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致密碎屑岩储层“甜点”形成及保持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

刘春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年第06期

摘要:中西部盆地碎屑岩普遍致密化、储层"甜点"预测难度大是制约油气发现的重要因素。为探索储层致密化及"甜点"形成和保持机理,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荧光、包裹体、阴极发光等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压汞和覆压孔渗测试、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沉积、岩石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根据成因类型,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甜点"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两大类,认为早期绿泥石膜的发育适度抑制了后期的成岩改造,是原生型"甜点"得以形成、保持的重要因素。对于次生型"甜点",各类溶蚀孔和微裂缝为其主要孔隙空间,可进一步划分为溶蚀型"甜点"和裂缝型"甜点",并证实了各类溶蚀、破裂等建设性成岩作用是形成次生型"甜点"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早期油气充注可有效地抑制后期胶结作用的发生,多期次的成岩交替过程使"甜点"形成-保持(或失效)。纵向上,单砂体的去致密化作用始自原生孔隙保存相对较好的高渗层或裂缝与溶蚀作用较强的叠合部位,并逐渐向外推进。平面上,砂体的去致密化有着类似的特点,顺沿砂体,储层"甜点"呈现"竹节状"分布的特点。

关键词:成岩作用碎屑岩致密储层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构造与沉积储层实验室 北京100083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期刊

¥360.00

关注 21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