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川东北飞仙关组H2S的分布与古环境的关系

朱光有; 张水昌; 梁英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04期

摘要:四川盆地东北地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含H2S天然气储量最大的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所产天然气中的H2 S属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成因.对该区飞仙关组膏质岩类的分布、气源以及储集层温度等古环境和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充足的烃源和较高的储集层温度是发生TSR反应的基本条件,而膏质岩类的分布是控制H 2S形成和分布的关键因素.开江-梁平海槽东西两侧古沉积环境的差异,使海槽东侧鲕滩储集层中发育薄层膏质岩类,导致海槽东侧形成高含H2S的大气田,而海槽西侧储集层中不发育膏质岩类,因缺乏硫源,天然气中基本不合或者微含H2S.侏罗纪中期至白垩纪末期是川东北飞仙关组古地温最高时期(120~180℃),也是TSR反应发生的最主要时期.喜马拉雅运动使川东北地区遭受抬升剥蚀,储集层温度降至低于120℃,TSR反应停止.因此,飞仙关组H2S主要是侏罗纪中期至白垩纪在储集层中形成后保留下来的,其形成、分布与膏质岩类的分布密切相关,与气源没有必然联系.

关键词:h2s古环境古地温膏质岩飞仙关组

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期刊

¥720.00

关注 26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