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石油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5.1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石油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创刊时间:1980
  • 国际刊号:0253-2697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724
  • 国内刊号:11-2128/TE
  • 邮发代号:80-110
  • 全年订价:¥ 192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地质勘探
  • 油田开发
  • 石油工程
  • 综述
  •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前景

    综合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是多期次、多类型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有利的原始沉积相带、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多种类型的溶蚀作用、断裂作用及其伴生裂缝是该类储层形成的关键。其中溶蚀作用包括深埋条件下白云石的自身溶解、多期供烃携带的有机酸溶蚀作用、岩浆热液溶蚀作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所产生酸性流体的溶蚀作...

  • 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

    普光气田是在四川盆地勘探过程中发现的最大气田,也是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最大的气藏。除储量规模最大外,普光气田也是四川盆地目前已发现的气藏中埋藏深度最大、资源丰度最高、储层性质最好、优质储层最厚、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最高、天然气干燥系数最大的整装气藏。普光大型气田的特殊性与该区经历过独特的成烃、成岩和成藏作用有关,油气的...

  • 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4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新生代盆地。在深水区(水深大于300m)裂谷期(古近纪)伸展断裂活动强烈,形成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凹陷中沉积了厚度为3000~6000m的古近系;热沉降期(早-中中新世)发生了区域性拗陷作用,形成了隆坳相间榕局,沉积厚度小于2000m;新构造期(晚中新...

  • 断裂-岩性体油气藏特征

    断裂是形成油气藏的一个主要因素,冲积扇、扇三角洲、生物礁、生物滩等岩性体是油气藏的主要储集体。断裂与岩性体相联合,将形成断裂~岩性体油气藏。以准噶尔盆地为例,断裂和岩性体构成了圈闭要素,形成了准噶尔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断裂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参与了岩性体的成藏过程,断裂活动特点决定了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特点。断裂...

  • 煤层气成因研究

    对于媒层气来自于煤及煤系地层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通过观察煤层气的碳同位素组成(CH4和CO3)、煤岩及烃源岩的热模拟产物及碳同位素组成、煤层气中异常高的汞含量,分析了煤层气储集地层的大地构造环境及煤矿气体突出和森林火灾,发现气体突出和森林火灾前有卫星热红外异常。根据美国煤层气的勘探实践经验,推断煤层气可能来自深部地壳或...

  •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一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该工区有5个领域值得重视:①古隆起围斜、倾没端、构造坡折带之反向碎屑物源区;②沉积频繁相变区;③...

  •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疑源类及其与油源岩发育的关系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中上三叠统微体古生物进行了分析,在延长组长7段发现极其丰富的以光面球藻为主的疑源类组合。与古生代以前光面球藻来源于海生单细胞浮游藻类不同,延长组光面藻可能来源于湖相淡水宏观藻类,这些化石可能是大型红藻或绿藻类的孢子体。疑源类分布的高丰度层位长7^3-长7^2段恰好是本地区的主要油源岩层。疑源类不仅...

  • 轮南古隆起奥陶系潜山油气成藏机理

    轮南奥陶系大型古潜山具有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特点,但由于风化壳碳酸盐岩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流体十分复杂,油气藏类型特殊,勘探难度很大。利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该区潜山烃源岩、储集体、输导体系等成藏关键事件,并从潜山构造演化和多期成藏的角度提出了轮南大型古潜山的油气成藏模式。该模式应用于轮...

  •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浅海三角洲沉积特征

    利用自云凹陷北坡钻井资料、地球物理资料以及ODP相关资料进行的井震分析、地层对比和地震地层学解释表明,珠海组顶、底界面T6(距今23.8Ma)和T7(距今32.0Ma)为两次南海大规模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型不整合界面,是沉积-构造-气候条件的转换面。珠海组沉积时期(渐新世晚期)白云凹陷为浅海陆架环境,发育一套几乎覆盖白云凹陷全区的大型浅水...

  • 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成因及分布规律

    对大民屯凹陷烃源岩特征和油源进行了对比,对高蜡油来源、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发育两套有机质类型和丰度差别显著的烃源岩,即“油页岩”和厚层泥岩。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来源于“油页岩”,而正常油来源于暗色泥岩。高丰度的有机质为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的形成提供了母质条件,有机质经过强烈的微生物改造形成了高蜡油,...

  •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湖相碳酸盐岩成烃特征

    在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下部发育了一类以泥质灰岩、泥灰岩和泥质白云岩为主的富含有机质的湖相碳酸盐岩。其有机显微组分以矿物沥青基质和沥青质体为主;可溶有机质中饱和烃/芳烃值低,非烃和沥青质含量高;分子标志物的原始生物骨架结构保存好,重排类化合物含量低,有机含硫化合物丰富,并发育诸多特殊类型的标志物。湖相碳酸盐岩所表现...

  •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地震沉积学研究强调地震同相轴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它以90°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研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准确预测剩余油相对富集区提高油田注水采收率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我国国内主要的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甚至特高含水期,地下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状态,传统的油藏描述方法已不能准确地描述和预测处于十分复杂分布状态的地下剩余油。因此,准确预测油层中剩余油、特别是其富集部位的分布状态,将是高含水油田进行调整挖潜、提高注水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因此,综合运...

  • 油田开发五年(滚动)规划的逐年实施方法研究

    根据油田开发规划计划编制的需求,建立了油田开发五年规划模型,预测了产量逐年自然递减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五年(滚动)规划模型的逐年实施模型和规划方法,确定了滚动开发规划与年度计划的理论对应关系。中国石油2001-2005规划实际应用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为开发规划工作和优化投资提供了一种定量决策...

  • 大规模角点网格计算机辅助油藏模拟历史拟合方法研究

    开展了大规模角点网格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应用研究,并研制了角点网格完井射孔层位辅助软件工具,解决了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之间的衔接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辅助历史拟合方法,该方法采用油藏数值模拟自动历史拟合的数学模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成熟技术和专家知识,研制了历史拟合影响因素分析和计算机辅助优化拟合软件,根据主控因...

  • 蜡沉积凝析气-液-固微观渗流机理研究

    根据渗流理论,对凝析气藏衰竭开发过程中反凝析气-液-固的渗流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高温高压条件仿真微观可视化模型,模拟了地层凝析气-液-固的流动,直接观测了凝析油的流动特征,研究了凝析油气运移机理和流动方式,阐述了蜡沉积运移规律和凝析油-气-固变化特征和输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凝析油充填孔隙角隅和孔道,小孔隙充满连续流动...

  • 高温高粘胶凝酸体系合成及性能评价

    为了适应富台油田和渤深6井区深层、高温碳酸盐岩油藏酸化压裂改造的需要,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YLG-1高分子共聚物,将该共聚物溶解到盐酸中,可以形成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胶凝酸体系。室内实验表明,该胶凝酸体系在质量分数为25%的盐酸中,当温度达到170℃时,其粘度值仍大于25mPa·s。利用YLG-1胶凝剂配制的胶凝酸体系,可以有...

  • 利用三维随机网络模型研究油水两相流动

    利用计算机模拟建立了由孔隙孔喉组成的三维立方网络模型,孔隙孔喉的大小按正态分布随机产生。分析了流体在模型中的流动过程,建立了求解毛细管压力和相对渗透率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后得到了与理论相符的结果。平均配位数和模型大小对计算结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平均配位数可以提高模型连通性,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而模...

  • 利用就地CO2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

    针对CO2的气源、腐蚀等问题,提出了就地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利用可视微观模型,对就地CO2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油藏条件下,通过实验对CO2在地层中的产生及气量进行了确定,并研究了对其反应速度进行控制的方法。同时,对就地CO2技术的性能(原油膨胀能力、原油降粘能力、结垢、地层伤害)及驱油效率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

  • 非均质油藏的岩石渗透率合成方法研究

    渗透率合成方法经常应用在石油储量计算,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油藏工程研究中,主要包括垂向上不同层段渗透率的合成以及沿渗流方向不同渗透率带渗透率的合成。根据达西定律及建立的渗流模型,经过数学指导,得到垂向和水平方向两类渗流模型的渗透率合成公式。其中,垂向上不同层段渗透率的合成按流量叠加原理进行推导,而沿渗流方...

  • 蒸汽吞吐汽窜调剖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进行了分析,根据汽窜通道内的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的蒸汽驱非活塞驱替模型。并根据窜通井对应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建立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出井间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模型、注汽动态资料和窜通时间确定了井间窜通孔隙体积。注蒸汽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 低渗透油藏自发渗吸驱油实验研究

    通过低渗透亲水岩心自发渗吸实验,探讨了低渗透油藏不同界面张力体系的渗吸驱油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渗吸体系因毛细管力较高、毛细管力与重力比值较大,其渗吸过程为毛细管力支配下的逆向渗吸。与注入水渗吸结果相比,化学剂溶液因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在孔隙介质中能使更多的原油参与渗流过程,使更多的剩余油变为可动油,提高了渗吸平衡...

  • 世界天然气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在下一个世纪里,世界天然气工业将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球初级能源需求将增加65%,其中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将比目前翻一番。预计世界天然气需求量将以每年2.6%的幅度递增,届时在初级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0%上升到30%。

  • 大庆探井钻井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影响大庆探井钻井速度的地质因素及钻井工程技术因素(井身结构、钻井设备和钻井液)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合理的设计方案和井身优化结构。通过合理降低上部大井眼岩屑切削面积及合理增加中下部复杂井段井身结构,采用先进的钻井工艺技术,进一步优选了钻头,试验和推广了低压和负压钻井等新工艺新技术,加强了对固控技术的研究,改进了现有...

  • “多元协同”稳定井壁新理论

    全面总结了井壁稳定技术研究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井壁失稳机理及防塌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化封固井壁阻缓压力传递一加强抑制水化一化学位活度平衡一合理密度有效应力支撑”的“多元协同”钻井液稳定井壁新理论。通过对胜利、塔河、吐哈等油田复杂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机理的系统研究,依据“多元协同”井壁稳定新理论,研制出了相应...

  • 在役石油钻机井架极限承载仿真模型研究

    针对在役石油钻机井架的力学特征,建立了基于双重非线性理论的极限承载仿真模型。研究了以在役钻机井架杆件的测试应力为重要指标,与应力有关的设计参数作为修正对象的仿真模型修正理论。对实验室内钻机井架模型进行的极限承载性能实验和仿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井架模型的实际破坏位置与仿真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极限承载力误差很小。依据现场动...

  • 安装变频调速装置的复杂注水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以轴功率最小为目标函数,以限制水量平衡、注水压力、调速泵转速、泵排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安装变频调速装置的复杂注水系统运行参数优化数学模型。针对复杂注水系统的运行特点,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运行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同时优化了变频泵的位置和运行参数。改进遗传算法采用实数编码,并对适应函数进行了调整,采用随机多父辈适应函数值加...

  • 能耗最低机采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为了有效地降低有杆泵抽油系统能耗及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建立了一套有杆泵抽油系统输入功率理论计算体系。该体系将有杆抽油系统输入功率划分为有效功率、地面损失功率、井下粘滞损失功率、井下滑动损失功率及溶解气膨胀功率5部分。分析了各部分功率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抽油系统输入功率与物性参数、井斜参数、设备参数及生产参数组合间的函...

  • 地面驱动螺杆泵井杆管环空螺旋流数值模拟

    目前多数研究将地面驱动螺杆泵井杆管环空中的井液的流动看作多相流体轴向流动,实际上在高速旋转抽油杆带动及螺杆泵压差作用下,环空液体呈现螺旋流动。根据粘性流体运动方程及螺杆泵井井筒液体运动的特点,建立了地面驱动螺杆泵井幂律流体杆管同心环空螺旋流数学模型。运用不均匀对数网格法和有限差分法求其数值解,并对不同的流场参数进行了...

  • 砂岩储层清水和污水混注对储层损害的实验评价

    注入水中乳化油含量和悬浮颗粒含量及粒径一直是控制砂岩油藏注入水水质的重要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原理,通过实验系统评价了乳化油和悬浮颗粒共存时乳化油滴浓度、固相颗粒含量及粒径、渗透率及注入孔隙体积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中高渗储层吸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污水回注或清水、污水混注的砂岩地层,乳化油和悬浮颗粒共存比其单一存在时对...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