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盆地沉降、抬升过程中源储压差的生排烃效应

马中良 郑伦举 秦建中 李志明 石油实验地质 2011年第04期

摘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演化史可划分为持续沉降加载增压、整体上升卸载减压和全面萎缩调整平衡3个阶段。通过不同演化阶段地层压力的调整,最终实现成烃成藏过程。利用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4个系列不同源储压差下的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表明:(1)盆地持续沉降阶段,烃类可以在与烃源岩直接互层的砂岩中聚集,有利于源内岩性圈闭的成藏,但难于远距离运聚成藏。(2)盆地抬升剥蚀阶段,源储压差促进了烃类的有效排出,有利于长距离运聚成藏,压差越大,排油效率越高;且存在源-储压差有效排烃门限值:3~6MPa,只有达到该门限值,即抬升剥蚀300~600m的厚度时烃类才能有效大量排出。(3)源储压差有利于烃类的排出和烃源转化。排烃次数和排烃动力(源储压差)具有互补性,在源岩能提供大量烃类的情况下,排烃次数越多,排烃动力越大,烃类产率越高。

关键词:源储压差生烃增压地层抬升物理模拟成烃成藏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江苏无锡21415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期刊

¥400.00

关注 24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