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石油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5.1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石油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创刊时间:1980
  • 国际刊号:0253-2697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724
  • 国内刊号:11-2128/TE
  • 邮发代号:80-110
  • 全年订价:¥ 192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地质勘探
  • 油田开发
  • 石油工程
  • 综述
  • 含气量和渗透率耦合作用对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的控制

    煤层气的产量主要来自含煤盆地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但目前对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形成的控制因素、形成机制与模式认识不清,制约了煤层气的勘探和工业化进程。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和淮北地区煤层气富集区地质特征的分析,明确了煤层含气量和渗透率的耦合作用是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形成的机制。煤层的含气量受水动力条件和煤层顶...

  •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恢复塔中地区石炭系油气充注历史

    塔中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给油气成藏研究带来了挑战。为恢复塔中地区石炭系的油气充注历史,利用定量颗粒荧光(QGF和QGFE)技术开展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TZ421井现今油水界面之下存在古油层和残余油层。前者位于-2510~-2610m,古油水界面位于-2610m,后者位于-2510~-2570m,残余油水界面位于-2570m。在TZl03井的现今气水界面之上...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体结构特征及成因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在前人对物源、湖盆底形、碎屑供给能力、水体能量等沉积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积特征的分析,长8油层组发育西南部和西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东北部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和西部的扇三角洲沉积,分流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的储集体类型。勘探实践证明,不同沉积体系...

  •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近年,国外海相地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的重大成果对国内陆相及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潜力的研究带来重要影响。基于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物性特征及等温吸附等方面测试结果的数理统计及其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对其页岩气的勘探潜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有效泥页岩单层厚度变化较大,盆地主体部...

  •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气成因:来自气体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启示

    通过对四川盆地东北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的现场解吸,获取气样并进行了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页岩气的甲烷含量介于96.39%~9883%,其他组分含量较少;各组分相对含量随着解吸时间和累积解吸气量呈现规律性变化,该变化规律可能为泥页岩对不同气体吸附能力的差异所致。页岩气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1)在-32.20%o~-29....

  • 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特征及勘探思路

    热液白云石化可形成优质白云岩储层。通过岩石矿物学观察、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地震资料解释,四川盆地西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广泛发育的砂糖状白云岩为热液白云石化成因,具有如下特征:①白云岩出现频率较高。单层厚度较大,宿主灰岩主要为生屑灰岩和生屑泥晶灰岩;②中粗晶白云岩发育残余生屑结构,生屑溶蚀后部分被自生石英和鞍形白云石...

  •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沉积演化

    基于琼东南盆地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对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充填结构进行了描述和解剖,指出中央峡谷体系的“分段性”和“多期次性”特征。通过对该大型轴向峡谷体系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演化阶段的差异性对比,结合晚中新世以来琢东南盆地构造沉积条件的变化,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的沉积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晚中新世的峡谷蕴...

  • 陆相盆地重质油成因类型及其稠变序列——以二连盆地为例

    应用二连盆地重质油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其他盆地重质油典型实例,系统阐述了重质油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重质油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重质油和次生重质油,前者来自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未熟低熟油,后者则是石油(常规油或普通重质油)进入储层聚集成藏后,由于保存条件差异,受各种稠变作用形成的高密度、高黏度重质油。...

  • 中国煤层气地面井中长期生产规模的情景预测

    采用情景分析这一基本方法分析了影响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情景因素,认为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规模呈国家需求与技术进步双要素单向增长趋势,存在较低规模、基准规模、跨越规模3类可能的基本情景。根据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并参考美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历史,进一步筛选出单井产量、钻井总数、投产井比例3个关键要素,对今后20年期间中国煤层气地面井...

  • 石油地震储层研究及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为例

    石油地震储层研究是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和储层地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结合储层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最新动态,进一步定义了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概念,厘定了其研究思路、核心内容与技术方法体系。认为岩石地球物理实验是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基础,而储层地质研究、储层地球物理模拟与方法实验、储层地震地质解译及表征和储层综...

  • 基于地震子波衰减谱的碳酸盐岩烃类检测方法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根据含油气地层对地震波高频成分吸收增强、吸收系数增大的原理。提出了基于地震子波衰减谱的烃类检测技术。该技术在对地震资料进行去噪的基础上,应用复倒谱匹配法分别求取目的层上、下沿层时窗内的地震子波谱,进而求取上下时窗地震子波衰减谱。通过衰减谱进行碳酸盐岩储层烃类检测。在Y2井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实际应用中,与...

  • 南海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与电阻率的关系

    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阿尔奇公式是由电阻率测井数据估算沉积层含水合物饱和度的基本公式,是对含油(气)岩心进行实验总结出的规律。但是对于水合物填充于多孔介质孔隙的沉积物,其电阻率与沉积物的物性以及水合物在孔隙的微观分布状态有关,可能存在一定的非阿尔奇现象,因此采用电阻率估算饱和度需要进行一定的校正。采用交流电桥法测量了...

  • 聚合物驱阶段提高采收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为了预测聚合物驱开发指标,根据实际生产数据,综合应用驱替特征曲线和经验回归方法,建立了聚合物用量与提高采收率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并对A油田39个一类油层和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区块进行拟合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在半对数坐标系下,聚合物用量与提高呆收率成线性关系;在聚合物驱的含水稳定阶段与含水回升阶段,该方法预测精确度较高,提...

  • 中国石油学会2013年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

    2013年4月1-2日,中国石油学会2013年工作会议在南京隆重召开。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曾玉康、副理事长周抚生、副秘书长钱基以及中国石油江苏销售分公司总经理王力军出席了会议;学会秘书处,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各省、市、自治区石油学会的9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 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缔合与黏弹行为

    采用荧光探针研究了丙烯酰胺(AM)/4乙烯苄基辛基酚聚氧乙烯(18)醚(VE)/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接枝共聚物(PAE)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缔合作用,揭示了聚合物水溶液的超分子缔合结构与黏弹性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纯水和盐水溶液中,当聚合物浓度不高于0.1g/1.时,PAE主要以伸展的单分子链存在。随着PAE浓度的增加,...

  • 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技术

    从页岩气储层岩石的脆性指数、断裂韧性、岩石力学特性3个方面,对中国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的分布范围,建立了适用于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脆性指数预测模型;总结了室内实验测定和利用测井数据计算页岩储层I型、Ⅱ型断裂韧性的计算方法;初步建立了以弹性模量E、泊松比m单轴抗拉强度s。三项...

  • 射孔完井参数对试井理论曲线的影响

    射孔完井是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最常用的完井方式之一。对于确定的油气储层,完井方式决定了单井产能大小。一般常用二维裸眼井模型来进行射孔井的试井资料解释及单井产能的确定,但这种方法分析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根据射孔完井的特征以及储层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建立了一种适合于射孔井的三维数值试井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方...

  • 微生物驱产出液群落结构与现场生产动态的关系

    利用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对胜利油田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现场的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跟踪分析。监测数据包括试验区的注入水和4口受效油井。通过多样性指数计算和聚类分析,在时问上和空间上分别比较了油井产出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且重点分析了其与油井生产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油井、不同时间的群落结构相...

  • 油井套管对地磁场的影响实验

    油井中的铁磁质套管受到地磁场磁化作用会产生磁化磁场,引起套管附近的地磁异常。通过对地磁异常的分析,可以判断邻井的方位。实验中利用套管在地磁环境中分别模拟了竖直井、斜井和水平井3种情况,研究了套管对地磁场所造成的影响,总结了套管对地磁场影响的规律。实验表明:邻井为斜井、水平井时,二者所引起的地磁场强度异常区域分布相似,...

  • 控压钻井条件下井身结构优化设计

    基于控制压力钻井技术进行了钻井液密度窗口分析,并且与常规方式下的钻井液密度窗口进行了对比。由对比分析结果可知,控制压力钻井能够扩宽钻井液密度窗口,且不同控压钻井方式对钻井液密度窗口的加宽方式和效果不同。这种扩宽方式能够使每开钻井深度增加,减少套管层次,进而优化井身结构设计。同时以自上而下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法为基础,考虑...

  • 超临界CO_2喷射压裂孔内增压机理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了超临界CO2喷射压裂过程中的孔内流场,对比和分析了超临界CO2喷射压裂与水力喷射压裂的增压效果,井研究了各参数对超临界CO2喷射压裂增压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喷射压裂在相同条件下具有比水力喷射压裂更强的孔内增压效果,在喷嘴压降为30MPa时,其增压值比水力喷射压裂高24MPa;超临界CO2喷射压裂的...

  • 定向射孔水力压裂起裂压力的预测模型

    目前水力K裂起裂压力的预测模型均针对螺旋射孔的情形,忽略套管对井周应力场的影响,已不适用于定向射孔水力压裂起裂压力的预测。定向射孔时,井周未产生微环隙,以此建立了套管井井周应力的解析模型。以渤海BZ25—1油田A1井为例,将该井周应力解析模型与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其最大误差仅为2.3%。同时,结合Hossain模型和最大拉应力准则·建...

  • 各向异性地层中斜井井壁失稳机理

    深部层理性地层井壁稳定性必须考虑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然而目前井壁稳定设计方面仍粗略地将其近似为各向同性体,使得预测的维持井壁稳定的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不能满足安全钻井的需要。笔者在研究层理地层岩石力学特性的基础上,获得了一种考虑地层方向特性的井壁围岩应力分布公式,分析了横观各向同性地层的井壁应力分布特征。建立了...

  • 海洋浮式钻井平台绞车升沉补偿系统设计

    在国外主动式绞车补偿方案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海洋浮式钻井平台半主动式绞车升沉补偿装置。通过设计新型绞车升沉补偿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分析了系统功率配置、节能效果与解耦控制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压蓄能节能与电液联合驱动的方式可降低系统能耗;通过合理设计补偿绞车驱动装置结构及控制策略可实现钻柱升沉...

  • 搅拌测量法测定油水混合液流动特性

    对于非均匀混合(乳化)、不稳定的油水两相体系,传统的黏度计无法测量其黏度。通过搅拌可以维持油水两相的均匀混合状态,并且搅拌轴的扭矩反映了流体的当量黏度。基于这一原理,建立了搅拌测量油水混合液流动性的方法,包括搅拌桨叶类型的选择、根据搅拌轴扭矩确定一定搅拌转速下的黏度、根据搅拌转速及流体黏度确定搅拌槽的平均剪切率。针对...

  • 石油地震地质学及相关技术进展

    石油地震地质学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整体化系统科学,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几乎深入到油气勘探的每个领域,并已步入油气田开发范畴,是一门新兴的实用性、生命力很强的边缘学科。通过对近年来这一学科在构造解释、沉积研究、储层表征、开发地震及非常规油气地震勘探等方面的介绍以及相关技术问题的探讨,认为石油地震地质学在技术方法上正步入一个新...

  •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准确识别和精细定量评价是自然界水合物开发利用和环境影响研究的基础,而地球物理测井则是除地震和钻探取心外最有效的原位识别和评价方法。电阻率和声波测井是最早应用于水合物储层识别的井内地球物理方法,由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二者仍是目前水合物测井的主要方式,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技术,如环电阻率、方向电阻率、...

  • 钻柱涡动理论研究的必由之路——钻井液动力润滑学与钻柱动力学相结合

    浸泡在钻井液内的旋转受压钻柱,在屈曲和涡动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疲劳断裂和使井眼倾斜。对此现象业界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如随着井斜角的增加涡动现象减小直至消失的啄因、屈曲后的钻柱是否一定与井壁接触、钻柱表面与井壁问是否存在滑动及滑动的影响因素、钻柱的稳定性和编心率随转速的变化规律等。为了寻求上述问...

  • 《石油学报》征稿简则

    《石油学报》主要刊载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勘探、油气田开发技术与工艺、石油与天然气钻井、海洋油气工程、油气储运、石油矿场机械以及相关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和高水平论文。主要设立3大固定专栏,即地质勘探、油田开发和石油工程,同时不定期开设学术论坛、综述、来稿选登等专栏。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