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神州学人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神州学人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报刊社
  • 创刊时间:1987
  • 国际刊号:1002-6738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2
  • 国内刊号:11-1284/C
  • 邮发代号:82-826
  • 全年订价:¥ 301.6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观察
  • 封面 胜任于世界
  • 留学
  • 人才
  • 来华
  • 环球
  • 文苑
  • 图片欣赏

  • 过年不回家

    每年元旦之后,中国人才真正进入过年的节奏。无论身处天南海北,古往今来,回家过年,看父母,会亲朋,是人之常情、中华传统。无论是不想回家、不能回家,还是不让回家,只要过年不回家,要么被家人责怪,要么被他人议论。除了特殊身份和特殊原因,过年不回家的人,一般不被人理解甚至不招人待见。

  •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刘永坦、钱七虎摘取我国科技界最高奖励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会并为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颁发奖章、证书。此外,本次评选出的奖项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

  • 广角

    1月17日,主席在考察南开大学时鼓励师生进一步进行自主创新,将'小我'融入'大我',实现自身价值,为祖国科研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的寄语使我们再次感到,创新、人才对新时代中国的重要性。新年伊始,各类吸引人才、服务人才的利好政策相继,为海内外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选择,快随小编一起来看.

  • 大数据里的新旧年俗

    年是什么?年是时间的流转,年是中国人四季更替的沉淀;年是文化的传承,年是中国人家国团圆的味道。移动互联网唤醒了中国人的年俗感,也催生了新年俗。扫五福《2018中国人新年俗报告》显示,截至除夕,全球有2.51亿用户集齐支付宝五福。扫福地点南到'世界尽头'的阿根廷乌斯怀亚,北到欧洲大陆最顶端的挪威特罗姆瑟,2300余座城市参与。

  • Hi. 今天吃什么?

    又是一个寒风瑟瑟的冬日,我在家躺着享受北京暖洋洋的阳光和美味的'驴打滚儿'带来的幸福,好闺蜜发来微信:朋朋,要不要分享一下你的留学生活啊?我心想,CMU(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生活就是24小时×7天的学习啊,哪有可以分享的地方?于是赶紧抗拒地连连摇头。闺蜜又来了一条微信:写写你日常对吃的感受就行。

  • 我炒的那锅大白菜

    有朋友问我:你爱法餐还是中国菜?我说,当然是中国菜了,以前在巴黎,每次吃法餐压力都好大。最近貌似很流行'仪式感'这个词。我对为什么喜欢仪式感给出最贴切的答案,就是对所有跟个人主观世界相关的东西,都很敬重。越是独处的时候,就越是像在跟很重要的人谈话。但对于外界的东西,越有仪式感我就越不喜欢。

  • 舌尖上的“猪年”

    己亥猪年了,想必国内家家户户已经在新春中团聚,此刻少不了的必然是厨房中'妈妈的味道'。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能不能吃得好,也时时刻刻牵动着父母朋友的心。生活在西班牙的小伙伴自然不必让家里人担心啦,这里地处伊比利亚半岛,阳光充足,物产丰富,作为欧洲的菜篮子,饮食的多样性足以满足世界上最难被满足的中国胃。

  • 舌尖上的印尼

    印度尼西亚地处东南亚,饮食文化受到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影响,主食也大多是米饭,印尼人认为不吃米饭就没有饱的感觉。印尼人嗜辣、嗜甜,喝个红茶也要加许多糖,糖和辣椒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血液里。在烹饪方法方面,印尼比中国少了很多花样,主要是炸炒煮烤,最常见的炸有炸香蕉,炒有印尼炒面,煮有各式炖汤.

  • 我在南非以吃会友

    2018年7月,我和浙江师范大学的其他小伙伴一起来到了南非的斯坦陵布什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出发前,我对南非的了解和很多普通人一样寥寥无几,甚至有点担心那边的治安状况。然而到了目的地之后,遍布小镇旁的酒庄、被风雨塑形的桌山,以及当地独特的食物改变了我对南非的认识,也为我的交流学习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 在美国家庭感受圣诞节

    身在海外,由于平时较忙,加上中美两国传统节日的差异,春节很难回国与父母团聚,于是2018年我便邀请父母到美国来过圣诞节,一则可了思念之情,二则可以让他们感受一下异国节日的风情。听了我的想法,父母很高兴,顺利办好了赴美签证,于11月底抵达芝加哥。这时离圣诞节还有20多天,但美国人已经开始忙着过节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商家纷纷打起了价格诱人...

  • 年夜饭

    冬至后,落了一场雪。南方朋友寄来了自制的腊鱼腊肉,我的饭桌上于是多了一盘美味,年夜饭也多了一道新菜肴。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每年进了腊月,老人们就开始筹划过年的事儿。于他们而言,那可是件顶要紧的大事,因为宝贝儿女要从远方归巢了,家里必须要有吃有喝,舒适温暖,他们才舒心。

  • 我的数学人生

    我在中国拿到了南京大学的硕士学位,后来留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一眨眼,我已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数学系任教28年了。我上学较早,14周岁高中毕业,先后在3个工厂当过5年工人。我很荣幸成为了77级南京大学数学系新生中的一员,当年数学系的高考均分与天文系并列全校第一,这得益于我进厂学徒前,在3个月内从头到尾精读完''前高中3年...

  • 做中西文化交流使者

    2000年,我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赴美国留学,先是在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系读博8年,毕业后在亚特兰大的佐治亚理工学院任教,至今整整10年。回想出国这18年,有一些经历和感受很愿意跟国内同行们分享。

  • 流年笑掷 未来可期

    曾一度觉得毕业离开校园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可当真正发生时,却也没想象的那样特别。留学5年,留下些许文字,还是有意义的。毕竟,按照马尔可夫的定义来说,这一刻依旧是一个“随机事件”,即便过去已经影响了现在,但现在做的每件事或许更会决定将来。

  • 求学路上,我看到了最好的风景

    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我感谢那个努力的自己,因为我知道,努力是为了选择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选择。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所谓的'一考定终身'没有阻碍我前进的道路,英语六级考试失利也没有阻碍我的科研之路。

  • 七年之仰慕

    来中国已有7年之久,中国有个说法叫'七年之痒',可是我和中国的7年时光却可以用'七年之仰慕'来形容。对这个广袤而美丽的国家,我不但没有'审美疲劳',对她的热爱反而与日俱增。时间轴上走过7年,我也用自己的脚步和眼睛见证着这个古老国家散发出新时代的光芒,同时又不失自己千年文化的端庄。

  • 中国,这里有我深深的爱

    2016年,我乘着'中国政府奖学金'的东风,顺着'中巴友谊'的桥梁,翻越千山万水拥入你温暖的怀抱。那时的你,在我心里满满的都是神奇的幻想,这幻想,来自5000年源远流长的历史;这幻想,来自坚固而又连绵不断的万里长城。当然,这幻想也来自我即将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好久不见啦,十分思念你们,一切都还顺利吗?我来中国已经快两年了,慢慢习惯了这边的生活节奏,发现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国家,跟我们之前所了解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想跟你们分享一下。第一,民以食为天。来中国之前你们最担心的是我不能习惯这边的食物,给我邮寄了很多包装好的食品。

  • 北京欢迎你

    '迎接另一个晨曦,带来全新空气。气息改变情味不变,茶香飘满情谊……'2008年,这首《北京欢迎你》让我在那个潮湿、闷热的夏天喜欢上了中文,也让我萌生了来中国的念头。我从小就看中国古装片,故宫和长城很早就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印象。那时候的我虽然还很小,不知道哪儿是哪儿,但家里只要放中国电视剧,我就坐在小椅子上看,看的多了.

  • 我的中国之路

    从我的国家来到中国,是一条很长的路;从不会说一个汉字到用汉语学习我的专业,是一条很长的路;从完成我的学习到以后在中国工作,又是一条很长的路。这就是我的路,我的中国之路,一条在3年之前开始的中国之路。我非常感激中国政府提供全额奖学金让我来中国学习。2015年9月9日,我离开了我的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飞行了大概6小时,经过新加坡抵达中国北...

  • 来华留学生通识教育之我见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通识教育是中国古代君子养成和西方古典时期自由教育的现代延续。来华留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困境,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在全球化环境下,探索来华留学生的通识教育模式,丰富来华留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形式和路径。

  • 憧憬教育研究的东风西渐

    树立学术研究的决心从事教育研究,我是半路出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在国内做了近11年公务员,后于2000年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攻读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开始教育研究的职业生涯。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以下简称'国家优自奖')功不可没。

  • 我们的春晚

热门期刊