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楚雄盆地洒芷古油藏成藏与破坏主控因素

彭金宁; 刘光祥; 吕俊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年第06期

摘要:楚雄盆地自下寒武统至白垩系,在多处发现油气苗和沥青显示。研究认为,导致洒芷古油藏破坏的主要因素是晚期构造隆升与大幅度的剥蚀,它们使得古油气藏暴露地表;晚期挤压冲断伴生的张性破裂缝窜通地表,使油气散失也是一个不可低估的破坏因素。油藏孔隙类型主要有两种:下部主要为原生型孔隙(上三叠统);上部主要为裂缝型孔隙(侏罗系)。下部的孔隙型沥青是早期成藏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残迹。这说明斜坡区、隆起区是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有利于古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关键词:孔隙型裂缝型成藏要素洒芷古油藏楚雄盆地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江苏无锡21415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期刊

¥360.00

关注 21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