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方法对妇女生育力的评估价值

夏和霞; 张炜 实用妇产科 2012年第08期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以25-45岁妇女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有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及不孕。EMT发病率为10%-15%,在患有不孕或慢性盆腔痛的患者中可达30%以上,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EMT患者中约50%伴发不孕。引起不孕的原因复杂,可能与盆腔解剖结构异常、微环境改变、免疫系统异常及排卵障碍等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制定EMT的分类法对判断不孕的预后、评定疗效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自1921年,Sampson首次提出EMT的分类以来,临床分期法相继有Acosta(1973年),Kistnet(1977年),AFS(美国生育学会分期法,1978年),r-AFS(修订后美国生育会分期法,1985年)等,近年来,出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ndo—metriosis fertility index,EFI)、ENZIAN评分系统等新的分期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育龄期妇女临床分期生育力慢性盆腔痛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上海20001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实用妇产科

北大期刊

¥408.00

关注 29人评论|3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