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神州学人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神州学人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报刊社
  • 创刊时间:1987
  • 国际刊号:1002-6738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2
  • 国内刊号:11-1284/C
  • 邮发代号:82-826
  • 全年订价:¥ 301.6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观察
  • 封面 胜任于世界
  • 留学
  • 人才
  • 来华
  • 环球
  • 文苑
  • 国便是你 你便是国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与空间。你生于哪个国家、哪个家庭,是无法自主的。正是因为这种无法自主的属性,出生地便成为一个人身份符号的一部分。当你在省会上学,人家会问你是哪县人;当你在首都上学,人家会问你是哪省人;当你出国留学,人家会问你是哪国人。同样地,"故乡"、"故国"之思,也成为大多数人难以去怀的一种情结。而且这种符号...

  • 留学生在抗战中的作用

    战时中国的宝贵资源20世纪上半叶,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淖之中,国人将攘外御侮、振兴中华的希望寄托于留学生身上。时称:"留学生者,二十世纪最美之词也,新世纪之主人翁也。"当时,留学生多为国内青年之佼佼者,或学富五车,或志向宏远,或出身名门,均肩负着亲朋好友乃至社会和民族的殷殷目光。而他们也不负众望。

  • 图说战时留学

    战时出国留学概况1937-1945年,国民政府一共派出留学生1566人,其中1937年度含有抗战爆发前的部分人员,真正抗战时期派出的不足1500人。其中留学美国人数最多,为1073人,英国次之,为310人;再次为德、法、印等国,其他国家则不足10人。除新出国人员之外,抗战期间,尚有部分留学生滞留海外。据国民政府教育部1938年5月统计,海外学生尚有2500人,主要是...

  • 战时留学人物谱·群体篇

    国难当前,许多留学生合群体之力,共同奋勇抗战,涌现了一系列救国报国的英勇团体,奔赴延安留学生群体、西南联大留学教师群体、上海留日同学救亡会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一些海外留学生群体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开始了抗日活动,东京"左联"和"全欧抗联"是其中较为突出的。

  • 一方纸墨,似有千钧——西南联大留学教师群体

    海归补充战时师资抗战初期,中国高等教育几欲崩塌。原本集中在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的许多大学毁于炮火或沦于敌手,学校一再搬迁,图书、科研设备残破不堪。最为紧迫的是,大学育人教学的中坚力量——教师数量一度锐减。据国民政府教育部统计,抗战爆发后,全国大学教职员总数比战前减少27%。一些人甚至主张:大学在炮火的炽炼中,已变为抗战的累赘...

  • 唱响归国留学生救亡先声——上海留日同学救亡会群体

    我们无法偷生,不能苟全,只有奋起抗战,只有动员全国一致抗战,才是我们民族唯一的生路……今日已到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泣求政府,集中全国力量和敌人决斗,使人人都有救亡效死的机会,同时也望不愿做亡国奴的全国同胞,一致听命中央,领导抗战杀敌,本会全体誓做前驱,万死也是不辞的。——上海留日同学救亡会成立宣言

  • 文艺救国的东京“左联”

    东京"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日本东京的分盟,由赴日留学的大批左翼知识分子组成。在国内时,他们就是抗日的先锋与骨干;赴日留学后,他们更成为了留日学界抗日救国运动的主导力量。在抗战尚未全面爆发、留日学生更多在日本展开救亡活动的阶段,东京"左联"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1930年,东京"左联"就已经成立。

  • 团结御侮的“全欧抗联”

    "全欧抗联"全名为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是另一个颇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留学生抗战群体,1936年9月在巴黎成立。1936年初,国难日趋严重,留学生中的各派系、各团体均感受到了孤军奋斗的艰难,欧美各国留学生的联合战线相继成立,主要有纽约全侨抗日救国会、旅德华侨抗日联合会、旅法华侨民族战线大同盟和留英中国学生抗日救国会。

  • 战时留学人物谱·英雄篇——太行浩气传千古 以身殉国卫吾华

    穿上戎装,他们早已舍弃小我,不畏牺牲。在晋冀大地,在林海雪原,在浩瀚长空,在苏州河畔,在缅甸战场,他们用超人的智慧、昂扬的斗志、大无畏的精神和宝贵的生命,与侵我家国的日寇殊死搏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进行着最直接、最壮烈的抗争。热血卫吾华,浩气传千古!英雄与烈士的光辉,掩隐了他们身上的留学光环。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留学生!

  • 让“魔鬼”敬畏的烈女

    赵一曼1905-1936四川宜宾人,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936年8月被捕就义。1926年11月,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李坤泰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近代中国首批军事院校女兵中的一员。1927年底,李坤泰由上海党组织选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 首个击落日机的空中战神

    高志航1907-1937吉林通化人,原名高铭久,字子恒。1925年赴法国学习飞机驾驶。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民族英雄。1937年11月22日,在汉口的商务大礼堂中,伴着哀乐,人们沉痛悼念于前一日壮烈牺牲的"空中战神"高志航。也赶来悼念这位中华民族英雄。

  • 战火救孤

    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1937年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与共同指挥平型关大捷,后创建晋察冀敌后根据地。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40年初,日军为了封锁抗日根据地,在太行、太岳等地筑路,增加大量据点,以"囚笼"政策围困华北的中国守军。

  • 太行山上的抗日英雄

    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苏联学习。抗战之初,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1940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1941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在抗日战争时期,陈赓的386旅下辖771团和772团,全旅共5000余人,是129师的一支主力军。在艰苦的八年抗战中,陈赓指挥所属部队跃马太行山上,取得了许多辉煌战绩。当地人...

  • 孙立人的抗日“三大战役”

    孙立人1900-1990安徽人。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喋血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孙立人率税务警察总团第4团进驻苏州河南岸,阻挡日军渡河。孙立人看过地形后发现,这段河湾很容易渡河,在河边很难挡住敌人,而离河岸不远有...

  • 战时留学人物谱·归国篇——笔杆如枪的乔冠华

    抗战爆发后1年左右的时间里,近万名海外学子中归国者近8000人。这些满怀报国激情的海归,与同胞一起受难,将自己的所学所长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在抗日救亡的各条战线上,发挥着属于自己的独特作用。

  • 战争中的“中国气象”

    赵九章1907-1968浙江吴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1935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气象学。1938年回国,先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的档案中,有一名学生的记录颇为奇怪。

  • 延安的“大科学家”

    陈康白1898-1981湖南长沙人。1932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研究院研究有机化学。1937年回国,曾任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院长。1937年年底,一个消息如一声惊雷,在延安炸响:"延安来了个大科学家!"众人议论纷纷,脸上都带着欢欣的色彩,这个好消息对于当时科研力量薄弱的延安来说,可谓打了一剂强心针。

  • 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呐喊”

    叶君健1914-1999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人。1936年赴日本。1937年8月回国,1938年在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政治部第三厅从事国际宣传工作,同年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4年应邀赴英国任中国抗战情况宣讲员。著名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2015年7月,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推出了一场特别展览,纪念中国学者叶君健在英期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

  • 和自己的同胞在一起

    钱锺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1937年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38年回国,辗转多校任教。著有《围城》《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等书。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35年春天,钱锺书参加了国民政府教育部第三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考试。

  • 编撰字典的物理学教授

    王竹溪1911-1983湖北公安人。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的开拓者。1935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38年回国。撰写了《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导论》等我国第一批理论物理优秀教材,为建立我国理论物理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发明汉字新部首检字法,独立编纂《新部首大字典》。1934年夏天,王竹溪参加并通过了第二届公费留英学生考试。

  • 在祖国的土地上

    吕叔湘1904-1998江苏丹阳人。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38年回国,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与熙合著),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举国上下欢腾一片,孩子们也兴奋地乱唱乱跳。半夜,吕叔湘和同事们进城游行庆祝归来,他激动地对孩子们说:"杜...

  • 战时留学人物谱·出国篇——抵5个师的“火箭专家”

    战火纷飞之际,他们滞留海外,忍受着饥饿与炮火、动荡和磨难,抓紧一切时间和精力学习,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全部转化为汲取知识的动力。他们或许曾被人指责,在国内抗战最艰险的时刻没有归来。殊不知,在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归国大潮到来之时,正是他们年富力强、最能施展才华的黄金年龄,他们在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磨灭。

  • 从牛到爱

    钱三强1913-1992浙江湖州人。1937年留学法国,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学习,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7年回国。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钱三强的父亲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本就患有高血压的钱玄同因忧愤国事而病情加重。

  • 制造中国自己的飞机大炮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1940-1946年先后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1946年回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清华大学教授、上海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等职。钱伟长生于书香门第,叔父是国学大师钱穆。扎实的国学功底,使钱伟长以中文、历史双双满分...

  • 为了归来的出发

    卢嘉锡1915-2001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1937-1945年先后留学英、美,师从著名化学家萨格登和鲍林,1945年回国。历任厦门大学理学院院长、研究部部长,福州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3月,卢嘉锡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第五届中英庚款留学,公费到伦敦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战乱之...

  • 欧洲战场唯一的中国战地记者

    萧乾1910-1999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1935年起成为《大公报》记者,1945年回国。1949年后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1939年,香港。29岁的萧乾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 一生豪情的桥梁大师

    李国豪1913-2005广东梅州人。1938-1945年留学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1946年回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十大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之一,曾任同济大学校长、上海市政协主席等。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浙江钱塘江大桥、广东虎门大桥,几乎现代中国的所有重点桥梁...

  • 她为中国带来了李约瑟

    鲁桂珍1904-1991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营养学博士。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与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的长期助手与第二任妻子。1937年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1945年回国。后供职于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与李约瑟合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等书。1954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约瑟在首卷的扉...

  • 穿越回抗战岁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海外留学的我趁着放假,回国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随着缓缓移动的人流,我也仿佛穿越历史,回到战火硝烟的岁月。我在想我的青春在战场上会怎样绽放?我又能为抗战做些什么?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