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石油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5.1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石油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创刊时间:1980
  • 国际刊号:0253-2697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724
  • 国内刊号:11-2128/TE
  • 邮发代号:80-110
  • 全年订价:¥ 192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地质勘探
  • 油田开发
  • 石油工程
  • 综述
  • 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立体勘探论

    中国大陆长期处于全球动力学体系复合、汇交部位,具有多块体拼合、长期多阶段发展的特点,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多旋回叠加地质结构的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中,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烃源岩随热体制演变差异成熟,表现出多期生、排烃特征;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碎屑岩等在成岩、构造改造等机制作用下形成多类型有效储集体,与膏盐岩、膏泥岩、泥岩等形...

  • 四川盆地黄龙组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成因的探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黄龙组成为四川盆地勘探开发热点,也是其主力储量层和产层,2008年天然气产量为68.1×108m3,占四川盆地年总产量的45.8%。黄龙组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氦同位素是典型的壳源型,R/Ra多数为0.01;硫化氢含量低,平均值为0.27%;属于干气,甲烷平均含量为96.71%,重烃气含量低,平均为0.71%。总的看来,黄龙组天然气是...

  • “动力圈闭”——低渗透致密储层中油气充注成藏的主要作用

    流体在低渗透致密储层中的渗流属低速非达西流,且只有在达到所需启动压力梯度后渗流才能发生。超压是油气在低渗透致密储层中运聚的主要动力,而"动力圈闭"就是油气被超压充注到低渗透致密储层中最重要的一种成藏作用,也是在低渗透致密储层中能滞留油气聚集成藏的一个三维空间。"动力圈闭"与中、高渗透储层中的构造、地层、岩性等常规圈闭相...

  • 前陆盆地勘探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

    中国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加强前陆盆地新勘探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多集中在挤压背斜构造、岩性圈闭、生物礁、披覆背斜、地层圈闭和断块圈闭6类勘探区,其中以挤压背斜构造为主,但其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参考近年来全球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重大成果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新突破的趋势,提出了造...

  • 前陆盆地掩伏构造区油气成藏与勘探分析

    掩伏构造是指位于掩覆断层之下,即发育于掩覆体下盘的各种圈闭构造,由掩覆断层、上覆岩系和下伏岩系3部分构成,既可以是挤压作用下的推覆成因,也可以是伸展作用下的滑覆成因。掩伏构造广泛发育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其中以前陆盆地为代表的掩伏构造区具有良好的烃源、储盖、圈闭等成藏条件,优越的构造演化、圈闭形成、源岩生排烃、圈闭配置、储盖...

  • 三维多分量地震技术在川西新场地区深层致密砂岩裂缝检测中的应用

    针对以往利用三维纵波地震资料无法准确预测川西地区深层致密砂岩裂缝,特别是网状发育的规模裂缝系统的难题,在川西地区实施了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探。充分利用三维多分量地震纵横波地震属性、方位各向异性以及横波分裂现象估算裂缝发育的方位和密度,较好地解决了川西新场气田须家河组超致密砂岩裂缝网络系统的预测问题,为勘探和开发井位设计提供了...

  • 济阳坳陷不整合结构不能作为油气长距离运移的通道

    不整合能否作为油气长距离运移的通道取决于不整合面顶板岩石的渗透性、平面连续性以及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淋滤带的岩性组合。针对陆相盆地沉积相带的多变性以及泥岩风化后物性基本不变的客观存在,并结合对济阳坳陷不整合基本结构及其油气输导能力的分析,认为陆相断陷盆地不整合结构层主要由空间上交互频繁的砂、泥岩组成,不整合渗透层及其顶部...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水分布与矿化度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地层水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地层水具有高矿化度特征(〉40000mg/L)。盆地下倾方向的上古生界大面积含气,少量钻井钻遇的地层水具有很低的矿化度。地层水的矿化度与有机质的成熟度关系密切,在Ro大于2.0%的区域内,"酸点"水的矿化度降低至20000mg/L以下;向盆地北部边缘,随热演化程度的降低,"酸点"水的矿化度逐渐升...

  • 板桥凹陷构造坡折带对层序和沉积体系的控制

    板桥凹陷是大港油田的主要油气勘探和开发区之一。对板桥凹陷古近系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充填的综合研究表明,在盆地幕式断陷活动和同沉积断裂差异断陷活动等构造作用下,形成了断坡带、构造调节带和断阶带3种构造坡折样式,它们制约了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堆积,对板桥凹陷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形成分布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构成了不同的层序构成和沉...

  •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源断裂的再认识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对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通道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源断裂不是过去认为的从青一段底(T2)断至嫩三段底的断裂,而应为上部消失于青一段源岩中的T2断裂。这些断裂主要为坳陷期活动的断裂和断陷期形成、坳陷期继续活动的断裂,在整个凹陷分布广泛。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

  •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地层水成因及气水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天然气气田,属于低孔隙、低渗透、低丰度、低产量、大面积展布的砂岩岩性气藏,含气面积达4×104km2。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地层水产状与成因分析表明,苏里格气田地层水均为CaCl2型,呈弱酸性,总矿化度为29.12~68.30g/L,氢(δ2D)同位素-82.7‰~-60.5‰,氧(δ18O)同位素-6.3‰~-3.39‰,锶(87Sr/86S...

  • 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含油气盆地中断层的发育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对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断裂带野外划分,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断层进行了定性的内部结构划分和常规测井刻度标定,总结测井响应特征,并运用指示曲线计算法和交会图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断裂带主要由位于中部的滑动破碎带和其两侧的上、下盘诱导...

  • 黔南碳酸盐岩地区断层周缘构造变形及封闭性

    构造变形和油气保存是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的主要制约因素和研究内容。通过野外露头、薄片观察、地震剖面的解释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对黔南地区的逆冲断层及其周缘的构造变形和断层封闭性进行了研究。碳酸盐岩地区逆冲背景下,断层周缘的构造变形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破碎带和断层核)。在泥质含量较少的块状白云岩地层中,主要以高角度逆冲断层突...

  • 中国东部碎屑岩油藏随机建模研究

    在使用地质统计学工具对油藏进行序贯高斯模拟(SGS)时,通过经典的序贯高斯模拟算法所产生的实现中,非确定性因素所占的比例与数据和算法均相关。在油藏模拟过程中,只有对算法与数据均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全面地评价所得到的实现结果,这些实现结果往往具有较大差异,甚至具有相反的趋势。SGS算法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数据的处理对SGS算法本身就...

  • 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

    通过物理模拟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与裂缝产能之间的关系、裂缝产能分布规律以及裂缝数量与水平井产能的关系。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压裂水平井开发特低渗透油藏技术,对压裂水平井的水平段长度、裂缝数量、裂缝间距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表明,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的水平段长度越短,阶段采出程度越高,含水率上升越慢,即水平段长...

  • 高含水后CO_2驱油机理的探讨

    针对高含水油藏水驱效率低,不流动区域无法波及等问题,利用微观可视模型,研究了CO2超越水的驱油机理、油膜运移特征以及CO2与原油间传质过程,并提出了CO2驱替不连通区域的驱替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CO2驱油过程中,原油中的蜡不断在孔喉处沉积并堵塞孔喉,CO2可以超越孔道中水的阻碍进一步驱替残余油,通过柱面流和柱状流两种流动方式将其中的原油...

  • 残留聚合物再利用数值模拟研究

    为了描述残留聚合物再利用过程中絮凝剂和絮凝体在地下的运移规律和渗流特征,在化学驱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固体组分的滞留以及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建立了残留聚合物再利用调剖的三维两相五组分数学模型。分别对模型各组分方程进行了差分离散,最后转化成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其中在对絮凝剂和絮凝体质量守恒方程求解时,利用算子分离技术将方程...

  • 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水溶液拉伸流变行为研究

    拉伸黏度是决定聚合物驱替液驱油效率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采用CaBER1型拉伸流变仪和RS600流变仪测定了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的拉伸黏度和流变行为,研究了聚合物的链结构对其溶液的拉伸黏度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的拉伸黏度要比相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剪切黏度高3个数量级以上,并且随着应变增加而增加、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在相...

  • Java测井平台上多语言应用集成框架设计

    一体化网络测井处理解释软件平台是一套完全采用面向对象思想设计和开发的新一代大型测井综合应用软件系统,采用开放的Java技术,实现了勘探与生产解释一体化、本地与远程访问一体化、单井与多井处理一体化和跨平台运行。为了方便、快速和有效地将不同语言开发的应用程序无缝集成到一体化平台中,基于模块化分层思想,通过采用JNI和Socket技术,提出...

  • 缝洞型油藏的离散缝洞网络流动数学模型

    针对现有油藏渗流理论在描述缝洞型油藏流动机理上存在的困难,基于缝洞型油藏储层的特点,提出了离散缝洞网络流动数学模型。该模型将缝洞型油藏划分为岩块系统、裂缝系统和溶洞系统;其中裂缝和溶洞嵌套于岩块中,并相互连接成网络;岩块和裂缝系统视为渗流区域,溶洞系统视为自由流动区域。阐述了模型的基本原理,推导了相应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格式,通...

  • 介质变形对低渗透油藏压裂产能影响有限元模拟

    针对介质变形对低渗透油藏压裂产能影响的定量评价问题,建立了介质变形-渗流耦合模型,并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采用裂缝单元模型处理水力裂缝与储层区域离散的网格尺度协调问题,即将裂缝单元的质量、刚度矩阵变换叠加到储层整体模型矩阵中模拟压裂后的开发动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介质变形造成储层渗透率变化是低渗透油藏压...

  • 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确定新方法

    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是反映凝析油流动能力的重要参数,它对凝析油的采收率、气井的产能和稳产期均存在重大的影响,因此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建立了利用长岩心驱替装置和色谱仪确定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某实际凝析气藏真实岩心和C1~C5混合物流体进行了两组实验,测定的临界流动饱和度分别为3.04...

  • 油基泡沫钻井流体技术研究

    针对水基泡沫钻井流体在水敏性地层易造成泥页岩水化膨胀,气体钻井遇到地层出水时即转换成水基泡沫钻井流体,在此过程中易造成井壁坍塌等问题,开展了油基泡沫钻井流体技术研究。研制出以油基发泡剂DRI-YF-1和油基稳泡剂DRI-YW-1为主要组分的油基泡沫钻井流体,进行了发泡体积、半衰期、流变性、抗高温和抗污染等性能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油基...

  • 井下复杂温度条件对固井界面胶结强度的影响

    针对复杂多变的井下温度影响固井界面胶结强度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制的界面胶结强度测试仪,在恒温或交替变温的条件下,对3类水泥浆体系和5种不同岩性岩心所形成的封固系统进行了第一与第二界面胶结强度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浆凝固过程中,一界面胶结强度在室温到75℃范围内基本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水泥浆凝固后,温度变化会使界面胶结强度显著...

  • 基于分层模糊系统的石油钻井参数预测模型

    确定钻井过程中工程参数的异常变化是石油钻井事故预警系统的重要内容。针对钻井过程高度复杂和输入变量众多的特点,建立了一种基于分层模糊系统的工程参数预测模型,通过参数预测模型输出与其实际值的误差来判断参数是否异常。通过模糊曲线法对预测模型的众多输入变量进行合理筛选,利用ANFIS学习算法对预测模型的结构以及隶属函数、模糊规则等参...

  • 高凝油井电伴热优化计算

    针对潍北油田疃3块原油高凝、高含蜡、井筒举升高能耗等导致的井筒举升难题,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和两相流理论,建立了井筒电热杆加热数学模型,利用设计的优化计算软件,得到了疃3块3口高凝油井的电加热方式、电加热深度及电加热功率。针对恒功率电伴热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电伴热优化方法,即电热杆长度、下入位置及加热点分布优化计算,并...

  • 热采井预应力隔热管柱最佳胀率设计

    根据预应力隔热管在制造、下入和注蒸汽等工况下的受力变形特点,建立了基于最佳胀率原理的隔热管内、外管设计计算力学模型,推导出相应工况下隔热管在井口和井底封隔器位置处的最大胀率、最小胀率和比例胀率的计算公式。利用VisualBasic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对胜利油田多口热采井预应力隔热管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同下入深度和注汽温度...

  • 钻井液—井壁界面半透膜与隔离层形成机理

    在钻井液—井壁界面形成高效率半透膜是一种新的阻水思路。利用活度控制原理,半透膜具有调控水流方向的作用。半透膜通过膜污染进一步转换成隔离层之后,能阻止外来物质进入地层,起到稳定井壁和保护储层的作用。以自制纳米胶乳NM-1(平均粒径为65nm)和无机纳米粉体NMTO为主剂,配制出纳米钻井液;用渗透压法测定了纳米钻井液的半透膜效应,膜效率为...

  • 偏心环空层流顶替滞留层边界位置研究

    水泥浆顶替过程中环空边界处的泥浆所受的剪应力最大,随着顶替界面从环空最大流速位置处逐渐向两边扩展,泥浆层各处所受的剪应力逐渐减小,直到环空边界处的剪应力等于泥浆的动切力,顶替界面不再扩展,形成稳定的顶替边界。根据水泥浆顶替泥浆过程中顶替界面达到稳定的平衡条件,建立了偏心环空不同周向角下套管和井壁处的泥浆滞留层边界位置计算模...

  • 关于维护科技道德、加强自律的联合公告

    为了加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科技工作者和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天然气工业》、《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新疆石油地质》、《天然气地球科学》、《海相油气地质》、《特种油气藏》、《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石油实验地质》、《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中国海...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