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以川西北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

唐大海; 肖笛; 谭秀成; 李海云; 谢继容; 刘宏; 杨迅; 张本健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年第05期

摘要:在沉积与构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残厚法对川西北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古岩溶地貌进行恢复。区内古岩溶地貌为溶丘平原特征,可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沟槽3个二级岩溶地貌单元。岩溶台地上的溶丘、残丘与岩溶斜坡为最有利的岩溶储集岩发育区,是下一步勘探部署的有利地区。地震剖面显示剥蚀作用导致岩溶沟槽的茅口组顶部地层缺失,岩溶沟槽地层多剥蚀至茅三段或茅二段。岩溶台地地层保存有茅三段或茅四段。横跨岩溶台地和岩溶沟槽的地震剖面显示,北西和北东向侵蚀槽是中二叠世末期基底断裂活动导致的地层差异抬升与侵蚀所致,继承性发展形成了长兴组沉积期北西向的广元—旺苍和北东向的江油—广元海槽。建议重视那些与较深水台洼、台槽毗邻的浅水型碳酸盐台地发育区的地质研究与勘探。

关键词: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古岩溶古地貌

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沉积-成藏研究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期刊

¥720.00

关注 26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