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松辽盆地北部致密砂岩储集层原油可动性影响因素

冯军; 张博为; 冯子辉; 王雅春; 张居和; 付晓飞; 孙永河; 霍秋立; 邵红梅; 曾花森; 曲斌; 迟换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年第02期

摘要:以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组高台子和扶余油层致密油为例,在核磁共振、高压压汞等分析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驱替和超临界萃取实验方法,对不同岩性、不同含油级别的致密砂岩储集层原油可动性开展了定量研究。实验表明,在模拟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储集层温度76~89℃、压力35~42 MPa地层条件下,可动油启动时的孔隙度下限为4.4%,渗透率下限为0.015×10-3μm2,平均孔喉半径下限为21 nm。提出了致密砂岩储集层3种类型划分标准,Ⅰ类储集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大于40%,可动油率(可动油量占总油量的比)大于30%,启动压力梯度为0.3~0.6 MPa/m;Ⅱ类储集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为10%~40%,可动油率为5%~30%,启动压力梯度为0.6~1.0 MPa/m;Ⅲ类储集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一般小于10%,可动油率小于5%,启动压力大于1.0 MPa/m。致密砂岩储集层流体可动性主要受成岩作用和沉积作用影响,埋深小于2 000 m时以Ⅰ类储集层为主,大于2 000 m时主要为Ⅰ类、Ⅱ类储集层;三角洲内前缘相Ⅰ类储集层发育,三角洲外前缘和滨浅湖相以Ⅱ、Ⅲ类储集层为主。

关键词: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孔隙结构原油可动性驱替实验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黑龙江大庆163318; 黑龙江省致密油和泥岩油成藏研究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大庆16371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大庆163712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期刊

¥720.00

关注 26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