饮料工业

    一、2003年我国饮料生产基本状况和分析 2003年我国饮料生产总产量为2374.4万吨,其中碳酸饮料666万吨,果汁及果汁饮料310.8万吨,瓶(罐)装饮用水955.9万吨.总产值813.9亿元,销售收入774.4亿元,利税总额103.6亿元,利润总额64.3亿元.

  • 中国方便面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的面制品行业,是一个根植于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沃土,同时又具备了现代工业特征的“朝阳产业”,是中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而成功的领域。

  • 中国乳品工业2003年现状分析及2004年展望

    一、乳制品的消费情况 1.全国城市居民各种奶及奶制品消费 在奶制品的消费中,鲜乳制品(68%)、酸奶(11%)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奶粉(16%)的消费逐年下降,但仍有一定的市场,功能性奶粉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 鲜切西洋芹联合保鲜技术的研究

    对鲜切西洋芹过氧化氢、柠檬酸与氯化钙的联合保鲜研究表明,0.15%过氧化氢+0.1%柠檬酸+0.4%氯化钙可有效杀灭鲜切菜表面的微生物,抑制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固形物含量、pH值、Vc等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质均优于对照.

  • β-胡萝卜素与β-CD包结物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β-胡萝卜素与β-环糊精的生成和包结常数.结果表明,1分子β-胡萝卜素与3.25分子β-环糊精分子依据范德华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发生包结作用,生成稳定的包结物.包结物适宜的制备条件为:β-环糊精与β-胡萝卜素的摩尔比为3.25:1,主客体溶液的浓度比为12:1;包结温度30℃;反应时间2 h.包结物的生成常数为9.46×1011L/mol,包结物稳定....

  • 林檎叶提取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以林檎叶五组不同提取液对小白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最大安全耐受量实验.结果表明,A、C、E、F组的浓度为2.6g/mL,没有发现小白鼠死亡,其最大安全耐受量倍数为132,认为安全无毒;而D组的死亡率为80%,经进一步实验测定其半致死剂量为2.1g/ml,说明经乙醇提取后,通过酸水溶解的生物碱具有毒性.

  • 喜报

  • 蛋清发酵饮料的研究

    以蛋清为主要原料,加入牛乳、糖类,进行乳酸发酵,确定了蛋清液的杀菌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和品评实验,确定了发酵时混合菌的配比、接种量、牛乳的添加量、发酵的最佳时间及温度;探讨了发酵品的调制,提出了生产的最佳工艺流程;为防止乳清分离及凝絮沉淀,用黄原胶作稳定剂,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 薏苡仁大麦复合茶饮料的研制

    以薏苡仁、大麦、绿茶为主要原料开发薏苡仁大麦复合茶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及对茶饮料的外观进行感官检验,选定了茶叶、薏苡仁、大麦的最佳的浸提参数,并确定了茶饮料合理的配方和工艺条件.

  • 五洲牌液体喷砂机

  • 新型麦芽饮料的研究

    以焙炒后的麦芽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煎煮得麦芽汁,并加入甘草和党参提取液进行配制,制成一种风味独特,具有消化、养胃、健脾功能的保健饮料.

  • 金银花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探讨了金银花饮料的生产工艺及配方,并研究了金银花浸提工艺、甜味剂、矫味剂和品质改良剂的选择等.

  • 发酵肉制品的研究进展

    对发酵肉制品的种类、特点、加工工艺及发酵剂的作用与产品的安全性,国内外发酵肉制品的历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 影响鸡肉发酵香肠质量的因素初探

    以鸡肉业主要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双菌混合(1:1,v/v,接种活菌数达109cfu/ml)发酵制备香肠,主要研究菌种接种量(Z1)、发酵时间(Z2)和酸性蛋白酶添加量(Z3)等发酵因素对产品pH值和感官质量的影响.

  • 金华火腿皮制作皮冻的研究

    金华火腿的火腿皮经石灰水浸泡、预煮、刮脂、切碎、复煮、打浆、熬胶和冷却等工序制作成火腿皮冻.

  •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降解方法、机理及研究进展

    指明了肉制品生产中亚硝酸盐的投放量和残留量标准.对肉制品中降解亚硝酸盐机理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论述.

  • 莲籽莲仁去衣机构及其动力学分析

    根据莲仁的自然属性,分析了莲仁去衣的特点;并应用动态磨削的原理设计了莲仁去衣的机构,且对莲仁在机构中运动的受力和去衣过程进行了分析.

  • 挤压机作为生化反应器的应用

    对挤压机作为连续式生化反应器用于以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等聚合物为基质的生物原料进行生物或化学反应这一领域内的应用作了研究,并对挤压机作为生化反应器在结构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设计思路.

  • 无菌罐系统

    详细介绍了无菌罐系统的功能、结构、工艺过程及控制原理,有利于无菌罐国产化.

  • 利用脉冲NMR研究食品体系中的水分性质

    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其检测快速、灵敏、方便等优点在许多化学分析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述核磁共振的基本工作原理之上,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结合实例,介绍了利用NMR分析研究食品体系中与食品品质密切相关的水分子流动性、持水力、水结合、水化等性质,并展望了NMR在食品中的研究应用前景.

  • 白酒微量成分与酒体风格特征关系的探讨

    列举了部分名优白酒的微量成分含量,并探讨了由这些微量成分构成的风味特征.指出主体香味成分的含量比例构成了各种香型白酒的不同风格.

  • 碎鲜辣椒发酵制品系列产品生产技术

    应用接种发酵的碎鲜辣椒发酵制品为原料,对其系列产品的生产工艺、配方和保藏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味发酵辣椒产品的较优配方是不同品种的碎鲜辣椒发酵制品按等比例混合,添加10%的豆豉和10%的大蒜以及适量的其它调味料;辣椒萝卜的较优工艺和配方是将萝卜水分含量控制到70%后,添加25%的碎鲜辣椒发酵制品和10%的精炼植物油以及适量的其它调...

  • 脱水野菜制品加工工艺

    以0.25%亚硫酸氢钠进行预处理,微波、微波-远红外进行干燥得到的脱水野菜制品为深绿色,色泽均匀一致,组织完整,具有野菜应有的风味和滋味,且维生素C保存率比传统干制方法高5~11倍,干制时间缩短1/2以上.

  • 燕麦的营养功能特性及综合加工利用

    燕麦不仅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脂肪,而且含有较高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其它禾谷类缺乏的皂甙,因此具有明显的降低机体内胆固醇、血糖等作用.研究改善燕麦食品的口感、综合利用燕麦的各部分,加工成各种功能性保健食品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 微胶囊包埋技术在益生菌制品中的应用

    益生菌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但制品中益生菌的存活率很低.微胶囊包埋是保护益生菌免受外界环境侵害的常用方法,综述了益生菌的微胶囊包埋技术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